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 项目学习 学习方式
一、理论基础
项目(Project)一词是人们经常听到的,指的是事物分成的门类。教学中的“项目”指的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兴趣、值得深人探究的问题或任务。项目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对真实世界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学习模式。真实世界主题可能是一个问题,也可能是一项有意义的任务。学习者通过构想、验证、完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等自主学习活动,最终形成一个学习成果。项目学习能促使学习者投人到某种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学习,促进其终身学习技能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今电脑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迅速发展,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捷,知识量猛增,仅仅靠书本知识的学习难以完全了解知识海洋的一朵浪花。为此,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个个学习项目,透过一滴水来看世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信息时代,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在更高层次上整合和返璞归真,所有学科更贴近生活和现实问题,因此采取综合性的、研究性的项目学习也是必要的。此外,在信息时代,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和信息获取的丰富而快捷,项目学习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
研究证明,项目学习法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满足语言发展所需的内部心理机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条件,即社会交际的需要。它以“项目”为形式、“成果”为目标,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通过“做中学”,完成仿真项目的学习任务。项目学习法并不取代其它的教学法,相反它极易与其他方法和手段相结合,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和能力的学生(Haines,1989)。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项目学习的特征及内容模块
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具有多种优势与特征:
(一)学习情景真实而具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按学习的需求立项,一般取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说它“取材于生活”,是因为它以复杂的、真实的和具体的生活为背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内容;说它“高于生活”,是因为学生面对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所构建的形象而具体的问题,与现实相比,具有整合性和模拟性,但它并不是被“挤干”了各种复杂因素的单纯而抽象的某个学习问题。学生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获得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
(二)学习内容综合而开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所涉及到的问题不论大与小,都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说它综合,是因为它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于一个个项目之中,包容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说它开放,是因为它不局限于书本,也不局限于某个角度来看问题,而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活生生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可从多种角度来分析。
(三)学习途径多样而协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并不一定一切都在虚拟的情景中进行,往往需要通过实践体验、学习书本知识、创造想象等多种途径来完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使用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来陈述他们的观点,支持他们的学习。
(四)学习手段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学生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在利用资源、自主发现、交流合作、实践创造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学习的收获多面而有个性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需要学生既进行数字化学习,又参与实践活动,在行动学习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习效率,既吸收前人的文化传承,又大胆探索创新。这就使得学生的收获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富有个性的,学生正是在一个个项目的学习中得到了发展。通过项目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
(六)对学生的评价连续且方式多样评价的连续性是指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它不但要求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同时,从项目的内容来看,项目学习的模块又至少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主题式。确定一项学习主题,让学生去探索。如以《小丑不丑》为主题,让学生在观看有关小丑的影片、讨论小丑的美学价值、模仿小丑化妆、装扮小丑表演等学习过程中去弄清“小丑不丑”的内涵。
(二)行动式。把某个行动做为学习的项目,让学生在行动中学到多方面的知识。如以《周末行记》为项目,学生通过上一次街、乘一次车、购一次物、看一场电影或球赛等活动,在与人们的接触过程中学习交往、购物等知识,感悟闪光的社会美德。
(三)问题式。以某个问题为学习项目,组织学生学习,如在古诗《登鹳雀楼》教学中,以“更上一层楼后会看到什么”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登楼后的所见所闻。有不少学生写得非常好:“更上一层楼,见到黄河头,大海和江河,无话不交流”;“更上一层楼,云在脚下走,伸手摘星斗,银河好泛舟”;“更上一层楼,不见天尽头,何止十万八,放眼看五洲”。
(四)自由式。由学生自己确定项目,自己探索。如学习《景阳岗》时,某教师让学生预习原著后,自己确定一个项目来学习,结果,在没有固定框框的情况下,不少学生确定了富有创意的学习项目。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应聘书”、“自荐书”等。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本人叫武松,乃打虎英雄也。但由于曾在景阳岗打死国家保护动物而被迫下岗。本人五官端正,身体健康,饮酒海量,力大无比,十分勇敢。可是文化不多,而且死爱面子。
一、理论基础
项目(Project)一词是人们经常听到的,指的是事物分成的门类。教学中的“项目”指的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兴趣、值得深人探究的问题或任务。项目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对真实世界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学习模式。真实世界主题可能是一个问题,也可能是一项有意义的任务。学习者通过构想、验证、完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等自主学习活动,最终形成一个学习成果。项目学习能促使学习者投人到某种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学习,促进其终身学习技能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今电脑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迅速发展,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捷,知识量猛增,仅仅靠书本知识的学习难以完全了解知识海洋的一朵浪花。为此,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个个学习项目,透过一滴水来看世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信息时代,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在更高层次上整合和返璞归真,所有学科更贴近生活和现实问题,因此采取综合性的、研究性的项目学习也是必要的。此外,在信息时代,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和信息获取的丰富而快捷,项目学习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
研究证明,项目学习法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满足语言发展所需的内部心理机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条件,即社会交际的需要。它以“项目”为形式、“成果”为目标,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通过“做中学”,完成仿真项目的学习任务。项目学习法并不取代其它的教学法,相反它极易与其他方法和手段相结合,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和能力的学生(Haines,1989)。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项目学习的特征及内容模块
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具有多种优势与特征:
(一)学习情景真实而具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按学习的需求立项,一般取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说它“取材于生活”,是因为它以复杂的、真实的和具体的生活为背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内容;说它“高于生活”,是因为学生面对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所构建的形象而具体的问题,与现实相比,具有整合性和模拟性,但它并不是被“挤干”了各种复杂因素的单纯而抽象的某个学习问题。学生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获得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
(二)学习内容综合而开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所涉及到的问题不论大与小,都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说它综合,是因为它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于一个个项目之中,包容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说它开放,是因为它不局限于书本,也不局限于某个角度来看问题,而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活生生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可从多种角度来分析。
(三)学习途径多样而协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并不一定一切都在虚拟的情景中进行,往往需要通过实践体验、学习书本知识、创造想象等多种途径来完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使用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来陈述他们的观点,支持他们的学习。
(四)学习手段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学生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在利用资源、自主发现、交流合作、实践创造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学习的收获多面而有个性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需要学生既进行数字化学习,又参与实践活动,在行动学习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习效率,既吸收前人的文化传承,又大胆探索创新。这就使得学生的收获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富有个性的,学生正是在一个个项目的学习中得到了发展。通过项目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
(六)对学生的评价连续且方式多样评价的连续性是指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它不但要求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同时,从项目的内容来看,项目学习的模块又至少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主题式。确定一项学习主题,让学生去探索。如以《小丑不丑》为主题,让学生在观看有关小丑的影片、讨论小丑的美学价值、模仿小丑化妆、装扮小丑表演等学习过程中去弄清“小丑不丑”的内涵。
(二)行动式。把某个行动做为学习的项目,让学生在行动中学到多方面的知识。如以《周末行记》为项目,学生通过上一次街、乘一次车、购一次物、看一场电影或球赛等活动,在与人们的接触过程中学习交往、购物等知识,感悟闪光的社会美德。
(三)问题式。以某个问题为学习项目,组织学生学习,如在古诗《登鹳雀楼》教学中,以“更上一层楼后会看到什么”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登楼后的所见所闻。有不少学生写得非常好:“更上一层楼,见到黄河头,大海和江河,无话不交流”;“更上一层楼,云在脚下走,伸手摘星斗,银河好泛舟”;“更上一层楼,不见天尽头,何止十万八,放眼看五洲”。
(四)自由式。由学生自己确定项目,自己探索。如学习《景阳岗》时,某教师让学生预习原著后,自己确定一个项目来学习,结果,在没有固定框框的情况下,不少学生确定了富有创意的学习项目。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应聘书”、“自荐书”等。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本人叫武松,乃打虎英雄也。但由于曾在景阳岗打死国家保护动物而被迫下岗。本人五官端正,身体健康,饮酒海量,力大无比,十分勇敢。可是文化不多,而且死爱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