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归纳法,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思考;高等院校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各级各类高校根据上述新课程方案和新指导纲要的要求对本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积极做出了调整。我院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新方案和新指导纲要也制定了新的阜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教学大纲(2006年6月印),但通过近四年的实施,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归纳法等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期为改善我院武术普修课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
1、武术普修课能正常开设,但开课时数偏少
根据新课程方案,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类课程是6类主干课程之一。开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其中专业必修课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所有学生必须开设的,是完成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我院武术普修课开课时间为第三学期,开课时数为36个学时。其中理论部分4学时,与武术类课程
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的武术类课程理论部分应占总学时20%左右[1].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实践部分为32学时。由于武术普修课时数少且教学内容多,武术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得不降低学生动作质量标准去追赶进度,相反学生在短短的36个学时内学习和掌握武术各项技术时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望洋兴叹。
2、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学生习武需求
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是对学校武术教什么的阐释。我院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两大块。其中,武术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武术运动概述、武术主要技法分析、太极拳健身及原理、武术图解知识与识图方法、武术教学、中学武术教材教法、规则与裁判法介绍等。由于理论授课时数偏少,使得武术中重要的一部分——武术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没有列入到理论教学中,进而使很多学生对武术的理解还仅限于影视文艺作品之中,对武术未能形成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
武术普修课实践部分主要内容基本还是以长拳套路动作组合、刀术套路动作组合、和简化24式太极拳为主。可见套路教学是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套路动作较为复杂、动作路线难记,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枯燥沉闷、缺乏成就感。由于授课时数较少,武术教师在套路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动作中所蕴藏的攻防内涵及其运用,而这一部分又恰恰是武术的精髓,同时也是学生所期望掌握的。正是这种实践教学内容的结构失衡,使学生觉得武术的动作有名无实,是“花架子”、“花拳绣腿”,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3、教学过程单调、方法简单,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体育术科教学过程多年来一直沿用: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巩固提高的这种单一模式,武术学习基本上是靠模仿获得技能,另外体育课的结构被人为的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和千篇一律的体育课程结构是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根源,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目前我院武术课教学采用的仍然是指导法、练习法和评价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传统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仍然发挥着很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多媒体以其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综合性和趣味性以及能够资源共享等特点给整个学校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武术教学同样也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给武术教学带来高效率,同时也能满足现代学生对新事物产生的极强求知欲。目前来看,我院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频率不高。
4、教学模式落后,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由于受我院教学大纲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我院武术普修课教学模式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竞技武术教学模式。该模式虽然对武术运动员培养要求和过程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但学习的主体——学生却一直未能成为武术理论和实践关注的中心,他们对武术的要求、期待和体验游离于武术教学的边缘地带,也未能成为武术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的依据。这种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所设计的武术课程,在情感上自然也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在实践上也造成了虽重视基本功和套路教学但效果却甚微的尴尬局面。
5、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评价缺乏全民性和科学性
目前,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学生成绩评定采用的是技术考评和平时成绩各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的办法。但通过对近五届学生的考核评价过程和结果来看,存在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现象,一些武术基础和协调性好的学生很轻易就可以得到高分,而武术基础较差、协调性不好的学生即使很努力地学习,依据评分标准,分值依然很低,这就可能打击那些基础较差但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从而影响他们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理论考试没有成为考核评价中的一部分,使得学生学习武术理论知识的压力和动力不足,很多学生在领到教材后就将其束之高阁。
6、教学场地、器材和图书资料缺乏,彰显资金投入不足
武术场地器材是武术课教学的必要辅助工具,是保证武术课能在任何环境下正常进行的重要物质基础。从我院武术场地现状来看,还没有达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要求的[2]:至少应具备2个教学班同时上课的室外固定场地及3-4组合的肋木架;至少应具备2个教学班上课的专用室内场地,室内一面墙有平面镜子,一面墙有肋木架和用于悬挂的吊架若干个。因此,我院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大多在室外空旷之地、同一教学单元内没有其他学生使用的健美操馆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使用的武术馆进行,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术普修课教学质量。
武术器材中的棍、金属刀和剑等其数量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上述器材均有一定程度的破损尤其是武术短器械,破损现象较为严重,使用过程中经常夹住学生的手指或挂怀衣服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另外,我院订阅和购买的武术类图书与期刊、杂志及音像资料的数量较少、类型不足,这是武术教师和学生在了解本学科前沿知识动态、学习和提高专业知识及进行科研工作中的一大障碍。
二、建议
1、增加教学时数,加强术科教学
自我院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以来,武术普修课遵循的课时就是36个学时。实践证明,36个学时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武术普修课教学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大纲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难度非常大,因此,武术教师要不为保证教学质量而减少教学内容,要不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降低标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不是教学初衷。因此,有必要增加武术普修课授课时数,具体时数可增加到72个学时(这也是国内很多高校采用的课时标准),具体学期可安排一个学期,也可安排两个学期,只有课时数量有了保证,教学质量才可能得到保证。
2、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习武需求
武术理论部分应增加理论所占的比例,融人武术养生、武术文化、武术哲学、武术与经济、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等理论,为学生掌握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理论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开辟新的途径。
武术实践部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用性攻防技击动作,譬如擒拿手法、摔法等,特别是在诸多传统拳术中都有类似的“绝招绝技”,教师可以充分汲取这些宝贵的资源,挑选精练出一些技术动作传授于课堂,比如,太极推手、八极拳的对接、现代散打等,而不必拘泥于特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实用性攻防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技击方法的千变万化,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武术本质功能(技击实用性)很好的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3、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过去的武术教材主要偏重于教师教的方法,忽视学生学的方法,学生除在记忆动作时进行思考外,其它几乎都是进行机械的模仿和肢体练习,加上规定套路对技术动作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只能按照要求掌握套路,以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严格讲,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是有差别的。比如,武术初级拳教学,我们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基本功和基本组合用16~20学时,这为规范技术动作和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用4~6个学时讲解武术的特点、看图学拳、武术套路创编等知识,利用以上知识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学武术初级长拳套路,然后用2~4学时纠正规范动作,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套路。这样真正的做到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运用录像、多媒体分析技术动作,从多渠道、多方位对学生施以影响,以达到教学目的。
4、与时俱进,建立新的武术教学模式
“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3]是如今武术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因此新的武术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由传统的“基本功→套路教学”模式向“招法→套路→招法”教学模式进行转变,适当简化“繁杂、枯燥、难学、没用”的套路,创建出短小精悍、动作简单、易于记忆、打练结合、适用性强的动作组合和小套路,并积极在传统武术中汲取、挖掘、继承和发扬优秀招法,为建立新的武术教学模式提供物质基础。
5、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标准
借鉴其他学校先进和成熟经验,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前提制定一份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评价量表,尤其是学生的评价量表。在教学评价中务必要做到真实、全面、可靠和科学。考核的内容、标准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武术普修课学生成绩的考核除了技术、理论的考核外,还应着重于看图学拳、套路的创编等方面的考核。前一部分考核内容由系考试小组执行,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后一部分则由学生自己评判,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武术裁判和组织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能够更加从容地迎接现代社会的挑战。
6、加大经费投入,为武术教学与科研创造条件
加大对武术场地、器材和相关设施的经费投入,是保证武术类课程正常开设和保障武术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加大经费投入,首先要在硬件上增加投入力度,即按照武术类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建设足够的武术场地、配齐配全武术器材、购买武术类图书、期刊和各类影像资料。其次,也要注重软件建设,比如引进武术专业人才,加大现有武术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武术教学和科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三、结语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由于开课时数少、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教学手段与方法简单、教学模式陈旧、对学生差异性重视程度不够以及适用于体育教育专业固定的武术教学场地缺乏等一些因素,致使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要改变上述我院武术普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方能改善我院武术普修课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4]9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4]9号.
[3]邱丕相.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2:78.
[4]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邱丕相.“温总理,你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4,2:2.
[6]崔建国.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思考;高等院校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各级各类高校根据上述新课程方案和新指导纲要的要求对本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积极做出了调整。我院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新方案和新指导纲要也制定了新的阜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教学大纲(2006年6月印),但通过近四年的实施,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归纳法等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期为改善我院武术普修课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
1、武术普修课能正常开设,但开课时数偏少
根据新课程方案,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类课程是6类主干课程之一。开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其中专业必修课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所有学生必须开设的,是完成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我院武术普修课开课时间为第三学期,开课时数为36个学时。其中理论部分4学时,与武术类课程
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的武术类课程理论部分应占总学时20%左右[1].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实践部分为32学时。由于武术普修课时数少且教学内容多,武术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得不降低学生动作质量标准去追赶进度,相反学生在短短的36个学时内学习和掌握武术各项技术时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望洋兴叹。
2、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学生习武需求
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是对学校武术教什么的阐释。我院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两大块。其中,武术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武术运动概述、武术主要技法分析、太极拳健身及原理、武术图解知识与识图方法、武术教学、中学武术教材教法、规则与裁判法介绍等。由于理论授课时数偏少,使得武术中重要的一部分——武术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没有列入到理论教学中,进而使很多学生对武术的理解还仅限于影视文艺作品之中,对武术未能形成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
武术普修课实践部分主要内容基本还是以长拳套路动作组合、刀术套路动作组合、和简化24式太极拳为主。可见套路教学是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套路动作较为复杂、动作路线难记,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枯燥沉闷、缺乏成就感。由于授课时数较少,武术教师在套路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动作中所蕴藏的攻防内涵及其运用,而这一部分又恰恰是武术的精髓,同时也是学生所期望掌握的。正是这种实践教学内容的结构失衡,使学生觉得武术的动作有名无实,是“花架子”、“花拳绣腿”,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3、教学过程单调、方法简单,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体育术科教学过程多年来一直沿用: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巩固提高的这种单一模式,武术学习基本上是靠模仿获得技能,另外体育课的结构被人为的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和千篇一律的体育课程结构是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根源,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目前我院武术课教学采用的仍然是指导法、练习法和评价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传统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仍然发挥着很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多媒体以其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综合性和趣味性以及能够资源共享等特点给整个学校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武术教学同样也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给武术教学带来高效率,同时也能满足现代学生对新事物产生的极强求知欲。目前来看,我院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频率不高。
4、教学模式落后,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由于受我院教学大纲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我院武术普修课教学模式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竞技武术教学模式。该模式虽然对武术运动员培养要求和过程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但学习的主体——学生却一直未能成为武术理论和实践关注的中心,他们对武术的要求、期待和体验游离于武术教学的边缘地带,也未能成为武术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的依据。这种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所设计的武术课程,在情感上自然也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在实践上也造成了虽重视基本功和套路教学但效果却甚微的尴尬局面。
5、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评价缺乏全民性和科学性
目前,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学生成绩评定采用的是技术考评和平时成绩各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的办法。但通过对近五届学生的考核评价过程和结果来看,存在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现象,一些武术基础和协调性好的学生很轻易就可以得到高分,而武术基础较差、协调性不好的学生即使很努力地学习,依据评分标准,分值依然很低,这就可能打击那些基础较差但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从而影响他们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理论考试没有成为考核评价中的一部分,使得学生学习武术理论知识的压力和动力不足,很多学生在领到教材后就将其束之高阁。
6、教学场地、器材和图书资料缺乏,彰显资金投入不足
武术场地器材是武术课教学的必要辅助工具,是保证武术课能在任何环境下正常进行的重要物质基础。从我院武术场地现状来看,还没有达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要求的[2]:至少应具备2个教学班同时上课的室外固定场地及3-4组合的肋木架;至少应具备2个教学班上课的专用室内场地,室内一面墙有平面镜子,一面墙有肋木架和用于悬挂的吊架若干个。因此,我院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大多在室外空旷之地、同一教学单元内没有其他学生使用的健美操馆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使用的武术馆进行,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术普修课教学质量。
武术器材中的棍、金属刀和剑等其数量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上述器材均有一定程度的破损尤其是武术短器械,破损现象较为严重,使用过程中经常夹住学生的手指或挂怀衣服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另外,我院订阅和购买的武术类图书与期刊、杂志及音像资料的数量较少、类型不足,这是武术教师和学生在了解本学科前沿知识动态、学习和提高专业知识及进行科研工作中的一大障碍。
二、建议
1、增加教学时数,加强术科教学
自我院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以来,武术普修课遵循的课时就是36个学时。实践证明,36个学时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武术普修课教学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大纲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难度非常大,因此,武术教师要不为保证教学质量而减少教学内容,要不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降低标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不是教学初衷。因此,有必要增加武术普修课授课时数,具体时数可增加到72个学时(这也是国内很多高校采用的课时标准),具体学期可安排一个学期,也可安排两个学期,只有课时数量有了保证,教学质量才可能得到保证。
2、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习武需求
武术理论部分应增加理论所占的比例,融人武术养生、武术文化、武术哲学、武术与经济、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等理论,为学生掌握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理论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开辟新的途径。
武术实践部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用性攻防技击动作,譬如擒拿手法、摔法等,特别是在诸多传统拳术中都有类似的“绝招绝技”,教师可以充分汲取这些宝贵的资源,挑选精练出一些技术动作传授于课堂,比如,太极推手、八极拳的对接、现代散打等,而不必拘泥于特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实用性攻防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技击方法的千变万化,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武术本质功能(技击实用性)很好的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3、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过去的武术教材主要偏重于教师教的方法,忽视学生学的方法,学生除在记忆动作时进行思考外,其它几乎都是进行机械的模仿和肢体练习,加上规定套路对技术动作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只能按照要求掌握套路,以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严格讲,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是有差别的。比如,武术初级拳教学,我们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基本功和基本组合用16~20学时,这为规范技术动作和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用4~6个学时讲解武术的特点、看图学拳、武术套路创编等知识,利用以上知识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学武术初级长拳套路,然后用2~4学时纠正规范动作,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套路。这样真正的做到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运用录像、多媒体分析技术动作,从多渠道、多方位对学生施以影响,以达到教学目的。
4、与时俱进,建立新的武术教学模式
“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3]是如今武术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因此新的武术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由传统的“基本功→套路教学”模式向“招法→套路→招法”教学模式进行转变,适当简化“繁杂、枯燥、难学、没用”的套路,创建出短小精悍、动作简单、易于记忆、打练结合、适用性强的动作组合和小套路,并积极在传统武术中汲取、挖掘、继承和发扬优秀招法,为建立新的武术教学模式提供物质基础。
5、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标准
借鉴其他学校先进和成熟经验,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前提制定一份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评价量表,尤其是学生的评价量表。在教学评价中务必要做到真实、全面、可靠和科学。考核的内容、标准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武术普修课学生成绩的考核除了技术、理论的考核外,还应着重于看图学拳、套路的创编等方面的考核。前一部分考核内容由系考试小组执行,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后一部分则由学生自己评判,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武术裁判和组织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能够更加从容地迎接现代社会的挑战。
6、加大经费投入,为武术教学与科研创造条件
加大对武术场地、器材和相关设施的经费投入,是保证武术类课程正常开设和保障武术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加大经费投入,首先要在硬件上增加投入力度,即按照武术类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建设足够的武术场地、配齐配全武术器材、购买武术类图书、期刊和各类影像资料。其次,也要注重软件建设,比如引进武术专业人才,加大现有武术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武术教学和科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三、结语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由于开课时数少、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教学手段与方法简单、教学模式陈旧、对学生差异性重视程度不够以及适用于体育教育专业固定的武术教学场地缺乏等一些因素,致使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要改变上述我院武术普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方能改善我院武术普修课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4]9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4]9号.
[3]邱丕相.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2:78.
[4]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邱丕相.“温总理,你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4,2:2.
[6]崔建国.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