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的表情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e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苍山的表情,神异莫测,变幻无穷。
  己丑年腊月初五,我把家稳妥地安顿在龙山脚下一个小区一栋楼房的三楼,客厅的落地玻璃窗恰好正对着苍山,从此与苍山东西相望,相对而居。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却喜欢寄情山水的人,在家时常冲一杯绿茶,偶尔也倒上一小杯老家的性华寺老白干,静静地与苍山相对而坐。因为相对距离短,楼层也不够高,所以苍山总是俯视着我,我总是仰望着苍山。
  要取得与苍山平视的效果,需要花十五分钟的时间登上龙山的顶部——与洱海虽然叫做“海”其实是一个内陆湖泊一样,龙山虽然也叫做“山”,其实就是耸立在洱海东南岸的一座小丘陵。在龙山顶部能够与苍山平视,也并不是龙山真的和苍山一样高,而是相互间隔了好大一段距离。我每天上班时走到办公楼前,还有下班后走出办公楼时,就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只是来去匆匆,来不及仔细地端详苍山的面孔。于是我时常在晚饭后登上一个建有高空旋转餐厅、被人们叫做舞龙苑的地方。站在那里面向西北,苍洱风光尽收眼底,稍一扭头,海东、凤仪、下关,一览无余,真是一个观看苍洱大地的绝好角度。找一片干净的草坪,或者一块四周开满野花的石头,与苍山相对而坐,就可默默地完成心与心的交流。而当我每次返程的时候,苍洱之间已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了。
  经过了索取也经过了奉献,有过积累也有过付出,把童年、青春和无数悲喜留在故乡,在刚好年满四十周岁的时候,我带着妻儿和有关前半生的所有记忆来到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这座被称为风城的城市,开始了和苍山洱海维系在一起的生命历程。我感到幸福,也感到痛苦。幸福的是自己能够生活和工作在这座世界驰名的风花雪月大花园里,无论身处什么地方任何角度,都是风光旖旎好景无限,都能仰望苍山环览洱海;痛苦的是无论自己怎样地努力,总是看不清楚苍山的面孔,猜不透彻苍山的心事。
  苍山的心事一定是沉重而又激烈的,苍山的表情才这样的丰富而又善变。
  毕竟所有的神话只是它演绎的一段传奇,毕竟所有的传说它都曾亲身经历,毕竟所有的历史它都深埋在心底——先祖们双鹤拓土的艰辛、茶马古道的开辟与兴衰、天宝战争的无奈与惨烈、苍山会盟的欢欣与喜悦、南诏大理王国的兴亡与更替……它都一一见证。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所有的伟烈丰功,都在元跨革囊的著名战例后成为史海沉钩。而苍山,有如一位睿智而沉静的哲人,始终缄默不语。
  苍山见证了太多的兴衰更替,苍山承载了太多的离合悲喜。
  冷面铁心,苍山是最无情的。从我开始关注苍山以来,每一年都会有鲜活的生命在它冰冷的怀抱中沉寂,当然其中不乏年少轻狂、对大自然没有敬畏之心、无知无畏的年轻生命。
  大爱无言,苍山是最有情的。它用自己的体温,把万年冰霜融化为涓涓溪流,浇灌洱海之滨的万顷沃野;它父亲般的意志母亲般的胸怀,默默地庇佑白族儿女上山采摘、下海捕鱼,男耕女织,繁衍生息。
  苍山的表情变化之多,令我无法一一枚举。它有时像一个文静的少女,素面青衣,玉带束腰,对着洱海梳理秀丽的容貌;它有时像一位妖娆的少妇,素裹红妆,彩袂飘飘,霓裳轻舞,美目生辉左右顾盼;它有时像一个顽劣的孩童,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匿首藏头,甚至完全隐匿在云雾之中;它有时像一位满怀心事的老人,巍然不动,沉默无语;它有时像一个暴躁的魔王,面目狰狞,怒发冲冠,雷霆万钧……但最多的时候,苍山更像一位高大挺拔、威武不屈的勇士,无怨无悔、坚忍不拔地守护着柔媚的洱海、广袤的田园和苍洱大地上的万千生灵。
  苍山的表情变化之快,亦是令人咂舌,简直就是瞬息万变,幻化万千。有时候明明是阳光普照、万里无云,转瞬间风起云涌,大雨倾盆;有时候明明是云雾翻滚,电闪雷鸣,刹那间却又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最神奇的莫过于“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了,随着海拔高低的变化,气候和景色迥异,在许多时候,阴阳雨晴云雾雪各种气象要素同时在山上存在更是常有的现象。
  苍山的表情无法定格,苍山的心事无法猜度。正是苍山这种神异莫测、变幻无穷的面孔,以及它不动声色、缄默不语的那份从容,令我无法逃避、无可选择地在幸福中痛苦,在痛苦中幸福。我愿意穷尽自己浅薄的知识、苍白的文字、毕生的心力甚至所有的生命,去仰望它的高度,拜读它的表情,探寻它深不可测的内心埋藏着的所有快乐和忧伤。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其他文献
一片废墟    来的时候,只料想它换了新颜,即便与记忆有所差池,也在准备当中。未曾料想的是只遥遥一瞥,它就如同尚未讲完便突然画上了句号的神秘话语一样深深将我击中,唐突、残缺得令人难受。在无任何回旋余地的境地里,我的情感同它一般,残破如一片废墟。  十四年来,它如同鬼魅一般,紧缠着我的梦境,驱之不散。  十四年以来,它缠绵如情人,反复复制着我的记忆,在任何回忆的段落里,都可见它的踪迹。  它是我的出
期刊
禅宗修习地——  聆听山 才闻知你守候的美丽  已很远 很远 如飘泊世间的炊烟    淡泊尘世  心灵承受意识的子弹  不为拒绝 因你尘缘已了  奔走他乡 多少年  向心佛海  谒山 谒石 谒佛祖  投身如渊 无人问津    和梦一起盘踞在命运的远山  在佛教圣地 虚构着自己  洞悉虔诚的光道  嫁接起世俗与佛尘的两端  任木鱼声切 钟响晨昏    然 在徐霞客途经的山崖  你的奇想 浮沉悠远  
期刊
1960年夏天,那正是全国各行各业大跃进的年代,我们虽说是初三下学期,是毕业班,也要下乡支援农业生产劳动。我们住在太和村生产队长老杨家楼上,李明老师是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和我们打地铺住在一起。那一次下乡劳动,李老师布置给我们的作文是写诗——让工人、农民和学生写诗,是“大跃进的新生事物”。那些诗,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四句或八句一首,整整齐齐的豆腐块,歌功颂德,话说得越大越好,只要是豪言壮语
期刊
王紫江教授说:“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奉献给鸟类的保护事业……”  ——题记  一件深蓝色毛衣、一顶灰色帽子,脖子上挂着一副望远镜、一台照相机……扎在人群中,王紫江教授就是一个普通人,可就是这个看似平凡的老人,却在云南鸟类的研究领域中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1988年,在昭通发现黑颈鹤;  1990年,在楚雄州发现孔雀;  1993年冬季,在新平县首次发现鸳鸯在云南
期刊
初冬想起大理  像我第一次惊讶于苍山雪一样  大理突然就涌上了我颤抖的心尖  把它从墙上拿下来  从记忆里翻出来  在这个初冬的正午,我用温暖的阳光  把它反复翻晒,直到大理  也变成一片比羽毛更温暖的阳光  我靠着大理这个词语取暖  把那些模糊的细节  逐一擦亮,把轻言细语的下关风捂热  把我多年前留在大理的  那些凌乱的脚步,连同那个  正在草尖上壮大的春天的梦想拾起来  缝补这个冬天的漏洞 
期刊
大理  花香四季醉诗心,三塔销魂费苦吟。  雪点苍山千古画,风弹洱海万年琴。     苍洱吟  日落苍山暮霭微,风平洱海白帆归。  可叹三塔添奇秀,挑出波心月一轮。    ■黄向实: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56年8月出生于宾川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诗作曾数次入选中央台、人民日报主办的诗词大赛,并获奖。    责任编辑 张乃光
期刊
(一)    家住蓬莱碧水间,  柳绦三月舞蹁跹。  渔歌唱到云中去,  一叶轻舟近日边。    (二)    夕照明霞向晚开,  青青苇岛水迂回。  竹篙点破胭脂镜,  划进西湖梦里来。    (三)    月在波中灿似珠,  秧鸡寻伴暗相呼。  三弦不敢随心弄,  拂面歌声嫩若酥。    (四)    和风吹柳戏金绦,  绕岸桃花正绽苞。  船往烟村花畔过;  渔姑撒网竞风骚。    (五) 
期刊
大凡生活在滇西地区的人,都知道巍山有一个神奇的候鸟天堂——“鸟道雄关”。  随着都市生活的越来越程式化,对大自然的崇敬,对那些翱翔蓝天的精灵的钟爱,对那些婉转清啼的神往,使得万鸟迁徙的要冲鸟道雄关成了人们最想亲近的地方。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海拔高度悬殊较大。县境内海拔2700米的隆庆关上,伫立着一块石碑,镌刻着“鸟道雄关”四个笔力雄健的
期刊
之一、不说晚安  对这座城市,说不出晚安,连低声交谈  都担心打扰,怕惊扰了这一方水土的生机  我们在深夜走出房门,把自己播种在  大理的大街小巷,一路走走停停  看看别人一直传达的美景,看看我们由来已   久的梦境    午夜的大理,我们的安静走过  客房的门是紧闭的,大理的门一直  为远道而来的我们开着。它不说欢迎,也不喧哗 属于自己的美  它安静地在我们的脚下,在我们的身边,安静地  走进我
期刊
“大风车,溜溜转,转出清风剪月亮。”一双大手,一双小手,大手抓着小手,小手恋着大手,拍着,唱着。拍过了,唱过了,烫乎乎的大手和小手分开了,粉红的串串蕾下,大孃摸着蕾蕾六岁的脑袋,对蕾蕾说:“乖,你抽着鼻子闻闻,奶奶的香香饭做好了。咱们和奶奶一道摆饭去。吃过晚饭,大孃带你去小商店里买些花花纸,回来给你做玫瑰风车。”  “玫瑰风车?孃,什么是玫瑰风车?”蕾蕾并不急着去吃饭,仰起胖乎乎的小脸蛋,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