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处理语文教材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c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意义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活生生的语文素质。“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教材,仅仅是教学的媒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教师和学生都不应该成为教材的奴隶。只有对教材作个性化的处理,教材、教师融为一体,带着活生生的知识能力训练体系走向学生,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活”的特点。
  初中是学生个性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有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个性的老师。没有个性的教学是缺乏激情、缺少活力的教学。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对课标、教材、教参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是不能满足学生胃口的,也不利于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个性化处理教材是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身体力行课改精神的需要。现行各个版本的教材都体现着编者鲜明独特的个性,每个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也应体现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语文教学的春天。魏书生、宁鸿彬、蔡澄清……无一不是个性化处理教材的典范。
  
  二、方法
  
  1.融入教师深刻的情感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在钻研教材时,教者应努力钻研其中的情感因素。但是,在对这些情感因素进行处理时,不能疱丁解牛似的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而应把教者深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披文入情。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完美的探索,情境教学的精髓正是以教师的情感为先导,领着学生生情入境。教材打着教师深刻情感体验的烙印走向学生,才能真正地打动学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使学生觉得课本不是枯燥的、干巴巴的,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这门原本有血有肉的学科。
  2.渗透教师独具魅力的人格影响
  亲其师,信其道。若能使学生敬其师,教学效果则会更佳。由“亲”而“敬”,教师首先须在处理教材时打上自己的人格烙印。对教材的理解必须观点正确、旗帜鲜明、绝不含糊。应以科学的精神、人格的力量照亮教材、照亮学生心灵的天空。应学习藤野先生,他教解剖图时的科学精神,对鲁迅先生的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说:“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要辅导者,而且是学生的模范,在教育过程中也是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比较的人物。”可见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既在读“教材”这本书,同时也在读“教师”这本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它应在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教师的人格影响,就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样,一个灵魂也可以震撼另一个灵魂。
  3.体现教者的学识和审美素养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应仅是一桶水,而应成为永不枯竭的山泉。照本宣科的语文教师绝不是好教师。教材是语文信息的载体,更是传播语文信息的起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旁征博引,体现出语文学科既有系统的严密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既有博大的内涵,又有丰富的外延。茫茫宇宙,芸芸众生,世界是如此神秘和美丽。我们的视野,再也不能局限于那尺牍之间。这就需要在处理教材时,充分展示教者的丰富学识和审美素养,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吸收力强的优势,让学生在“大语文”的学习中全面提高素质。
  4.反映教师对语文教学任务的准确把握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基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处理教材时应以开放性的思路去把握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者以特有的敏銳捕捉教材中的每一个训练点,以自己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精妙构思或重组教材、或提炼升华、或画龙点睛,挥洒自如、不拘一格,教者的个性得以充分表露,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得以充分调动,新课标规定的语文教学任务因而得以顺利完成。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每一个语文教师更应清醒地认识: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围绕一个语段死抠知识点,不厌其烦地罗列若干条各级各类考试中出现的有关题型,这是对语文教学任务极端偏狭理解的表现,这绝不是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所为。这样处理教材的直接后果将是彻底扼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将大打折扣。只有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从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去处理教材,才能克服短视行为,从根本上摆脱当前语文教学的窘境,体现课改精神。
  
  三、纠偏
  
  提倡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绝不意味着教者可以随心所欲。每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都应谨防步入误区。
  1.警惕脱离教材的随意性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相机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知识阅历,是为了更好地完善、丰富教材的知识能力训练体系,达到教师、教材的合理融合。因而,强调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绝不能变成教师脱离教材的纯粹的个人情感的渲泄,绝不能把离题万里、海阔天空的主观随意性标榜为个性化。那其实是对学生主体性的漠视,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2.克服脱离学生实际的主观臆断性
  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是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方向是个性化的指向,教师的“个性化”应该服从、服务于学生丰富生动的“个性化”。处理教材必须以深刻、准确地研究学生为前提,必须把教师自己的东西调整成学生能接受的内容融入教材。建立在对学生的需要主观臆断基础上的“个性化”,将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不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填鸭式”、“灌输式”。
  3.防止脱离课标的盲目性
  新课标对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系统的要求。对教材每一个环节的个性化处理,应紧扣课标,让教师个性融进每一篇课文,融进每一个能力训练点,成为语文素质这棵茁壮大树上焕发生机的叶片。脱离了课标的个性,就像是秋风扫落的树叶,是凌乱的,缺乏活力的,是对学生东鳞西爪般的盲目训练。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全部内容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应该是一个跟课标相对应的系统化的整体。
  总之,个性化处理教材,只有密切联系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才能真正展示语文教学的魅力,才能使语文学科成为让学生心之向往的乐园。
其他文献
我国公共英语教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期间,广大高校普遍实行一个并非出自官方的做法:只要英语考不过四级,毕业时就拿不到学位证书。随着四六级考试的升温,学生忽视了课本,英语学习出现了“怪”现象。    一、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新生一入学就会买一本大学英语四六级词汇手册,然后按字母表从第一页背起,刚开始还在空白处密密麻麻做了很多标注,但越往后标注越少
摘要: 听能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听力方面发展的障碍,如:词汇障碍、语音障碍、文化背景障碍等, 提出了几个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听力教学 障碍 教学方法    一、引言    英语是一门语言科学,英语学科本身就具有工具性及语言能动性的特点,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能初步运用它,因而交际性目的是最本质、最核心的,高水
目的:针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通过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骨科进行治疗的112例老年骨质疏
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实验版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
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
郭沫若说过:“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全方位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上好启蒙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课程,学生对它充满好奇,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化学时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上好第一课是关键,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