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瓷枕以在枕上绘制精美的图画或词句后烧制成型而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用途较为特殊而又非常普遍器物的一种,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其中以磁州窑系的瓷枕尤负盛名。
【關键词】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
引言: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也是我国最大的民窑体系之一。它始烧于北朝时期,发展到宋金元时代,磁州窑达到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成为陶瓷的主要生产地,其装饰水平、装饰工艺皆达到最精湛水平、装饰题材广泛、装饰品种及其丰富。
1、磁州窑瓷枕的工艺与造型艺术特征
瓷枕作为磁州窑生产的主要器型,在生产的数量上要少于碗、盘,但其制作与风格上却是最具特点的。它将用毛笔在瓷胎上作画运用到了一种极致,并使白地黑绘成为了磁州窑最显著的特征。瓷枕文化成为了宋金元时期制瓷匠人的发挥艺术灵感的舞台,瓷枕文化的发展也因满足了更广大平民阶层的审美需求而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磁州窑瓷枕多数为粗瓷,以当地瓷土“大青土”制成器坯体,胎体厚重却质地松软,胎色呈青灰白色、灰黄色或灰褐色,釉色玻璃感不强,呈木光。这点在《中国陶瓷史》’第九章,磁州窑系“磁州窑从磁石制泥为坯烧成,故日磁器……,’中可见描述。为弥补制瓷原料先天不足,瓷胚施釉之前先在胎体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即以纯度高的白色粘土制成的细泥浆,用来遮盖胎体的粗糙或烧成后可能出现污点等缺陷,从而增加瓷枕的洁白程度和光滑度。磁州窑的化妆土装饰法是开拓性的,是整个时代所独有的杰作。而后,在涂有白色化妆土的坯体上以毛笔饱蘸后巧妙生动地描绘,颜料是氧化铁或以含铁量较高的黑料粉碎后加水溶解所得之物常被称为“斑花石”,亦或是制瓷工艺与绘画雕刻艺术相结合,先用铁颜料在瓷坯上画出图案,然后像刻花一样用尖状工具刻划出轮廓线和花瓣叶茎等,进而露出底下的白色化妆土的技法进行胎体装饰。洁白的地子配以黑色生动的图案,在视觉上营造一种色彩鲜明、洒脱奔放、黑白对比强烈、有着浓郁而淳朴的民间色彩,如墨画般的的艺术效果。最终在瓷坯的表面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进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性烧成后,便呈现出了我们最终所见的粗瓷细制,极具装饰效果的“白地黑花”磁州窑瓷枕。
磁州窑的匠师依据“适用”和“形体美”相结合的原则,烧制不同类型的瓷枕,有长方形、椭圆形、八角形、如意头形、叶形等等。枕型随繁但制作方法大抵可归为两种,一种是箱形枕器,首先选料练泥,用胎泥捏出各类形枕面,根据枕面捏出等于或小于枕面的枕底。将胎泥捏成十余公分宽的长泥片后围成椭圆形的泥圈,将枕面、枕底、椭圆泥圈粘接,切除多余部分,细泥修整。待坯半干后,用竹签、蓖子、竹刀等工具,在枕面上刻划花鸟鱼虫等各种图案。或先制成各种不同图案的模具,用泥印压下来再做组合。待干后入窑烧造。另一种制作方法是待坯子干后先上一层化妆土,然后用毛笔、竹签、竹刀等工具,采用刻、划、绘、填、书写等手法加以装饰。造型丰富的磁州窑瓷枕,主要有以下几种,长方形枕是瓷枕最基本的造型,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变化出其他新的造型,如枕面大于枕体的屋檐状枕和长方束腰形枕。其次还有枕面下凹,两边上翘,底面平坦的银锭型枕,从唐五代圆角长方形枕演变而来的椭圆形枕、枕前面中间内敛的腰圆形枕、规则对称的,或不规则形的六角、八角形多角形枕、人物枕兽形枕及兽形枕等等样式各异,奇趣而多元。
2、磁州窑瓷枕的装饰艺术特征
2.1磁州窑瓷枕的白地黑花
白地黑花是磁州窑及其窑系的主要装饰技法,绘画类瓷枕多以白釉作地,以黑彩绘画各种纹饰,这使得黑白色之间形成单纯而强烈的色彩对比。并通过图案大小和线条粗细的有序分布排列,将黑白对比的关系调整恰到好处,白色温润而柔和 ;黑色耀眼而夺目,有着“白如雪、黑如漆”的称号。此种装饰技法,表现出极强的装饰效果与艺术感染力。如磁州窑白地黑花牡丹纹枕(见图1)的制作方法便是在成形的胎上先敷上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以彩代墨,以坯代纸,进行绘画,之后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高温一次烧制成的。又如河北省博物馆十大珍宝的之一的磁州窑白釉黑彩童子钓鱼纹枕,蜿蜓起伏的河岸,几束水草在随风摇曳,岸边站一童子,垂首弓背,眉清目秀,前额留一缕细发,一手平举,一手下垂,手持钓竿,全神贯注地在垂钓。鱼线随风飘动,三条游鱼却毫无察觉,欢快地围着钓钩争相觅食。人物景物皆用极为简练的线条勾画出,黑白分明对比强烈,使画面整体协调,主题突出,艺术感染力及艺术装饰氛围十分强烈。
2.2磁州窑瓷枕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的图案装饰无程式化,灵透传神,笔调随意,处处注意把握适度,整体布局考究各部分之间的特别,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张扬了绚丽却含蕴淡雅的美学思想。磁州窑黑白绘,采用中国写意画“意到笔不到”的技法,用长短粗细等各式直线、曲线和点相结合,有密有疏,有序不乱且不失严谨,包涵着完整形象和韵味效果,展现出了一幅幅介于写实与图案之间的装饰画;在装饰构图上,也无固定形式多依据瓷枕的器形决定。因瓷枕有多个面,装饰空间较大,因此有的装饰一个主题,有的则是多个主题,如正面是人物故事,侧面却是山石水波,也可能是花鸟草虫,十分灵活多变。装饰与器形两者相辅相成,主从有致又不繁缛,完美而自然,协调统一于一幅画面中。装饰题材上也十分自由,像一幅幅风俗画,多具有民风、民情等民俗性,将实用和审美、文化和生活、平淡和新奇有机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装饰技艺和题材启迪借鉴。
结语:
在五花八门的各类枕中,白地黑花瓷枕在枕的历史家族中独树一帜,用黑白鲜明的色彩在简单却不俗的瓷枕上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与中华文化,承载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美好企盼。如今的磁州窑依旧不断创造着新的装饰,在单纯的白色底胎上丰富着不断成熟的装饰艺术技法,磁州窑在小小瓷枕上留下的宝贵艺术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张子英《磁州窑瓷枕》人民美术出版社年月第一版
[2] 郑一民孙万宝《磁州窑的传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年月第一版
[3] 郝良真赵学峰马小青《磁州窑古瓷》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年月第一版
[4] 冯先铭,《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
[5] 张伟英,沙海鹏,黄卓民 . 磁州窑装饰艺术探源 [J]. 中国陶瓷 : 2009,05:74-76.
【關键词】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
引言: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也是我国最大的民窑体系之一。它始烧于北朝时期,发展到宋金元时代,磁州窑达到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成为陶瓷的主要生产地,其装饰水平、装饰工艺皆达到最精湛水平、装饰题材广泛、装饰品种及其丰富。
1、磁州窑瓷枕的工艺与造型艺术特征
瓷枕作为磁州窑生产的主要器型,在生产的数量上要少于碗、盘,但其制作与风格上却是最具特点的。它将用毛笔在瓷胎上作画运用到了一种极致,并使白地黑绘成为了磁州窑最显著的特征。瓷枕文化成为了宋金元时期制瓷匠人的发挥艺术灵感的舞台,瓷枕文化的发展也因满足了更广大平民阶层的审美需求而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磁州窑瓷枕多数为粗瓷,以当地瓷土“大青土”制成器坯体,胎体厚重却质地松软,胎色呈青灰白色、灰黄色或灰褐色,釉色玻璃感不强,呈木光。这点在《中国陶瓷史》’第九章,磁州窑系“磁州窑从磁石制泥为坯烧成,故日磁器……,’中可见描述。为弥补制瓷原料先天不足,瓷胚施釉之前先在胎体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即以纯度高的白色粘土制成的细泥浆,用来遮盖胎体的粗糙或烧成后可能出现污点等缺陷,从而增加瓷枕的洁白程度和光滑度。磁州窑的化妆土装饰法是开拓性的,是整个时代所独有的杰作。而后,在涂有白色化妆土的坯体上以毛笔饱蘸后巧妙生动地描绘,颜料是氧化铁或以含铁量较高的黑料粉碎后加水溶解所得之物常被称为“斑花石”,亦或是制瓷工艺与绘画雕刻艺术相结合,先用铁颜料在瓷坯上画出图案,然后像刻花一样用尖状工具刻划出轮廓线和花瓣叶茎等,进而露出底下的白色化妆土的技法进行胎体装饰。洁白的地子配以黑色生动的图案,在视觉上营造一种色彩鲜明、洒脱奔放、黑白对比强烈、有着浓郁而淳朴的民间色彩,如墨画般的的艺术效果。最终在瓷坯的表面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进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性烧成后,便呈现出了我们最终所见的粗瓷细制,极具装饰效果的“白地黑花”磁州窑瓷枕。
磁州窑的匠师依据“适用”和“形体美”相结合的原则,烧制不同类型的瓷枕,有长方形、椭圆形、八角形、如意头形、叶形等等。枕型随繁但制作方法大抵可归为两种,一种是箱形枕器,首先选料练泥,用胎泥捏出各类形枕面,根据枕面捏出等于或小于枕面的枕底。将胎泥捏成十余公分宽的长泥片后围成椭圆形的泥圈,将枕面、枕底、椭圆泥圈粘接,切除多余部分,细泥修整。待坯半干后,用竹签、蓖子、竹刀等工具,在枕面上刻划花鸟鱼虫等各种图案。或先制成各种不同图案的模具,用泥印压下来再做组合。待干后入窑烧造。另一种制作方法是待坯子干后先上一层化妆土,然后用毛笔、竹签、竹刀等工具,采用刻、划、绘、填、书写等手法加以装饰。造型丰富的磁州窑瓷枕,主要有以下几种,长方形枕是瓷枕最基本的造型,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变化出其他新的造型,如枕面大于枕体的屋檐状枕和长方束腰形枕。其次还有枕面下凹,两边上翘,底面平坦的银锭型枕,从唐五代圆角长方形枕演变而来的椭圆形枕、枕前面中间内敛的腰圆形枕、规则对称的,或不规则形的六角、八角形多角形枕、人物枕兽形枕及兽形枕等等样式各异,奇趣而多元。
2、磁州窑瓷枕的装饰艺术特征
2.1磁州窑瓷枕的白地黑花
白地黑花是磁州窑及其窑系的主要装饰技法,绘画类瓷枕多以白釉作地,以黑彩绘画各种纹饰,这使得黑白色之间形成单纯而强烈的色彩对比。并通过图案大小和线条粗细的有序分布排列,将黑白对比的关系调整恰到好处,白色温润而柔和 ;黑色耀眼而夺目,有着“白如雪、黑如漆”的称号。此种装饰技法,表现出极强的装饰效果与艺术感染力。如磁州窑白地黑花牡丹纹枕(见图1)的制作方法便是在成形的胎上先敷上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以彩代墨,以坯代纸,进行绘画,之后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高温一次烧制成的。又如河北省博物馆十大珍宝的之一的磁州窑白釉黑彩童子钓鱼纹枕,蜿蜓起伏的河岸,几束水草在随风摇曳,岸边站一童子,垂首弓背,眉清目秀,前额留一缕细发,一手平举,一手下垂,手持钓竿,全神贯注地在垂钓。鱼线随风飘动,三条游鱼却毫无察觉,欢快地围着钓钩争相觅食。人物景物皆用极为简练的线条勾画出,黑白分明对比强烈,使画面整体协调,主题突出,艺术感染力及艺术装饰氛围十分强烈。
2.2磁州窑瓷枕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的图案装饰无程式化,灵透传神,笔调随意,处处注意把握适度,整体布局考究各部分之间的特别,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张扬了绚丽却含蕴淡雅的美学思想。磁州窑黑白绘,采用中国写意画“意到笔不到”的技法,用长短粗细等各式直线、曲线和点相结合,有密有疏,有序不乱且不失严谨,包涵着完整形象和韵味效果,展现出了一幅幅介于写实与图案之间的装饰画;在装饰构图上,也无固定形式多依据瓷枕的器形决定。因瓷枕有多个面,装饰空间较大,因此有的装饰一个主题,有的则是多个主题,如正面是人物故事,侧面却是山石水波,也可能是花鸟草虫,十分灵活多变。装饰与器形两者相辅相成,主从有致又不繁缛,完美而自然,协调统一于一幅画面中。装饰题材上也十分自由,像一幅幅风俗画,多具有民风、民情等民俗性,将实用和审美、文化和生活、平淡和新奇有机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装饰技艺和题材启迪借鉴。
结语:
在五花八门的各类枕中,白地黑花瓷枕在枕的历史家族中独树一帜,用黑白鲜明的色彩在简单却不俗的瓷枕上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与中华文化,承载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美好企盼。如今的磁州窑依旧不断创造着新的装饰,在单纯的白色底胎上丰富着不断成熟的装饰艺术技法,磁州窑在小小瓷枕上留下的宝贵艺术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张子英《磁州窑瓷枕》人民美术出版社年月第一版
[2] 郑一民孙万宝《磁州窑的传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年月第一版
[3] 郝良真赵学峰马小青《磁州窑古瓷》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年月第一版
[4] 冯先铭,《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
[5] 张伟英,沙海鹏,黄卓民 . 磁州窑装饰艺术探源 [J]. 中国陶瓷 : 2009,0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