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不可能像通过购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那样实现快速的、跨越式的提升,管理高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渐进、适应提高的过程;管理成效的显现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能的设备管理思想和体系才是根本的保证。
一、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的分析
1 系统工程:是对设备维修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技术。它是运用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原理,采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综合评价的方法,以追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划算,时间上最省、整体上协调运转的效果最佳。
2 工业工程:是对一个组织系统中人、材料、设备的使用及费用作详细的分析研究,从追求系统的整体效果出发,寻求各种因素的合理配置、协调运行,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使系统更加合理化,产生最佳的综合效率。它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意识,即问题意识、效益意识、改革意识、标准化意识。在企业里能否培养起这些意识,是决定工业工程成败的关键。
3 人体结构和功能与设备维护应用的对比。中国企业管理追求“天人合一”,设备的维护与诊断和人的生理机理是一样的,我们常常把设备比作人,设备功能对比人的功能,设备维护对比人的医疗诊治。人的健康需要及早发现疾病的征兆,提高预警功能。设备管理同样要求预知预防,要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应当把设备看做一个生命体,用心去对待设备,去感知设备,尊重设备规律,才能把设备管好。
二、设备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钢铁企业设备维修的模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点检定修制,通过全员点检实现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二是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是按利用率对设备进行排序,然后结合生产情况、停机损失、维修成本选择适当维修方式;三是经济性维修,即从成本的角度研究不同维修方式,制定维修计划;四是可靠性维修,是以设备运行的经济性为出发点,注重修理和改进的结合,重视维修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1 设备管理的三项核心内容。一是运行管理,它包含设备的使用、点检、维护、定修、在线监测、事故、故障及指标管理等。通过技术攻关、改良改善性维修,发挥设备的效能,确保设备经济、可靠、高效运行;二是工程管理,包含设备大修、年修和部分技改工程的施工准备、计划编制、过程管理、费用结算等方面;三是备件管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合格的备品备件和科学合理的性价比,是完善设备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满足工艺要求,实现顺产、降耗的条件之一。
2 设备管理体系的三率评价指标。设备状态好坏的评价指标是“三率”。功能完好率直接影响产品品种规格,精度准确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日历有效作业率直接影响设备效能和产能的发挥。有效作业率是从生产、工艺、操作和维护等多角度对设备进行综合评价,它是“网结式”的管理概念。
3 建立设备管理分层分类的体系模型。设备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实施设备资源分层分类管理,努力构建结构简洁、能耗低、效率高、变化多、随意组合、适应广泛的设备维修体系模型。应做到职能分层、设备分类管理分级。
4 设备体系的优化和三大管理思想。一是预知预防性维修;二是零故障管理,即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三是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全员设备管理是日本式设备综合管理的应用,其基本思想是“四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全过程和全员参加。
5 设备管理标准化。标准化有三个方面:维修工作标准化是以设备为对象,维修作业标准化是以项目为对象,维修管理标准化是以岗位为对象。实施设备包机到人,形成设备管理职责清晰、目标具体的全员设备管理局面。
6 建立设备预知、预防维修管理体系。加强设备的全员点检,制订点检标准和流程、任务等,加强设备维护工作,制订主要设备的维护周期、工作内容和标准,根据关键设备、关键部位的情况,确定设备诊断点,建立设备量化诊断工作体系。
三、设备管理维修体系的模块化管理
工业工程就是为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法而展开的一系列技术研究。工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作业测定不能仅仅限于时间评价,特别是对管理流程、模块内流程和体系结构还应有成本评价、效率评价、执行评价,作为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或——模块,更重要的是应具有互换性,每一个模块具有相同的接口,分级组合,减少内容重合体现出先进性、适用性。层级模块化设计引出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实行“积木式结构”并逐一固化、统一,形成适应搭建各类可变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
1 设备管理体系的功能与分级。它涵盖了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并以设备履历的方式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维修记录进行保存和查询。设备管理体系模块分为:体系级模块、子系级模块、功能级模块、执行级模块。执行终端实行信息“百点”录入,万点受控,每一个交点都是一个终端,设备基础资料统一管理。
2 模块的标准构成。一个管理模块的组成:信息采集、对比分析、信息处理、比较反馈、输出信息(报表)。系统建立的大量详细数据信息将直接地为预防性维护与维修工作管理提供计划和任务制定的依据,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工作管理的合理性、保障设备的正常与安全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降低运行与维护成本。
3 设备维修的基本模块及其管理。设备维修的基本模块包括点检、维护与运行、检抢修、事故管理、设备诊断与监测、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培训、考核评价等。
4 模块的色标识别与优化。对体系内的模块做绿色标记,定期评价优化模块,加减模块,持续改进。
一、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的分析
1 系统工程:是对设备维修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技术。它是运用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原理,采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综合评价的方法,以追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划算,时间上最省、整体上协调运转的效果最佳。
2 工业工程:是对一个组织系统中人、材料、设备的使用及费用作详细的分析研究,从追求系统的整体效果出发,寻求各种因素的合理配置、协调运行,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使系统更加合理化,产生最佳的综合效率。它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意识,即问题意识、效益意识、改革意识、标准化意识。在企业里能否培养起这些意识,是决定工业工程成败的关键。
3 人体结构和功能与设备维护应用的对比。中国企业管理追求“天人合一”,设备的维护与诊断和人的生理机理是一样的,我们常常把设备比作人,设备功能对比人的功能,设备维护对比人的医疗诊治。人的健康需要及早发现疾病的征兆,提高预警功能。设备管理同样要求预知预防,要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应当把设备看做一个生命体,用心去对待设备,去感知设备,尊重设备规律,才能把设备管好。
二、设备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钢铁企业设备维修的模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点检定修制,通过全员点检实现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二是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是按利用率对设备进行排序,然后结合生产情况、停机损失、维修成本选择适当维修方式;三是经济性维修,即从成本的角度研究不同维修方式,制定维修计划;四是可靠性维修,是以设备运行的经济性为出发点,注重修理和改进的结合,重视维修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1 设备管理的三项核心内容。一是运行管理,它包含设备的使用、点检、维护、定修、在线监测、事故、故障及指标管理等。通过技术攻关、改良改善性维修,发挥设备的效能,确保设备经济、可靠、高效运行;二是工程管理,包含设备大修、年修和部分技改工程的施工准备、计划编制、过程管理、费用结算等方面;三是备件管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合格的备品备件和科学合理的性价比,是完善设备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满足工艺要求,实现顺产、降耗的条件之一。
2 设备管理体系的三率评价指标。设备状态好坏的评价指标是“三率”。功能完好率直接影响产品品种规格,精度准确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日历有效作业率直接影响设备效能和产能的发挥。有效作业率是从生产、工艺、操作和维护等多角度对设备进行综合评价,它是“网结式”的管理概念。
3 建立设备管理分层分类的体系模型。设备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实施设备资源分层分类管理,努力构建结构简洁、能耗低、效率高、变化多、随意组合、适应广泛的设备维修体系模型。应做到职能分层、设备分类管理分级。
4 设备体系的优化和三大管理思想。一是预知预防性维修;二是零故障管理,即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三是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全员设备管理是日本式设备综合管理的应用,其基本思想是“四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全过程和全员参加。
5 设备管理标准化。标准化有三个方面:维修工作标准化是以设备为对象,维修作业标准化是以项目为对象,维修管理标准化是以岗位为对象。实施设备包机到人,形成设备管理职责清晰、目标具体的全员设备管理局面。
6 建立设备预知、预防维修管理体系。加强设备的全员点检,制订点检标准和流程、任务等,加强设备维护工作,制订主要设备的维护周期、工作内容和标准,根据关键设备、关键部位的情况,确定设备诊断点,建立设备量化诊断工作体系。
三、设备管理维修体系的模块化管理
工业工程就是为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法而展开的一系列技术研究。工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作业测定不能仅仅限于时间评价,特别是对管理流程、模块内流程和体系结构还应有成本评价、效率评价、执行评价,作为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或——模块,更重要的是应具有互换性,每一个模块具有相同的接口,分级组合,减少内容重合体现出先进性、适用性。层级模块化设计引出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实行“积木式结构”并逐一固化、统一,形成适应搭建各类可变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
1 设备管理体系的功能与分级。它涵盖了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并以设备履历的方式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维修记录进行保存和查询。设备管理体系模块分为:体系级模块、子系级模块、功能级模块、执行级模块。执行终端实行信息“百点”录入,万点受控,每一个交点都是一个终端,设备基础资料统一管理。
2 模块的标准构成。一个管理模块的组成:信息采集、对比分析、信息处理、比较反馈、输出信息(报表)。系统建立的大量详细数据信息将直接地为预防性维护与维修工作管理提供计划和任务制定的依据,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工作管理的合理性、保障设备的正常与安全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降低运行与维护成本。
3 设备维修的基本模块及其管理。设备维修的基本模块包括点检、维护与运行、检抢修、事故管理、设备诊断与监测、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培训、考核评价等。
4 模块的色标识别与优化。对体系内的模块做绿色标记,定期评价优化模块,加减模块,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