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做热爱生活的乐行君子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紧密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导向,积极追求“课程在场、生命在场、儿童在场”的劳动教育新理念,构建乐行君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通过纵向进阶的学段线、逐步扩大的空间轴和三维一体的课程群串联,探索“乐、思、行”劳动教育新路径,让每个孩子身上有汗、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获得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由此可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时代新人,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导向。学校围绕“乐行教育”确立了“培养热爱生活、乐学笃行的少年君子”的育人目标,积极构建学校劳动教育价值体系,并在价值体系的统领下,制定了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实现育人目标、价值体系、课程目标相生共长的有机融合,全面架构劳动课程顶层设计。
  课程体系建设,让学生获得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学校围绕劳动教育价值体系,凸显劳动的真善美,培育新时代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态度,通过贯穿学段线、延展空间轴、研发课程群,积极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获得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纵向进阶的“学段线”,丰盈学生劳动体验。《意见》中提出,劳动教育必须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进行一体化设计。其核心是指在目标结构上,要突出劳动教育思想目标的学段贯穿,即“一根红线穿到底,各个学段写春秋”。在内容上要形成学段的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劳动习惯与能力、劳动精神与品质的螺旋式上升。学校深入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乐行君子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根据1~6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制了《乐行君子劳动教育指南》,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劳动实践提出建议,注重学生劳动技能与习惯的培养,引导他们在劳动实践体验中逐步形成良好劳动品质。
  例如:小學低年级侧重启蒙学生劳动意识,以提高学生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及感知劳动乐趣为切入点;小学中年级则从劳动习惯的养成入手,以“个人清洁”“家务承担”“学会合作”等版块开展专题课程;小学高年级围绕劳动技能、家政学习和服务社会的目标,适当增加了校内外公益劳动、社区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内容。
  按照儿童生命成长周期,学生沿着纵向进阶的学段线,从照顾自己,到关心他人、关心身边的校园和社区,在不断丰盈的劳动体验中实现劳动认知的接续提升,劳动素养得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完整发展,为学生成长为具有公益意识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逐步扩大的“空间轴”,拓展学生生命宽度。学校把握劳动教育的新时代特征,全面推进重体验、重实践、重创新的劳动教育课程新模式——“走班·走校·走社会”。
  学校打破班级授课界限,围绕劳动课程主题菜单,开设“走班式”校本课程。如美食烘焙、收纳整理等课程,均属于打破班级、学段的走班式校本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喜好自由选择。
  学校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共享各校特色鲜明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开创“走校式”劳动实践。比如:学校本部与人工智能产业体验园只有一墙之隔,便成立了人工智能实践基地;西校区南侧有一片空地,经过师生的细心耕耘,目前已成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两个校区的学生都可通过走校模式共享劳动教育资源。
  学校充分利用省市区实践教学基地,形成“走社会”劳动实践。我们将劳动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统筹优质资源,凝聚劳动教育向心力,使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共生,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中接受劳动教育。
  “走班·走校·走社会”逐步扩大的“空间轴”让劳动教育以课堂为原点,向校园、社区、社会延伸,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实践空间和学生的生命宽度。
  三维一体的课程群,点亮学生美好人生。学校结合课程目标和劳动资源,进行校本化研发规划,积极构建乐行君子劳动课程群(见下图),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修己生活课程,让儿童在自我完善中遇见更美好的自己。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扫”课程分年级开设了“书包、书桌变整齐”“衣服巧收纳”“清洁小窍门”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清洁整理知道劳动里面有学问、有审美、有快乐,更有断舍离的人生哲学;“食育课程”通过“饮食文化”“乐行小厨神”“乐行美食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加深学生对食物营养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传承饮食文化,弘扬节俭美德,生成感恩之心;“匠心课程”则注重学生工艺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自然稼穑课程,让儿童在田园农作中自然生长。“大地上有课堂,田野中有学问。”“阳台种植”和“开心农场”是学校自然稼穑课程的绿色“课本”,学校通过学科融合、项目学习、劳动体验、农耕收获,建立起儿童对四时变化的敏感、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恩。
  社会公益课程,让儿童在分享奉献中收获快乐。《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服务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为此,学校将社会公益课程纳入劳动教育课程群,借助家长力量,通过学校统筹规划,依托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公益活动,实现社会公益课程良性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扶贫助学、岗位体验。例如,学校坚持多年的淘宝节,便属于扶贫助学课程,学生们拿出家中闲置物品进行义卖,义卖所得资金全部捐给贫困地区帮学助学,累计帮助贫困学生千余人,收到来自新疆建设兵团、青海藏区、湖南永顺等地的多封感谢信。
  另外,学校还通过家委会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从社会公益活动中受到启迪,懂得奉献爱心,珍惜幸福生活,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和人格塑造都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探索“乐、思、行”劳动教育课程新路径   有汗水的劳动:田间地头让劳动实践扎根快乐。我校学生升入五年级时都会特别兴奋,因为他们即将开展为期一年的种植体验活动。学生在种植课上会经历完整的种植过程,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从除草除虫至收获分享,全部亲身参与。他们在分享劳动成果时对自己地里收获的蔬菜发自内心的珍惜,真正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稼穑课程,让孩子们出汗出力,通过真实劳作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生命的可贵,使学生回归自然、感受生活、健康快乐成长。
  做真实的劳动教育,做诚实的劳动实践者,是学校开设劳动课程的原则之一。乐行君子劳动课程群的所有劳动实践都要求孩子们真正动起来、热起来、活起来,让汗水可见、让成长发生、让梦想发光。
  有智慧的劳动:学科融合让劳动创造改变生活。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立足新时代育人准则,不仅着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劳动精神,而且注重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解决真实场域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具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提高创新意识。因此,学校注重劳动教育的学科融合,并运用项目化学习创新劳动成果,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土地形状不规则,为计算面积,孩子们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测量数据,画出示意图,遇到无法计算的问题还需要请教数学老师;发现虫害,孩子们赶快请教科学老师和治虫专家,选择危害最小的方法除虫;为保证最大的收益,进行绿色种植,他们对比化肥与生态肥的利弊,一边种植管理,一边核算成本。
  学生在种植活动中,会遇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块,如何合理公平地分给各个班级也是他们面临的难题。对此,孩子们辩证地看待问题、审视问题,最后通过表决产生分地方案。智慧分地,让学生意识到在社会活动中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要有规则意识,发生矛盾冲突可以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解决。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社会性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更要通过实践体验促进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有思想的劳动:五育融合让劳动价值熠熠生辉。《意见》强调劳动教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因此,学校积极探索以劳动教育为根基的五育融合价值体系,将劳动教育目标不仅仅定位于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情感,更注重精神的丰盈、价值的体现和文化的传播。学校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相融合,深度挖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资源,并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小学思政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以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为例,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到快乐农场收获果实,并围绕胡萝卜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劳动教育课。教师从胡萝卜的姓氏出发,带领学生与胡萝卜一起寻找它的前世今生,共同领略丝绸之路的伟大神奇,将劳动的意义上升到了价值流通和文化传播,把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孩子,这正是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有效表达。
  劳动教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既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又能够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彰显劳动价值。学校以五育融合贯彻新劳动教育理念,从而实现五育并举,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家校社协同推进,打造劳动教育新生态
  发挥家庭基础作用,注重劳动习惯的日常养成。《意见》强调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多样化,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要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每年掌握 1~2 项生活技能。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及寒暑假,学校通过制定“家庭劳动清单”、劳动打卡积分等形式,提高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积极性,效果显著。“乐行小厨神”线上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劳动成果展示平台,许多学生在疫情期间学会了好几样拿手菜。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注重劳动素养的系统培育。学校切实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 1 课时”,并结合学段特点对学生的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学校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科教学课程的有效融合,让劳动教育以多种方式融合进国家课程,通过多条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发挥社会协同作用,注重劳动教育的全域育人。学校统筹社会协同育人资源,支持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动起来、干起来。学生通过参与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在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中进行全方位劳动体验。
  学校劳动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校园围墙、打通制度壁垒,发挥学校主导、家庭支撑、社会支持的作用,建立“家校社”劳动育人新样态,激活、唤醒潜在的教育力量,形成劳动教育的全社会育人机制。
  创新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真实发展
  学校以劳动课程建设为依托,结合育人目标,将课程内容、核心素养、评价改进融会贯通,建立学分进阶制评价模式(见下图)。
  学生可通过认领、完成学习项目换取学分,开展争章活动,以行动章、笃行章、善行章、乐行章作为评价晋级阶梯,对获得者进行表彰,并评选出劳动优秀者为劳动之星荣登美好生活墙。另外,学分还可兑换成乐行劳动币,学生可用劳动币到乐行超市兑换物质奖励。学分制进阶评价激励面广,时效性强,从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出发,实现了学校各类评价方式的融合与统整,有效促进了学生劳动素养的真实发展。
  此外,学校还探索研发评价载体新媒介,完善、推广“行动学院”App,利用云存储技术,大数据管理记录学生参与劳动和成长的情况。其交互式学习、线上展示、及时反馈等功能,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综合评价、全面发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评价体系。
  学校以生命之悦、科学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筑底,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专属符号——“热爱生活、乐学笃行”。其核心便是主体的唤醒、正能量的传递、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正是我們心中教育最美好的样子——守护童年、丰盈精神、陶冶灵性、连接世界。
  责任编辑:李香玉
其他文献
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笔者所在的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重视书法教学,以书法特色享誉全国。近年来,学校逐渐丰富书法课程内容与内涵,力求以“书法+
期刊
近年来,以追星为核心的“饭圈”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网络亚文化。与此同时,造星也由过去凭借才能或作品出道逐渐转变为由粉丝打榜出道,也即“养成系”偶像。造星机制的转变赋予了粉丝们更大的权力,“养成系”偶像高度依赖“粉丝”的支持,需要“粉丝”为其贡献时间、情感、金钱和精力。基于这一特质,网友将此形象地比喻为“盖房子”,而“塌房”则用来描述偶像的人设崩塌。  自2020年以来,偶像“塌房”现象频频发生。
期刊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要求以学生为本,以核心素养为纲来设计单元教学任务。笔者以高一必修上第七单元的五篇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为例,探讨如何在新课标精神的引领下,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  以新课标理念指导任务设计  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研究教材编写意图,以此指导教学任务的设计。语文学科高中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維发展与提升”“
期刊
“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特色栏目,其设立旨在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发挥好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的作用?需要做好阅读学习和“快乐读书吧”的有效衔接。而要打通二者之间的界限,形成教与学的“通衢”,则不能拘泥旧法,需要更多创新性的尝试。笔者从问题源头的追索、根本动力的提升、实践空间的创设、成果生活的联通四个维度探究如何在单元
期刊
“精教活学”是推动数学学科教学更为科学化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精教的主体是教师,活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精心选择、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留足思考和探索的时间,从而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喜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为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转变教学观,给予学生更多心理支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期刊
新一轮的高中教学改革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到首位。今年起,上海市开始使用新版物理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初中“双新”(新课标和新教材)改革也被提上日程,这些变革无不要求课程理念的更新。然而,学校的课程理念仍停留在二期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在新老课标交替和新教材启用的阶段,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做好中
期刊
如何更好地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我想从一次“唱响国歌”的主题活动说起。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学校的惯例。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来到操场列队。操场上,排列整齐的方阵在旗杆前肃穆而立,等待着一个神圣时刻的来临。三个稚嫩但却笔直的小小身影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旗手目不斜视,护旗手严肃认真,随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也随之响起。红旗漫
期刊
新时代,是一个追求美好教育的时代,是一个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的时代,是一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时代。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使人的生命底色发光发亮。浙江省杭州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六中”)作为一所具有艺术特色的学校,积极探索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美育,创新美育学习的课程、样态、场域和评价,力图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生命之美和艺术之美,为学生的未来幸福人生奠基。  完善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把教育作为最长远的民生,举全省之力办教育,走出一条穷省办大教育的图强之路。  2018年,贵州省委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印发《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期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是时代发展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站在新的起点上,就要重新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认识新情况,反映时代新特征,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视野,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