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店铺为什么偏爱黑色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am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到星巴克新装修的店铺换成了黑色为主色调,品牌Logo也变黑色了,记得之前麦当劳有一部分店铺也换成黑色,为什么都偏爱黑色呢?其中有什么商业上的考虑吗?
  —Merlin
  黑色人皆可用,你看看时装周的秀场就知道这个颜色有多安全(或者强大)。不过这个在时尚界百用不厌的颜色很少用到快速消费品领域。你说的麦当劳和星巴克,还有你没说到的便利店品牌7-11大多都和这个领域有关。
  在以往,这些强调人流的品牌会追求一种友好亲切的氛围,这也是他们的视觉系统采用丰富且明亮的色彩的原因,因为这会让人更放松,有种说法是这还能鼓励人的消费欲,让你觉得世界好丰富。
  但随着同类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品牌希望自己能够和竞争者形成差异。你看到的黑色是它们用来改造视觉系统的一个手段。黑色一般被认为严肃、冷静,当然用流行的话说,也非常酷。我们曾经采访过帮助麦当劳设计门店形象的设计师Philippe Avanzi,他明确表示自己的设计是希望麦当劳“不再像一家快餐店”,并且,他提到黑色这种基调可以让人感觉不那么“喧嚣”。
  从2010年开始,包括星巴克、麦当劳、李宁、摩托罗拉在内的许多品牌开始着手更新自己包括品牌Logo、店铺设计在内的VI(视觉识别)系统。它们为此投入的资金规模都很大,比如说,麦当劳在全球投入超过10亿美元用于旗下店铺翻新。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家品牌,它们都没有盲目使用黑色,而是和木制的装修元素、绿色、灰白色等色调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音乐在配套元素里也很重要,如果你使用黑色,那音乐最好不要过于轻浮,但也不宜过于凝重。这样做的另一种好处,是可以让消费者在门店里停留更久─你可以猜到麦当劳更希望自己取代一部分咖啡店的目的。
  为了补充你的观察,我们还注意到李宁这样的品牌也采用了黑色作为视觉系统的一部分,这个手法跟星巴克的“黑围裙”一脉相承:它们希望人们认为自己的品牌更高级。黑色也经常和尊贵连在一起。
  在时尚界,如果使用手法得当,不同层次的黑色搭配在一起会给人很厉害的感觉。但品牌有可能不会想那么多,在这里,黑色代表专业和权威,也希望得到更多消费者的信任。
  总而言之,品牌之所以偏爱黑色,差异化是最大的目的,各种黑色出现在非常规领域,主要是品牌们想告诉消费者:看,我们不一样了!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俞斯译
  微博互动专区
  大爷给抖森喂萝卜吃FinalYear:《第一财经周刊》后封面(我实在是不知道还怎么称呼杂志的背面第一张……)是老大给OMEGA做的广告!看得都走不动道了!好帅啊老大!虽然Gravity这片子不怎么样但是老大绝对一流!哦我还记得老大没有白头发时候的样子(至少1994年的ER里和同年客串的Friends里)!
  RE:登你老大靓照的地方叫“封底”。
  江湖老道人:最近关于老年人的负面信息较多,大清早爱跳舞的老人反而指责年轻人为何不早起,坐公交车明明有空位子偏偏要别人让座甚至坐人家腿上,自己摔倒竟然诬陷小孩儿……不一而足。老伙计们,能不能发扬点风格,体谅他人、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第一财经周刊 。
  RE:艾特我们没啥用哈,这些事我们一般也不掺和。
  Tijen:“传统印刷业和纸质媒体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全球每年有超过1300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其中40%以上是由造纸业造成的,这个比例将会在50年后攀升至50%以上—好消息是需要印刷的平面媒体正在衰落。”出现在《第一财经周刊》上的一段话……笑出声了。
  RE:同呵呵。
  读者来信
  探讨两个问题
  一财君好!
  我有两个问题想找你们来探讨一 下!
  1.我发现贵刊对于科技公司(准确来说是互联网公司)真是情有独钟,拍脑门感觉10期里有7期的封面专题是科技公司;另外每期杂志里,有关科技公司的报道占比也很大。
  其实我本身就是互联网行业的一员,我也挺乐于看见对自己所在行业的报道的,这些报道的确能引发我更多思 考。
  但是从一本杂志的角度来说,更多聚焦于一个行业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是因为目前科技公司很火,资本层面流向科技公司更多,而媒体天性就是什么火追逐什么?还是因为你们对你们的受众做过一些调研,数据显示科技行业的读者是主力?
  2.我对于每期的“市场部企划”的长文表示好奇,把它当做广告吧,它不如传统广告可读(普通广告要么文案惊人,要么创意惊人,通常是短时间能扫完信息,看下还是挺有意思的),这种形式的广告这么长很难读下去;要把当做商业报道读吧,明显不客观,明显的软文嘛。
  我想知道一财是肿么想的,有没有做过调研这种广告形式到底有多大用,受众愿意读么?不愿意读,时间长了,广告主也不愿付钱给一财了吧:)
  — Judy Zhu
  RE:第一个问题,我们对于能产生创新—包括技术、材料、商业模式、组织管理、渠道、市场等等的创新更感兴趣一些。相比于传统的汽车、金融、快消品等公司来说,技术和互联网公司确实产生创新的机会更多。
  随着线下线上融合的趋势,互联网尤其是社会网络对传统产业链的改变,传统行业也会有越来越多地涉及营销、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变化的创新,我们也在适当对这些领域倾斜。
  第二个问题,市场部企划,就是广告。它的产生机制是客户和客户的代理公司制作的,我们收取广告费。所以它都标注着不代表本刊编辑部立场。所以你说他们写得太差,没有亮点,我也不知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实际上我几乎也从来没看过。(CBN 伊险峰)
  能将崔老师的专栏结集吗?
  我非常喜欢读崔鹏写的专栏,觉得含金量是《第一财经周刊》专栏里面最高的,当然这仅是一家之言,呵呵。   摘取几句个人觉得很有价值的话 吧:
  在《为什么商业记者成不了投资家》里,他写到,记者大多数会对这些公司产生比较强烈的感情,他们会很爱或者看不起他们负责的公司,我们平时炒股、做事、交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市场足够大,上帝也会参与》中,他在分析二手车市场时说到,淘宝市场足够大,而二手车市场不足够大,我觉得在分析二手车市场的文章中,这句话是非常深刻和经典的,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其他经典的分析段落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举例,也节省编辑大人的宝贵时 间。
  建议把崔老师的文章汇编成册,其价值我觉得远超市面上大部分理财和投资书籍吧。
  最后祝贵杂志越办越好。
  —gesiling
  RE:嗯,你这封信可以使他多吃两碗饭的,顿时动力十足。
  提个意见
  最近有两期杂志(总第278期和总第280期)的封面让我真的不爽。拿在手上看,手感真心不好,总感觉封面不服贴,老要往外掉。真想拿刀把这页翘起的封面裁了。但看看封面设计不错,又有点不 舍。
  我想了想,大概是因为这两期杂志是奇数页纸的,所以多出了一页。大概是杂志界的创新吧,“三联”杂志有时也这样,说明广告收入很重要。不知道其他读者是不是也能理解你们的苦衷。
  说到底,杂志是用来看的,看的时候舒服对人来说很重要。实在没办法,每周裁一刀也不费力。
  —Raymond的爹
  RE:嗯,这个是比较常见的封面广告形式,学名叫“封拉”,广告很贵的。但不是每周都会用这种形式。对轻度或重度强迫症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小关卡。
  我的看法
  一财君好!我一直喜欢看你们的汽车内容。主要优点是能跳出传统汽车业界媒体评车的框架,从企业、品牌和营销角度写出不一样的内容,而缺点是作者对汽车产品缺少精确的认识甚至常识。读起来有种“老外谈中国”的感觉,不一定正确,但观点往往新颖而且有趣。然后我想说,《人人都爱SUV》这篇写得很烂。另一个问题是,对于周刊而言,许多事例和材料太老了。你们有派人看广州车展吗?我相信下面的几个题目可能会适合一财的文风,仅供参考:
  1.观致3上市。广州车展量产车和上海车展展车有差异,车型配置有争议,公布售价有问题。我之前看好他们,现在看空他们。
  2.哈弗H8上市。长城汽车在广州车展上的阵势很有气势,H8很可能是成功的产品,因为已经有很多人在努力贬低他们。
  3.凯迪拉克ATS上市。与竞品相比,这个车的售价明显低于它的实际性能与配置,应有不少人会感兴趣。
  4.国产高尔夫7实车。不谈DSG缺陷,国产版高尔夫6无愧于一代“神车”称号,而国产版高尔夫7身上,插着各种矛盾与纠结。
  5.比亚迪秦和荣威550混动版上市。技术专题,可以比较一下丰田普锐斯pulg-in版,然后谈谈上海的车牌和补贴政策。
  6.讴歌ILX。又一朵奇葩盛开了,你们不吐槽吗?
  7.红旗H7。上市半年了,广告出好几版了,未来产品线规划也公布了。很适合李洋大人的体制问题专栏。
  祝愿你们能够写出车厂都能认可,不影响平面广告收入的中肯文章,对中国市场中的汽车产品产生积极的影响。
  P.S.281期读者来信,我看到了。给你们写信就像看朋友下棋支招儿,纯粹为了好玩。如果你们写的东西让我愤怒了,我不会多花一分钟给你们。屏幕这边不是左翼愤青,而是中产胖子。
  — 张思远
  RE:这篇文章我们内部也批评得较为严厉。谢谢你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块会改进的。上封信和这封信,回复逻辑是一致的:就事论事。欢迎常来信,愿意写来长信的读者是值得珍惜的。
  本周我推荐


  帮汪峰上头条
  所有目睹过摇滚+通俗歌曲明星汪峰近期事件的人们,想到“头条”二字时都可以会心一笑。有的人就是没有头条运。9月宣布离婚,赶上王菲李亚鹏离,迅速被淹没;后来演唱会向子怡告白,撞恒大夺冠;新歌隆重上线,遇四爷若曦恋情曝光;11月29日在微博曝光3首新歌,但《速度与激情》主演保罗沃克传来死讯。上不了头条没关系,还躺枪,保罗沃克的粉丝给他留言:“就是你这个×××,不然保罗沃克也不会 死。”
  眼下,他的新专辑12月2日正式发售,但这一天,嫦娥三号升天了。
  尽管一路伴随着嘲笑,不过汪峰不哭,天天跟头条擦肩而过,仍是好过没有版面的。
  上榜理由: 因为你要飞得更高
  推荐人:wind
其他文献
11月30日那个周末,沉默了好长时间的证监会忽然发力,一下子出了好几条新政策。看上去,这几乎是在现在的证券法框架下,证券管理部门所能做出的最大限度的改变了。咱们从这些繁复的内容中挑几个主要的褒贬一下。  首先是,IPO明年又要开始了。这应该是件好事,起码对于我的很多熟人是这样的。政策刚一公布,就有业内人士号称要改变自己12月休假计划的。当时,牵扯在资本市场这条线上的人们就像打了安非他命的猴子一样上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人都在谈“用户体验”,从项目经理到设计师,从互联网公司到服务业,用户体验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关键要素。而与此直接相关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也成为了很多公司的热门职业,在智联招聘近3个月的“需求增长最快的岗位”排行榜中居第三位。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或UX,是指用户在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时建立起来的主观心理感受。最初,用户体验设计是针对人与计算机界面的交互,而
期刊
周恺之做事情永远不会出错。大事情上,她没有摔过跟头。小事情上即便有,也没人知道。这一点令她在人群中显得很是不凡。对比之下,我们这些人,很少有资格说“我做对了这样那样的决定”“我当时的选择事后看来是对的”—大部分是错的,将错就错罢了。  我每次有得瑟的情绪时,只要想到她,就会变得收敛一点。因为人家做事才叫十拿九稳。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不会有任何轻浮的举动,所以她可以说考博士就考上,说换工作就换成,说
期刊
前不久,有位读者告诉我,他是一位年轻的企业家,在一个小镇上卖爆米花。但是,很长时间过去了,他还没有盈利。现在,他想放弃了。我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感到特别遗憾。事实上,承认自己失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我也不太熟悉这位朋友的爆米花市场,但维珍确实在这个镇上做过生意,并且最近还在西南部开了一家叫做Mahali Mzuri的旅游客栈。  我想告诉这位朋友,现在你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要么继续坚持自己的
期刊
黑色星期五临近。我晃荡着经过Patagonia门店时,留心看了一下门口小黑板,心想如果它发出“血拼邀约”,那星期五我一定会晃荡着过来买点什么。  其实我没什么户外运动爱好,对户外品牌也知之甚少。Patagonia会引起我注意完全是因为我时不时从它家门口经过。  这家店在旧金山渔人码头附近。虽说它选址在了个吵吵嚷嚷的旅游区,但门店实际上在游人鲜至的位置—这家不大的店背对大海,在高高陡坡之上,邻居们都
期刊
手环、手表还是眼镜?对于可穿戴硬件来说,这三种外形的产品几乎囊括了所有公司的想法,从Google、三星到Fitbit 和Nike。而黄和希望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无论是形态、功能还是面向的用户。  黄和已经专注在这个领域超过3年。他的项目Sense-U刚刚在美国的第二大众筹网站Indiegogo上募得10万美元,它是一个“小夹子”。  “可穿戴产品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有很多地方需要摸索,创新。即便是一
期刊
无论是在挪威为消费者提供二手家具的交易平台,还是用回收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创意产品,宜家一直以一种小范围、多种类的方式从事环保行为。而在中国,这种尝试应该更为实际,无论是对环境还是公司本身。  7月,在北京的四元桥、大连的海达南街还有深圳的北环大道和南京的明匙路,宜家商场蓝色建筑物的屋顶开始发生改变,原本空旷的屋顶开始被一片片太阳能薄膜电池板铺满。而这些太阳能电池由合作伙伴汉能集团提供。  根据宜家
期刊
在纽约市市政厅休息室内,有一座著名的倒计时钟,上面写着“让每一天带来价值”(Make Every Day Count),还显示出该届政府到任的时间,精确到秒。  2013年12月31日下午5点,在即将卸任市长一职的最后几分钟,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Rubens Bloomberg,因与其创立公司同名,一般用布隆伯格指代人,彭博指代公司)一直在盯着时钟。自“9·11”之后的黑暗年代,他已
期刊
对于公司人来说,在职场里要谈“自我价值实现”,事先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是你的价值在哪里。《第一财经周刊》从2008年创刊之初连续推出的年终薪酬福利大调查其实就是为了帮你做这件事。  今年,依然有1000多名公司人参与了我们的问卷调查,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除了来自于公司人的第一手信息,我们还加大了对行业内代表性公司人力资源高管的采访和来自于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分析。这些公司或者来自于猎头公司的推荐,或者在公
期刊
大四毕业实习时,柯文玮找了一份与本科的法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在一家上海的律师事务所做法律助理。她当时做得不错,参与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公司商业交易以及商事诉讼等案件。但是在实习后,她却放弃了做律师的机会,选择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职业道路—到工商银行做财富管理。那是2005年6月,正赶上中国金融行业出台改革政策,在欧美国家已经非常成熟的“财富管理”在中国却还处于摸索阶段,她希望能抓住这个机遇。  工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