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欣赏日本女歌手中岛美嘉演唱的《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立即被动人的旋律与细腻的歌词打动。很多歌迷说,每次听她唱这支歌,都忍不住会哭。
人生总有艰难时刻,心被掏空,想要一了百了,却从不曾把这种念头对别人诉说,毕竟容易令人有负罪感。歌曲除了描述这样的心境之外,也给人以激励——
“今日和昨日相同/想要更好的明天/今天就须有所行动。”
这样的歌词,当下的年轻人特别容易有共鸣,或是面对繁重的学业,或是遭遇职场的竞争,或是承受感情的挫折、内心的孤独……都说未来可期,可未来的道路依然迷茫。在视频网站的歌曲弹幕里,有一条是这么写的,“必须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哪怕很简单”。
是的,如果能找到存在的意义,不再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力量,脑海中也不会再浮现自暴自弃的念头。可是,寻找存在的意义,这简单的几个字,难住了太多人。
自己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又应该如何去发现呢?其实,就年轻人而言,不妨由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当你做的事情能够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生命的“意义”就会随之产生。
许渊冲先生一生伏案翻译,译著百余本,在他眼中,通过自己的文字翻译,能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倘若问他是否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他定然觉得这是一个笑话。坚持翻译事业,搭建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就是他人生的意义。
并非需要从事“重要的职业”才能有意义。视频网站上,一位爱旅游的年轻人,拍摄自己的行踪,为粉丝详细介绍交通路线与景点特色,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并且时常催促他更新。由此产生的“被需要”感,自然而然就令博主找到了自己旅行的价值。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可能所做的事情,不太容易感受到“有利于他人”。比如,某个文科出身的年轻人,在一间小公司上班,构思一些不痛不痒的策划案,总是被甲方要求反复修改,比稿时又时常失利,心中闷闷不乐,实在感受不到自己对社会有所贡献。
老实讲,社会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其存在价值,但某些岗位,有时不能明显展现出“有利于他人”的影响力,反而会让人觉得无聊、烦琐,甚至产生被忽视、被荒废的感受。但是,为了个人生存,又不能轻易辞职。
此时,为了寻找存在的意义,你需要去做的,是将视线从职场中转移,把重心放到自己身上,激发个人潜能,去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令自己变得更完善、更出色。
觉得身材不够好,就去健身、运动;觉得不够有气质,就花时间去多读一些书,不是刷手机上的爽文,而是真正读一些经典名著;觉得情商不达标,就去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认可别人、赞美别人……这样的行动,可以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你照着镜子,发现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加光彩照人时,你会感觉触摸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以上两项举措,都需要一点“主動”的精神,,需要“逼自己”一下,需要花费时间与气力,但人的本性就是有点懒啊,去健身?怕身体吃不消;去学习?又懒得动脑筋。所以,如果前两项你都暂时无法执行的话,不妨考虑第三项,那就是“合理地满足自己”。
生命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程,上天把这副身体交给了你,也附带装进了一些特殊的元素,比如,你就是很喜欢打游戏,就是很喜欢吃甜食,就是很喜欢漫无目的地在城市闲逛……平时做这些事,心里总得有一个反对的声音出现,“这样不好,不利于健康,不利于自我发展”,又想做,又自责,搞得进退失据。
其实,合理地满足自己,反而可以让你感觉更舒服,能够激发你的快乐情绪。不要让别人的标准来限制你,按照你的喜好来生活,你会更容易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朱生豪译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许渊冲却不认同,他说:“放屁,(对哈姆雷特来说)这不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这是要不要再过日子的主观问题”。
中岛美嘉所演绎的“一了百了”,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如何过日子的主观问题。从主观出发,聪明的读者会发现,好好过日子,将上文中所谈及的三点结合在一起,便是寻找生命意义的最佳路径,即: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件事在不断满足、不断激励自己的同时,亦能有利他人,贡献社会。
1938年,许渊冲考入西南联大,主观愿望是成为一名翻译家。以翻译始,以翻译终,99岁高龄时,仍然坚持每天工作,并且用电脑打字,熬夜也不在意,累了就休息,但从不言放弃,“我是一个先锋,我也是沙子中的一粒”。这是许渊冲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概括,愿我们能从中有所借鉴。
人生总有艰难时刻,心被掏空,想要一了百了,却从不曾把这种念头对别人诉说,毕竟容易令人有负罪感。歌曲除了描述这样的心境之外,也给人以激励——
“今日和昨日相同/想要更好的明天/今天就须有所行动。”
这样的歌词,当下的年轻人特别容易有共鸣,或是面对繁重的学业,或是遭遇职场的竞争,或是承受感情的挫折、内心的孤独……都说未来可期,可未来的道路依然迷茫。在视频网站的歌曲弹幕里,有一条是这么写的,“必须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哪怕很简单”。
是的,如果能找到存在的意义,不再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力量,脑海中也不会再浮现自暴自弃的念头。可是,寻找存在的意义,这简单的几个字,难住了太多人。
自己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又应该如何去发现呢?其实,就年轻人而言,不妨由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第一层,去做有利于他人的事
当你做的事情能够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生命的“意义”就会随之产生。
许渊冲先生一生伏案翻译,译著百余本,在他眼中,通过自己的文字翻译,能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倘若问他是否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他定然觉得这是一个笑话。坚持翻译事业,搭建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就是他人生的意义。
并非需要从事“重要的职业”才能有意义。视频网站上,一位爱旅游的年轻人,拍摄自己的行踪,为粉丝详细介绍交通路线与景点特色,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并且时常催促他更新。由此产生的“被需要”感,自然而然就令博主找到了自己旅行的价值。
第二层,充实与提高,让自己更出色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可能所做的事情,不太容易感受到“有利于他人”。比如,某个文科出身的年轻人,在一间小公司上班,构思一些不痛不痒的策划案,总是被甲方要求反复修改,比稿时又时常失利,心中闷闷不乐,实在感受不到自己对社会有所贡献。
老实讲,社会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其存在价值,但某些岗位,有时不能明显展现出“有利于他人”的影响力,反而会让人觉得无聊、烦琐,甚至产生被忽视、被荒废的感受。但是,为了个人生存,又不能轻易辞职。
此时,为了寻找存在的意义,你需要去做的,是将视线从职场中转移,把重心放到自己身上,激发个人潜能,去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令自己变得更完善、更出色。
觉得身材不够好,就去健身、运动;觉得不够有气质,就花时间去多读一些书,不是刷手机上的爽文,而是真正读一些经典名著;觉得情商不达标,就去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认可别人、赞美别人……这样的行动,可以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你照着镜子,发现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加光彩照人时,你会感觉触摸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第三层,合理地满足自己
以上两项举措,都需要一点“主動”的精神,,需要“逼自己”一下,需要花费时间与气力,但人的本性就是有点懒啊,去健身?怕身体吃不消;去学习?又懒得动脑筋。所以,如果前两项你都暂时无法执行的话,不妨考虑第三项,那就是“合理地满足自己”。
生命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程,上天把这副身体交给了你,也附带装进了一些特殊的元素,比如,你就是很喜欢打游戏,就是很喜欢吃甜食,就是很喜欢漫无目的地在城市闲逛……平时做这些事,心里总得有一个反对的声音出现,“这样不好,不利于健康,不利于自我发展”,又想做,又自责,搞得进退失据。
其实,合理地满足自己,反而可以让你感觉更舒服,能够激发你的快乐情绪。不要让别人的标准来限制你,按照你的喜好来生活,你会更容易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朱生豪译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许渊冲却不认同,他说:“放屁,(对哈姆雷特来说)这不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这是要不要再过日子的主观问题”。
中岛美嘉所演绎的“一了百了”,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如何过日子的主观问题。从主观出发,聪明的读者会发现,好好过日子,将上文中所谈及的三点结合在一起,便是寻找生命意义的最佳路径,即: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件事在不断满足、不断激励自己的同时,亦能有利他人,贡献社会。
1938年,许渊冲考入西南联大,主观愿望是成为一名翻译家。以翻译始,以翻译终,99岁高龄时,仍然坚持每天工作,并且用电脑打字,熬夜也不在意,累了就休息,但从不言放弃,“我是一个先锋,我也是沙子中的一粒”。这是许渊冲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概括,愿我们能从中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