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当前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要针对以往存在的“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现象,坚持“三个面向”,立足改革,勇于创新。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建立新的教学理论,更新体育教师观念,并通过素质教育传递,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创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调查、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发现体育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富和创新现代体育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1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国家在体育教学上安排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十多年的体育课课时,并制定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系列法规文件。各高校在中共中央及教育部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组建学校的体育管理机构以及体育教师在职前和在职后的培训机构,并组织大量的专职研究者制定各种各样发展条件的标准,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制度。但往往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就与体育告别,10多年的体育教学并没有使终身体育概念深入人心,也没有培养出体育锻炼的技能和良好习惯。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明显下降。年轻人患上现代疾病的比率较十年前明显增高:心脏病、中风、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抑郁症、肥胖症等疾病趋于年轻化。截至目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我国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陈旧而单一,形式单调且枯燥。2.1高校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陈旧。
2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高校體育教学目标模糊
高校体育教学,首先就是要设定教学目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实施中未能将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有机耦合,未能把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未能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项目及运动理念结合起来,无法较好地实现学生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高校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设定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也应趋向于健康化、个性化和终身化。培養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掌握一至两种体育技能和终身锻炼方法,是实现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目标价值取向从社会价值转向个人价值,多元化转向自主运动能力培养的有效方针。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不畏困难积极进取,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校的体育专项课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向大学生传授相关的技术技能,有些课程也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教学的目标仍有待明确。
2.2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设施严重不足
研究表明,我国许多高校一直存在着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有些大学虽然体育硬件设施较为充足,但由于课时安排和项目冲突、管理等现实问题的出现,实际可供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场所严重不足。例如,有些高校体育场管设施本就缺乏,但限于体育法规定,学校的体育设施属社区性质,也就顺水推舟对外开放并承包收费。这意味着很多学校体育场馆也在面向社会,直接造成了本校学生运动难的问题。体育设施的不足和体育教学设施的严重受限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体育教学评价指导教学目标的确立、内容选择以及课堂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督促学生在课上和课下进行锻炼的一种手段。在我国高校的现有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考核一直是以运动项目的技能课+达标(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为考核内容。这种评价视角相对单一,未能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3高校体育教学对策改革与探索
3.1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与探新
长期以来,受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制约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大多以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体育课程各学段内容出现彼此衔接不紧密、低层次重复、陈旧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学的目标过于局限于增强学生体质,忽略了体育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背离了现代体育教学的宗旨。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创新,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体育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应以基础为主;初中阶段是小学向高中发展过渡时期,应是基础加专项,重点考虑基础;高中阶段应是基础加专长,而重点应该落脚在专长。”
3.2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因此,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来进行。具体来说只有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后,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体形发育和运动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铺垫阶段。这是一个学生实现由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变的关键点,因此,高校教师应传授并督促学生掌握终身锻炼方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无疑,高校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符合自身需求的体育技能和体育项目,以此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和终身体育的习惯。
3.3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项目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项目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数学生更为倾心于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的相关项目。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围绕课程类型、教学大纲、教学项目等进行,不断地更新高校教学内容;应尽量提供多种课程组合,使学生可以依据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组合学习,从而将兴趣发展成为爱好。有些高校正在逐渐将健美操、肚皮舞、拉丁舞、交谊舞、瑜伽和太极拳、武术、跆拳道,以及新兴项目气排球、软式网球、音乐太极、国标舞纳入体育选修课程。
4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根本任务,增强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要培养大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高校体育教师应率先在教学中履行终身教育理念。实践证明,有好的体育教师,才有好的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帮助学生向体育学习的生活化、终身化方向发展,培养他们的体育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铸造创新人格。各类高校的体育教学要坚持尝试,大胆创新,争取为教学目标、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提出更多深层次、前沿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
[2]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R].1998-04-10.
[3]丁英俊,等.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层级衔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4):67-69.
[4]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1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国家在体育教学上安排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十多年的体育课课时,并制定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系列法规文件。各高校在中共中央及教育部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组建学校的体育管理机构以及体育教师在职前和在职后的培训机构,并组织大量的专职研究者制定各种各样发展条件的标准,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制度。但往往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就与体育告别,10多年的体育教学并没有使终身体育概念深入人心,也没有培养出体育锻炼的技能和良好习惯。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明显下降。年轻人患上现代疾病的比率较十年前明显增高:心脏病、中风、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抑郁症、肥胖症等疾病趋于年轻化。截至目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我国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陈旧而单一,形式单调且枯燥。2.1高校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陈旧。
2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高校體育教学目标模糊
高校体育教学,首先就是要设定教学目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实施中未能将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有机耦合,未能把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未能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项目及运动理念结合起来,无法较好地实现学生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高校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设定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也应趋向于健康化、个性化和终身化。培養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掌握一至两种体育技能和终身锻炼方法,是实现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目标价值取向从社会价值转向个人价值,多元化转向自主运动能力培养的有效方针。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不畏困难积极进取,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校的体育专项课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向大学生传授相关的技术技能,有些课程也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教学的目标仍有待明确。
2.2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设施严重不足
研究表明,我国许多高校一直存在着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有些大学虽然体育硬件设施较为充足,但由于课时安排和项目冲突、管理等现实问题的出现,实际可供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场所严重不足。例如,有些高校体育场管设施本就缺乏,但限于体育法规定,学校的体育设施属社区性质,也就顺水推舟对外开放并承包收费。这意味着很多学校体育场馆也在面向社会,直接造成了本校学生运动难的问题。体育设施的不足和体育教学设施的严重受限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体育教学评价指导教学目标的确立、内容选择以及课堂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督促学生在课上和课下进行锻炼的一种手段。在我国高校的现有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考核一直是以运动项目的技能课+达标(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为考核内容。这种评价视角相对单一,未能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3高校体育教学对策改革与探索
3.1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与探新
长期以来,受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制约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大多以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体育课程各学段内容出现彼此衔接不紧密、低层次重复、陈旧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学的目标过于局限于增强学生体质,忽略了体育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背离了现代体育教学的宗旨。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创新,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体育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应以基础为主;初中阶段是小学向高中发展过渡时期,应是基础加专项,重点考虑基础;高中阶段应是基础加专长,而重点应该落脚在专长。”
3.2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因此,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来进行。具体来说只有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后,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体形发育和运动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铺垫阶段。这是一个学生实现由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变的关键点,因此,高校教师应传授并督促学生掌握终身锻炼方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无疑,高校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符合自身需求的体育技能和体育项目,以此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和终身体育的习惯。
3.3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项目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项目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数学生更为倾心于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的相关项目。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围绕课程类型、教学大纲、教学项目等进行,不断地更新高校教学内容;应尽量提供多种课程组合,使学生可以依据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组合学习,从而将兴趣发展成为爱好。有些高校正在逐渐将健美操、肚皮舞、拉丁舞、交谊舞、瑜伽和太极拳、武术、跆拳道,以及新兴项目气排球、软式网球、音乐太极、国标舞纳入体育选修课程。
4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根本任务,增强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要培养大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高校体育教师应率先在教学中履行终身教育理念。实践证明,有好的体育教师,才有好的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帮助学生向体育学习的生活化、终身化方向发展,培养他们的体育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铸造创新人格。各类高校的体育教学要坚持尝试,大胆创新,争取为教学目标、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提出更多深层次、前沿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
[2]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R].1998-04-10.
[3]丁英俊,等.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层级衔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4):67-69.
[4]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