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一是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才能打好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为例,尝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期达到提高初一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打牢数学基础的目的。
一、利用丰富多彩的有趣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杜绝“闭门造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数学是“起始教学”,因而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提问的趣味性,利用丰富多彩的有趣提问,让学生带着趣味去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去体验、品尝趣味。不懂的问题要积极请教,杜绝了不求甚解的“闭门造车”的学习现象,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
如人教版初一上第4章第一节“多姿多彩的图形”中,在教授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中国的故宫与长城吗?这些建筑物美丽吗?喜欢吗?同学们可以试着画画它的样子。”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许多遐想,感觉非常有趣。此时教师可乘胜追击:“这些千姿百态的建筑物我们的设计师是怎么创造的呢?”问题一出,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不能回答上来。然后,教师将这些疑问引入到图形认识上。这样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兴致盎然地参与学习,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分层次辅导”教学,实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不重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比较注重终结性评价,不太注重过程性评价。具体表现为在每节课中很少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即使检查,也是出几道认为学生应掌握的综合类题目,因此许多学生尽管听了一节课,也掌握了一部分内容,但在课堂测验或单元测验中却反应不出来。这样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题组从数学知识入手,把一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分成幾个过程,并对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为了便于教师在课堂使用,我们把每一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变成某一个知识点的测试题。
例如,在学习ax+b=0(a≠0)的方程时,把它分成a为正整数、a为负整数、a为分数或小数的几个学习过程,并分别编写测试题,称之为分层测试卡。根据课堂教学进度,每节课编一张分层测试卡,并分层给分,每层100分。对合格部分给予鼓励,不合格部分当天进行补习及补测。通过这种“分层次辅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实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自如。
三、依据初一学生认知特点,注重课堂问题的逻辑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初一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依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提问。如在教授有理数的绝对值时,举例: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2km处,并让学生建立数轴恰当表示他们的位置。然后接着提问学生:“假如他们步行的速度相同,谁先到学校?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数轴上表示一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这样通过层层设问,较强的逻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符合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假如在课的开始部分,直截了当地说出:“任何有理数都有绝对值”“绝对值从字面意识理解就是负数(正数)与原来数的相反(相同)”。这样死板、生硬的、概念化的教学方式,不但不符合教学要求,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确思维,不利于形成有效性思维。
四、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师生相互合作,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体会
要打好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在教学中要突出合作性,可以运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互评是师生间很好的交流机会,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既可以发展自我,又可以学会欣赏别人;教师从反馈中,积极汲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价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相长。如在讲初一下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收集、分析数据,相互探讨,在合作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体会。
总之,要打好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那么数学教学就不能仅仅作为教师的表演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课改精神,不断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策略。力争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建构相结合,进行有效的教学,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合作、积极实践的氛围,努力创建开放、民主的新型课堂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思维,扎扎实实打好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
一、利用丰富多彩的有趣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杜绝“闭门造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数学是“起始教学”,因而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提问的趣味性,利用丰富多彩的有趣提问,让学生带着趣味去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去体验、品尝趣味。不懂的问题要积极请教,杜绝了不求甚解的“闭门造车”的学习现象,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
如人教版初一上第4章第一节“多姿多彩的图形”中,在教授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中国的故宫与长城吗?这些建筑物美丽吗?喜欢吗?同学们可以试着画画它的样子。”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许多遐想,感觉非常有趣。此时教师可乘胜追击:“这些千姿百态的建筑物我们的设计师是怎么创造的呢?”问题一出,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不能回答上来。然后,教师将这些疑问引入到图形认识上。这样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兴致盎然地参与学习,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分层次辅导”教学,实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不重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比较注重终结性评价,不太注重过程性评价。具体表现为在每节课中很少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即使检查,也是出几道认为学生应掌握的综合类题目,因此许多学生尽管听了一节课,也掌握了一部分内容,但在课堂测验或单元测验中却反应不出来。这样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题组从数学知识入手,把一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分成幾个过程,并对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为了便于教师在课堂使用,我们把每一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变成某一个知识点的测试题。
例如,在学习ax+b=0(a≠0)的方程时,把它分成a为正整数、a为负整数、a为分数或小数的几个学习过程,并分别编写测试题,称之为分层测试卡。根据课堂教学进度,每节课编一张分层测试卡,并分层给分,每层100分。对合格部分给予鼓励,不合格部分当天进行补习及补测。通过这种“分层次辅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实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自如。
三、依据初一学生认知特点,注重课堂问题的逻辑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初一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依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提问。如在教授有理数的绝对值时,举例: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2km处,并让学生建立数轴恰当表示他们的位置。然后接着提问学生:“假如他们步行的速度相同,谁先到学校?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数轴上表示一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这样通过层层设问,较强的逻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符合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假如在课的开始部分,直截了当地说出:“任何有理数都有绝对值”“绝对值从字面意识理解就是负数(正数)与原来数的相反(相同)”。这样死板、生硬的、概念化的教学方式,不但不符合教学要求,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确思维,不利于形成有效性思维。
四、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师生相互合作,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体会
要打好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在教学中要突出合作性,可以运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互评是师生间很好的交流机会,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既可以发展自我,又可以学会欣赏别人;教师从反馈中,积极汲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价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相长。如在讲初一下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收集、分析数据,相互探讨,在合作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体会。
总之,要打好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那么数学教学就不能仅仅作为教师的表演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课改精神,不断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策略。力争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建构相结合,进行有效的教学,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合作、积极实践的氛围,努力创建开放、民主的新型课堂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思维,扎扎实实打好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