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掌握 别“技能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kei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儿童技能训练失衡现象的分析
  1.对课程目标理解失衡,片面追求技能的掌握
  第一,强调步骤训练,忽视方法的掌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极易陷入按步骤教学的怪圈,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缺乏自主思考,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影响,更谈不上思维的高度了。思维的灵活性得不到体现,儿童只能靠已有的经验去识记,这样容易导致有些儿童能够记住而有些儿童则很快忘记的情况的发生。
  第二,强调知识本体,弱化知识结构。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指导上的缺失使得儿童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对类似或相近的软件无法实现自主学习。
  第三,强调结果呈现,缺乏总结评价。课堂总结是一节课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表现为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规定任务的环节,至于怎么完成,通过什么方法完成,有什么独特的方法,有什么改进措施等,这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的良好途径,我们却往往忽视了。
  2.对主体地位理解失衡,缺少对学生的引导
  在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点的认识上,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往往对“自主学习”的尺度把握得不好,形成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形式主体,缺少主动。这一点是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会犯的错误,教师只注意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该探究的东西都让教师代替了,学生被教师强制成了主体。
  第二,过分强调主体,缺乏概括总结。没有教师的引导,一方面会使学生无法完全掌握知识的要领,另一方面也是教师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囫囵吞枣,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只了解大概,用不了多久,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会很快被遗忘。
  二、儿童技能训练中平衡策略研究
  1.理解技能目标,完善儿童的知识体系
  第一,理解知识技能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了解课程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了解这样的目标对儿童的方法养成有哪些好处,同时,还要了解这样的目标对后期的学习目标是否有帮助。
  第二,深挖过程方法目标。这是儿童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但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征,不能出现“被引导”的现象。
  第三,重视行为创新目标。行为与创新目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创新意识。这是很重要的,有好的习惯才有好的品德。而创新能力则是一个人能够取得更大成就的决定力量。
  2.优化探究过程,整体调控儿童主体地位
  第一,任务设置有理、有效、有深度。教师在任务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想让儿童掌握什么,是方法还是某一项技能,儿童在掌握了这个方法或技能后有什么作用或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带来什么。教师只要能够带着这样的深度去设计学习任务,儿童的学习一定会很深广。
  第二,任务总结有意、有法、有新意。“意”指儿童想要达到的目标,“法”指实现目标所通过的方法或途径。教师要在儿童完成布置的任务前引导他们去给自己设问:我想实现什么,怎么实现,用老师的方法可以吗?进行拓展时,我还能怎么做?在给自己设问的过程中,儿童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自己的创新意识。
  3.重视总结评价,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丰富总结内容,让儿童感受创造的神奇。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总结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还要让儿童说出他们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想法,感受其他人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想法,使他们感受到新奇,提高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
  第二,加强激励评价,让儿童体验成功的喜悦。评价可以及时、全面地反映儿童的学习成果,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儿童感受成功的喜悦,以此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其创造心理,使他们掌握技能。
  在儿童的计算机技能训练过程中,不要忘了他们的方法养成,儿童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居于学习的主体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技能,获取广泛的活动经验,使他们从经验中、活动中,通过思考与交流有目的、有意义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和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中树立自信。
  (特约编辑 潘 若)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就要求现代语文教师具有语文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及素质。下面以《鸟的天堂》中的三个案例,谈一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利用潜性资源  【教材原貌】  “一拨”这个词出现在课文的第二小节。前面叙述了“我们”趁着夕阳,伴着红霞
在当今社会,科学创新被高度重视,科学人才的竞争已成为未来社会竞争的重点。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灿烂花朵,不仅是科学理论的生命,而且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创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至关重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新世纪的主人。作为科学课教师,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利用好科学课,让青少年插上科技的翅膀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打破科学课的神秘,让青少年走近科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外出务工的人员逐渐增多,农村人口流动性空前加大,人们的婚恋观发生变化,导致留守儿童、学困生和单亲家庭子女的比例不断增大。面对这些弱势儿童,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温暖,校园生活的幸福。  一、关注弱势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  弱势儿童通常存在这些问题:学习兴致不高,作业不按时按量完成;不合群,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