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8(A)—0016—01
在初中阶段,学生经常出现一些诸如焦虑、苦恼、烦闷、自卑、懒惰、自私、嫉妒、逆反、暗恋、盲目依从等行为,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等等。因此,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多渠道积极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需要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谈几点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建章立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1. 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实施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组织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2.建立了三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监测网络,建立学生心理异常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制度。三级监测网络:一级为校领导和学生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二级为学生会、团委、年级组和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三级为学生会干部、各班班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或日常管理中,如果发现学生有异常行为、过激言论等现象,便进行及时辅导、教育,并逐级上报。对异常情况实行各级负责制,负责人要耐心做好教育、咨询和疏导工作,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当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4.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统一安排、集体备课,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明确不同情况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积极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每周为学生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一些活动课,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建立“心理导航站”。学校每周安排五位心理咨询教师轮流值班,对学生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心理导航站”已经成为学校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成为学校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3. 设置“心语信箱”,开设电子信箱、QQ聊天室和热线电话,主动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让许多想倾诉和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由心理咨询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进行个别辅导。
4. 针对学生普遍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大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初一新生环境适应不良问题,初三学生的考试焦虑心理,以及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或骄傲情绪等等,学校每月编辑一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文章,精选有关心理健康知识,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教给学生自我调整的正确方法。
5. 各学科渗透。我们认为,健康的心理来自人格的感染,来自和谐人际关系的熏陶。所以学校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积极倡导广大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6. 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每学期不定期举办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或邀请心理健康专家主讲。如,针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从生理、性意识及自我保护等方面,解答一些困扰学生但他们又难以开口请教的问题。
7.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个人一般情况、学生家庭情况、学生的学习及社会适应情况、问卷调查、心理咨询记录等,同学校日常的辅导咨询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教育。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8(A)—0016—01
在初中阶段,学生经常出现一些诸如焦虑、苦恼、烦闷、自卑、懒惰、自私、嫉妒、逆反、暗恋、盲目依从等行为,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等等。因此,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多渠道积极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需要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谈几点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建章立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1. 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实施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组织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2.建立了三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监测网络,建立学生心理异常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制度。三级监测网络:一级为校领导和学生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二级为学生会、团委、年级组和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三级为学生会干部、各班班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或日常管理中,如果发现学生有异常行为、过激言论等现象,便进行及时辅导、教育,并逐级上报。对异常情况实行各级负责制,负责人要耐心做好教育、咨询和疏导工作,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当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4.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统一安排、集体备课,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明确不同情况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积极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每周为学生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一些活动课,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建立“心理导航站”。学校每周安排五位心理咨询教师轮流值班,对学生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心理导航站”已经成为学校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成为学校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3. 设置“心语信箱”,开设电子信箱、QQ聊天室和热线电话,主动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让许多想倾诉和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由心理咨询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进行个别辅导。
4. 针对学生普遍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大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初一新生环境适应不良问题,初三学生的考试焦虑心理,以及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或骄傲情绪等等,学校每月编辑一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文章,精选有关心理健康知识,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教给学生自我调整的正确方法。
5. 各学科渗透。我们认为,健康的心理来自人格的感染,来自和谐人际关系的熏陶。所以学校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积极倡导广大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6. 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每学期不定期举办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或邀请心理健康专家主讲。如,针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从生理、性意识及自我保护等方面,解答一些困扰学生但他们又难以开口请教的问题。
7.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个人一般情况、学生家庭情况、学生的学习及社会适应情况、问卷调查、心理咨询记录等,同学校日常的辅导咨询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