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伊斯玛仪派(亦称七伊玛目派)是一个对伊斯兰教和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宗教哲学派别。帕米尔塔吉克族伊斯玛仪派以极其复杂的宗教哲学和打上神秘主义烙印的组织结构闻名于世,肯定人的理性与侧重世俗主义是帕米尔宗教文化的实质内容。公元11世纪,纳赛尔•霍斯罗乌(NaserKhosrow)在帕米尔传播伊斯玛仪派以后,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正宗伊斯玛仪派宗教哲学的伊斯玛仪派兼收并蓄,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关键词]塔吉克族;伊斯玛仪派;纳赛尔•霍斯罗乌
[中图分类号]B9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36-02
塔吉克人属于东伊朗语族,有平原塔吉克人和山地塔吉克人之分,本文论述的是生活在我国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山地塔吉克族人。目前我国塔吉克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但他们所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两大派(逊尼派与什叶派)中什叶派的重要支派——伊斯玛仪派。在这一点上,我国塔吉克族不但与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回、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等民族有区别,而且与塔吉克族中的主体——平原塔吉克有所区别。其实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信仰过不同的宗教,如原始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等。约在公元10世纪,由于塔吉克族的思想家、诗人和伊斯玛仪派哲学家纳赛尔•霍斯罗乌(NaserKhosrow)在帕米尔高原地区的宣教活动,促使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教义和组织传播到新疆塔吉克族之中,新疆塔吉克族从而成为我国信仰伊斯兰教诸民族中惟一基本上全民信仰什叶派的民族。
什叶派是指追随哈里发阿里的信徒,也叫“阿里派”。什叶派主张阿里为穆罕默德的惟一继承人,是第一个伊玛目(宗教领袖),并主张伊玛目由真主任命,人无权选举,只有阿里的后裔才是合法的伊玛目。在伊玛目的继承人问题上,什叶派内部又出现了分歧,并分化出栽得派(五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七伊玛目派)和十二伊玛目派等支派。伊斯玛仪教派产生于公元8世纪,系追随第六伊玛目加法尔•萨迪克之长子伊斯玛仪的信徒所组成的支派。该派承认伊斯玛仪为第七世伊玛目,故称七伊玛目派。他们认为伊斯玛仪以后的伊玛目全部隐遁,不再出现,只有他们的宣教家存在,所以,伊斯玛仪以后几位伊玛目被成为隐遁的伊玛目。该派认为《古兰经》有隐义,同时,还特别强调教义分明、隐二义,认为常人只能理解其明义,只有伊玛目才能理解其隐义。
在伊斯兰世界,伊斯玛仪派从始至今在数量上只占极少数,但在思想形态上却因它具有比较完善的哲学理论体系,而在伊斯兰世界的社会、政治和宗教舞台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自它登上历史舞台后,虽屡遭正统派的种种压迫,但并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停止其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伊斯玛仪派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以其进步、改良以及在多次复杂事件中主解和鼓励者的形象写下自己的历史篇章,因而在伊斯兰教历史研究中,伊斯玛仪派的历史备受学者们关注和重视。
伊斯玛仪派以其与主经学相矛盾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组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它不仅包含伊斯兰教哲学的精华,更重要的是超越了它,吸收了祆教、基督教、佛教的部分哲学思想以及古希腊哲学和伊本•西那为代表的中世纪塔吉克波斯哲学观点,形成了非常复杂和神秘的哲学理论。中世纪波斯和中亚文化史上出现的著名哲学家、诗人和作家伊本•西那、鲁达其、曼苏尔•海拉吉、海山•萨巴赫、鲁米、纳赛尔•霍斯罗乌等人都是伊斯玛仪派的拥护者和宣传者。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伊斯玛仪派是在印度,波斯的思想意识对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形成的。”
伊斯玛仪派哲学的基石是它的宇宙流出说。这个理论最初由达伊奈撒菲提出,在奈撒菲的宇宙学中,主要谈的是关于安拉本性和宇宙形成问题。他认为,安拉既不具有一定形象,也不具有任何属性和名称,它是超越人的理解力、超越一切有生物和无生物的。安拉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了理智,这个理智是生命的第一起源,也是安拉的表现形式。从理智中流出灵魂,从灵魂中出现七个拥有众星的天体,这些天体自身可以运转。由于天体的运转,它的单一因素和许多特性,例如燥和湿、冷和热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合成物,即水、土、空气等。当这些合成物混合时,产生了植物性灵魂。从植物中,产生出带有感觉灵魂的动物,从动物中又产生了带有理性灵魂的人。根据上述内容,奈撒菲的宇宙形成论可以做如下概括:理智(即安拉的表现形式)和灵魂属于精神范畴,物质世界是从精神世界派生出来的。稍后,在第四任哈里发穆仪兹时,法蒂玛王朝承认了奈撒菲宇宙学,并且有所增补,使其定型,其主要内容是:安拉是没有属性的,是无法领悟的。宇宙从安拉流出,流出的步骤是:安拉—宇宙精神—宇宙灵魂—原始物质—空间—时间—大地和人的世界。
《剑桥伊斯兰教史》认为:“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在波斯人中的传播,影响到整个波斯文学,圣歌和诗歌,特别是戏剧,如神秘剧,描述了法蒂玛的不幸和阿里、侯赛因的殉教。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伊斯兰著作中戏剧性的表现,波斯的伊斯玛仪派在建立起权威之前不得不加以掩饰,而不愿暴露自己。在他们之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纳赛尔•霍斯乌。”
关于伊斯玛仪派在帕米尔地区传播的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伊斯兰教概论》一书中指出,10世纪末,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什叶派在12世纪后曾一度得势,传播较快。塔吉克族约在15、16世纪接受了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信仰,20世纪以来尤崇奉阿迦汗,并在信仰上保持着自己的特点。而《中国塔吉克》一书却认为,我国塔吉克族皈依伊斯兰教当在10世纪未之前,即塔吉克人霍加•艾布•纳赛尔•萨曼尼经帕米尔去喀什葛尔传播伊斯兰教之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整个高山塔吉克(包括我国塔吉克族)是于11世纪在著名的塔吉克诗人和伊斯玛仪派的宣扬者纳赛尔•霍斯罗乌的引领下皈依伊斯兰教的。
根据有关传说和田野调查结果,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在塔吉克族大型人生礼仪中,尤其是在婚礼和葬礼中,宗教人士念诵纳赛尔•霍斯罗乌所著宗教指南——《尼卡经》和《灯经》。餐后祈祷和宰牛羊时也诵纳赛尔•霍斯罗乌之名,并在名字前加“辟尔夏赫”一语,该语意为“宗教领袖”。塔吉克族普遍认为,塔吉克族传统的“蓝盖尔房”是纳赛尔•霍斯罗乌为塔吉克人设计的,房屋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柱子的数目是固定不变的。这些数据代表着伊斯玛仪教派的某些观念。如房屋的长度和宽度均为7米,这与伊斯玛仪教派崇尚数字“7”的信仰有关,房间内支的五根柱子代表五人(穆罕木德,阿里,法蒂玛,哈桑和侯赛因)的合法地位。
帕米尔地区山高、路远、沟深,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山地塔吉克人为了保存其祖先的信仰和习俗,潜入连他们自己都难以接近的深山,最大限度地将自己与世隔绝,不愿迁徙,因而原始的宗教文化保存得比较完好,是研究原始宗教信仰的活化石。另一方面,笔者将现代帕米尔人的信仰观念与祆教进行对比,发现相似之处甚多。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塔吉克族宗教文化特色可归结为:在信仰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的同时,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祆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形成了多种宗教文化合流的奇观。塔吉克族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水乳交融,统摄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帕米尔塔吉克族宗教文化合流现象是伊斯兰文化共性与个性关系中一个十分典型的个案。伊斯玛仪派在走向帕米尔高地的过程中,之所以保持着伊斯兰教鲜明的宗教信仰本质属性,原因在于它在同多种异质文化的交往中注重保存伊斯兰精神价值的超越性,吸纳中有所保留。因此,伊斯玛仪派在塔吉克族中吸纳各种前伊斯兰时代的传统文化后形成的极具活力的宗教混合主义文化,也是世界伊斯兰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有待我们更深入地调查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西仁•库尔班 ,马达力汗 ,段石羽.中国塔吉克[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
[2]西仁•库尔班,伊明江•木拉提.塔吉克族民俗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
[3]罗家云,赵建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村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4]西仁•库尔班,马达力汗•包仑.鹰的传人[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
[5]西仁•库尔班,马达力汗•包仑,米尔扎依•杜斯买买提.中国塔吉克史料汇编[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塔吉克族;伊斯玛仪派;纳赛尔•霍斯罗乌
[中图分类号]B9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36-02
塔吉克人属于东伊朗语族,有平原塔吉克人和山地塔吉克人之分,本文论述的是生活在我国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山地塔吉克族人。目前我国塔吉克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但他们所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两大派(逊尼派与什叶派)中什叶派的重要支派——伊斯玛仪派。在这一点上,我国塔吉克族不但与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回、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等民族有区别,而且与塔吉克族中的主体——平原塔吉克有所区别。其实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信仰过不同的宗教,如原始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等。约在公元10世纪,由于塔吉克族的思想家、诗人和伊斯玛仪派哲学家纳赛尔•霍斯罗乌(NaserKhosrow)在帕米尔高原地区的宣教活动,促使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教义和组织传播到新疆塔吉克族之中,新疆塔吉克族从而成为我国信仰伊斯兰教诸民族中惟一基本上全民信仰什叶派的民族。
什叶派是指追随哈里发阿里的信徒,也叫“阿里派”。什叶派主张阿里为穆罕默德的惟一继承人,是第一个伊玛目(宗教领袖),并主张伊玛目由真主任命,人无权选举,只有阿里的后裔才是合法的伊玛目。在伊玛目的继承人问题上,什叶派内部又出现了分歧,并分化出栽得派(五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七伊玛目派)和十二伊玛目派等支派。伊斯玛仪教派产生于公元8世纪,系追随第六伊玛目加法尔•萨迪克之长子伊斯玛仪的信徒所组成的支派。该派承认伊斯玛仪为第七世伊玛目,故称七伊玛目派。他们认为伊斯玛仪以后的伊玛目全部隐遁,不再出现,只有他们的宣教家存在,所以,伊斯玛仪以后几位伊玛目被成为隐遁的伊玛目。该派认为《古兰经》有隐义,同时,还特别强调教义分明、隐二义,认为常人只能理解其明义,只有伊玛目才能理解其隐义。
在伊斯兰世界,伊斯玛仪派从始至今在数量上只占极少数,但在思想形态上却因它具有比较完善的哲学理论体系,而在伊斯兰世界的社会、政治和宗教舞台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自它登上历史舞台后,虽屡遭正统派的种种压迫,但并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停止其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伊斯玛仪派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以其进步、改良以及在多次复杂事件中主解和鼓励者的形象写下自己的历史篇章,因而在伊斯兰教历史研究中,伊斯玛仪派的历史备受学者们关注和重视。
伊斯玛仪派以其与主经学相矛盾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组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它不仅包含伊斯兰教哲学的精华,更重要的是超越了它,吸收了祆教、基督教、佛教的部分哲学思想以及古希腊哲学和伊本•西那为代表的中世纪塔吉克波斯哲学观点,形成了非常复杂和神秘的哲学理论。中世纪波斯和中亚文化史上出现的著名哲学家、诗人和作家伊本•西那、鲁达其、曼苏尔•海拉吉、海山•萨巴赫、鲁米、纳赛尔•霍斯罗乌等人都是伊斯玛仪派的拥护者和宣传者。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伊斯玛仪派是在印度,波斯的思想意识对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形成的。”
伊斯玛仪派哲学的基石是它的宇宙流出说。这个理论最初由达伊奈撒菲提出,在奈撒菲的宇宙学中,主要谈的是关于安拉本性和宇宙形成问题。他认为,安拉既不具有一定形象,也不具有任何属性和名称,它是超越人的理解力、超越一切有生物和无生物的。安拉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了理智,这个理智是生命的第一起源,也是安拉的表现形式。从理智中流出灵魂,从灵魂中出现七个拥有众星的天体,这些天体自身可以运转。由于天体的运转,它的单一因素和许多特性,例如燥和湿、冷和热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合成物,即水、土、空气等。当这些合成物混合时,产生了植物性灵魂。从植物中,产生出带有感觉灵魂的动物,从动物中又产生了带有理性灵魂的人。根据上述内容,奈撒菲的宇宙形成论可以做如下概括:理智(即安拉的表现形式)和灵魂属于精神范畴,物质世界是从精神世界派生出来的。稍后,在第四任哈里发穆仪兹时,法蒂玛王朝承认了奈撒菲宇宙学,并且有所增补,使其定型,其主要内容是:安拉是没有属性的,是无法领悟的。宇宙从安拉流出,流出的步骤是:安拉—宇宙精神—宇宙灵魂—原始物质—空间—时间—大地和人的世界。
《剑桥伊斯兰教史》认为:“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在波斯人中的传播,影响到整个波斯文学,圣歌和诗歌,特别是戏剧,如神秘剧,描述了法蒂玛的不幸和阿里、侯赛因的殉教。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伊斯兰著作中戏剧性的表现,波斯的伊斯玛仪派在建立起权威之前不得不加以掩饰,而不愿暴露自己。在他们之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纳赛尔•霍斯乌。”
关于伊斯玛仪派在帕米尔地区传播的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伊斯兰教概论》一书中指出,10世纪末,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什叶派在12世纪后曾一度得势,传播较快。塔吉克族约在15、16世纪接受了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信仰,20世纪以来尤崇奉阿迦汗,并在信仰上保持着自己的特点。而《中国塔吉克》一书却认为,我国塔吉克族皈依伊斯兰教当在10世纪未之前,即塔吉克人霍加•艾布•纳赛尔•萨曼尼经帕米尔去喀什葛尔传播伊斯兰教之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整个高山塔吉克(包括我国塔吉克族)是于11世纪在著名的塔吉克诗人和伊斯玛仪派的宣扬者纳赛尔•霍斯罗乌的引领下皈依伊斯兰教的。
根据有关传说和田野调查结果,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在塔吉克族大型人生礼仪中,尤其是在婚礼和葬礼中,宗教人士念诵纳赛尔•霍斯罗乌所著宗教指南——《尼卡经》和《灯经》。餐后祈祷和宰牛羊时也诵纳赛尔•霍斯罗乌之名,并在名字前加“辟尔夏赫”一语,该语意为“宗教领袖”。塔吉克族普遍认为,塔吉克族传统的“蓝盖尔房”是纳赛尔•霍斯罗乌为塔吉克人设计的,房屋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柱子的数目是固定不变的。这些数据代表着伊斯玛仪教派的某些观念。如房屋的长度和宽度均为7米,这与伊斯玛仪教派崇尚数字“7”的信仰有关,房间内支的五根柱子代表五人(穆罕木德,阿里,法蒂玛,哈桑和侯赛因)的合法地位。
帕米尔地区山高、路远、沟深,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山地塔吉克人为了保存其祖先的信仰和习俗,潜入连他们自己都难以接近的深山,最大限度地将自己与世隔绝,不愿迁徙,因而原始的宗教文化保存得比较完好,是研究原始宗教信仰的活化石。另一方面,笔者将现代帕米尔人的信仰观念与祆教进行对比,发现相似之处甚多。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塔吉克族宗教文化特色可归结为:在信仰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的同时,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祆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形成了多种宗教文化合流的奇观。塔吉克族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水乳交融,统摄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帕米尔塔吉克族宗教文化合流现象是伊斯兰文化共性与个性关系中一个十分典型的个案。伊斯玛仪派在走向帕米尔高地的过程中,之所以保持着伊斯兰教鲜明的宗教信仰本质属性,原因在于它在同多种异质文化的交往中注重保存伊斯兰精神价值的超越性,吸纳中有所保留。因此,伊斯玛仪派在塔吉克族中吸纳各种前伊斯兰时代的传统文化后形成的极具活力的宗教混合主义文化,也是世界伊斯兰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有待我们更深入地调查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西仁•库尔班 ,马达力汗 ,段石羽.中国塔吉克[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
[2]西仁•库尔班,伊明江•木拉提.塔吉克族民俗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
[3]罗家云,赵建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村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4]西仁•库尔班,马达力汗•包仑.鹰的传人[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
[5]西仁•库尔班,马达力汗•包仑,米尔扎依•杜斯买买提.中国塔吉克史料汇编[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