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必重新去——翻阅中国历史,人在西安,便会明白一件事:西安,这是一片被时光深深耕耘的版图。在这座古都的脉络里,印刻着历史的烽烟以及无法磨灭的往事。
出了成阳机场,坐上开往西安的旅游大巴,前来接团的导游就开始为我们介绍西安、介绍陕西,言语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在西安以及咸阳这一片地面上,曾有13个朝代和国家在此建都,陕西的黄土下面埋有整整73位历代帝王,名臣将相的墓葬更是数不胜数。”导游笑着说:“在西安这片地方,你随便看见一个黄土包,或许下面埋的就是某位帝王将相。”在西安走了几天之后,我相信,导游的话其实不夸张。
我们首先去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这是一座典型的仿唐建筑,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修建而成的。走进博物馆,在展厅的人口处,首先是一幅黄帝手植柏的图画。我后来在黄帝陵见到了这株柏树,据说,此树为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黄帝被称为炎黄子孙的始祖,这株古柏站在时间的入口,见证了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起与发展。
博物馆的展览被分成周、秦、汉、唐四大部分。在这博物馆里,人类从蛮荒而至文明,从初蒙而至盛世,周代的粗陶、秦代的铜鼎、汉代的丝路、盛唐的繁华,在那些古老的器物以及小小的文字说明上面影印着中华文明一路前行的艰难与辉煌。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一段长长的历史。这座博物馆对于陕西以及西安的意义,就像是一本书的序或者前言。这或许也正是我们这次行程第一站安排参观这座历史博物馆的原因。
在展馆的唐代展厅,其中一个展台里介绍了唐代女子常梳的发髻以及化妆的步骤,导游指着上面的介绍说,现在流行的许多女子妆型,其实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我看着图片上唐代女子大多圆形的发髻以及她们上妆的步骤,忽然感觉,被马蹄踏过的烽火岁月在一个个女子雍容的妆容里温柔着陆。
博物馆一楼秦代展厅中有一幅青铜壁画给我留下了生动的印象。在那幅壁画上,正中是两排正在起舞的女子,东、西各为两排趺坐的大臣,画面的正前方动的图画。而穿越这图画,2000年的时光已如黄河水滔滔逝去。
事实上,在西安,不管是在历史博物馆,还是在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不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雍容以及时光的厚重。
西安城中的大雁塔,又被称为大慈恩寺,建于唐代永徽三年(652),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的,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古都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而更重要的是,这塔还将继续在时光中屹立下去。
在西安,每天都有千万游客穿行于历史留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里。在这些故事里,最惊动地的莫过于秦始皇以及他的兵马俑。最初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秦兵马俑发掘至今出土陶俑8000多个、陶马2300多件、战车80多辆。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代霸主,他砌下一道大墙,这墙在中国的北方一直屹立了2003多年,直至今日已成为中国的一道标志。他捏下几个泥人埋在地下,20(?0多年后神秘出土,便震晾了世界,让人们惊叹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每天吸引着数万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海内外游客向着这群陶人、陶马蜂拥而来。我在博物馆1号坑遇见一群外国老太太,她们凭着护栏比划着坑内的兵马俑,叽叽咕咕地谈论着,用当年的秦始皇听不懂的语言谈论着这位千古帝王留下的胜迹。
在西安的古迹里,绝对不能绕过的还有明城墙。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目前保留下来的这座城墙,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著名的明代城墙则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现存明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目前,西安明城墙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厚重的城墙圈住的不只是历史以及权力,在它的砖墙上面,同样也刻写着文明的印记。
在西安,记录和讲述历史的不只有博物馆和各种古迹,还有西安的各种美食。西安名食羊肉泡馍,人称不吃羊肉泡馍就不算来过西安。西安城中有一家经营羊肉泡馍的百年老店“老孙家”,我们也慕名去品尝了一回。这间老店据说曾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那位登上明城墙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另外,西安城中有名的名食老店还有钟鼓楼附近的同盛祥、德发长。在同盛祥的门口有一尊铜像,塑的是一位老汉正大口扒着一大碗羊肉泡馍。对面的德发长则名于饺子,据说德发长的饺子宴有数十种饺子。事实证明,只有有历史的城市,才能孕育有历史的老店,特别是名食老店。
匆匆几天的行程,有许多地方没来得及去,比如法门寺,比如西安碑林艺术博物馆。而我心里明白,就算我在西安再待多少天,今后再来西安多少回,我的脚步注定不能穷尽西安数千年的厚重历史。
临离开西安的那天下午,我们最后去了钟楼和鼓楼。日影渐渐西斜,我们随着人流登上钟楼。在来钟楼之前,我们曾被告知,登钟楼的时候,如果运气好,能遇上钟楼上的编钟演奏,结果,我们还真遇上了。走进钟楼大厅,正前方一个方形的铺着红毯的舞台上,几位身着唐朝装扮的演员已经就位,台上除了编钟,还有古筝、洞箫等古代乐器。一位女子站在一排编钟后面击乐。演员们演奏了几支古代和现代的曲目,数种乐器合奏,曲目不可谓不美,而我仍然觉得,对于这钟城楼,更适合的或许是一只简单的古埙,于明月夜,在楼台上静静吹起,埙声穿过月夜,落进无垠的时光里。
我们登上鼓楼的时候,已是日暮时分,正所谓晨钟暮鼓。在这个时候登上鼓楼,不知道是不是导游的刻意安排。红色的大鼓排满鼓楼四面,一面面大鼓上用古老的字体分别写着二十四节气,立春、谷雨、夏至、白露、秋分、霜降、冬至、大寒,一—数过来,数千年的时光在这循环往复的节气里哨然流逝。
出了成阳机场,坐上开往西安的旅游大巴,前来接团的导游就开始为我们介绍西安、介绍陕西,言语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在西安以及咸阳这一片地面上,曾有13个朝代和国家在此建都,陕西的黄土下面埋有整整73位历代帝王,名臣将相的墓葬更是数不胜数。”导游笑着说:“在西安这片地方,你随便看见一个黄土包,或许下面埋的就是某位帝王将相。”在西安走了几天之后,我相信,导游的话其实不夸张。
我们首先去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这是一座典型的仿唐建筑,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修建而成的。走进博物馆,在展厅的人口处,首先是一幅黄帝手植柏的图画。我后来在黄帝陵见到了这株柏树,据说,此树为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黄帝被称为炎黄子孙的始祖,这株古柏站在时间的入口,见证了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起与发展。
博物馆的展览被分成周、秦、汉、唐四大部分。在这博物馆里,人类从蛮荒而至文明,从初蒙而至盛世,周代的粗陶、秦代的铜鼎、汉代的丝路、盛唐的繁华,在那些古老的器物以及小小的文字说明上面影印着中华文明一路前行的艰难与辉煌。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一段长长的历史。这座博物馆对于陕西以及西安的意义,就像是一本书的序或者前言。这或许也正是我们这次行程第一站安排参观这座历史博物馆的原因。
在展馆的唐代展厅,其中一个展台里介绍了唐代女子常梳的发髻以及化妆的步骤,导游指着上面的介绍说,现在流行的许多女子妆型,其实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我看着图片上唐代女子大多圆形的发髻以及她们上妆的步骤,忽然感觉,被马蹄踏过的烽火岁月在一个个女子雍容的妆容里温柔着陆。
博物馆一楼秦代展厅中有一幅青铜壁画给我留下了生动的印象。在那幅壁画上,正中是两排正在起舞的女子,东、西各为两排趺坐的大臣,画面的正前方动的图画。而穿越这图画,2000年的时光已如黄河水滔滔逝去。
事实上,在西安,不管是在历史博物馆,还是在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不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雍容以及时光的厚重。
西安城中的大雁塔,又被称为大慈恩寺,建于唐代永徽三年(652),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的,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古都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而更重要的是,这塔还将继续在时光中屹立下去。
在西安,每天都有千万游客穿行于历史留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里。在这些故事里,最惊动地的莫过于秦始皇以及他的兵马俑。最初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秦兵马俑发掘至今出土陶俑8000多个、陶马2300多件、战车80多辆。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代霸主,他砌下一道大墙,这墙在中国的北方一直屹立了2003多年,直至今日已成为中国的一道标志。他捏下几个泥人埋在地下,20(?0多年后神秘出土,便震晾了世界,让人们惊叹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每天吸引着数万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海内外游客向着这群陶人、陶马蜂拥而来。我在博物馆1号坑遇见一群外国老太太,她们凭着护栏比划着坑内的兵马俑,叽叽咕咕地谈论着,用当年的秦始皇听不懂的语言谈论着这位千古帝王留下的胜迹。
在西安的古迹里,绝对不能绕过的还有明城墙。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目前保留下来的这座城墙,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著名的明代城墙则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现存明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目前,西安明城墙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厚重的城墙圈住的不只是历史以及权力,在它的砖墙上面,同样也刻写着文明的印记。
在西安,记录和讲述历史的不只有博物馆和各种古迹,还有西安的各种美食。西安名食羊肉泡馍,人称不吃羊肉泡馍就不算来过西安。西安城中有一家经营羊肉泡馍的百年老店“老孙家”,我们也慕名去品尝了一回。这间老店据说曾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那位登上明城墙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另外,西安城中有名的名食老店还有钟鼓楼附近的同盛祥、德发长。在同盛祥的门口有一尊铜像,塑的是一位老汉正大口扒着一大碗羊肉泡馍。对面的德发长则名于饺子,据说德发长的饺子宴有数十种饺子。事实证明,只有有历史的城市,才能孕育有历史的老店,特别是名食老店。
匆匆几天的行程,有许多地方没来得及去,比如法门寺,比如西安碑林艺术博物馆。而我心里明白,就算我在西安再待多少天,今后再来西安多少回,我的脚步注定不能穷尽西安数千年的厚重历史。
临离开西安的那天下午,我们最后去了钟楼和鼓楼。日影渐渐西斜,我们随着人流登上钟楼。在来钟楼之前,我们曾被告知,登钟楼的时候,如果运气好,能遇上钟楼上的编钟演奏,结果,我们还真遇上了。走进钟楼大厅,正前方一个方形的铺着红毯的舞台上,几位身着唐朝装扮的演员已经就位,台上除了编钟,还有古筝、洞箫等古代乐器。一位女子站在一排编钟后面击乐。演员们演奏了几支古代和现代的曲目,数种乐器合奏,曲目不可谓不美,而我仍然觉得,对于这钟城楼,更适合的或许是一只简单的古埙,于明月夜,在楼台上静静吹起,埙声穿过月夜,落进无垠的时光里。
我们登上鼓楼的时候,已是日暮时分,正所谓晨钟暮鼓。在这个时候登上鼓楼,不知道是不是导游的刻意安排。红色的大鼓排满鼓楼四面,一面面大鼓上用古老的字体分别写着二十四节气,立春、谷雨、夏至、白露、秋分、霜降、冬至、大寒,一—数过来,数千年的时光在这循环往复的节气里哨然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