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教与学的双边动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四个改革目标,从丰富课堂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指导、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四个方面入手,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49-01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识人、用人、育人、留人的管理,该门课程的教学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与员工关系管理七个方面,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由于目前在教学环节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运用;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教学互动不充分;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完成实践教学;教学实习基地往往有名无实等问题,导致学生高分低能、教学质量下降。为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1.1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教师彻底了解教材之后发挥自己的思维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学生发言—循环讨论—教师讲评—知识消化—学生发言—知识吸收”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1.2 激发和培养教与学的双边动力,形成目标共鸣效应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激发教与学的双边动力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教师作为系统运行的外部推力,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运行产生催化的作用,形成教与学的双边动力。因此,强调师生的互动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形成目标共鸣效应。
1.3 以“人”为本、树立教育个性化理念,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根本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是一味的注重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各方面特长,尽管也曾进行过相关的改革,但效果欠佳。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中强调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以“人”为本、树立教育个性化理念,引导学习、启迪思维,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也提高了学生的管理定量的方法。
1.4 突出创新、追求卓越,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人才资源是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资源。一所高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一所高校的声誉、地位和影响主要是靠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深厚的学术积淀支撑。有了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才能吸引高水平的学生,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才能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高效率的服务。
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2.1 丰富课堂实践教学
结合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课内外讨论,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并进行模拟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老师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到企业交流、讨论和课程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此外,以课程专题、学生参与论文写作等开放科研的形式,在一个更高层面上直接解决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是保证优秀人才得到培养的有效手段。
2.2 积极开展学生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有效实施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积极开展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除了选取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所必须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企业外,基地的实习指导老师的选取也是非常重要的。实习指导老师一般是实习单位的业务骨干,并且有一定的教授能力。在实习基地,可以安排学生参观、专业见习、课程实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此外,结合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指导
近年来,社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需要提高,很多企业要求招聘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因此,需要大力提倡学生参加国家权威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以增强对社会就业的适应能力。由于国家认证的人力资源管理类考试内容包括很强的实践操作题,可以选定一些有经验、有工作或培训经历的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2.4 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师队伍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多从事理论教学。教师所学习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普遍不足,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水平必须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一是为教师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如参加一些实务方面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等。二是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三是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四是积极挖掘校外教师资源,直接聘请在企业事业单位当招聘的人员来做兼职。
参考文献
[1] 张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互动式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7):153-154.
[2] 李刚.以学生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7).
[3] 范赟,刘俊.应届大学生跳槽自身原因剖析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23):5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49-01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识人、用人、育人、留人的管理,该门课程的教学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与员工关系管理七个方面,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由于目前在教学环节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运用;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教学互动不充分;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完成实践教学;教学实习基地往往有名无实等问题,导致学生高分低能、教学质量下降。为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1.1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教师彻底了解教材之后发挥自己的思维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学生发言—循环讨论—教师讲评—知识消化—学生发言—知识吸收”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1.2 激发和培养教与学的双边动力,形成目标共鸣效应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激发教与学的双边动力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教师作为系统运行的外部推力,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运行产生催化的作用,形成教与学的双边动力。因此,强调师生的互动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形成目标共鸣效应。
1.3 以“人”为本、树立教育个性化理念,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根本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是一味的注重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各方面特长,尽管也曾进行过相关的改革,但效果欠佳。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中强调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以“人”为本、树立教育个性化理念,引导学习、启迪思维,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也提高了学生的管理定量的方法。
1.4 突出创新、追求卓越,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人才资源是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资源。一所高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一所高校的声誉、地位和影响主要是靠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深厚的学术积淀支撑。有了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才能吸引高水平的学生,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才能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高效率的服务。
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2.1 丰富课堂实践教学
结合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课内外讨论,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并进行模拟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老师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到企业交流、讨论和课程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此外,以课程专题、学生参与论文写作等开放科研的形式,在一个更高层面上直接解决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是保证优秀人才得到培养的有效手段。
2.2 积极开展学生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有效实施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积极开展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除了选取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所必须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企业外,基地的实习指导老师的选取也是非常重要的。实习指导老师一般是实习单位的业务骨干,并且有一定的教授能力。在实习基地,可以安排学生参观、专业见习、课程实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此外,结合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指导
近年来,社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需要提高,很多企业要求招聘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因此,需要大力提倡学生参加国家权威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以增强对社会就业的适应能力。由于国家认证的人力资源管理类考试内容包括很强的实践操作题,可以选定一些有经验、有工作或培训经历的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2.4 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师队伍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多从事理论教学。教师所学习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普遍不足,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水平必须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一是为教师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如参加一些实务方面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等。二是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三是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四是积极挖掘校外教师资源,直接聘请在企业事业单位当招聘的人员来做兼职。
参考文献
[1] 张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互动式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7):153-154.
[2] 李刚.以学生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7).
[3] 范赟,刘俊.应届大学生跳槽自身原因剖析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