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A股市场上接连出现保险公司持股超过5%而举牌的事件,生命人寿、安邦财险及和谐健康等保险公司因此名声大振。被采访时,有保险公司称这是长期财务投资,看好相关个股的价值。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有一种观点认为,险资举牌是为了粉饰当期报表。当重仓持有某只个股却深套其中之后,不断逢低补仓,力求稳定股价。尤其是在12月底等重要时点,若能成功护盘或者拉升,便能将年报的损益表做得好看一些,有助于提高公司投资收益率,让股东、投保者、监管层更为满意。当市场不好时,这个策略容易导致险资买入很多筹码,触及5%的公告举牌线。换言之,险资举牌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账面浮亏会更大。公告举牌之后,市场会将之理解成正面利好消息,有助于支撑股价,甚至能帮助险资高位减持。
另外,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说,短期股票投资通常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盈亏计入当期损益。若能换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盈亏只计入当期资产负债表,不影响当期损益。倘若能够对所投资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说成为大股东之一、进入董事会、持股20%之类的,还可以寻求将该股票看作是长期股权投资。届时,可忽视二级市场股价涨跌的影响,股票年度分红计入保险公司当期的投资收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险资举牌并非单纯的二级市场投资行为。比如重仓举牌银行股,争取获得进入银行董事会的机会,或许可以拉近与该行的关系。银行管理层一般会有市值管理的工作目标。同时,银行也是保险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对保险公司的发展影响很大。双方各有所求,可以就此展开深度合作。再比方说,金融街(000402.SZ)是国内优质写字楼物业的持有者,眼下其估值便宜,旗下不少大厦的账面值低于市值。保险公司都很喜欢购买写字楼,可是,购买金融街的股票,价格比买楼、新建都还划算。成为它的股东之后,双方可以在写字楼租售、开发等领域进行合作,弥补险资在地产专业方面的短板。
更有人认为,保险公司举牌目的是逼迫大股东、管理层做出改变,在二级市场上增持股票,改进经营管理、释放业绩。即险资也可能成为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的“野蛮人”。以金地集团(600383.SH)为例,其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约8%,与险资持股接近,控股权易手并非没有可能。而金融街的国有股东已被迫增持。
对于股权集中、控股权难于争夺的个股,险资也可以成为美国股市中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的“积极参与型投资者”。它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后,经常在不同渠道建言献策,给大股东、管理层挑刺,甚至是征集其他股东投票权、发起诉讼。这让大股东、管理层颇为头疼。当然,不论此等“积极参与”能否成功,相关个股的公司治理水平可以提升,股价总会有所表现。
笔者认为,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而举牌,只要没有内幕交易、黑箱操作,就是不折不扣的好事。保险公司的资金额巨大,而且保费收入通常每年都在增长,“负债”端周期不短,要求资产端也得有较长的周期,能容纳大额资金进入。所以,它不适合于频繁短炒,适合中长期资产配置。既然如此,挑选出优秀且估值便宜的股票进行集中的、长期的投资,是很正常的选择。
美国保险业大亨、投资家巴菲特的成功模式就是使用险资购买优质企业股票,参股、控股,与之共同成长。
成熟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不高,全部算下来之后,国内水平大约是在4%左右,小公司、新公司会高一些。国内险资2013年的投资收益率在5%左右。倘若能按市净率为0.9-1.3倍的水平买入A股的银行股、地产股,就像最近几次举牌那样,纵使这两个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会从目前的15-25%逐年回落到8%-12%的水平,若不考虑股价,只按合并报表来模拟测算,险资投资收益率可以达到年均6%-13%以上。倘若股市走牛,这些股票的市净率提高,险资账面收益率还可以达到更高。
当然,这样操作的前提是保险公司拥有源源不断的现金净流入,需要进行长期资产配置。巴菲特一直在强调价值投资也是因为他背后是险资,长年拥有巨额现金。它们早晚需要投出去,现金放在手里收益率较低。
投资者如果想跟着险资一块投资股票,或者想提前埋伏所谓的“举牌”概念股,可以参考以下一些指标。首先,险资似乎比较偏爱传统行业,商业模式比较清楚,未来不会有非常大的技术变革,也比较容易估算它们名下资产的市场价值。其次,被举牌的个股通常业绩不差,估值不高,拥有可持续的稳定分红能力。第三,最好是股权相对分散,大股东控股比例较低,同时流通市值又不能太小。目前被举牌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商业零售、地产、银行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有一种观点认为,险资举牌是为了粉饰当期报表。当重仓持有某只个股却深套其中之后,不断逢低补仓,力求稳定股价。尤其是在12月底等重要时点,若能成功护盘或者拉升,便能将年报的损益表做得好看一些,有助于提高公司投资收益率,让股东、投保者、监管层更为满意。当市场不好时,这个策略容易导致险资买入很多筹码,触及5%的公告举牌线。换言之,险资举牌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账面浮亏会更大。公告举牌之后,市场会将之理解成正面利好消息,有助于支撑股价,甚至能帮助险资高位减持。
另外,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说,短期股票投资通常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盈亏计入当期损益。若能换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盈亏只计入当期资产负债表,不影响当期损益。倘若能够对所投资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说成为大股东之一、进入董事会、持股20%之类的,还可以寻求将该股票看作是长期股权投资。届时,可忽视二级市场股价涨跌的影响,股票年度分红计入保险公司当期的投资收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险资举牌并非单纯的二级市场投资行为。比如重仓举牌银行股,争取获得进入银行董事会的机会,或许可以拉近与该行的关系。银行管理层一般会有市值管理的工作目标。同时,银行也是保险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对保险公司的发展影响很大。双方各有所求,可以就此展开深度合作。再比方说,金融街(000402.SZ)是国内优质写字楼物业的持有者,眼下其估值便宜,旗下不少大厦的账面值低于市值。保险公司都很喜欢购买写字楼,可是,购买金融街的股票,价格比买楼、新建都还划算。成为它的股东之后,双方可以在写字楼租售、开发等领域进行合作,弥补险资在地产专业方面的短板。
更有人认为,保险公司举牌目的是逼迫大股东、管理层做出改变,在二级市场上增持股票,改进经营管理、释放业绩。即险资也可能成为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的“野蛮人”。以金地集团(600383.SH)为例,其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约8%,与险资持股接近,控股权易手并非没有可能。而金融街的国有股东已被迫增持。
对于股权集中、控股权难于争夺的个股,险资也可以成为美国股市中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的“积极参与型投资者”。它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后,经常在不同渠道建言献策,给大股东、管理层挑刺,甚至是征集其他股东投票权、发起诉讼。这让大股东、管理层颇为头疼。当然,不论此等“积极参与”能否成功,相关个股的公司治理水平可以提升,股价总会有所表现。
笔者认为,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而举牌,只要没有内幕交易、黑箱操作,就是不折不扣的好事。保险公司的资金额巨大,而且保费收入通常每年都在增长,“负债”端周期不短,要求资产端也得有较长的周期,能容纳大额资金进入。所以,它不适合于频繁短炒,适合中长期资产配置。既然如此,挑选出优秀且估值便宜的股票进行集中的、长期的投资,是很正常的选择。
美国保险业大亨、投资家巴菲特的成功模式就是使用险资购买优质企业股票,参股、控股,与之共同成长。
成熟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不高,全部算下来之后,国内水平大约是在4%左右,小公司、新公司会高一些。国内险资2013年的投资收益率在5%左右。倘若能按市净率为0.9-1.3倍的水平买入A股的银行股、地产股,就像最近几次举牌那样,纵使这两个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会从目前的15-25%逐年回落到8%-12%的水平,若不考虑股价,只按合并报表来模拟测算,险资投资收益率可以达到年均6%-13%以上。倘若股市走牛,这些股票的市净率提高,险资账面收益率还可以达到更高。
当然,这样操作的前提是保险公司拥有源源不断的现金净流入,需要进行长期资产配置。巴菲特一直在强调价值投资也是因为他背后是险资,长年拥有巨额现金。它们早晚需要投出去,现金放在手里收益率较低。
投资者如果想跟着险资一块投资股票,或者想提前埋伏所谓的“举牌”概念股,可以参考以下一些指标。首先,险资似乎比较偏爱传统行业,商业模式比较清楚,未来不会有非常大的技术变革,也比较容易估算它们名下资产的市场价值。其次,被举牌的个股通常业绩不差,估值不高,拥有可持续的稳定分红能力。第三,最好是股权相对分散,大股东控股比例较低,同时流通市值又不能太小。目前被举牌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商业零售、地产、银行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