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立体教材开发与应用

来源 :继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项目化课程融入网络,依托网络平台推进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同时将网络规则融入课程和教材建设,使教材内容与在线网络平台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无缝对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也利于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优化。本文以《单片机应用技术》为例,阐述“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构建,介绍基于网络化教学的项目化教材建设并以数据分析了应用效果。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网络规则;教学模式;单片机;立体教材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材建设,特别是高职教材建设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利用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对教材的开发、整合、创生,是当今教材建设的一个主要方向。建设经过改造提升的纸本教材与在线网络学习资源有机结合和无缝对接,获得一种其内容可持续开发、设定不同起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与学习、具有强大互动功能的新型立体化教材已经势在必行。
  二、“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构建
  F.J.Philip认为“项目教学法”目的在于引导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让学习者积极进行探究与发现,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构建,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新知识和提高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为主要成就目标,项目完成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之间点的联系,是知识的应用和再生。特别适合于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根据项目化课程要求及互联网基本功能而提出的一种一体化设计思想,网络与项目化课程的深度融合,是基于网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新的尝试。课程团队从2009年起,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基础,根据“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特点和高职教学特性,经过一线教学实践中不断试验、调整、改进,构建了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模型(见图1)。


  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将课程分成若干任务,并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特点,依托网络平台和网络规则完成项目教学的所有环节。因此项目化课程是主线,网络平台及网络规则为项目化课程实施提供平台是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为确保项目化课程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须排除教师个人喜好、习惯等干扰因素的不利影响,课程团队在项目化课程实施的关键节点上融入网络规则,让网络规则来规范和管理课程。网络规则(项目化课程设计理念及实施细则)一旦設定,任何人不能逾越,否则项目化课程将无法继续实施。网络规则使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注重互动交流;师生协作关系更加明显,因为师生协作(互动)的成果是能否开启下一教学任务的关键(项目化课程的递进设计)。网络平台和网络规则与项目化课程经过规则深度融合后,可以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具体实施如下:
  (一)项目化课程主线
  根据《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特点、学生特征,从培养和训练学生开发和应用的核心能力出发,将课程分成3个项目21个任务。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学生技能,达到知识应用及再生的目的。课程的实施按照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基本流程进行,其流程如图2所示。


  (二)网络课程主线
  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网络平台及网络规则是关键,为此项目化课程必须根据课程实际运行需要编制网络规则并构建网络平台,根据项目化课堂实施需要在网络平台上提供项目化课程所需的各类资源,并根据学生和教师角色不同设置不同网络用户属性,登录网络课程,利用网络规则(项目化课程设计理念及实施细则)来管理和规范项目化课程,从而到达网络与课程同步,实现深度融合。图3为网络课程的截图。


  网络课程从2012年上线以来,接受河南化工职业学院2011—2013级3个专业共计1500多名师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不仅改善了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了新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达到了知识应用和再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协同工作能力,促进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特色和新型教学模式,得到学院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课程团队申报的网络课程和特色教材均在河南省教育厅信息大赛中获奖,《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探索》论文也在《教学研究》杂志发表,目前该模式已经被借鉴推广到其他课程中。
  三、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立体教材设计与开发
  美国著名课程学家约瑟夫·施瓦布(Joseph. Schwab)认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采用该模式实际运行两年后,课程团队投入了一年时间,对课程资源及课程规则进行斟酌,采用全新的教材编写视角,将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融入《单片机应用技术》立体教材的组织编排中,教材《基于网络化教学的项目化单片机应用技术》于2013年8月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实现教改课程的成果在全国的推广共享。
  (一)教学模式在教材中的体现方式
  课程团队根据“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以项目(任务)为主线,从项目化教学和网络平台两个层面设计教材的整体架构。
  1.项目化教学层面
  项目化教学的标志是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特点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团队针对这个特征,将课程分成3个项目21个任务(如表1所示)。


  同时根据项目化课程需要,制作教学套件。教师和学生通过项目任务为主线,套件为载体,探究为动力,分三个步骤实施项目化课程:一是做任务;二是学理论;三是实践联系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到达知识应用和再生。
  2.网络平台层面
  教材在网络层面的思路体现在:引导学生随项目化课程进度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包括任务书、教学课件、制作示例、课程设计、教学视频、在线练习、在线考试等),教师和学生根据自身角色和网络属性(教师为一般管理员,学生为学员)进入课程中心,依据网络规则(项目化课程设计理念及实施细则)来管理、规范、服务于项目化课程实施,达到项目化课程(线下)与网络平台(线上)的双线平行、双层交互、交叉,最终合二为一的教学目标。
  (二)立体化教学资源设计
  《基于网络化教学的项目化单片机应用技术》作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精品与示范系列》教材之一,依据本课程(在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特色,实施原则(任务引领,潜移默化,能力递进),网络规则(积分计算,游戏通关模式)的基础上,打造了“教材、套件、网络、光盘“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框架结构。为项目化课程的教与学、学与做、作业提交、考试与答疑提供了灵活、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和不拘一格的方法途径。
  立体教材在项目化教学中承担的职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文字教材以项目任务方式列出,同时根据文字教材的指引完成与网络平台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根据项目任务的进展情况系统地掌握课程的应用技能和相关知识。
  将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活动的多样性、内容的动态性以及教学任务书和其他数字教学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上。通过资源下载、作业提交系统、视频中心、自测练习系统、考试系统以及答疑、互动论坛等系统,让师生之间根据自己的角色属性和网络规则实现互动、学习;让网络平台和网络规则(项目化课程设计理念及实施细则)记录师生在线交流、学习、积分进阶等情况,同时排除教师个人喜好、习惯的影响,规范和管理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上述方式构建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不是各种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网络平台有机、科学、合理的融合,形成了教与学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
  2013年8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基于网络化教学的单片机应用技术》出版后,课程团队组织全国使用该教材的院校组成校际间的教师共同体,以QQ群定期研讨方式交流教学经验,开发共享资源并合作开展教材与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校际教师共同体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应用实践后取得了丰富的数据。参与实践的教师一致认为使用该教学模式和教材,该课程的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推廣面也逐步增大,截止目前经第三方统计, 采用基于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和网络课程(http://www.mcudpj. com)访问超过148334次。另外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统计表明,参与实践的学生对课程教学模式、教材和网络平台给予了较高的肯定,认为其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自学能力、协同工作能力、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琳,蒋艳红等.高校教材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
  [2]郭锂,叶惠文.基于“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立体教材开发与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2).
  [3]黄双成,张秋红.基于网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4(37).
  [4]程德荣,邢晓林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建设[J].教学研究,2014(20).
  [5]陈石磊,宋志毅,蔡佳义,罗骎骎.基于云计算的低冗余远程智能恢复系统的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2(9).
  [6]曾向阳,吴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2).
  [7]吴伯桥,刘雪飞,李锡辉,郭登科.以网络系统集成项目为驱动的计网专业建设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2).
  [8]孙阳.基于案例的网络工程课程群实训教学体系建设[J].价值工程,2011(8).
  [9]孔帅,张亚军,赵永光.职业院校网络实验室的规划设计[J].实验室科学,2011(1).
  [10]吴铭心.基于C/S三层架构的教务管理系统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立完整的考籍数据库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设计毕业环节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成完整的毕业考籍数据库,实现对考生的科学管理。通过对近期连续3个批次进入毕业环节的自考生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年龄低于30岁的考生是参加自考的主要群体;总体上,女性考生人数接近男性考生2倍,在低龄段,女性比例相对较高,而当年龄超过35~40岁,则男性人数超过女性。考生从参加考试开始到进入毕业环节平均用
期刊
摘 要:为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创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武汉大学基地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干部培训项目中,按照培训项目的启动、规划、实施与总结四大步骤开展实施,取得良好培训效果,并为推动培训项目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干部培训;项目管理;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简称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转型成为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价值取向。文章以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为例分析了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职业化转型的背景、内涵与特征及归因,并在职业化教育理念、职业化教育路径、职业化教学体系、职业化课程模式、职业体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职业化转型的实践探索,以期为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业化;转型;成人高校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期刊
摘 要: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过数字化课程建设,构建知识+技能双系统,利用校企双师教学团队提升实践技能,建設立体化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师生职业素质,探索实践专业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课程开发。  关键词:知识+技能;双系统;数字化课程;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序言  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期刊
摘 要:目前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一般仍采用相对原始的方式进行管理,效率比较低下,学生对于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不甚满意。学校为提高成人教育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推进了成人教育数字化建设,建立了成人教学管理平台,同时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本文从学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遇到的问题、教学平台设计使用、课程资源建设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成人教育;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青年教师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担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学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提出了提高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准入门槛;建立有效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和学校有教学能力的人才互相兼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考核环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实践大赛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
期刊
摘 要:作为当下新兴的教育模式,慕课已成为教育界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它给传统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客观理性的认识慕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该文总结了慕课发展困境和影视艺术专业的教学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慕课与传统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的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后的调查分析,认为慕课与传统课堂融合势在必行,但只有从慕课和传统课堂两方面着手进行改革,才能让两
期刊
摘 要:随着军事职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士官岗位任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加强电工实践能力培养, 对《电工技能实训》课程创新教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过程,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搭建开放性网络学习平台、自主研制特色教具等方法和手段,大大提高了技能实训效果。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法创新;电工技能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军事职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培养高素
期刊
摘 要:以湖南农业大学“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论述“学历+技能”培养模式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借鉴了德国“双元制”及国内“双证教育、多证教育”等职业培训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以及职
期刊
摘 要:“十三五”规划的战略目标提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落实到继续教育领域,华北电力大学基于其行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创新电力行业继续工程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电力行业继续工程教育在线学习平台,探索电力行业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并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海外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继续教育;电力行业;远程在线;资源共享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能源是国家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