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本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086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要使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在高效的模式下持续进行,其中最为重要因素的便是通过教师的循序诱导,让学生在阅读一篇篇行文优美、内涵丰厚的文章的过程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审美愉悦、积淀文化底蕴、塑造健全的人格精神。学生通过文本的深入阅读,将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所叠积的知识文化储备,作为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文章情感态度的基础,在字里行间形成与作者写作情感的最终共鸣,走入作者最真实、最丰富的情感内心世界,促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文化底蕴的增加,推动学生语文阅读技能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领悟文本细读的教学内核
  1.解析语文课堂阅读的不良现状
  当今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活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在传统的文本阅读课堂中,教师对于文章的摘选没有做到科学化、综合化,在文章串联方面也没有注重多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于学生而言,学生对于阅读的探究只停留在较为浅层的阅读方面,对文本的核心内容没有进行全面、深入地发掘,并且对文章阅读的兴致并不是非常高。
  2.明确文本细读方法的教学需求
  正是因为现代语文阅读的要求,故而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性、可行性以及真实性,一直以来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不懈追求、渴望实现的目标。因此,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新课改大行其道的现代教学背景中,秉承新型语文课堂阅读理念的引导,并融合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教训,集思广益并取长补短,深入发掘语文阅读文本内容中的文化底蕴和优秀价值,探析文本细读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以教育理论作为实践的基本框架,同时用教学实践为理论寻找落脚点,使得语文阅读课堂中文本细读落实到位,从而构建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学习环境。
  二、文本细读的实践应用
  1.顺势切入,激活课堂潜在活力
  在實际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文本内容往往是教学的基础资源,也是学生与老师要共同钻研、深入探讨的核心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直接从文章的开头进入文章的教学,然而这种方式极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阅读热情。因此,教师在文本教学的课堂起步阶段,要抓住文章的教学切入点,通过文章中的某些特点、特性引发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兴趣和独立思考,从文章切入点入手开展师生与阅读文本内容之间的信息交互,情感交流,而教师在寻找教学切入点时,要把握切入点的精巧、细微的特点,只有具备两大特点的切入点才能使阅读课堂教学的引入更加自然、合理,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文本内容探索的渴望,将学生的阅读思维无限发散。
  比如,我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课前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我发现文章是通过四个作家按顺序出场而将全文进行串联的,文章主要通过人物描写的方式,分别写了三个进入福楼拜家中的人物,除了外貌轮廓以外更有语言神态的详细描写。因此我抓住这个文章切入点,就文章中对不同作家的不同描写,向学生进行提问:从文章的描写中,通过你的个人的理解,说出每个人独具的个人特点,并重点说出福楼拜个人的特点。
  从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文章的独有的特点、特征,作为文章的教学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细读工作,对文章的内容产生有深度、有价值的思考,让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无限拉近,使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课文,不断发掘、体味文本内容中人物个性、故事情节等,构造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课堂。
  2.聚焦核心,问题导向助力阅读
  文本细读、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共鸣中,通过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塑造优秀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情景的创设,对于文章内容提出“核心问题”,使核心问题贯彻于学生对于文本的细读中,不断深入文本内容,探索文本内核,并且教师所设立的核心问题要具有极强的简洁性、概括性以及逻辑性,能与文章内容紧紧相扣,将核心问题的探究转化为对于文章核心内容的探究,从而在文本细读中打造“真”阅读的课堂。
  比如,我在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根据文章的核心内容设计了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文章中所谓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教导学生在文章阅读、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将这个核心问题贯彻于阅读课堂的始终,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并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发散思维,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和价值所在。从这个课例中,教师通过设置核心问题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工作,让学生在踏踏实实地通过文本内容的阅读教学活动,牢固掌握阅读文本的重要方法,同时也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注入探究文本核心底蕴的环节当中,在寻求核心问题解决方法的同时深入走进作者多彩的内心世界,使得语文阅读功底更加扎实,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3.推敲斟酌,展开跨时空对话
  学生所阅读的文章,是作者通过一词一句优化组合而成的浸透作者真情实感的优秀选作。因此,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仔细斟酌文章的词句运用,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以及词语的内在涵义,体会段落中句子结构的合理性,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词句进行推敲,可以使得学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作者展开一场心与心的交流对话,在感情融入的阅读体验中构筑语文课堂“真阅读”的模式。
  比如,我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文章的性质是说明文,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文中重点把握说明文类的词汇以及对事物说明性描写的语句,让学生通过对说明文文章的应用结构进行深入探究,跟随作者的笔墨欣赏故宫博物院的辉煌灿烂,同时也掌握相关的说明文实际应用技巧和知识。显然,文本细读活动中把握文章词句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通过文章的细节部分去把握文章总体的思想感情,在对词语和语段的理解中,产生相关的联想和思考,使得阅读思维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散,通过细节对文章人物形象展开想象,从而使阅读教学更具现实性、真实性。
  综上所述,文本细读在构建语文“真”阅读课堂方面,具有高效的助力作用,教师要从文章内容和学生个性入手,打造以学生为核心的语文阅读课堂,促进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作者通联:江苏如皋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古诗词鉴赏一直都在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但从目前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方式来看,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太片面化,形式过重等等。这些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还大大降低了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效率。本文就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几个方面分析古诗词鉴赏教学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对常压下碳酸钡与氢氧化铝火法合成铝酸钡进行热力学分析,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1350℃、焙烧时间80min、Al2O3与BaO分子比1.1的条件下,铝酸钡的合成率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制定了课程目标,规划了课程结构,确定了18个任务群的课程内容,旨在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根源;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阅读和写作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情感、表达情感最重要的途径。在教学中,只有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广阔而深远的思维方式,结构化教学设计基于结构化思维,指向学生结构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进行结构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小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产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这使得系统软件开发事业同样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有效的提升系统软件开发的质量,软件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而软
一"创意写作"是以文字媒介为核心的创意思维训练和各体原创性写作的总称。这一理念最早是由爱默生1837年在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上发表的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中提出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