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点儿”拿什么打动你的投资者?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k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不见经传的安世亚太,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美国国际集团(AIG)的青睐。1500万美元,不仅为企业打通了未来之路,同时也给出了创业企业获得投资的模范管理方式。
  


  
  尽管已经从仅有3人的袖珍代理公司发展成为占据超过50%市场份额的CAE行业龙头,销售收入也连续数年超过100%,但安世亚太总裁张国明很清楚:这一切不过是打动苛刻的投资者的筹码。
  “我们需要足够的资金来实现企业的跳跃式发展。”就在张国明犹豫要不要像其他创业者一样,夹着装满了策划书的公文包四处拜访VC(风险投资)的时候,美元却自己送上了门。
  今年6月,在经过一年的观察之后,美国国际集团(AIG)宣布与安世亚太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投资1500万美元用于安世亚太的产品研发与管理改革。一夜之间安世亚太成了许多人的研究对象,所有人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打动了AIG这样苛刻的投资者。
  
  十年磨一剑
  
  在汽车、飞机、医疗设备、桥梁、消费类电子等复杂产品的设计制造中,企业可以通过仿真模拟计算机技术(简称CAE)缩短产品的面世时间并节约成本、提升产品性能。简单来说,企业在产品出厂前测试一部手机的外壳是否足够坚硬,并不需要真的用几百部手机去扔到地上,这一切,都可以通过CAE虚拟在电脑上完成。而安世亚太在中国是CAE领域的龙头。
  最初,安世亚太可没有现在这样风光。1996年,当时研究生毕业没多久的张国明看准了中国CAE市场的空白,为世界最先进的CAE技术提供商美国的ANSYS公司的产品进行代理。而一年之后,市场毫无起色,张国明面临的是市场占有率为零的尴尬。
  “我们遇到了创业肯定会遇到的问题:规模小、没有知名度,国内很多企业根本不知道CAE是什么东西,那是我们最艰难的时候。我们根本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当‘播种机’,四处普及CAE领域的知识,让国内的制造业企业接受。”张对《中外管理》说道。
  然而时过境迁,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2004年,生而逢时的安世亚太公司占据了中国CAE市场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在张国明身上看不到许多创业者的游击习气,工学硕士出身的他对企业的未来有着缜密的规划。在他看来,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不会单纯满足于市场占有率的扩大,有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这一年,安世亚太果然开始着手进行CAE产品整合平台PERA的研发,新的问题又来了。
  “我们从卖产品起步。2004年企业进入第二阶段,开始做产品。这时就必须选择一个明确的研发方向,这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张国明向《中外管理》坦承,这个时期融资是他的最高目标,“我们必须有充足的财力来保证研发,支撑企业运营,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融资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是个痛苦的话题。许多人寻访上百家VC无功而返,许多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而夭折;同样也有一些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因为选择投资人不慎,而蒙受巨大损失。对此,安世亚太的投融资与企业发展副总裁侯学理向《中外管理》解释了其融资策略:“在企业运营状态很好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资金来锦上添花,而不需要雪中送炭,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主动性对投资者进行筛选,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安世亚太终于接受了AIG抛来的橄榄枝,1500万美元的注入,为企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小行业的老大
  
  所在行业在国内仅有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10年左右的发展史、国外同类企业技术更加成熟……这些难道就是AIG看中安世亚太的地方?按照国际投资公司的惯有手法,这样的企业通常会被VC直接过滤。毕竟相对于其他企业,CAE领域太过于专业化,更何况国际市场上同类企业强手如林。
  然而AIG却毫不犹豫地将1500万美元的真金白银投向了安世亚太,并且宣称要帮助其成长为国际化的大企业。
  据《中外管理》调查了解:美国国际集团将自己定位为成长型投资基金,投资时看中的是企业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与传统认识上的VC有明显的不同。“VC像拿霰弹枪在打鸟,一次打了100发,只要中了一发,99发都落空了,也是赚钱的。但是对我们而言,是拿加农炮打仗,要确保每一发都命中目标。”
  美国国际集团(亚洲)投资有限公司直接投资副总裁汤柔解释道,“所以我们已经认准了安世亚太一定会成功。”
  “安世亚太到底是哪些地方吸引我们?很简单:第一,他的创业团队。其实所有的投资到最后成功与否,99.9%都是人的因素,安世亚太的团队值得信任;第二,这个企业所在的行业。我们觉得在中国未来的几年,CAE一定会进入一个非常高成长的阶段,尽管现在市场规模很小,但是前景广阔。”汤柔向《中外管理》给出了AIG投资的标准。作为最大的受益人,张国明的理解是:“也许与IBM或者海尔这样的企业比较,我们永远是一个小企业,但是在CAE行业内,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管理构架和商业模式,我们是这个行业的老大,这是我们获得投资者青睐的关键。”
  
  小企业的心态
  
  在采访中,《中外管理》发现:安世亚太的管理层保持了惊人的稳定性,过去的五年间,除了新鲜血液的补充,居然没有一名高管离职。这也正是AIG选择安世亚太的根本。
  “经过一年的调查,张的领导力和整个管理层对他的认同让我们很震惊,10年间与他一起创业的人基本都留在了企业,并且整个团队非常具有活力,年龄构架很合理。”汤柔如是说。
  在软件行业,人才是最重要的财富。一个能留住人的企业,同时也就留住了企业发展的希望。但是对于创业企业而言,留住人才却是最难做的功课。许多企业因为高管或者核心技术人才的离开而迅速消亡。张国明的用人之道,究竟有什么秘密?
  
  “我们是小企业。”张国明将安世亚太稳定的人才管理归功于小企业的心态,“小企业在管理上有许多自己的优势,团队中每个人都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奋斗,这种效果是任何激励措施都达不到的。”
  寻找一个好的行业更多地依靠眼光与运气,但是构架一个完善的管理团队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综合企业文化、行业特征甚至创业者的人格魅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打动投资者,也许还需要很多东西,完美无缺的商业计划书、高额的回报预期或者良好的信誉。但安世亚太与AIG合作的背后,却给出了创业企业获取投资者青睐的根本——构建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
  责任编辑:王缨
其他文献
大人为何爱看“小人书”?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日本工作时,每天上下班在地铁车站里,发现不管什么人,都喜欢上车前花100日元买本漫画故事,下车出站时就丢在垃圾箱里。看到大人也看“小人书”(连环画),我很好奇。后来,我意识到讲故事的“小人书”受大人欢迎,是在于它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    张瑞敏为何想编故事?    主管最头痛的事,往往就是自己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不被下属理解,或一知
创业,没有资源不行。但如果遇到的资源是泡沫,不仅无效,反会深受其害。而经理人阶段积累的资源,90%以上都是泡沫。    经理人说服自己创业的理由中,往往都有一条:自己的资源丰富。  有时经理人会标榜:“××企业发展到今天,主要靠我自己的资源,要没有我这些资源,企业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还有些经理人平时会大讲特讲:我有什么什么关系,我有什么什么资源,自己要是单挑,任何一块云彩都会下点雨!总之,很多
近年来,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如:一汽、东风、上汽等,几乎清一色的都走上了合资之路。随着合资合作的深入,用人体制、机制也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履行WTO条约的“后过渡期”,汽车工业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着力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战略,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人才为何流失?    原因在于缺乏适合当今汽车合资企业的合理用人体制和机制。  近年来,汽车业的精英人才几乎被外企或民企一网打尽,有才干的大
成功者相信:我们所能决定的并不是周围的环境,而是我们对环境的反应。  是的,成也心态,败也心态。    面对“24岁”的冲动    每次采访过后我都会有一种冲动:也许是因为被受访者们充满整个身心的勇气和智慧所折服;也许是为他们惊心动魄的职业生涯和创业经历而唏嘘;也许是感叹上帝是如此的不公平,为什么给他们所有的一切,而自己却一无所有……  而这次却完全不同,虽然被访者李天田有着出人意料的智慧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