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定的信念、丰富的知识储备、课内外的亲和力和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等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塑造初中生形成崇高的社会理想,激励初中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培养初中生爱国爱民的人文情感,引领初中生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修养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定的信念、丰富的知识储备、课内外的亲和力和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等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塑造初中生形成崇高的社会理想,激励初中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培养初中生爱国爱民的人文情感,引领初中生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修养等。
一、政治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
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表示在政治教师的一切言论的行动中。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政治教師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例如,教师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大公无私,自己却为了一点“回扣”强行向学生推销并无多大价值的复习资料等,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因此,一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自己的理解、认知、体验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决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充当传声筒;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它是一种无形的、宝贵的教育资源,有着特殊的创造力。这种人格魅力不是做出来的,它是一种道德、文化修养的自然流露,对初中生的人格体系具有更广泛、更持久、更内在的潜教育价值。
1.塑造初中生形成崇高的社会理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的主要是刚进校的初中生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处在形成定型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又包含成长的困惑,思想活跃又矛盾,所以,在他们理想信念的养成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对于他们的塑造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纷呈:对外开放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西方消极文化和价值观在方方面面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内改革不断深化,利益关系日趋多元、复杂、显性化,初中生对主流意识的认同受到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通讯、传媒手段不断现代化,初中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互联网上瑕瑜互见、鱼目混珠,不可避免地会对初中生的思想造成冲击,产生这样那样的消极影响。面对上述不同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和使命的难度大大增加。这一现实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比其他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具有更坚定的人生信念,更崇高的人格魅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坚定信念的人格感召把初中生培养成有崇高社会理想的人。
2.激励初中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
当前中国,竞争激烈,人们崇尚知识,更崇尚有知识的人,逐渐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良好风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传授给学生广泛的哲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历史学知识等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应有之义,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也是对中国社会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与现实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也学到了大量的社会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知识的反省与内化,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魅力和感召力,激励学生崇尚知识、积累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竞争力的人。
3.培养初中生爱国爱民的人文情感
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做人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培养的初中生既要有高智商,更要有高情商,要怀有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对亲人朋友等的拳拳爱心。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意识的告诉学生何为荣,何为耻,如何爱与被爱,如何给予与付出、奉献与索取……使学生在与人相处时,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共处,做有爱心的人。这种爱心的培育,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内课外的亲和力,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和交往,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情感的不断优化中慢慢取得,从而使社会主义倡导的主导价值观转变为学生一种自觉地价值选择,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定的信念、丰富的知识储备、课内外的亲和力和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等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塑造初中生形成崇高的社会理想,激励初中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培养初中生爱国爱民的人文情感,引领初中生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修养等。
一、政治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
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表示在政治教师的一切言论的行动中。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政治教師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例如,教师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大公无私,自己却为了一点“回扣”强行向学生推销并无多大价值的复习资料等,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因此,一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自己的理解、认知、体验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决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充当传声筒;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它是一种无形的、宝贵的教育资源,有着特殊的创造力。这种人格魅力不是做出来的,它是一种道德、文化修养的自然流露,对初中生的人格体系具有更广泛、更持久、更内在的潜教育价值。
1.塑造初中生形成崇高的社会理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的主要是刚进校的初中生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处在形成定型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又包含成长的困惑,思想活跃又矛盾,所以,在他们理想信念的养成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对于他们的塑造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纷呈:对外开放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西方消极文化和价值观在方方面面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内改革不断深化,利益关系日趋多元、复杂、显性化,初中生对主流意识的认同受到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通讯、传媒手段不断现代化,初中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互联网上瑕瑜互见、鱼目混珠,不可避免地会对初中生的思想造成冲击,产生这样那样的消极影响。面对上述不同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和使命的难度大大增加。这一现实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比其他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具有更坚定的人生信念,更崇高的人格魅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坚定信念的人格感召把初中生培养成有崇高社会理想的人。
2.激励初中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
当前中国,竞争激烈,人们崇尚知识,更崇尚有知识的人,逐渐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良好风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传授给学生广泛的哲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历史学知识等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应有之义,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也是对中国社会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与现实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也学到了大量的社会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知识的反省与内化,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魅力和感召力,激励学生崇尚知识、积累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竞争力的人。
3.培养初中生爱国爱民的人文情感
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做人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培养的初中生既要有高智商,更要有高情商,要怀有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对亲人朋友等的拳拳爱心。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意识的告诉学生何为荣,何为耻,如何爱与被爱,如何给予与付出、奉献与索取……使学生在与人相处时,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共处,做有爱心的人。这种爱心的培育,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内课外的亲和力,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和交往,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情感的不断优化中慢慢取得,从而使社会主义倡导的主导价值观转变为学生一种自觉地价值选择,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