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观的特点是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提倡学生个体“自我构建”的作用。文章提出在班级建设中施行小组自主管理制度,运用“小组制”促进班级管理自主化的管理策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也能够让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更省心,使班级建设更高效。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主管理;小组制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此话强调了学生自主教育的重要性。该观点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倡导的教育思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实现自主管理是学生达成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面对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及繁忙的班级事务,班主任为了更易管理,往往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法。这让班主任不仅因为管理事务烦琐而感到疲惫,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主动权,压缩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近年来,笔者在从事小学低年段教学中发现,在小学初期开展小组自主合作管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他们步入高年级奠定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管理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处在过渡适应期,与幼儿时期相比,小学生活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自控能力、交际能力。在新生班级中,我们时常发现一些学生或畏惧上学,或交际困难,或学习自控能力差,或规则意识薄弱等,难以适应小学生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班上组建管理小组,妙用“小组制”进行班级自主管理,为学生互相学习创设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入学困难问题,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发挥学生主动性管理班级,让班级管理工作更有条不紊,省心省力。
一、小组营建讲规律
(一)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小组自主管理制度的运用,越早施行效益越高。在教师的扶持与帮助和明确的规章制度下,一年级的小学生也能够实现自主管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一年级小组建设伊始,比起教授新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规矩意识。在营建小组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上学期间应该遵守的规则,如中小学生行为守则、校规、班规等,特别是基于班级问题提出的班规。在筹建小组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家长共同制定班规。在基于班规的基础上,提出营建小组的方案。学生在制度学习中明白小组建设的意义,知道小组建设并不是教师强加的内容,而是从自身出发谋求进步的途径,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参与目的,参与欲望才会强烈,开展的信心也会更高,施行过程中抵御困难的耐力自然也更强。
(二)有清晰的管理内容
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经常出现开头兴浓而余热不足的状态。在“小组制”里,学生互相约束,共同管理,这是他们充当班级小主人的初体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适当给学生领导权,这对于刚入学的学生,特别是那些爱表现的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小组制”管理者是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管理对象也是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学生参与其中,涉及自我约束力、与他人交际的能力、是非思辨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考察,这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集体里,学生个性不同、能力不均,在小组运行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与矛盾需要自行解决。在营建小组之前,班主任需要根据班规等和学生商定好小组管理的内容,细化至日常学习、文明礼貌等等。在这些方面使用简单的表格罗列具体的细则,进行登记或以积分、代币等模式对照立定的细则进行奖惩,让当值的小组长有责可当、有据可依;而小组成员也知道如何行本分之事,明是非之议,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而后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
(三)有突出的问题解决意识
“小组制”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班级事务与学生管理问题。因此,在小组营建与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除了上述的营建之前要充分考察班级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关细则外,班主任还需要在小组运行阶段,认真观察,细心思考小组管理存在或遇到的问题。针对“小组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可能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调整初期设定的管理细则,甚至需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重视在管理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若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就能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基石。
(四)有一定的评价反馈
评价是对教育活动开展成效的重要测评手段。同样,为了让“小组制”开展得更有成效,在运营过程中班主任需要重视评价反馈的作用。很多教师在设立“小组制”之后都会运用到评价机制,常见的是选评出各类优秀荣誉小组,如优秀学习小组、文明礼貌小组等。这是师之于生的评价,是教师对集体内学生行为、意识转变的单向评价。然而笔者以为,在“小组制”开展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不仅丰富了评价途径,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自主性,增强班级小主人翁的意识。同时,也在自评与他评之中,学习优秀,改良不足,找到自己良好的发展方向。
二、小组营运有方法
如何让班级小组高效地筹建起来,顺利开展管理?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之谈。
(一)公开宣言,约定规则
在小组营建之前,先在班上以“遵守规则”作为主题召开班会。在班会上根据学校的培养要求以及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共同商定班规内容,并以此引进建立班级管理小组的建议。管理小组可以6—8人为单位,以周边同桌为范畴,成立多个管理小组,小组各自命名,以激发参与兴趣。小组管理范畴可以是单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方面的。单方面的,如某班卫生问题比较严重,可以专门成立卫生管理小组,并设名为“卫生管理小队”,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后立定各项细则。其次,要罗列出执行规则与违反后的处理措施,要有具体明确的执行行为,也要有简易的评价标准。综合方面的,如针对班级卫生较差以及课堂发言者少的情况,师生依据班级卫生和课堂学习两方面的问题作定了相关条约并依照实施,监督卫生,鼓励发言。
(二)推选“担当”,依章办事 小组营建之后,选好第一任组长非常关键。如果第一任组长表现优秀,则能起到榜样引导的作用;如果表现欠缺,不仅会造成小组的运行不畅,还可能会因为小组管理不当而削弱下一任小组长的信心。所以,笔者更倾向于挑选规则意识强、自控能力高、沟通能力好的学生先当任小组长,把第一批组长培养起来后,再在组内进行轮值担任组长的制度,选先进带路,实行被管理与学习管理相结合的路子。当然,在挑选的过程中要注意公平公开原则,教师不能直接指定当任,避免有失偏颇,引起组员的不平衡心理。一年级学生因辩证思维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同学的判断往往来自教师的评价,即教师经常表扬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普遍对他们心中的“优秀同学”非常倾慕。班主任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举手投票,公开选聘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公平、公开地选出更有能力、有担当的学生,同时也不会对那些能力较弱但渴望当选的学生造成打击。班主任先协助小组长学习相关细则,召开小组长会议,明确指导组长要做什么,以扶持小组管理尽快落实。
(三)竞争上游,树立榜样
小组管理班主任需把学生管理成效纳入检查的范畴,因此在营建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做好互相学习的引导。可以采用口头表扬或为优秀小组长进行定期评奖的方法,表扬点评管理较好的小组长,让其他小组长能够取优学习。组与组之间,鼓励竞争学习,可以采用定期评选各类优秀小组的方法,营造优良的班级风气,让学生在向上的、优良的班风中受到熏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四)轮流值岗,引导学习
小组管理需要树立人人参与,人人得益的管理观念。笔者以为小组运作采用轮流当任小组长的形式更好。为小组长设定上任期限,讓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轮流参与管理。轮流管理能够让优秀学生发挥榜样作用,提升自信,实现从优向精过渡的能力追求;另一方面,也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榜样引领下得到锻炼,培养管理、交际等综合能力,实现从弱到优的能力提升。
(五)定期检查,汇报反馈
学生在参与小组管理中肯定会产生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学生难以自行解决的。因此,定期检查与汇报反馈为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疏通工作思路提供了平台。对小组管理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的形式进行。
三、小组管理见成效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开展小组自主管理,让学生在小组这个单位集体中能够更快地与他人产生联结,缓解沟通压力,减少因为陌生而带来的不良情绪。其次,在“小组制”学习中,让初入学的学生在分组管理的过程中培养规则意识,在互相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在自主领导中增强自控能力,为快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建立起能力基础。再次,小组制讲求合作,在互相制衡中学习、互帮互助中成长,能够有效地提升班级凝聚力,为优良班风的营造奠基。小组制还能够有效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解决问题,这样的班级体更有活力,班级管理也更显成效,班主任管理也更省心。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06).
[2][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主管理;小组制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此话强调了学生自主教育的重要性。该观点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倡导的教育思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实现自主管理是学生达成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面对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及繁忙的班级事务,班主任为了更易管理,往往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法。这让班主任不仅因为管理事务烦琐而感到疲惫,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主动权,压缩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近年来,笔者在从事小学低年段教学中发现,在小学初期开展小组自主合作管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他们步入高年级奠定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管理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处在过渡适应期,与幼儿时期相比,小学生活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自控能力、交际能力。在新生班级中,我们时常发现一些学生或畏惧上学,或交际困难,或学习自控能力差,或规则意识薄弱等,难以适应小学生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班上组建管理小组,妙用“小组制”进行班级自主管理,为学生互相学习创设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入学困难问题,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发挥学生主动性管理班级,让班级管理工作更有条不紊,省心省力。
一、小组营建讲规律
(一)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小组自主管理制度的运用,越早施行效益越高。在教师的扶持与帮助和明确的规章制度下,一年级的小学生也能够实现自主管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一年级小组建设伊始,比起教授新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规矩意识。在营建小组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上学期间应该遵守的规则,如中小学生行为守则、校规、班规等,特别是基于班级问题提出的班规。在筹建小组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家长共同制定班规。在基于班规的基础上,提出营建小组的方案。学生在制度学习中明白小组建设的意义,知道小组建设并不是教师强加的内容,而是从自身出发谋求进步的途径,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参与目的,参与欲望才会强烈,开展的信心也会更高,施行过程中抵御困难的耐力自然也更强。
(二)有清晰的管理内容
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经常出现开头兴浓而余热不足的状态。在“小组制”里,学生互相约束,共同管理,这是他们充当班级小主人的初体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适当给学生领导权,这对于刚入学的学生,特别是那些爱表现的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小组制”管理者是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管理对象也是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学生参与其中,涉及自我约束力、与他人交际的能力、是非思辨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考察,这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集体里,学生个性不同、能力不均,在小组运行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与矛盾需要自行解决。在营建小组之前,班主任需要根据班规等和学生商定好小组管理的内容,细化至日常学习、文明礼貌等等。在这些方面使用简单的表格罗列具体的细则,进行登记或以积分、代币等模式对照立定的细则进行奖惩,让当值的小组长有责可当、有据可依;而小组成员也知道如何行本分之事,明是非之议,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而后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
(三)有突出的问题解决意识
“小组制”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班级事务与学生管理问题。因此,在小组营建与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除了上述的营建之前要充分考察班级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关细则外,班主任还需要在小组运行阶段,认真观察,细心思考小组管理存在或遇到的问题。针对“小组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可能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调整初期设定的管理细则,甚至需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重视在管理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若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就能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基石。
(四)有一定的评价反馈
评价是对教育活动开展成效的重要测评手段。同样,为了让“小组制”开展得更有成效,在运营过程中班主任需要重视评价反馈的作用。很多教师在设立“小组制”之后都会运用到评价机制,常见的是选评出各类优秀荣誉小组,如优秀学习小组、文明礼貌小组等。这是师之于生的评价,是教师对集体内学生行为、意识转变的单向评价。然而笔者以为,在“小组制”开展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不仅丰富了评价途径,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自主性,增强班级小主人翁的意识。同时,也在自评与他评之中,学习优秀,改良不足,找到自己良好的发展方向。
二、小组营运有方法
如何让班级小组高效地筹建起来,顺利开展管理?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之谈。
(一)公开宣言,约定规则
在小组营建之前,先在班上以“遵守规则”作为主题召开班会。在班会上根据学校的培养要求以及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共同商定班规内容,并以此引进建立班级管理小组的建议。管理小组可以6—8人为单位,以周边同桌为范畴,成立多个管理小组,小组各自命名,以激发参与兴趣。小组管理范畴可以是单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方面的。单方面的,如某班卫生问题比较严重,可以专门成立卫生管理小组,并设名为“卫生管理小队”,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后立定各项细则。其次,要罗列出执行规则与违反后的处理措施,要有具体明确的执行行为,也要有简易的评价标准。综合方面的,如针对班级卫生较差以及课堂发言者少的情况,师生依据班级卫生和课堂学习两方面的问题作定了相关条约并依照实施,监督卫生,鼓励发言。
(二)推选“担当”,依章办事 小组营建之后,选好第一任组长非常关键。如果第一任组长表现优秀,则能起到榜样引导的作用;如果表现欠缺,不仅会造成小组的运行不畅,还可能会因为小组管理不当而削弱下一任小组长的信心。所以,笔者更倾向于挑选规则意识强、自控能力高、沟通能力好的学生先当任小组长,把第一批组长培养起来后,再在组内进行轮值担任组长的制度,选先进带路,实行被管理与学习管理相结合的路子。当然,在挑选的过程中要注意公平公开原则,教师不能直接指定当任,避免有失偏颇,引起组员的不平衡心理。一年级学生因辩证思维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同学的判断往往来自教师的评价,即教师经常表扬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普遍对他们心中的“优秀同学”非常倾慕。班主任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举手投票,公开选聘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公平、公开地选出更有能力、有担当的学生,同时也不会对那些能力较弱但渴望当选的学生造成打击。班主任先协助小组长学习相关细则,召开小组长会议,明确指导组长要做什么,以扶持小组管理尽快落实。
(三)竞争上游,树立榜样
小组管理班主任需把学生管理成效纳入检查的范畴,因此在营建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做好互相学习的引导。可以采用口头表扬或为优秀小组长进行定期评奖的方法,表扬点评管理较好的小组长,让其他小组长能够取优学习。组与组之间,鼓励竞争学习,可以采用定期评选各类优秀小组的方法,营造优良的班级风气,让学生在向上的、优良的班风中受到熏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四)轮流值岗,引导学习
小组管理需要树立人人参与,人人得益的管理观念。笔者以为小组运作采用轮流当任小组长的形式更好。为小组长设定上任期限,讓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轮流参与管理。轮流管理能够让优秀学生发挥榜样作用,提升自信,实现从优向精过渡的能力追求;另一方面,也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榜样引领下得到锻炼,培养管理、交际等综合能力,实现从弱到优的能力提升。
(五)定期检查,汇报反馈
学生在参与小组管理中肯定会产生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学生难以自行解决的。因此,定期检查与汇报反馈为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疏通工作思路提供了平台。对小组管理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的形式进行。
三、小组管理见成效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开展小组自主管理,让学生在小组这个单位集体中能够更快地与他人产生联结,缓解沟通压力,减少因为陌生而带来的不良情绪。其次,在“小组制”学习中,让初入学的学生在分组管理的过程中培养规则意识,在互相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在自主领导中增强自控能力,为快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建立起能力基础。再次,小组制讲求合作,在互相制衡中学习、互帮互助中成长,能够有效地提升班级凝聚力,为优良班风的营造奠基。小组制还能够有效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解决问题,这样的班级体更有活力,班级管理也更显成效,班主任管理也更省心。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06).
[2][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