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有生命力的课堂评价,能起到促进教与学的反馈和激励作用,增强品社学科对学生沟通、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品社 课堂评价 生命力 误区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堂评价指的是在课堂在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过程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的每一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评价丰富而生动,以真情打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才能唤醒并激发欲望,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
随着国家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合作等能力,教育“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课程的灵魂。因此,在小学品社课程(一二年级为《道德与法制》)的课堂评价也是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服务。只有注重有生命力的课堂评价,才能促进教与学的反馈和激励作用,把个体的成长和进步放在首要位置上,才能增强品社学科对学生的沟通、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教学实际案例展开论述,从中探索如何让品社课堂的评价充满生命力。要想课堂评价充满生命力,就要避免课堂上出现的评价误区。
误区一:一味表扬,语言空洞。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这样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出于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赏识教育大行其道。但是,一味地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并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误区二:视而不见,模糊评价。《道德与法制》二年级《社区的文明》一课中,通过认识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要保持周围的环境卫生和干净,并让学生写一写垃圾分类的标语,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懂得经过垃圾分类可以节约资源,自觉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教师先出示大家比较熟悉的宣传语,然后小组讨论。学生写好后,上台展示自己的垃圾分类标语。
生1:我的宣传语是“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师:好,请坐。
生2:“垃圾要回家,请你帮助它”。
师:请坐。你呢?
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积极思考,结合垃圾分类的知识写出稍显稚嫩的标语,但是老师却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回答,没有做出积极而有指导性的评价,导致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标语是否规范正确,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的热情吗?
误区三:主体单一,流于形式 。《道德与法制》二年级《美好的家园》一课时中,其中设计了“赞美我的家园,制定美丽公约”的活动。四人小组对生活环境中各个方面提出了粗略的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每人提供2-3条建议,再进行汇总,仍是以小组汇报形式展示成果。老师在听完各小组的汇报后,也没有单独评价,最后老师说:“大家的公约都制定得很好,讨论就到这里。”那么如何让评价变得更有生命力,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呢?
一、 评价要自然真诚,富有感情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语言如同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点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学生的心底。”恰如其分的赏识教育能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即使它是那么细微。赞赏、激励性的评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催人上进。
二、评价要多元立体,因人而異
课堂上的评价光饱含深情并不够,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回答做出不同的评价,做到生动形象、贴合实际,富有感染力。如在上述《社区的文明》中,如果老师对学生设计的垃圾分类标语“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这样点评:“你的标语切合了垃圾分类的主题,看来你在生活中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相信听了这样的评价,学生会更加自豪,更能激发他的环保意识;对“垃圾要回家,请你帮助它”的标语这样评价:“老师看得出来你是个具有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的孩子,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呢!”瞧,两个孩子的标语都写得别有味道,老师的评语能这样贴合他们的回答,即鼓励了这两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也让其他孩子领悟到环保标语的作用如此之大,更让全班同学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时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三、评价要共同参与,多样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教师的一言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社区的文明》一课中,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课文中不文明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在看完后,老师提出有哪些问题,许多学生说很脏、看起来很乱。这时其中一个学生回答:我们小区的垃圾桶旁边也是这样,时常有人把垃圾丢在了桶外,有的人怕脏把垃圾袋远远地抛向垃圾桶,结果垃圾都洒落在边上。这是,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其他同学,问: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你们身边有发生这样的情况吗?有一个同学评价说:我觉得这样不对,其实只要大家再往前走一步,把垃圾准确地扔进垃圾桶,那这块地方就不会那么脏、乱、差了。然后老师再评价这位同学的评价:你说的非常正确,保持环境的卫生文明靠的是每一个公民,只有大家都自觉讲文明讲卫生,我们的环境才会更美。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采取学生自评,能更客观地跳开自我局限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堂品社课即是一堂育人课,在这课堂中,孩子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课堂评价更应该富有勃勃的生命力,这样的课堂才更打动人心。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6.
[2]欧阳丽琴.让教学评价生出艺术之花[J].教书育人,2015,(07):29-30.
[3]周孙鑫.多元评价助力品社教学[J].上海教育,2015.
[4]管水珠.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
关键词:品社 课堂评价 生命力 误区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堂评价指的是在课堂在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过程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的每一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评价丰富而生动,以真情打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才能唤醒并激发欲望,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
随着国家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合作等能力,教育“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课程的灵魂。因此,在小学品社课程(一二年级为《道德与法制》)的课堂评价也是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服务。只有注重有生命力的课堂评价,才能促进教与学的反馈和激励作用,把个体的成长和进步放在首要位置上,才能增强品社学科对学生的沟通、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教学实际案例展开论述,从中探索如何让品社课堂的评价充满生命力。要想课堂评价充满生命力,就要避免课堂上出现的评价误区。
误区一:一味表扬,语言空洞。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这样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出于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赏识教育大行其道。但是,一味地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并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误区二:视而不见,模糊评价。《道德与法制》二年级《社区的文明》一课中,通过认识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要保持周围的环境卫生和干净,并让学生写一写垃圾分类的标语,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懂得经过垃圾分类可以节约资源,自觉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教师先出示大家比较熟悉的宣传语,然后小组讨论。学生写好后,上台展示自己的垃圾分类标语。
生1:我的宣传语是“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师:好,请坐。
生2:“垃圾要回家,请你帮助它”。
师:请坐。你呢?
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积极思考,结合垃圾分类的知识写出稍显稚嫩的标语,但是老师却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回答,没有做出积极而有指导性的评价,导致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标语是否规范正确,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的热情吗?
误区三:主体单一,流于形式 。《道德与法制》二年级《美好的家园》一课时中,其中设计了“赞美我的家园,制定美丽公约”的活动。四人小组对生活环境中各个方面提出了粗略的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每人提供2-3条建议,再进行汇总,仍是以小组汇报形式展示成果。老师在听完各小组的汇报后,也没有单独评价,最后老师说:“大家的公约都制定得很好,讨论就到这里。”那么如何让评价变得更有生命力,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呢?
一、 评价要自然真诚,富有感情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语言如同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点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学生的心底。”恰如其分的赏识教育能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即使它是那么细微。赞赏、激励性的评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催人上进。
二、评价要多元立体,因人而異
课堂上的评价光饱含深情并不够,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回答做出不同的评价,做到生动形象、贴合实际,富有感染力。如在上述《社区的文明》中,如果老师对学生设计的垃圾分类标语“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这样点评:“你的标语切合了垃圾分类的主题,看来你在生活中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相信听了这样的评价,学生会更加自豪,更能激发他的环保意识;对“垃圾要回家,请你帮助它”的标语这样评价:“老师看得出来你是个具有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的孩子,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呢!”瞧,两个孩子的标语都写得别有味道,老师的评语能这样贴合他们的回答,即鼓励了这两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也让其他孩子领悟到环保标语的作用如此之大,更让全班同学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时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三、评价要共同参与,多样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教师的一言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社区的文明》一课中,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课文中不文明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在看完后,老师提出有哪些问题,许多学生说很脏、看起来很乱。这时其中一个学生回答:我们小区的垃圾桶旁边也是这样,时常有人把垃圾丢在了桶外,有的人怕脏把垃圾袋远远地抛向垃圾桶,结果垃圾都洒落在边上。这是,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其他同学,问: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你们身边有发生这样的情况吗?有一个同学评价说:我觉得这样不对,其实只要大家再往前走一步,把垃圾准确地扔进垃圾桶,那这块地方就不会那么脏、乱、差了。然后老师再评价这位同学的评价:你说的非常正确,保持环境的卫生文明靠的是每一个公民,只有大家都自觉讲文明讲卫生,我们的环境才会更美。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采取学生自评,能更客观地跳开自我局限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堂品社课即是一堂育人课,在这课堂中,孩子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课堂评价更应该富有勃勃的生命力,这样的课堂才更打动人心。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6.
[2]欧阳丽琴.让教学评价生出艺术之花[J].教书育人,2015,(07):29-30.
[3]周孙鑫.多元评价助力品社教学[J].上海教育,2015.
[4]管水珠.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