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效能感的发展特点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提出
  教师效能感(teachers’efficacy)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及对教育理论的了解,确认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是对自身影响学生能力的认知,同时也是教师对自己能否完成成功的教学活动的主观判断。這一概念的主体模型建构主要以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理论和罗特(Rotter)的控制源理论(control of locus)为基础。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都拉(A.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理论以来,立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并逐渐拓展到各个应用性领域。一些研究者将其引入到教育领域中对教师效能进行研究,这为理解教师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部分。所谓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则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到教师效能感上,就表现为:结果预期反映了教师相信自己能控制环境的程度,即一般教学效能感;效能预期反映了教师对自己能为学生带来正面改变的能力的评价,即自我效能感。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研究已经表明:教师效能感不同是教师在教学效果上出现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同的教师效能感,会影响到他们的具体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心理健康状况等。还影响着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投入程度。教师的效能感不仅是教学效能的重要指标,而且是影响教师教学表现及学生学习表现的中介变量。因此,研究教师的效能感状况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我国对教师效能感研究还不多见,最早对教师效能感的探讨,见于评价国外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文章(黄巍,1992) 。随后出现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辛涛等,1994;俞国良等,1995;李晔等,2000; 张葵如等2010;) 。所有这些探索对于填补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对某一具体地区,尤其是对文化多元性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效能感研究是少之又少。本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不同民族教师为主体,旨在了解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教师效能感的基本状况,探讨不同性别、不同教龄阶段中教师效能感的差异。为新课改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本地区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2.实验方法
  (1)被试
  选取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教师285人,其中有效被试276人。
  (2)测量工具
  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课题组编制的《教师效能感问卷》,该问卷整体的Cronbach α=0.87,其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Cronbach α=0.72),自我效能感(Cronbach α=0.58)。
  93数据整理与分析
  用Foxpro9.0整理、管理数据,用spss10.0分析数据。
  3.讨论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效能感不仅与教龄有关,而且性别对教师效能感也有不同影响。总体上来看,教师的整体效能感在中上等水平,但有少部分教师存在着效能感较低的现象。这说明多数教师能客观、全面地认识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识到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学生身心发展受多因素制约的特点。并能客观地看待自己,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只有少部分教师对自己能否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成功完成教学活动的主观判断不高。
  研究发现,性别对教师教学效能感有不同影响。男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明显高于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女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略好于男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这与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说明男教师相信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够控制或者至少能够强烈地影响学生的成就和动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有很好的预测。但对自己应该具有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观判断缺乏信心。部分女教师觉得自己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及对教育的结果预期估计偏低,但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评价持乐观态度。
  教学效能感普遍高于自我效能感,并随着教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总体来说,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但随着社会日益多元化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往往是与多种教育因素合力的结果。各种校外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日益暴露出其作用的局限性。尤其是面临日益复杂和多元的现实环境时,教育理想和教育教学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必然的。此后,随着教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教师逐渐认识到教育教学及现实工作的局限性,所以不难理解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自我效能感,并随着教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
  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教学效能感状况高于从教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教师,这可能与师范教育的倾向性有一定关系。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转变了教育思想,改革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加强了学科、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了师资的培养和培训的质量。刚毕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接受的现代化教育方式和新课改理念在工作中凸显优势。已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师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受经验主义和知识更新的影响,使教师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产生了怀疑,他们不再坚决地肯定教育可以决定学生的发展,而是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新课改后,课程发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课堂教学和评价机制的改革。因此,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出现了随教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
其他文献
创新是每一个人在自我表现以及推动自身发展上所必要的条件。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教学的实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尽量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的状态。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才会推动创新教学的进行。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也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培养
期刊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性影响。这是由教师的地位、身份、阅历和“尊师重教”的社会要求决定的,这种权力影响是带有强制性的,因而影响效果也是短暂的,如果教师发挥过分或发挥不当,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走向反面,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二是非权力影响。它主要产生于教师的道德、学识、气质、能力和情感等因素,即教师的品质。教师的优良品质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是深刻且久远的,甚至可能影响学生
期刊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创新亦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进行创造性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战场。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点的束缚,课堂上,教师以课本为依据以教授为主,一个模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亦是迷信课本,依赖老师,以接受为主
期刊
“创新”通俗地理解,也就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去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实现改变。“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培育创新型的环境”“支持鼓励创新型的学术”“多出创新性的成果”,是强国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更是践行创新教育理念的总趋势。我校近四年来实施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广西基础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实验研究专项课题《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的案例研究》(2012JD016
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当前实施好阅读教学的策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要真正抓好新课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就必须坚持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练”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坚持“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是一种内潜性的观念活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力争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点着手。  一、呵护展示欲望,引进交际理念  呵护学生展示自己的欲望,实质上是强调学生在交际中的主体地位。说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常常以师者自居,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理所当然地要围着看
期刊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现代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结合影视、幻灯、音响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它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使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更具生动性、形象性  1.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在实际
期刊
教师是幼儿园最重要的财富、最宝贵的资源,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影响整体办园水准和园所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园以教育引导,教研支撑,紧紧抓住学前教育改革的有利时机,开展以游戏活动为核心的校本研修,提升园所教科研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园本培训工作  以创建学习型团队为抓手,通过園本研修及网络研修整合机制的运行,促进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园的各项研究在科研的态度、手段、
期刊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当前应试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教学活动中忽视对创新因素的发掘,课堂上缺乏激励创新的自由氛围等等,从而影响了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本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措施,以更好地发挥语文创新教育的作用。  一、创新
期刊
一、农村初中英语的现状分析  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像城市小孩一样有幼儿英语学习和小学英语的教育。只有少数城镇知识家庭的孩子才有少量的英语启蒙教育,这种学生英语水平层次极其分明。相比于城市中学来说,农村中学由于受地理环境、教学条件的局限及初中生受到小学基础教育现状的影响,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并且没有经过入学考试的挑选,使得初中课堂教学面对的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学生。 新课程起点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又高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