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0年下半年甘肃省将全面推行高中新课程教育标准。位于新课改实施前沿的仍是一线的教师,怎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对新高考于教育教学中是许多教师思考的新话题。本文就具体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的几个环节,联系自己学习的新课改理念和理念的教育工作经验谈了一些应对新高考的认识,以求在新课改实施时紧跟时代步伐,为新课改下高考的应对尽一线教师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课改 高考命题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795(2012)10(c)-0145-01
随着高中新课改在各省的全面实施,在新一轮课改下如何开展好高考复习将成为高中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分别就新高考的命题趋势和第一轮复习的技术与策略归纳如下。
高考命题开始新一轮的回归教材。改革中的高考命题要全面、深入地反映新课标的理念。命题上的具体操作表现在:第一几乎所有的高考题都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去解决,有些则需要学科的思考和平时的积累;第二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约占1/3的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第三考试内容与教材内容要作到神似形异;第四高考对教材知识点的处理有所侧重,以能够承载相应能力的知识为重点。
新教材既注意培养全体高中生学科素养的需要,也注意了不同爱好和特长的特殊需要;新教材既注意了必修课知识体系的完整,也考虑到了必修课课时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知识处理上不宜要求过高,不必过分追求体系完整、深化;选修课是在共同的必修课基础上,针对学生不同需要、不同去向而分出的不同层次的课程,要注意与必修课的衔接和配合,又要有所区别;各学科对教材的处理应该有所不同;各学科高考命题对教材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备考中,有些学科要紧跟教材、有些学科要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还有的学科要一定程度地远离教材;不同水平的学生操作应该有所不同;不同时间段对教材的使用也应该有所不同,逐步让教材成为工具书。
高考命题由前几年的“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到现在的“强调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强调重点知识重点考,非主干知识用小题考;重视新增知识点,尤其是新老教材知识点上的结合部分;同时重视必修、选修内容的综合题;各知识点的考核难度、设问方向基本成熟,备考中要注意进行分类总结、把握好侧重点。
高考命题强调综合性,注意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统计表明,课本中靠后面的知识点出现的试题比较多;这类题往往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内容新、背景新、方法新是高考命题的丰富宝藏。
备考误区:现在的高考复习成了方法规律的天下。类型甲、乙、丙、丁,方法A、B、C、D,步骤一、二、三、四,注意1、2、3、4,似乎方法规律之体系讲授得差不多之后,学生只需对号入座、机械搬用就可以了。学生被淹没在套用方法规律解题的大量重复训练中。
第一轮复习的弊端:一是题海淘金式的弊端:零散的、点滴式做题经验容易遗忘;遇到同样或类似题目经常一错再错;对于同类题目,总是无法全部做对;对做题缺乏信心,不知道有那些不会;二是灌输式教学的弊端:知识灌输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太多东西需要记忆,难以掌握;与学生经验不匹配,知识难以发挥效果;总之,老师讲太多而学生收益太少;三是低效的试卷讲评方式:照本宣科,只对答案,教师自己不做试卷,只按照参考答案核对答案而不进行评讲;学生对部分选择题、材料题等根本无法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谈不上对评讲内容进行巩固、强化和提高学习能力;逐题讲评;缺乏针对性,浪费了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第一轮复习要以考点为核心建立初级结构。第一步阅读考试大纲,找到考点;根据考点列出一级建构;把试题与一级建构关联起来;教会学生识别不同题的类型(这道题考什么)。第二步从全部试题中挑选出错题,忽略正确的试题;把错题归到相应一级结构下面;每当出现错题时,都重复前面的步骤;对错题进行分类,然会对每类错题进行命名(即题型);建立错题分类系统以细化结构层次;在复习进程中,随着错题增多或认识提高,可以调整错题的分类方式和每类错题名称。第三步要求回到考点,根据错题中所暴露出来的知识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试卷讲评:不仅要讲题,还要归到考点,并拓展讲解,布置作业:给不同错误类型学生指定相应作业,安排针对性考试,以评估是否掌握。
第一轮复习要明确试卷讲评课的任务。巩固基本知识,发现问题,强化基础(回到课本),理清解题思路,学习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提高解题能力,提高应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明确高效试卷讲评原则。及时性原则:试卷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学生对刚做完的试卷普遍记忆犹新,及时讲评,便于学生回顾答题过程的得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复习效果,批改试卷“不过夜”,头天考试卷,次日便出现在学生手中,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问题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精讲,做到讲评的针对性。重点讲解当前正在复习知识点,在试卷讲评中,一般重点确定一两个目标,重点讲评一两知识点。达到“讲一题,会一串,做一题,懂一片”的效果。主体性原则: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试卷讲评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复习主体的作用,学生不能是抄录答案书记员,不能把答案写在错题本上就完事,试卷讲评前,学生应当反思总结考试经验,发现问题,为试卷讲评课做准备(试卷讲评预习),试卷讲评时,启发学生思考,对比(正确或错误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认识。巩固性原则:试卷讲评与知识巩固相结合,试卷和试题的讲评要归回考点,回归课本,把试卷的试题与考试大纲的考点和课本参考书上的例题联系起来,这种回归和联系是为了巩固考点知识的掌握(回到基础、强化掌握)。激励性原则:一般来说,学生在考试后觉的不理想,情绪都很低落。我们即使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也要给予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有一点进步就表扬,没有进步能稳住也要表扬,整体不好就挖掘局部闪光点表扬,对考试失利的同学,不责备,反而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第一轮教学的技巧与策略:系统回顾基本知识点,精讲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并加以解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以章为单元)。抓考点:以本(课本)为本,以纲(考纲)为纲;抓掌握:注重难度低和中等考点的一定要掌握;抓反思,注重总结与归纳,每周安排复习总结课。
总之在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好高考复习任重道远,要在新一轮的高三教学质量竞争中取胜,科学决策是前提,有效操作是关键。教学质量的竞争实质上是教学效益的竞争,在学生的智力水平基本相同,教师的教学能力基本相当,课程标准相同,教学时间相等的条件下,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保持教学质量高位走强的决定性的操作要求就是坚决落实有效教学,除此别无选择。这样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探讨,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提高高考复习的技术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高考命题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795(2012)10(c)-0145-01
随着高中新课改在各省的全面实施,在新一轮课改下如何开展好高考复习将成为高中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分别就新高考的命题趋势和第一轮复习的技术与策略归纳如下。
高考命题开始新一轮的回归教材。改革中的高考命题要全面、深入地反映新课标的理念。命题上的具体操作表现在:第一几乎所有的高考题都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去解决,有些则需要学科的思考和平时的积累;第二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约占1/3的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第三考试内容与教材内容要作到神似形异;第四高考对教材知识点的处理有所侧重,以能够承载相应能力的知识为重点。
新教材既注意培养全体高中生学科素养的需要,也注意了不同爱好和特长的特殊需要;新教材既注意了必修课知识体系的完整,也考虑到了必修课课时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知识处理上不宜要求过高,不必过分追求体系完整、深化;选修课是在共同的必修课基础上,针对学生不同需要、不同去向而分出的不同层次的课程,要注意与必修课的衔接和配合,又要有所区别;各学科对教材的处理应该有所不同;各学科高考命题对教材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备考中,有些学科要紧跟教材、有些学科要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还有的学科要一定程度地远离教材;不同水平的学生操作应该有所不同;不同时间段对教材的使用也应该有所不同,逐步让教材成为工具书。
高考命题由前几年的“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到现在的“强调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强调重点知识重点考,非主干知识用小题考;重视新增知识点,尤其是新老教材知识点上的结合部分;同时重视必修、选修内容的综合题;各知识点的考核难度、设问方向基本成熟,备考中要注意进行分类总结、把握好侧重点。
高考命题强调综合性,注意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统计表明,课本中靠后面的知识点出现的试题比较多;这类题往往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内容新、背景新、方法新是高考命题的丰富宝藏。
备考误区:现在的高考复习成了方法规律的天下。类型甲、乙、丙、丁,方法A、B、C、D,步骤一、二、三、四,注意1、2、3、4,似乎方法规律之体系讲授得差不多之后,学生只需对号入座、机械搬用就可以了。学生被淹没在套用方法规律解题的大量重复训练中。
第一轮复习的弊端:一是题海淘金式的弊端:零散的、点滴式做题经验容易遗忘;遇到同样或类似题目经常一错再错;对于同类题目,总是无法全部做对;对做题缺乏信心,不知道有那些不会;二是灌输式教学的弊端:知识灌输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太多东西需要记忆,难以掌握;与学生经验不匹配,知识难以发挥效果;总之,老师讲太多而学生收益太少;三是低效的试卷讲评方式:照本宣科,只对答案,教师自己不做试卷,只按照参考答案核对答案而不进行评讲;学生对部分选择题、材料题等根本无法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谈不上对评讲内容进行巩固、强化和提高学习能力;逐题讲评;缺乏针对性,浪费了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第一轮复习要以考点为核心建立初级结构。第一步阅读考试大纲,找到考点;根据考点列出一级建构;把试题与一级建构关联起来;教会学生识别不同题的类型(这道题考什么)。第二步从全部试题中挑选出错题,忽略正确的试题;把错题归到相应一级结构下面;每当出现错题时,都重复前面的步骤;对错题进行分类,然会对每类错题进行命名(即题型);建立错题分类系统以细化结构层次;在复习进程中,随着错题增多或认识提高,可以调整错题的分类方式和每类错题名称。第三步要求回到考点,根据错题中所暴露出来的知识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试卷讲评:不仅要讲题,还要归到考点,并拓展讲解,布置作业:给不同错误类型学生指定相应作业,安排针对性考试,以评估是否掌握。
第一轮复习要明确试卷讲评课的任务。巩固基本知识,发现问题,强化基础(回到课本),理清解题思路,学习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提高解题能力,提高应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明确高效试卷讲评原则。及时性原则:试卷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学生对刚做完的试卷普遍记忆犹新,及时讲评,便于学生回顾答题过程的得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复习效果,批改试卷“不过夜”,头天考试卷,次日便出现在学生手中,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问题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精讲,做到讲评的针对性。重点讲解当前正在复习知识点,在试卷讲评中,一般重点确定一两个目标,重点讲评一两知识点。达到“讲一题,会一串,做一题,懂一片”的效果。主体性原则: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试卷讲评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复习主体的作用,学生不能是抄录答案书记员,不能把答案写在错题本上就完事,试卷讲评前,学生应当反思总结考试经验,发现问题,为试卷讲评课做准备(试卷讲评预习),试卷讲评时,启发学生思考,对比(正确或错误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认识。巩固性原则:试卷讲评与知识巩固相结合,试卷和试题的讲评要归回考点,回归课本,把试卷的试题与考试大纲的考点和课本参考书上的例题联系起来,这种回归和联系是为了巩固考点知识的掌握(回到基础、强化掌握)。激励性原则:一般来说,学生在考试后觉的不理想,情绪都很低落。我们即使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也要给予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有一点进步就表扬,没有进步能稳住也要表扬,整体不好就挖掘局部闪光点表扬,对考试失利的同学,不责备,反而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第一轮教学的技巧与策略:系统回顾基本知识点,精讲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并加以解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以章为单元)。抓考点:以本(课本)为本,以纲(考纲)为纲;抓掌握:注重难度低和中等考点的一定要掌握;抓反思,注重总结与归纳,每周安排复习总结课。
总之在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好高考复习任重道远,要在新一轮的高三教学质量竞争中取胜,科学决策是前提,有效操作是关键。教学质量的竞争实质上是教学效益的竞争,在学生的智力水平基本相同,教师的教学能力基本相当,课程标准相同,教学时间相等的条件下,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保持教学质量高位走强的决定性的操作要求就是坚决落实有效教学,除此别无选择。这样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探讨,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提高高考复习的技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