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资源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土地规划资源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模糊模型的构件方法建立相应的土地资源规划评价指标,并对土地规划的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后期的土地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土地规划;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技术
0 前言
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是一个包括资源和环境的综合承载力,在保证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使得在一定区域内的资源环境满足人类的发展和生存需要,资源承载力在人类的发展中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国土空间等。而土地规划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关键,因此,土地规划是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中体现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对于土地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评价技术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 服务于土地规划的资源承载力概述
土地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地的利用方向,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规划研究来实现土地的产出率。服务于土地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使得区域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规模及国土开发规模和轻度要求。
服务于土地规划的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1.1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態环境不受到破坏,改变以往的过度开垦,乱砍乱伐的恶性环境资源利用;
1.2承载对象。改变以往的“人口规模”为主的概念,将国土资源的开发规模与强度作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和核心问题,加强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规模;
1.3国土资源的开发规模与强度。在国土资源的开发规模与强度上改变利用使用面来评价开发强度的评价方法,而是将国土资源的开发分为城镇化、工业化的建设用地及农业生产用地开发。
2 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2.1 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从资源和环境的本身出发,土地利用的规划是通过评价资源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地质、水资源、矿产资源及大气资源等对人口、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分析。由于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标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便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定法,通过对土地规划需要的研究,确定评价子系统中所包含的内容。
模糊综合评估法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能够有效的解决土地规划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量化问题,可以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土地规划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性评价问题转化为定量评价。
2.2 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模型选择与指标体系构建
(1)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模型选择与评价分级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过程中,由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是不同的,通过比较各个区域的承载力的优势与劣势,对于各个区域的承载能力的差异化进行了分析,对各个区域制定出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2)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受多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建立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体系,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的层次目标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在指标体系中应根据特征的不同,集合形成不同的属性特征。
(3)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评价主要是评价资源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供给需要,以满足资源环境的发展需要,对于土地资源的主要资源环境供给计算包括耕地资源的承载力计算,农村建设用地承载力计算,城镇建设空间承载力计算,矿产经济承载力计算等内容,文章仅给出耕地资源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其他环境资源的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见相关的资料,不在赘述。
3 加强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措施
资源环境时生态文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3.1改善资源环境承载力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从改善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出发,对环境资源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合理的进行综合利用。根据土地资源的生产规律,充分的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优势,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的规划利用,对土地中的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发展低耗水产业,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3.2调控资源环境承载力服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在土地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优化土地的规划开发格局,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制定不同的土地规划体系,避免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所造成的泥石流,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此合理科学的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满足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才能给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3.3 把握资源环境承载力引导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良好的土地规划才能充分的发挥出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在资源环境的利用过程中,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人口的发展相互联合起来,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环境资源充分的利用,把握住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对环境资源进行适量的开采,通过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来引导生态文明的建设。
4 结论
综上所述,土地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发展需求,科学的制定资源环境的最大供给规模,合理的对土地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优化社会配套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邱东.我国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承载能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2-14.
[2]陈丹,王然.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态势评价与政策建议[J].生态经济,2015,31(12):111-124.
[3]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J].李新刚. 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17)
[4]生态脆弱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以榆林市为例[J].董思,任志远,魏倩倩. 水土保持研究.2017(06)
[5]岳永兵,刘向敏.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6):13~16.
作者简介:
司徒轩伦:(1985-),男,广东开平人,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单位: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
关键词:土地规划;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技术
0 前言
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是一个包括资源和环境的综合承载力,在保证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使得在一定区域内的资源环境满足人类的发展和生存需要,资源承载力在人类的发展中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国土空间等。而土地规划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关键,因此,土地规划是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中体现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对于土地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评价技术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 服务于土地规划的资源承载力概述
土地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地的利用方向,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规划研究来实现土地的产出率。服务于土地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使得区域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规模及国土开发规模和轻度要求。
服务于土地规划的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1.1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態环境不受到破坏,改变以往的过度开垦,乱砍乱伐的恶性环境资源利用;
1.2承载对象。改变以往的“人口规模”为主的概念,将国土资源的开发规模与强度作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和核心问题,加强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规模;
1.3国土资源的开发规模与强度。在国土资源的开发规模与强度上改变利用使用面来评价开发强度的评价方法,而是将国土资源的开发分为城镇化、工业化的建设用地及农业生产用地开发。
2 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2.1 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从资源和环境的本身出发,土地利用的规划是通过评价资源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地质、水资源、矿产资源及大气资源等对人口、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分析。由于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标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便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定法,通过对土地规划需要的研究,确定评价子系统中所包含的内容。
模糊综合评估法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能够有效的解决土地规划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量化问题,可以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土地规划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性评价问题转化为定量评价。
2.2 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模型选择与指标体系构建
(1)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模型选择与评价分级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过程中,由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是不同的,通过比较各个区域的承载力的优势与劣势,对于各个区域的承载能力的差异化进行了分析,对各个区域制定出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2)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受多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建立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体系,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的层次目标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在指标体系中应根据特征的不同,集合形成不同的属性特征。
(3)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评价主要是评价资源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供给需要,以满足资源环境的发展需要,对于土地资源的主要资源环境供给计算包括耕地资源的承载力计算,农村建设用地承载力计算,城镇建设空间承载力计算,矿产经济承载力计算等内容,文章仅给出耕地资源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其他环境资源的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见相关的资料,不在赘述。
3 加强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的措施
资源环境时生态文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3.1改善资源环境承载力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从改善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出发,对环境资源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合理的进行综合利用。根据土地资源的生产规律,充分的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优势,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的规划利用,对土地中的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发展低耗水产业,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3.2调控资源环境承载力服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在土地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优化土地的规划开发格局,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制定不同的土地规划体系,避免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所造成的泥石流,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此合理科学的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满足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才能给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3.3 把握资源环境承载力引导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良好的土地规划才能充分的发挥出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在资源环境的利用过程中,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人口的发展相互联合起来,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环境资源充分的利用,把握住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对环境资源进行适量的开采,通过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来引导生态文明的建设。
4 结论
综上所述,土地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发展需求,科学的制定资源环境的最大供给规模,合理的对土地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优化社会配套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邱东.我国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承载能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2-14.
[2]陈丹,王然.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态势评价与政策建议[J].生态经济,2015,31(12):111-124.
[3]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J].李新刚. 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17)
[4]生态脆弱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以榆林市为例[J].董思,任志远,魏倩倩. 水土保持研究.2017(06)
[5]岳永兵,刘向敏.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6):13~16.
作者简介:
司徒轩伦:(1985-),男,广东开平人,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单位: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