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传承文化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广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成长,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品三国”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本课程通过“概述三国演义、观看三国影视、三国人物欣赏、三国知识大比拼、三国故事比赛、漫画中的三国”等一系列的阅读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故事,品评三国人物,发掘三国谋略,从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谋略智慧、语言艺术四个方面去欣赏《三国演义》这本经典文学著作。现以“品三国”校本课程中的《一代名相——诸葛亮》一课为例,浅谈此课例的实施,及由此引发的对阅读拓展性课程的思考。
  【课例实施】
  一、外貌导入,感悟诸葛亮的“潇洒”
  本课主要探讨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从人物外貌入手能拉近历史人物與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外貌感受诸葛亮非同一般的气质。
  【课堂片段】
  (出示《三国演义》中的一组外貌描写 )
  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
  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师:请根据句子猜人物,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生:第一个是刘备,我从“两耳垂肩”看出来的。
  生:第二个是关羽,我从“面如重枣”看出来的,红脸关公也。
  生:第三个是张飞,我从“声若巨雷”看出来的。
  生:第四个是曹操,我从“乱世之奸雄”判断出来的,曹操被称为一代奸雄。
  生:第五个是诸葛亮,我从“纶巾羽扇”看出来的。
  师:作者罗贯中抓住人物鲜明特点,为我们展示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的形象深入人心、妇孺皆知。今天让我们感受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师板书“诸葛亮”,生读题)
  师:大家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么样的呢?
  生:相貌堂堂。
  生:气度非凡。
  生:玉树临风。
  上课前的“知识冲浪”环节,以《三国演义》中的“三”“武器装备”“人物外貌”来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三国演义》的情景中。特别是通过人物外貌来猜人物,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罗贯中描写外貌的方法,直观感受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为体会诸葛亮的内在品质做好了铺垫。
  二、走进成语,感悟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关他的故事有很多,那么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整理诸葛亮的故事?利用文中的成语是个很好的手段。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以成语为纲,就能牵连出诸葛亮过往的事迹。这样能让学生记住成语,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课堂片段】
  师:读着读着,大家的脑海中会浮现诸葛亮的哪些故事?这些故事中,哪些又带有数字呢?(出示教材)
   第一组:
   初出茅庐 锦囊妙计 神机妙算 欲擒故纵
  第二组:
  万事俱备
其他文献
画家戴嵩画牛尾的典故中,一名不见经传的小牧童站出来说他画错了,面对牧童的指正,戴嵩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反而更加彰显了戴嵩光辉的人格魅力。人非圣贤,孰能无错?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   在杭州的这次“千课万人”展示中,特级教师祝禧执教宋代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
(课前播放歌曲《忆江南》,板书课题)  一、识词读词  师:拿在我们手里的是一首——  生:古诗。  师:诗?有些像。你仔细看看,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诗,有区别吗?  生:有些句子长,有些句子短。  生:这是词!  师:词?!怎么知道的?  生:注释里有。  师:真棒!这的确是一首词。学习古诗词,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多关注课本里的注释。刚才那位同学说了,这首“诗”,有些句子长,有些句子短,所以,人们也把
摘 要:以“武汉观摩活动”的四节课(教学片段)为分析对象,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和教学设计的角度阐述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片段;教学智慧;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21-02  2015年5月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在武汉举行,这是全国最高规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
【设计意图】  《小猫刮胡子》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故事,“生本高效”是贯穿本课教学过程始终的理念。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体现年段特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学情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理解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和小花猫的天真,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渗透小班化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做到全员参与、人人体验。  【教学目标】  1.运用看图、联系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在讲话中说道:“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也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古诗情感丰富、意境深邃、画面生动形象,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既使学生领略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综合,强实践,讲全面,求发展,这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核心定位。  小班化教学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在小班化情形下该如何落脚?如何使小班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彰显精致的魅力,实现儿童主动参与和个性化的阅
【设计理念】  苏教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每一册都是以一首现代诗歌打头,非常有新意,学生们也爱读。五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也是一首现代诗,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这首诗的意象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深奥的修辞手法,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诗歌读准确、读流畅不是难事,而想象最美的画面,读出最真的情感,正是这篇
编者按  近年来,在科学的课堂教学观观照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要摈弃那种 “我讲你听”“我教你学”式的教学方式。如何准确把握课堂本质?在课堂中如何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不少有识之士对诸如此类相关问题正努力探索着。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在何小中校长带领下开展的“学本课堂”研究,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12年10月,本刊编辑部和相关专家走进该校,全程参与了该校组织的《坐井观天》和《
【设计意图】  《 让生活更美好》是一则开放性的习作教学命题。题中的“生活”,指向孩子们身边的真实的情景和事件,这是表达的源泉和基础;“美好”则强调在表达时要“求真、向善、尚美”,在表现生活的同时,抒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积极情感。  “生活”是源泉,“美好”是主题,“更”字则突出了相关事件对于生活的影响。在这一开放的命题中,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他们想要表达的话题,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有的是
【摘 要】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可尝试从“确定核心目标,精简教学内容”“设计主干问题,简明教学环节”“凸现学生主体,简化教师行为”三方面努力,以求在简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教学的最优化和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核心目标 主干问题 学生主体  众所周知,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然而,在现实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