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轮回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l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线:东面转东南山脊
  攀登者:赵忠军、奇迹、箩筐、杨帆
  攀登时间:2012年9月9日~12日
  最终:攀登至海拔5080米
  1985年8月5日,美国人Keith Brown单人由婆缪峰东南山脊新路线登顶,用了28个绳距,高度记载为5700米,下降时从无法攀登的东壁下降,花费了三天时间。这就是我们所知的全部。现在我们知道的是:东面大墙有无数可以攀登的线路。已知的东南线路至少到5080米难度比想像中的小,乐趣比想像中的大,有理想的可以一天冲顶往返的营地……
  风卷着冰雹密密麻麻地砸向并不开阔的视野里,稍远些的就像落在一片白灰色没有边界的混沌里,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一道道掠过的影子。近些的落在山脊岩石上的汇成了奔腾跳跃的冰雹的瀑布,我有些茫然了,刚才还打算SOLO的一个60度的光滑大石板,现在显得如此举步维艰,而头上不远处一条向上右转的裂缝横切线路如此清晰,向上,向上,再不到10个PITCH就拿下了,爬!哆嗦着我又开始领攀了,这里是婆缪东南山脊,GPS里的海拔高度是5080米。
  这是我第二次婆缪峰攀登。八年前,伍鹏、王茁、王滨、蒙欣和我共五人凑成的婆缪登山队,在2004年十一长假期间对婆缪进行了第一次攀登,在今天,你还可以去旗云网站看看那部影片:天气动物。了解我们当初如何对婆缪每天降雪量进行精心记录的敬业爱岗。那年的我们上到大约4750米的位置;那年的大雪留下我们的攀登队铜牌和VODKA;那年的大雪留下了伍鹏和王茁的一堆塞子、锥子和绳子;那年的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听到看到和婆缪有关消息就会两眼放光,满脑子瞎想的习惯—大约这就是叫做情结的东西。还有,在那年的两个月后,也是雪把王茁和卢三哥永远留在不远处的骆驼峰……
  我们的队伍
  成功总是留给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的!好吧,我明白了,我没有登顶,我释怀了。这次,我们这支KAILAS(凯乐石)婆缪登山队的一开始就充满着快意恩仇和江湖风波。计划之初,我和一批人计划去扎金甲博,然后,变成了我和完全不同的另一群人打算去扎金甲博,再然后天气让我和这些人又转战婆缪,要进山了,发现没办登山许可证,又出山办证,拿证进山,最好的阳光明媚的天气就这么挥霍在路上和火锅边。说说我的伙伴:奇迹,成都哥们,2005年已经和人一起沿着刘喜男和邱江开辟的自由扶梯线路在雾中到了一个似顶非顶的地方,这次来就是想看看当初到底到了哪。高海拔大岩壁攀登经历就是上次婆缪和这次婆缪;箩筐,柳州哥们儿,身体强壮,只在开线的时候用过几年塞子,第一次在婆缪见雪,高海拔大岩壁攀登经历只有这次婆缪;杨帆,人称二帆,个人资料见其微博以及江湖传说,在我们进山的前一天从布达拉峰友军处离队加入我军,高海拔大岩壁攀登经历为这次布达拉和婆缪。我自己的?好吧,凯乐石攀登队员,高海拔大岩壁攀登经历:2001年的玉龙雪山120米岩壁算不算?不算的话,那就上次婆缪和这次婆缪,好像还有双桥沟小仰天窝的10天。
  雨中上攀
  天亮的时候,雨霁雾散。四个人分好装备出发了,我们原计划三个人的队伍,只带了两条8.5的半绳和大小20个塞子,我领攀,他们三个背包推上升器,我们的计划是从东面横切到东南攀上东南刃脊再攻顶峰。穿过200米海拔的杜鹃林,我们必须在婆缪正东面大墙正下方由右向左上横切大约300米的大光面,晚上的雨,让所有的岩面都已湿透,雨水在岩面还形成了几股湍流,被岩石和冰雪研磨得光滑无比的岩面在雨后更显得凶险,试了下摩擦,我还是决定穿着徒步鞋,保持身体的干燥对后面的攀登还是很重要的,大光板的攀登和传统上的攀登完全不同,我甚至到今天也没法给这段线路评个难度,没有点可是是坡,晴天和雨天、雪天难度完全不一样,只觉得爬得有些心寒。
  岩面线路简单地说没有支点,完全靠摩擦和平衡来移动,经常是20米以上才能找到一个敲岩锥的小缝,其实中途根本就没有太多能放保护的地方。在六段的攀登中,我清楚地记得其中有两段完全是带着绳子一口气爬完,基本动作大概就是四肢贴地平衡,手指甚至是指甲轻轻抠着那些岩面小小的起伏,上脚,手反按着,再平衡,尽可能踩到凸起的地方,尽可能找到不那么湿的岩面,尽可能找到可能敲岩锥的缝,尽可能避开流淌的水流,尽可能不要踩到有沙子的岩……在这段45~80度的大光板上,我们都知道脱落就意味着失败,就算不会摔下几百米的大坡,也会因为人员受伤而终止攀登。领攀和保护承受着同样的心理压力。但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内心才是你最好的保护点。
  横切的尽头是一大片陡峭的碎石坡,一根发黑的动力绳出现在眼前,不消说,八年前伍鹏和王茁留下的,旁边的岩石下那堆当年留下的物件,扁带已经发黑,塞子已经起绣卡死,在那个瞬间,一种奇异的感觉从头传到脚底,八年,什么是物是人非,什么是光阴荏苒,什么是青春不再。在那一刻,我想打个电话给王大,我想打个电话给风,告诉他们点什么,我想哭一场,我想我想,可是我能做的就是默默的点上一支烟,和带走几个物件做念想。
  四个人都到岩壁跟前了,换上攀岩鞋继续领攀。顺序是这样,我用一根绳爬,建好保护站,杨帆带另一根绳子跟攀,我再接着爬一段,箩筐奇迹推上升器一直到第二段的保护站,不要说我们慢不要说我们没有计划,我们只是快速登山中的稳重型,也是稳重登山里的轻骑兵。尽管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只带了一把锤子(总要来回倒锤子敲和取岩锥)。反正我们的队伍一路向前。
  “我觉得我们干上这个山脊,我们就该胜了,按说山脊应该不会太难了。”我说。
  “是撒,那年我们爬上西南山脊后,后面很简单,我觉得SOLO都可以。”奇迹附和着。
  “那以前就没有资料?”箩筐问。
  “我就知道有人SOLO过,撑死也不过11吧。我们爬了不就知道难度了,来吧,搞!”我开始爬上了那条巨大的裂缝。
  像是约好的,雨同时下了起来,不能退,我试了试,花岗岩的点和面就算是湿了也比想像中的摩擦要好,线路以各种大小的裂缝居多,还有些夹角,但是大块堆积的落石和隐藏在线路上的浮石是最大的隐患,我并没有过多的纠缠放塞子,效率决定你的安全程度。攀登中并不寒冷,我飞快甚至是有些忘乎所以地爬着,5.9 难度的攀登是愉快的,一段接着一段,雨渐渐大了起来,在第二段的保护站开始有些积雪了,对讲机里转来一个坏消息,落石把一根绳子10米的位置砸了一个口子,我告诉他们先别急着截断,四个人的下降太需要两根一样长的绳子了。在第十个PITCH我遇到了这次攀登中最难的部分,一个半身位高度的仰角,没有脚点,能抓住的都是会动的石头,在忍住没喊TAKE后,反撑手,按起身体,再抓高处的点,过了。晚上杨帆告诉我他背着包差不多时拉绳子跪着才上来的,看着筋疲力尽背着包推着上升器的弟兄们我觉得自己有些自私。   6点,我们终于到达了海拔4900米的东南山脊。GPS显示距离顶峰的直线距离是630米。今天的攀登共上升了700米,攀爬了十个PITCH,四段5.9 ,一段5.10 。
  没有太多选择,山脊上一个凹槽就是我们今晚的露营地,我们三人窝在这个长两米宽一米不到的不规则凹槽里,杨帆下降三米在另一个坑里窝着。胡乱的强迫自己吃了东西,雨雾中的东南刃脊像刀锋般耸峙,拉出露营袋匆匆钻了进去。
  这个难熬的夜啊,四个人心里和山里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连续的夜雨湿透了我的露营袋和睡袋,拉开拉链雨大,拉起拉链气闷,整晚都在努力让自己不那么在难受中折腾,更可气的惟一能平躺的箩筐传来了均匀畅快的呼噜声,后来索性坐起身开始冥想,既幻想着明天是个艳阳天,我们可以愉快登顶,在顶峰大斗一把再下撤,又想着下雨就下雨吧,反正也熬过来就让我们在雨中完成这条八年之路,迷迷糊糊中,云开云聚,月沉星落。
  无奈下撤
  第一道阳光透过幺妹峰上方的云层照耀到婆缪和四周的群山之上的时候,婆缪主峰就在我们的不远处,如此的清晰和触手可及,站在被阳光照射得蒸腾起缕缕雾气的刃脊上,我以为我们胜了。尽管刃脊还是湿滑的,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攀登,在这条没有任何借鉴资料的线路上,所有的难度所有的未知都只有靠我们自己一步一步地探索完成,这个正是我们选择攀登的最大理由。重复一条已知线路和开辟一条未知线路的乐趣远比单纯计较登顶和未登顶更容易让人神迷。每一个绳距的延伸就是我们探索和能力的延伸,在刀一般的刃脊上飞快地移动着,忘掉胆怯与湿冷,让我在这刻宁静的晨光中,单纯地享受攀登的乐趣。
  一转眼我们就发现比我们更快的是变化的天气,在享受了10多分钟的阳光后,风裹挟着雨雾带走了阳光,带走了那个清晰的顶峰,天地透着一阵黑色光亮,我们今天又爬了四个PITCH了,GPS海拔5080米,冰雹开始下了,打得噼里啪啦的一阵乱响,我刚才要SOLO的大石板开始湿滑,脚趾开始没有感觉,继续爬,雪开始下了,湿嗒嗒的,落在哪都是化成一滩雪水,我不知道那些登山报告中的11、12难度会是怎样的光景或者真实程度,但我想,这条线路在这个天气下,真的太难太难。风更大了,山脊上的雪开始横着飞,很快能积雪的地方都积满了雪,雪水顺着裤子滴进鞋里,几分钟的功夫,周遭一片白芒,脚趾在鞋里抽搐着,奇迹和杨帆昨天就已湿透的衣服再也抵挡不住这样的暴雪,敲下了两颗岩锥,告诉大家撤!这里是婆缪东南山脊,GPS海拔5080米。
  下撤是快速而有序的,大部队作战还是有大部队的强处,我们携带的电锤在这刻显示强大的作用,每一段都可以两人同时下降,每一段几乎都可以是绳子的最长距离,老天保佑,十多段的下降抽绳我们居然一次也没有被卡住,但即便如此,近800米的下降我们还是用了近六个半小时,我们从新的线路一直下撤到营地的前方再横切回来,夜里,雪中的大本营帐篷在头灯中反光的时候,我们哈哈大笑,庆幸全身而退。在这天,在这山上,帐篷就是我们最温暖的地方,再加上热水和吃喝,这里是我们的天堂,我们没有一丝遗憾。
其他文献
很长时间,Cerro Torre的首登都归于意大利人卡萨瑞·马斯特里和奥地利人托尼·艾格名下,但由于缺乏照片证明及对路线信息描述不清,攀登界对于它的真实性始终存在争论。2005年,我们按照马斯特里宣称的路线从东壁至征服山口,然后上北壁转西北壁,最后沿西山脊登顶,通过实地攀登和拍摄揭开了众多疑点,提出Cerro Torte首登应该是由1974年的意大利Ragni di Lecco登山队完成。他们把路
1973年在印度的喜马拉雅山区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抱树运动。由于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使得当地妇女依赖于原始森林的生计被剥夺。她们承袭了英迪拉·甘地的非暴力运动方式,由村民抱住大树来阻拦砍伐行为。运动成功地向政府索赔了所受到的损失,并且政府承诺在15年内禁止伐木。该运动以妇女为主,到1980年代已经发展成了上百个村民自治的基层社会网络,成效则是保护了喜马拉雅山区周围5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印度抱树运动的
一场涓涓细雨过后,拂晓的第一缕曙光从森林叶片的空隙中撒向大地,在森林地面层的各种植物就这样在阳光下抽枝招展,努力从大自然的给养之中汲取所需要的所有能量。霎时间,森林里如交响乐般响起,绚丽的太阳鸟、金色林鸲、火尾绿鹛、棕顶树莺以及各种雉类竞相歌唱,还有那山谷溪边的树蛙,树林灌木丛中形态各异的虫子,尽皆歌唱了起来。阳光愈发明亮起来,它穿透所有的迷雾,直接照在山林之中的大树杜鹃上,这艳丽的颜色像是用画板
这个冬天怎么过?比全球变暖更可怕的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全球,中国也感受到寒意;全球经济一体化,“冬天”来了,不分南北半球。紧日子来了,不分中国与西方。那么,次贷危机对年轻的中国户外行业发展影响如何,中国户外运动的领先品牌The North Face如何看待户外行业的“危与机”?且听VF威富集团亚太区主席Adiano’Meara一一道来。他常驻香港,中文名字叫欧熙廷,这也说明他对中国的市场情况非常熟悉
每当我们系紧鞋带,决定探索新的领域,不只单纯在跑道上,山路上,也包括探索我们自己。我们未能预测的潜力和强大的力量,在每一次拖着疲累,过度使用的双腿,逼迫自己在前进的努力中不断地展现。  备受户外爱好者关注的The North Face 100 2010北京国际户外耐力跑挑战赛将于5月8日在北京昌平举办,本届比赛和去年相比将更具挑战性,为不同水平的户外耐力跑选手继续’探索“自身极限提供完美的舞台。 
面条跟中国人的历史一样也是又细又长,跟米比起来,面更具备双面性——过水,它即是主食:过油,它即有菜色。尤其是到了炎热的夏季,面的多面性更在自然环境中凸显出来。    1、百汇凉拌面  食材:乌龙面一斤(最好是耐煮的较粗的面条,不要太细),蔬菜少许,鸡汤少许(鸡精也可以),盐少许,香油少许。  做法:  开水,放入鸡汤(鸡精)和盐,加面条,小火煮软。  捞出面,用凉水浸凉。  将蔬菜切成小丁和细丝,
就像黄浦江泛着泡沫的江水色泽与质感,我们一行开着心爱的Cross Polo集体旅行的感受,也好比享受卡布其诺咖啡一样愉快。  我们梦想有一天开着CrossPolo去西藏,但车要磨合,人要成长,队伍也要锻炼。所以我们决定,先利用短假期从上海城区来一次相对简单的崇明生态之旅,那怎么说也是中国第三大宝岛啊。通过这次旅行,能够让车逐步适应各种路况的公路驾驶,利用轮渡翻江过海、乡村土路驾驶等等。总之,任务虽
策划、执行 魏 宇    在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里,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情。就像这十几个小伙子拿着单板在北京的街头,做了前几年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2009年的北京下大雪了!  你不一定要滑得怎么怎么好,但你一定能从单板文化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王磊  实录    2009年11月的北京下了第一场雪,有这么一些人开始蠢蠢欲动,心里一个劲儿地寻思:“能到哪儿滑滑
何来越野滑雪滑雪的历史始于挪威人,他们用这种方法在冰雪覆盖的国土上打猎。滑雪最初出现的原因是为了冬季运输。而滑雪运动的历史则是20世纪初,它成为欧洲阿尔卑斯山附近有钱人或者贵族的业余爱好。没过几年时间,滑雪便不再局限于这些地区,而迅速成为一种大受欢迎的冬季运动。1936年,滑雪进入奥运会大大促进了这项运动的发展。Gretchen Fraser是第一个赢得奥运会金牌的女子滑雪运动员。  越野滑雪的历
帕米尔高原地处南疆,在没有踏上这片古老神秘的大地之前,我开启搜索模式对脑海中的南疆印象进行全盘扫描,发现自己对它的认知几乎一片空白,仅有的关于丝绸之路和阿凡提故事的记忆也显得那么残缺不全,临行前的一个饭局上哥们儿笑称:“不是还有羊肉串、大盘儿鸡、哈密瓜和葡萄干儿嘛”。我回道:“我勒个去,你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后来的事实证明,我比他实在强不到哪儿去,回家后我的枕头经常因梦中的大快朵颐被口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