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其目标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此,教师应时刻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知道儿童喜欢探究什么和能探究什么;应坚持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积累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是要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和学习科学,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生活、游戏和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认识世界。
但是,近几年在带领和指导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或流于形式,或仅仅是传递静态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欠缺:有的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有的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存在偏差、概念模糊;有的教师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说、自己做,不管孩子们的反应;甚至有位教师对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称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却还有声有色地指导孩子进行观察和探索。幼儿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要有相当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为此,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用来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是一种长期沉淀下来的习惯、素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具备基本的公众科学素养。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作为21世纪对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者,幼儿科学教育的早期启蒙者,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除了具有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要求外,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教育的要求,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科学精神、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等。其内涵体现于科学世界观、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特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等。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责任就是向儿童展示大自然神奇的一面,激起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的探索,保持儿童心中的好奇,不能把儿童的这种“科学精神”扼杀在摇篮中。要适时提出有针对性、有质量的问题,设计不同提问方式,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比如,在“风的形成”活动中,让幼儿到户外观察风:为什么树叶、小草都会动?为什么会有风?你有办法产生风吗?问题层层递进,加强幼儿对科学的神秘感,激发幼儿探索答案的兴趣。
二、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幼儿的许多科学探究活动的起源,常常是因为他们对事物和现象外观的新颖、变化产生好奇或审美体验,进而产生探索欲望的。如七色的彩虹、会变的月亮、闪烁的星星、晶莹的雪花、美丽的贝壳、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只有具备科学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备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和传播美的能力,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幼儿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宜幼儿“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看中学、议中学、用中学、听中学”的教育环境,尽量让幼儿亲身参加各种单独的或小组的操作、探索活动,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机会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应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要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要千方百计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方法具体化,科学过程游戏化,科学态度情感化。及时捕捉并保护幼儿兴趣点,善于发现、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及喜欢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同时,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三、多途径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其中兴趣是基础。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
首先要选择生活化的内容,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引发幼儿探究兴趣、直观地感知和操作。例如,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物之一,每次洗手时,他们都会悄悄地玩水,互相泼着玩,用手弹着玩,洗杯子时他们也总是边洗边玩。不管老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孩子们操作时都会忘乎所以,玩得不亦乐乎。泡泡同样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不论是用香皂洗手,还是妈妈用浴液给洗澡,他们总是很关注泡泡的变化。选择生活化的科学内容,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其次要以游戏来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如果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例如吹泡泡一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吹泡泡可以让孩子游戏在其中,快乐在其中,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一些初浅的科学知识。
再次要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要通过操作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或提供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感兴趣,并获得成功感。例如,同样是水,可以让小班孩子在水盆或水池中抓水、捧水、用塑料瓶(杯)盛水、倒水进而了解水的一些性质;可以让中班孩子在水中玩木块、塑料、石子、勺子,或者在往水中加入纸、土、白糖、食盐等了解水的密度、浮力、溶解性等科学属性或现象;则可以让大班孩子参与使用不同的方法制冰、融化冰,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变化。在对自我的认识方面,小班幼儿认识自己的五官,中班幼儿便可认识自己的身体,大班幼儿则可认识自己的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基于幼儿特有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科学精神是人类对世界特别是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中体现出来的追求真善美的文化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包括实事求是,热爱真理,对科学执着、坚毅、民主、合作,善于创新。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我们可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如,培养幼儿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让幼儿通过简单的调查和实验操作收集信息,教育幼儿客观地描述观察、调查和实验操作的结果,从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活动在前,讨论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教师应当成为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合作者,成为一个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和信息传递者,要让幼儿由学习的客体变为主体,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有了新的发现,感到是自己找到了结果与答案,从而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一是要从源头抓起,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课程,重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见实习机会,将“纸上谈兵”的理论与“真刀真枪”的实践练习结合起来,真实地体验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从“前教师”到“准教师”,进而成长为“真教师”,在专业学习与教育实践之间多轮循环。二是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坚持以“园本培训”为主,充分利用身边的优质资源,组织教师自学、观摩、讨论、小结,更新教育观念。当然,如果有条件,“走出去”、“请进来”效果更好;三是要加快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开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幼儿园最好创建科学发现室,设立一系列活动区域,如科学区、操作区、展示区、图书区、观察区等,开阔幼儿视野,使其成为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乐园。
但是,近几年在带领和指导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或流于形式,或仅仅是传递静态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欠缺:有的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有的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存在偏差、概念模糊;有的教师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说、自己做,不管孩子们的反应;甚至有位教师对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称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却还有声有色地指导孩子进行观察和探索。幼儿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要有相当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为此,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用来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是一种长期沉淀下来的习惯、素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具备基本的公众科学素养。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作为21世纪对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者,幼儿科学教育的早期启蒙者,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除了具有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要求外,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教育的要求,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科学精神、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等。其内涵体现于科学世界观、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特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等。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责任就是向儿童展示大自然神奇的一面,激起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的探索,保持儿童心中的好奇,不能把儿童的这种“科学精神”扼杀在摇篮中。要适时提出有针对性、有质量的问题,设计不同提问方式,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比如,在“风的形成”活动中,让幼儿到户外观察风:为什么树叶、小草都会动?为什么会有风?你有办法产生风吗?问题层层递进,加强幼儿对科学的神秘感,激发幼儿探索答案的兴趣。
二、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幼儿的许多科学探究活动的起源,常常是因为他们对事物和现象外观的新颖、变化产生好奇或审美体验,进而产生探索欲望的。如七色的彩虹、会变的月亮、闪烁的星星、晶莹的雪花、美丽的贝壳、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只有具备科学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备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和传播美的能力,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幼儿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宜幼儿“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看中学、议中学、用中学、听中学”的教育环境,尽量让幼儿亲身参加各种单独的或小组的操作、探索活动,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机会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应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要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要千方百计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方法具体化,科学过程游戏化,科学态度情感化。及时捕捉并保护幼儿兴趣点,善于发现、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及喜欢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同时,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三、多途径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其中兴趣是基础。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
首先要选择生活化的内容,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引发幼儿探究兴趣、直观地感知和操作。例如,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物之一,每次洗手时,他们都会悄悄地玩水,互相泼着玩,用手弹着玩,洗杯子时他们也总是边洗边玩。不管老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孩子们操作时都会忘乎所以,玩得不亦乐乎。泡泡同样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不论是用香皂洗手,还是妈妈用浴液给洗澡,他们总是很关注泡泡的变化。选择生活化的科学内容,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其次要以游戏来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如果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例如吹泡泡一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吹泡泡可以让孩子游戏在其中,快乐在其中,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一些初浅的科学知识。
再次要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要通过操作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或提供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感兴趣,并获得成功感。例如,同样是水,可以让小班孩子在水盆或水池中抓水、捧水、用塑料瓶(杯)盛水、倒水进而了解水的一些性质;可以让中班孩子在水中玩木块、塑料、石子、勺子,或者在往水中加入纸、土、白糖、食盐等了解水的密度、浮力、溶解性等科学属性或现象;则可以让大班孩子参与使用不同的方法制冰、融化冰,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变化。在对自我的认识方面,小班幼儿认识自己的五官,中班幼儿便可认识自己的身体,大班幼儿则可认识自己的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基于幼儿特有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科学精神是人类对世界特别是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中体现出来的追求真善美的文化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包括实事求是,热爱真理,对科学执着、坚毅、民主、合作,善于创新。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我们可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如,培养幼儿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让幼儿通过简单的调查和实验操作收集信息,教育幼儿客观地描述观察、调查和实验操作的结果,从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活动在前,讨论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教师应当成为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合作者,成为一个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和信息传递者,要让幼儿由学习的客体变为主体,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有了新的发现,感到是自己找到了结果与答案,从而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一是要从源头抓起,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课程,重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见实习机会,将“纸上谈兵”的理论与“真刀真枪”的实践练习结合起来,真实地体验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从“前教师”到“准教师”,进而成长为“真教师”,在专业学习与教育实践之间多轮循环。二是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坚持以“园本培训”为主,充分利用身边的优质资源,组织教师自学、观摩、讨论、小结,更新教育观念。当然,如果有条件,“走出去”、“请进来”效果更好;三是要加快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开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幼儿园最好创建科学发现室,设立一系列活动区域,如科学区、操作区、展示区、图书区、观察区等,开阔幼儿视野,使其成为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