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趣味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开展自主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更强,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而不应当把它作为一门“游戏课”去对待。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极有利于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但多年来,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后,除了在备课时运用了教学设计的一些术语、概念和步骤,使得教案变的所谓的标准与规范外,以及使很多学生接触了所谓的计算机,学会了简单的打字和编程,信息技术并没有给老师和学生带来更多的指导和效益。这种现象在初中尤为明显,该如何改变,已迫在眉睫。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想,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信息技术应用范周的广泛,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来培育的,是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我们要从思想上加强灌输,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让学生放弃信息技术课程就是“游戏课”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教学中,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阻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括动中去。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刨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意识。例:教学PowerPoint时,采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尝试与创新获取新知识。如学习“插入图片”时.先让学生打开Word窗口,对照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大胆地进行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全体学生的结果.我们得到了五种插人图片的方法。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引导法。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引导法可分为理论引导法和实践引导法。理论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去引导学生打开电脑这个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以插许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动态,让学生对电脑产生新鲜感。讲一些有关电脑的奇闻怪事。如电脑黑客(黑客闯进美国五角大楼安全系统)、网上病毒,把电脑能说得多神奇就说多神奇,把学生带人那神秘的殿堂,再打开它。实践引导法就是教师要利用自己对电脑的熟练操作的优点,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比如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老师在电脑房里上课,让学生各自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对学生进行如下演示操作:开始一程序一附件一游戏一纸牌,这样,游戏就启动了,这时同学们心里不禁会想:电脑也可以用来玩纸牌,真是欣喜若狂。这里老师可以乘势玩胜一局游戏,这样学生不仪想自己玩,而且还会对老师很佩服。然后老师把一些游戏规则及技巧讲给学生们听,再让学生们自己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熟练使用鼠标。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兴趣的培养意义深远,我们切不可为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
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其一,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就如治病救人,要治好病,首先,必须得了解病人的状况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一样。对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也一样。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先得了解学生的“病状”一年龄特点,生理特点,需求。即初中生好动,自控能力差,但却很容易受人引导;好奇心强,但也很听老师的话。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点,首先采取的方法是阅读关于初中生特点和初中生教育的相关书籍,了解他们。再从班主任处了解班上学生的大致情况,诸如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并特别注意了解几个典型。
其二,在信息技术课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对每一个知识点都给他们设置相应的任务,使得他们的自控能力差和易受引导的特点与任务驱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解决任务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取得成长。同时再结合学生好奇心重,年龄小却喜欢当小大人,想让别人重视的特点, 又结予学生适当的奖励等,但前提是完成任务,且要圆满完成,这样就使学生的几种特点结合起来。采用了“以荑制荑”的方法,使得学生在照顾特点的同时又学到了知识,慢慢的成长起来。
比如,上理论课时,枯燥的理论会让学生很烦、不想听,你就可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看书并作答,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予以表扬,如加分或其他的;对回答错误的予以适当的指导等等。再比如,上实践课时就可同样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问内完成,并采取适当的检查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要求,督促学生,不让学生盲无目的地去瞎弄。这样既学到了知识,也管好了纪律,岂不乐哉?
四、注重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00版)明确强调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的课程目标。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要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的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始终渗透对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尊重信息技术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初中学生特别关注社会,关注自我,知识日益丰富,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逐步健全,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期,教师若能在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会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丁德涛,陈丽珍.人文精神与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黎加厚.中学信息教育的教学模式[J].教师博览,1999(4).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极有利于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但多年来,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后,除了在备课时运用了教学设计的一些术语、概念和步骤,使得教案变的所谓的标准与规范外,以及使很多学生接触了所谓的计算机,学会了简单的打字和编程,信息技术并没有给老师和学生带来更多的指导和效益。这种现象在初中尤为明显,该如何改变,已迫在眉睫。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想,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信息技术应用范周的广泛,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来培育的,是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我们要从思想上加强灌输,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让学生放弃信息技术课程就是“游戏课”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教学中,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阻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括动中去。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刨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意识。例:教学PowerPoint时,采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尝试与创新获取新知识。如学习“插入图片”时.先让学生打开Word窗口,对照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大胆地进行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全体学生的结果.我们得到了五种插人图片的方法。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引导法。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引导法可分为理论引导法和实践引导法。理论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去引导学生打开电脑这个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以插许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动态,让学生对电脑产生新鲜感。讲一些有关电脑的奇闻怪事。如电脑黑客(黑客闯进美国五角大楼安全系统)、网上病毒,把电脑能说得多神奇就说多神奇,把学生带人那神秘的殿堂,再打开它。实践引导法就是教师要利用自己对电脑的熟练操作的优点,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比如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老师在电脑房里上课,让学生各自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对学生进行如下演示操作:开始一程序一附件一游戏一纸牌,这样,游戏就启动了,这时同学们心里不禁会想:电脑也可以用来玩纸牌,真是欣喜若狂。这里老师可以乘势玩胜一局游戏,这样学生不仪想自己玩,而且还会对老师很佩服。然后老师把一些游戏规则及技巧讲给学生们听,再让学生们自己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熟练使用鼠标。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兴趣的培养意义深远,我们切不可为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
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其一,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就如治病救人,要治好病,首先,必须得了解病人的状况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一样。对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也一样。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先得了解学生的“病状”一年龄特点,生理特点,需求。即初中生好动,自控能力差,但却很容易受人引导;好奇心强,但也很听老师的话。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点,首先采取的方法是阅读关于初中生特点和初中生教育的相关书籍,了解他们。再从班主任处了解班上学生的大致情况,诸如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并特别注意了解几个典型。
其二,在信息技术课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对每一个知识点都给他们设置相应的任务,使得他们的自控能力差和易受引导的特点与任务驱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解决任务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取得成长。同时再结合学生好奇心重,年龄小却喜欢当小大人,想让别人重视的特点, 又结予学生适当的奖励等,但前提是完成任务,且要圆满完成,这样就使学生的几种特点结合起来。采用了“以荑制荑”的方法,使得学生在照顾特点的同时又学到了知识,慢慢的成长起来。
比如,上理论课时,枯燥的理论会让学生很烦、不想听,你就可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看书并作答,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予以表扬,如加分或其他的;对回答错误的予以适当的指导等等。再比如,上实践课时就可同样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问内完成,并采取适当的检查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要求,督促学生,不让学生盲无目的地去瞎弄。这样既学到了知识,也管好了纪律,岂不乐哉?
四、注重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00版)明确强调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的课程目标。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要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的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始终渗透对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尊重信息技术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初中学生特别关注社会,关注自我,知识日益丰富,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逐步健全,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期,教师若能在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会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丁德涛,陈丽珍.人文精神与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黎加厚.中学信息教育的教学模式[J].教师博览,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