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教学的好坏反映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语文教学的改革理应致力于阅读教学的改革。本文试图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入手,进而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分析
一、阅读教学的含义与本质
一部分人从不同的角度认为,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教学,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1、从语文教材看叶黎明认为,当我们的教材还是印刷品时,语文阅读教学就不能离开语言文字的教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仍然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虽然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化媒体繁荣时代,也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语文课堂内容、方法的选择,尤其是对学生的阅读方式、取向和趣味产生了影响,但是这不影响阅读教学的实质,我们的课堂、生活、社会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语言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
2、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看曾玉章对新课改的解读中提到,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到人类知识的本质上,使学生掌握其认识规律,从而能发现新的知识,并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同时,他还认为,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大量的言语实践来完成,所以语言是第一位的,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是依赖语感的积累。
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语言知识与文化内涵相结合
在教字、词时候,以上一章我们提到的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特点为基础,既能进行事半功倍的教学,又能了解文化的发展源头,例如远古时期,人们用“贝”进行交易,“贝”成为一种原始货币。据记载是秦始皇废除“贝”改用钱。所以,和钱币有关的字大多带有“贝”的偏旁。在古文字里,“车”偏旁的字类别很繁多。在《说文》里就包含102个字。这也体现出当时的一个社会现象,古代士大夫外出多坐车,极少步行。在古代的生活用具中,皿是“饭食之用器”,也是象形字,后来以之为偏旁的字,多是指生活用具,如盘、盆、盏等等。还有很多与汉字,都能从古人生活生产中找到根源。了解这些古代文化对我们认识理解汉字,以及提高识字效率都十分大的帮助。通过与文化相结合方法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二)通过语言教学传授文化知识
通过语言的学习,提高文化知识的积累。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这座知识宝库,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能力,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把“棺材”说为“寿木”或“寿材”,“死了”说为“去世”、“老了”、“辞世”等。这种婉转的说法,代表中国人“中和”的思想。最显著的是,重视伦理道德,把道德的力量看得比法律重要。讲究尊卑有序,等级次序严明,反映称谓上有敬称和卑称之别,而在词组结构上,通常是尊在前,卑在后。这种词汇非常丰富,结构稳定,在词语的发展中也极具有一致性。例如君臣、主仆、父子等等。这些词语的构成可以看出中国曾经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
(三)营造文化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的品味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华文化是一个大的语境背景存在于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比较的应用
(一)注重语境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交际能力的提高
语言的理解不能离开语境。尤其是汉语,语境对语言理解的起关键作用。可以通过语言本身理解字面意义,但是其言外之意要依赖语境来把握。在文学作品或是日常交际中,言外之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学生应该学会联系语境揭示和理解这种言外之意。会话的隐含意义不是直接的语义解释,而是根据语境的推导才能揭示出来的。例如,某人说:“好冷啊。”根据不同的语境,他的意义可能是希望听话人把窗户关上,或是帮他那件衣服,或是感叹天气的恶劣等,所以情景是决定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想要达到所希望的交际效果取决于语境这个基础。学生要想正确理解会话意义,依赖于丰富的语境知识,这是有效交际的决定因素,这说明语境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根据情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有助于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二)发掘词义的深层含义
发掘词义的深层含义,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语言运用的适当性的认识和理解。在交际活动中,往往是通过快速的语言反应将想表达的意思或信息传递出去或者是接收进来,所以,对选词的用意的理解和领会是至关重要的。对选词的理解和领会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特别需要注意析词,例如同义词的选择和模糊词语的运用等。选词造句的适当性又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流畅和得体,运用语言要符合会话的基本原则。不仅要教会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更要注意语言的使用规则。语用的适当性,不仅包含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还涉及到说话的场合、对方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等因素,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是交际能力的决定因素。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人物对话或是个性化语言的分析,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由于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人說不同的话,而对不同的人说的话也不相同。教学的核心在于怎么样用字、选词和用句。琢字炼句是古来已有的传统。对字、词、句的分析是语用的基础,能否正确的理解字、词、句也是语言运用的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树立语言教学的观念作为阅读教学的本质被重新提出来,扭转大家对语言教学的片面理解,从而真正做到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把学生从被动灌输语言知识的窠臼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教学阅读中不仅能增长语言表达力和语言理解力,并且体验审美趣味、深化文化素养、训练思维能力,使他们充分体验语言的魅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
[2]王小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唐江花.新课程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1.山东省沂水县第四实验中学;2.山东省沂水县第五实验小学)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分析
一、阅读教学的含义与本质
一部分人从不同的角度认为,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教学,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1、从语文教材看叶黎明认为,当我们的教材还是印刷品时,语文阅读教学就不能离开语言文字的教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仍然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虽然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化媒体繁荣时代,也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语文课堂内容、方法的选择,尤其是对学生的阅读方式、取向和趣味产生了影响,但是这不影响阅读教学的实质,我们的课堂、生活、社会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语言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
2、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看曾玉章对新课改的解读中提到,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到人类知识的本质上,使学生掌握其认识规律,从而能发现新的知识,并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同时,他还认为,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大量的言语实践来完成,所以语言是第一位的,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是依赖语感的积累。
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语言知识与文化内涵相结合
在教字、词时候,以上一章我们提到的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特点为基础,既能进行事半功倍的教学,又能了解文化的发展源头,例如远古时期,人们用“贝”进行交易,“贝”成为一种原始货币。据记载是秦始皇废除“贝”改用钱。所以,和钱币有关的字大多带有“贝”的偏旁。在古文字里,“车”偏旁的字类别很繁多。在《说文》里就包含102个字。这也体现出当时的一个社会现象,古代士大夫外出多坐车,极少步行。在古代的生活用具中,皿是“饭食之用器”,也是象形字,后来以之为偏旁的字,多是指生活用具,如盘、盆、盏等等。还有很多与汉字,都能从古人生活生产中找到根源。了解这些古代文化对我们认识理解汉字,以及提高识字效率都十分大的帮助。通过与文化相结合方法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二)通过语言教学传授文化知识
通过语言的学习,提高文化知识的积累。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这座知识宝库,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能力,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把“棺材”说为“寿木”或“寿材”,“死了”说为“去世”、“老了”、“辞世”等。这种婉转的说法,代表中国人“中和”的思想。最显著的是,重视伦理道德,把道德的力量看得比法律重要。讲究尊卑有序,等级次序严明,反映称谓上有敬称和卑称之别,而在词组结构上,通常是尊在前,卑在后。这种词汇非常丰富,结构稳定,在词语的发展中也极具有一致性。例如君臣、主仆、父子等等。这些词语的构成可以看出中国曾经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
(三)营造文化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的品味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华文化是一个大的语境背景存在于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比较的应用
(一)注重语境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交际能力的提高
语言的理解不能离开语境。尤其是汉语,语境对语言理解的起关键作用。可以通过语言本身理解字面意义,但是其言外之意要依赖语境来把握。在文学作品或是日常交际中,言外之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学生应该学会联系语境揭示和理解这种言外之意。会话的隐含意义不是直接的语义解释,而是根据语境的推导才能揭示出来的。例如,某人说:“好冷啊。”根据不同的语境,他的意义可能是希望听话人把窗户关上,或是帮他那件衣服,或是感叹天气的恶劣等,所以情景是决定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想要达到所希望的交际效果取决于语境这个基础。学生要想正确理解会话意义,依赖于丰富的语境知识,这是有效交际的决定因素,这说明语境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根据情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有助于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二)发掘词义的深层含义
发掘词义的深层含义,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语言运用的适当性的认识和理解。在交际活动中,往往是通过快速的语言反应将想表达的意思或信息传递出去或者是接收进来,所以,对选词的用意的理解和领会是至关重要的。对选词的理解和领会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特别需要注意析词,例如同义词的选择和模糊词语的运用等。选词造句的适当性又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流畅和得体,运用语言要符合会话的基本原则。不仅要教会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更要注意语言的使用规则。语用的适当性,不仅包含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还涉及到说话的场合、对方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等因素,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是交际能力的决定因素。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人物对话或是个性化语言的分析,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由于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人說不同的话,而对不同的人说的话也不相同。教学的核心在于怎么样用字、选词和用句。琢字炼句是古来已有的传统。对字、词、句的分析是语用的基础,能否正确的理解字、词、句也是语言运用的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树立语言教学的观念作为阅读教学的本质被重新提出来,扭转大家对语言教学的片面理解,从而真正做到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把学生从被动灌输语言知识的窠臼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教学阅读中不仅能增长语言表达力和语言理解力,并且体验审美趣味、深化文化素养、训练思维能力,使他们充分体验语言的魅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
[2]王小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唐江花.新课程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1.山东省沂水县第四实验中学;2.山东省沂水县第五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