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班级管理的五层境界
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头绪很多,班主任也因此给人留下忙碌的印象,一般来说,在开始管理一个班级之时,每一位班主任都会有许多常规工作需要处理:选拔班干部,建立班委会,编排值日表,维持班级秩序,组织和实施各种班级活动,根据上级要求布置安全教育等德育活动……
就在许多班主任简单罗列这些工作项目、忙于应对之时,有些班主任却能很快地从中整理出工作体系,即区分出不同的工作领域、工作重点,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此时,班级进入有序状态,班主任也形成了清晰而稳定的工作思路。
这就是我们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基础——班级建立了常规,形,成了基本秩序,班主任形成了清晰而稳定的常规工作思路,以这一基础为参照点,我们可以大致区分出“班级管理”逐层提升的五个境界。
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这显然是最基本的境界。班级不陷入混乱,才有可能继续运行下去,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更多样、更积极的作用。就这一境界的班级而言,学生的发展特征是“规规矩矩”。
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围。在维持秩序的基础上,力争形成集体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在这样的班级,每门学科的学习成为班级生活的核心。毕竟,学习知识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不过,学习活动不是由每位学生个体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与其他同学的相互联系之中进行的,同学之间,有相互比较,更有相互促进,相应地,学生的发展特征可被描述为“相互激励”。
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与上一境界相比,这样的班级在知识学习之外还有更多文化生活,通过丰富的班级生活,同学之间形成了团结的氛围、学生非常认同并珍惜积极向上的班级整体形象,产生班级凝聚力。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具有更鲜明的发展特征:“乐于奉献”,即乐于为同学、为班级作出更多贡献。
第四层境界:学会自主活动。到达这一境界的班级,不仅有良好的秩序、学习氛围和班级凝聚力,更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这包括多方面的自主活动: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自主组织实施班会、自主开展小组活动等等。学生在这一境界的发展特征是“积极自治”:许多事务性的工作都不必班主任亲自操劳,因为学生们(主要是班干部)能自己处理好这些事情。
第五层境界:提升精神品质。这可能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即关注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精神生活质量,这样的班级,以达到前四种境界的要求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精神生活空间。不仅如此,在拓展精神生活空间、丰富精神生活内容的基础上,更强调提升精神生活质量。这种提升,就在于让学生不仅有各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更有清晰的自我意识、高尚的追求、远大的志向;并且,这种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又以成熟的发展能力为基础,相互支撑。这种境界的学生发展特征可被描述为“做人高尚”。
二、从大学生对中小学班级生活的回顾看班级管理的不同境界
一批“准班主任”——师范大学的一群学生,正在学习班主任工作理论知识与实践策略,他们完成的第一份作业就是;在你从小学到现在的多年生活中,你感觉最好的班级是哪个班级?请你对它进行描述,并以班级管理的上述五层境界为参照系,作一简要分析。下面是其中的一份代表作。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班级管理的一些典型情形,进而体会符合时代需求、更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班级管理目标。
我心目中最好的班级 郑 弘
细细想来,我已在学校中度过了将近十四个年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也让我度过了快乐的十四年,在这其中,如果真要选出我心目中最好的班级的话,那肯定非小学那个班莫属了。
我小学六年都是在一个班里,其实,这也可以算两个班。虽然同学没变,班主任却有两位,每三年一位,这两位班主任的风格完全不同,我觉得,正是因为这两位班主任相继带我们班,我们班才被打造为最好的班级。
一年级到三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一位很严厉的女老师,她经验比較丰富,而且在学校小有名声(一半是因为她的严厉),当时大家年龄都小,基本就是唯老师命从,再加上老师的严厉,我们个个都对班主任有点畏惧。不过,也正是因为班主任的严厉,我们班级的班风非常好,基本没有人调皮捣蛋,因为大家都知道后果会很严重,一般情况是罚抄一百遍课文,通常会抄到半夜,当然,在严厉的同时,这位班主任也是和蔼可亲的,因为她的年纪就和我们的妈妈差不多大,比如生病或者家里有事等等,她也会非常关心我们。
四年级到六年级是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男教师。他就像我们的大哥哥,也像一个朋友一样陪着我们,所以他的管理模式是很轻松的,基本属于寓教于乐,我们和他的感情很深。他组织了很多很多活动,比如说组织了一个雏鹰小队,每星期都会去大街上义务劳动或者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等等,很好地培养了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他还组织了一次大型的主题班会,我们大家一起参与策划和排练,在全校同学面前演出,这大大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和表演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班在学校的知名度,他还多次组织出游活动,加强了集体凝聚力,大家在认真学习之余玩得很快乐,我们班级的整体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表面上对比下来,后来的班主任与我们的关系较好,但是,如果没有前面那位班主任的严厉,没有我们先前形成的严谨的良好班风,可能也不会在组织那么多活动的同时,学习成绩还能不断提高,更不会让我们班级在我们那所小学享有盛名!现在,我们那些小学同学仍然保持联系,会组织些聚会,还会邀请班主任,参加,能够在小学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班级,这么好的老师。我真的很幸运!
我认为,一年级到三年级时,我们班级有如下特点:(1)班主任对我们严格规范,班级里形成了良好的秩序。(2)我们对班主任言听计从,形成的师生关系是管理者与服从者之间的关系,(3)班主任对待同学,确实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区别对待,四年级到六年级时,我们班的特点是:(1)班主任很注重我们个体的发展,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品格。(2)我们每个人在班级里都是主角,对这个班级都有一种责任感,个人的荣誉与班级的荣誉完全连在了一起,(3)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认识自我的舞台,也带领着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虽然我的小学班级已经达到较高境界了,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做得更好的,(1)在班级管理体制上,四到六年级的班主任还是需要向一到三年级时的班主任学习,特别是强化一下纪律。应该在学生中建立一点威信,否则,真有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的话,就无法管理到位了。虽然老师 与学生成为朋友更便于沟通,但也容易使学生忘却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2)其次,在班干部选拔机制上,不应该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而应通过选举来决定班干部,成绩好并不一定就能当好班干部,班主任应该来取轮换班干部的措施,每个月或每学期选举一次,而不是一干到底、除非犯了严重错误才撤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来管理一下班级事务,更能加强大家的班集体荣誉感,也能使大家了解究竟哪些同学才有真正的能力当好班干部。(3)对一到三年级的班主任来说,我觉得班主任需要和同学加强沟通交流,同学们都畏惧她,所以根本不敢接近她,除了班干部有班级事务要与她商量时,我建议可以采取交换日记的方法。一到三年级时年龄很小,人人很难猜测那时小孩的心理,所以可以通过看他们写的日记来了解他们,并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老师帮他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时,师生的距离也就会进一步缩小。
这里所描述的情形,在中小学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在许多教师的工作经验介绍、许多学生所写的作文或回忆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描述,因此,对上述情形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理解班级管理的五种境界。
1 同一个班级在不同阶段处子不同境界
在我们看来,这个班级前一阶段 (1~3年级)大致处于第一境界,班级管理以“维持班级秩序”为主要目标;后一阶段(4~6年级)大致处于第四境界,班级管理以让学生“学会自主活动”为主要目标。同一个班级,因为班主任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发展特征,这说明,班主任对于中小学班级有着重要影响,而班主任自身的班级管理思想和思路就是造成这种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
2 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班级管理境界
就前一阶段的情形来看,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秩序,可以用到纪律、教师威信等教育资源;就后一种情形来看,让学生学会自主活动,可用的资源就有师生沟通、班级活动,尤其是学生对班级活动策划和实施的积极参与过程。
这位“准班主任”很辩证地看到,’这个班级之所以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与两位班主任先后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该班最后能达到第四层境界,是以早已达到的第一境界为基础。此外,该班达到第四层境界,并不是简单地跳过第二、三境界的状态(即有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有比较强的班级凝聚力),而是在新的班级管理格局中,实现了超越式的发展,从而同时实现了四层境界追求的目标。
这说明,更高境界的追求,可以包容、超越而不是放弃更基础的追求,因为这种追求拥有丰富的、可以开发利用的班级教育资源,但是,若仅满足于基础的追求,则难以达到更高境界,因为更多的教育资源可能被闲置,甚至根本就没有进入班主任的视野。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可以说,班级中并不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发现教育资源的眼光。
3 由五层境界形成的参照系并非绝对的标尺
文中提出,后一位班主任需要向前一位班主任学习如何强化班级纪律,尽管后一阶段的班级已经达到了第四层境界。这一具体情形说明,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班级管理五层境界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它们之间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将一个具体的现实中的班级与某层境界划等号,由这五层境界组成的参照系,并非绝对的标尺,而只能成为一个相对有效的参照系统。至于如何运用这个参照系,就取决于运用者自己用心观察、辨析、感悟。
因此,我们不赞成用图②所示的方式来让现实中的班级“一一对应”、“对号入座”,而主张采用图③所示的方式来对具体班级进行具体分析。
在“一一对应”的处理方式中,我们可能会以为某班各方面都属于某一层境界,而不存在其他境界的情形,而在“具体分析”的处理方式中,一个具体的班级很可能主要方面属于某一境界,但在其他方面有可能属于其他境界。
4 更高的境界,值得追求
文中也指出,这个班级其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假设班主任和学生还能有更好的班级管理思想和思路,这个班级可以达到更高境界的发展状态。例如,轮换班干部,“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来管理一下班级事务,也更能加强大家的班级集体荣誉感,也能使大家了解究竟哪些同学才有真正的能力当好班干部”。
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看到更高境界的情形,并且用心追求更高境界的目标,还有许多教育资源可以被发现、被利用。——这正是我们希望做到的。因此,我们还需要逐步探索更高境界的目标、更多可用的教育资源。
(栏目编辑 高 亮)
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头绪很多,班主任也因此给人留下忙碌的印象,一般来说,在开始管理一个班级之时,每一位班主任都会有许多常规工作需要处理:选拔班干部,建立班委会,编排值日表,维持班级秩序,组织和实施各种班级活动,根据上级要求布置安全教育等德育活动……
就在许多班主任简单罗列这些工作项目、忙于应对之时,有些班主任却能很快地从中整理出工作体系,即区分出不同的工作领域、工作重点,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此时,班级进入有序状态,班主任也形成了清晰而稳定的工作思路。
这就是我们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基础——班级建立了常规,形,成了基本秩序,班主任形成了清晰而稳定的常规工作思路,以这一基础为参照点,我们可以大致区分出“班级管理”逐层提升的五个境界。
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这显然是最基本的境界。班级不陷入混乱,才有可能继续运行下去,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更多样、更积极的作用。就这一境界的班级而言,学生的发展特征是“规规矩矩”。
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围。在维持秩序的基础上,力争形成集体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在这样的班级,每门学科的学习成为班级生活的核心。毕竟,学习知识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不过,学习活动不是由每位学生个体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与其他同学的相互联系之中进行的,同学之间,有相互比较,更有相互促进,相应地,学生的发展特征可被描述为“相互激励”。
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与上一境界相比,这样的班级在知识学习之外还有更多文化生活,通过丰富的班级生活,同学之间形成了团结的氛围、学生非常认同并珍惜积极向上的班级整体形象,产生班级凝聚力。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具有更鲜明的发展特征:“乐于奉献”,即乐于为同学、为班级作出更多贡献。
第四层境界:学会自主活动。到达这一境界的班级,不仅有良好的秩序、学习氛围和班级凝聚力,更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这包括多方面的自主活动: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自主组织实施班会、自主开展小组活动等等。学生在这一境界的发展特征是“积极自治”:许多事务性的工作都不必班主任亲自操劳,因为学生们(主要是班干部)能自己处理好这些事情。
第五层境界:提升精神品质。这可能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即关注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精神生活质量,这样的班级,以达到前四种境界的要求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精神生活空间。不仅如此,在拓展精神生活空间、丰富精神生活内容的基础上,更强调提升精神生活质量。这种提升,就在于让学生不仅有各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更有清晰的自我意识、高尚的追求、远大的志向;并且,这种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又以成熟的发展能力为基础,相互支撑。这种境界的学生发展特征可被描述为“做人高尚”。
二、从大学生对中小学班级生活的回顾看班级管理的不同境界
一批“准班主任”——师范大学的一群学生,正在学习班主任工作理论知识与实践策略,他们完成的第一份作业就是;在你从小学到现在的多年生活中,你感觉最好的班级是哪个班级?请你对它进行描述,并以班级管理的上述五层境界为参照系,作一简要分析。下面是其中的一份代表作。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班级管理的一些典型情形,进而体会符合时代需求、更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班级管理目标。
我心目中最好的班级 郑 弘
细细想来,我已在学校中度过了将近十四个年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也让我度过了快乐的十四年,在这其中,如果真要选出我心目中最好的班级的话,那肯定非小学那个班莫属了。
我小学六年都是在一个班里,其实,这也可以算两个班。虽然同学没变,班主任却有两位,每三年一位,这两位班主任的风格完全不同,我觉得,正是因为这两位班主任相继带我们班,我们班才被打造为最好的班级。
一年级到三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一位很严厉的女老师,她经验比較丰富,而且在学校小有名声(一半是因为她的严厉),当时大家年龄都小,基本就是唯老师命从,再加上老师的严厉,我们个个都对班主任有点畏惧。不过,也正是因为班主任的严厉,我们班级的班风非常好,基本没有人调皮捣蛋,因为大家都知道后果会很严重,一般情况是罚抄一百遍课文,通常会抄到半夜,当然,在严厉的同时,这位班主任也是和蔼可亲的,因为她的年纪就和我们的妈妈差不多大,比如生病或者家里有事等等,她也会非常关心我们。
四年级到六年级是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男教师。他就像我们的大哥哥,也像一个朋友一样陪着我们,所以他的管理模式是很轻松的,基本属于寓教于乐,我们和他的感情很深。他组织了很多很多活动,比如说组织了一个雏鹰小队,每星期都会去大街上义务劳动或者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等等,很好地培养了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他还组织了一次大型的主题班会,我们大家一起参与策划和排练,在全校同学面前演出,这大大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和表演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班在学校的知名度,他还多次组织出游活动,加强了集体凝聚力,大家在认真学习之余玩得很快乐,我们班级的整体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表面上对比下来,后来的班主任与我们的关系较好,但是,如果没有前面那位班主任的严厉,没有我们先前形成的严谨的良好班风,可能也不会在组织那么多活动的同时,学习成绩还能不断提高,更不会让我们班级在我们那所小学享有盛名!现在,我们那些小学同学仍然保持联系,会组织些聚会,还会邀请班主任,参加,能够在小学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班级,这么好的老师。我真的很幸运!
我认为,一年级到三年级时,我们班级有如下特点:(1)班主任对我们严格规范,班级里形成了良好的秩序。(2)我们对班主任言听计从,形成的师生关系是管理者与服从者之间的关系,(3)班主任对待同学,确实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区别对待,四年级到六年级时,我们班的特点是:(1)班主任很注重我们个体的发展,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品格。(2)我们每个人在班级里都是主角,对这个班级都有一种责任感,个人的荣誉与班级的荣誉完全连在了一起,(3)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认识自我的舞台,也带领着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虽然我的小学班级已经达到较高境界了,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做得更好的,(1)在班级管理体制上,四到六年级的班主任还是需要向一到三年级时的班主任学习,特别是强化一下纪律。应该在学生中建立一点威信,否则,真有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的话,就无法管理到位了。虽然老师 与学生成为朋友更便于沟通,但也容易使学生忘却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2)其次,在班干部选拔机制上,不应该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而应通过选举来决定班干部,成绩好并不一定就能当好班干部,班主任应该来取轮换班干部的措施,每个月或每学期选举一次,而不是一干到底、除非犯了严重错误才撤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来管理一下班级事务,更能加强大家的班集体荣誉感,也能使大家了解究竟哪些同学才有真正的能力当好班干部。(3)对一到三年级的班主任来说,我觉得班主任需要和同学加强沟通交流,同学们都畏惧她,所以根本不敢接近她,除了班干部有班级事务要与她商量时,我建议可以采取交换日记的方法。一到三年级时年龄很小,人人很难猜测那时小孩的心理,所以可以通过看他们写的日记来了解他们,并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老师帮他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时,师生的距离也就会进一步缩小。
这里所描述的情形,在中小学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在许多教师的工作经验介绍、许多学生所写的作文或回忆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描述,因此,对上述情形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理解班级管理的五种境界。
1 同一个班级在不同阶段处子不同境界
在我们看来,这个班级前一阶段 (1~3年级)大致处于第一境界,班级管理以“维持班级秩序”为主要目标;后一阶段(4~6年级)大致处于第四境界,班级管理以让学生“学会自主活动”为主要目标。同一个班级,因为班主任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发展特征,这说明,班主任对于中小学班级有着重要影响,而班主任自身的班级管理思想和思路就是造成这种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
2 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班级管理境界
就前一阶段的情形来看,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秩序,可以用到纪律、教师威信等教育资源;就后一种情形来看,让学生学会自主活动,可用的资源就有师生沟通、班级活动,尤其是学生对班级活动策划和实施的积极参与过程。
这位“准班主任”很辩证地看到,’这个班级之所以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与两位班主任先后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该班最后能达到第四层境界,是以早已达到的第一境界为基础。此外,该班达到第四层境界,并不是简单地跳过第二、三境界的状态(即有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有比较强的班级凝聚力),而是在新的班级管理格局中,实现了超越式的发展,从而同时实现了四层境界追求的目标。
这说明,更高境界的追求,可以包容、超越而不是放弃更基础的追求,因为这种追求拥有丰富的、可以开发利用的班级教育资源,但是,若仅满足于基础的追求,则难以达到更高境界,因为更多的教育资源可能被闲置,甚至根本就没有进入班主任的视野。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可以说,班级中并不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发现教育资源的眼光。
3 由五层境界形成的参照系并非绝对的标尺
文中提出,后一位班主任需要向前一位班主任学习如何强化班级纪律,尽管后一阶段的班级已经达到了第四层境界。这一具体情形说明,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班级管理五层境界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它们之间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将一个具体的现实中的班级与某层境界划等号,由这五层境界组成的参照系,并非绝对的标尺,而只能成为一个相对有效的参照系统。至于如何运用这个参照系,就取决于运用者自己用心观察、辨析、感悟。
因此,我们不赞成用图②所示的方式来让现实中的班级“一一对应”、“对号入座”,而主张采用图③所示的方式来对具体班级进行具体分析。
在“一一对应”的处理方式中,我们可能会以为某班各方面都属于某一层境界,而不存在其他境界的情形,而在“具体分析”的处理方式中,一个具体的班级很可能主要方面属于某一境界,但在其他方面有可能属于其他境界。
4 更高的境界,值得追求
文中也指出,这个班级其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假设班主任和学生还能有更好的班级管理思想和思路,这个班级可以达到更高境界的发展状态。例如,轮换班干部,“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来管理一下班级事务,也更能加强大家的班级集体荣誉感,也能使大家了解究竟哪些同学才有真正的能力当好班干部”。
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看到更高境界的情形,并且用心追求更高境界的目标,还有许多教育资源可以被发现、被利用。——这正是我们希望做到的。因此,我们还需要逐步探索更高境界的目标、更多可用的教育资源。
(栏目编辑 高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