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老师都知道,喜欢读书的学生语文素养好,语文学习能力强。那么,怎样的读书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最大呢?调查显示,影响最大的不是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精读,而是学生博览群书中的泛读。泛读的缺失恰恰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问题,也是学生大面积语文差的瓶颈。如何绿色泛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呢?
一、高中生语文阅读的现状
一般来说,教师对精读得指导不能说不细。看看那些正被推广的竞赛课吧,教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精心设计,精密组织,精细讲解 ,看上去应该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负责任的教师,不惜把自读课文当作讲读的课文,篇篇讲,课课上,生恐有遗漏。但似乎学生就是兴趣不浓,获益不多。
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大部分情况不是来自老师在课堂上的繁琐讲解,不是来自老师在作文本上的条条杠杠,它主要来自课外的读和写,这个结论对于老师们来说未免太残酷,然而是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东晋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唐朝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北宋文毫苏东坡“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文学习70%来自课外,30%来自课内,这些都说明了泛读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和其它的语文能力。
二、精读和泛读的区别和联系
精读、泛读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甚或多个角度来区分。
从学习目标的设计看,精读要求肯定要高于泛读。精读的文本一般应全面体现“三维”要求;泛读作品教学,则可视文本具体情况,突出“三维”目标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即可。
从文体方面看,一般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离骚》《兰亭集序》《赤壁赋》《陈情表》等,因内容丰厚,文采横溢,又加学生文言基础大多薄弱,一般需要精读;就现代文而言,鲁迅作品一般适合精读,大多数当代实用文、论述类文本则可精读和泛读结合来教学,至于一些快餐式的文本,引导学生泛读即可。
就篇幅长短而言,长的经典作品适合精读,如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名著,如果学生高中三年能精读一部或两部,真是善莫大焉。
但长的作品多如恒河沙数,人的一生有限,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更有限,所以,大多数作品只能泛读。至于现当代长篇小说,大多适合浏览一下,大致了解即可。当然,学生将来读了大学中文系,或者自己有特别兴趣者,定要精钻细研,那是另话。
从教学过程看,精读往往有更多的生成和拓展,泛读有时更多的筛选、吸取。
从课后要求方面看,精读文本课后过去教法一般需要练习、巩固,需要拓展,泛读在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后有时不一定继续深究。
在时间上,精读文本一般安排在正课时间,学习时间相对较长;泛读的作品一般时间较短,如一个课时,甚至一课时读多篇,可以安排在正课,当然也可安排在语文自习课。
从教学内容看,精读文本,课堂教学容量有时更丰富,更厚重,要求更高,一般而言,一个比较经典的文本,才有精读的价值。因此,在要求上相对比泛读的文本高的多。但要求高并不是面面俱到,并不是一定要字字落实,因为说精读的时间长也只是相对而言,二三个课时而已。这就要求要有一个内容底线。
三、如何落实泛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首先改革阅读教学。
如果阅读教学的思想不高,教学只是死盯住几篇课文不放,那么课外泛读就没有地位;如果阅读教学过程不高,老地繁琐提问、分析、练习,那么课外泛读就没有时间;如果课内阅读不能举一反三,那么课外阅读也就难以提高。因此,改革阅读教学是加强课外泛读的前提。
阅读教学要从繁琐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教课方要力求突出重点,简洁明了。或紧扣一词,教活一篇;或抓住一名,串联全篇;或精导一段,拨通全文;或突破一点,举一反三。提倡“重读背,轻讲析;重陶冶,轻灌输”。
其次具体操作:
1.保证泛读时间
每周的语文课可以拿出一至二节课时间给学生泛读。不必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语文不是数理化,没有那么明显的章节概念。语文多上一篇少上一篇问题不大,也不会给语文学习带来多少负面影响。既然有学生偷偷摸摸读这读那的,我们完全可以开开绿灯。想读书就是语文学习最好的习惯。
2.明确泛读的书目及要求
泛读的书目可以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读书目,如《语文读本》、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外国名著,也可以是好的报刊杂志。总之读书宜杂,但要求思想内容健康,不能让学生受消极甚至反动思想,“黄毒”的影响。
3.培养良好的泛读习惯
教师一定要在泛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泛读习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那么,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应培养学生如下良好读书习惯:随手翻的习惯。这种习惯可让学生产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有助于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背诵的习惯。中学时代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如果能在这期间背诵上百篇古文,积淀深厚的基础,那么会终身有益的。
4.进行读书交流
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教师应搭建好学生读书交流的平台,定期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泛读的成果。交流可以推介优秀书刊,可以谈论读书心得,可以评说文章得失,可以介绍阅读方法,可以出示阅读成果……教师亦可以融入学生之中,交流、评点、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共享阅读的收获和喜悦。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或他人的读书讲座,引领学生泛读的方向,提升学生泛读的品味。
语文犹如海洋一样广阔无边,学习教材只是沧海之一粟,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要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就应该加强泛读的训练。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如果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像重视课文精读那样重视并落实泛读,学生的阅读现状或许就可以改变,语文学习中少慢差费的问题也许就有了解决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不会是一句空话了。
一、高中生语文阅读的现状
一般来说,教师对精读得指导不能说不细。看看那些正被推广的竞赛课吧,教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精心设计,精密组织,精细讲解 ,看上去应该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负责任的教师,不惜把自读课文当作讲读的课文,篇篇讲,课课上,生恐有遗漏。但似乎学生就是兴趣不浓,获益不多。
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大部分情况不是来自老师在课堂上的繁琐讲解,不是来自老师在作文本上的条条杠杠,它主要来自课外的读和写,这个结论对于老师们来说未免太残酷,然而是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东晋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唐朝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北宋文毫苏东坡“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文学习70%来自课外,30%来自课内,这些都说明了泛读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和其它的语文能力。
二、精读和泛读的区别和联系
精读、泛读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甚或多个角度来区分。
从学习目标的设计看,精读要求肯定要高于泛读。精读的文本一般应全面体现“三维”要求;泛读作品教学,则可视文本具体情况,突出“三维”目标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即可。
从文体方面看,一般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离骚》《兰亭集序》《赤壁赋》《陈情表》等,因内容丰厚,文采横溢,又加学生文言基础大多薄弱,一般需要精读;就现代文而言,鲁迅作品一般适合精读,大多数当代实用文、论述类文本则可精读和泛读结合来教学,至于一些快餐式的文本,引导学生泛读即可。
就篇幅长短而言,长的经典作品适合精读,如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名著,如果学生高中三年能精读一部或两部,真是善莫大焉。
但长的作品多如恒河沙数,人的一生有限,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更有限,所以,大多数作品只能泛读。至于现当代长篇小说,大多适合浏览一下,大致了解即可。当然,学生将来读了大学中文系,或者自己有特别兴趣者,定要精钻细研,那是另话。
从教学过程看,精读往往有更多的生成和拓展,泛读有时更多的筛选、吸取。
从课后要求方面看,精读文本课后过去教法一般需要练习、巩固,需要拓展,泛读在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后有时不一定继续深究。
在时间上,精读文本一般安排在正课时间,学习时间相对较长;泛读的作品一般时间较短,如一个课时,甚至一课时读多篇,可以安排在正课,当然也可安排在语文自习课。
从教学内容看,精读文本,课堂教学容量有时更丰富,更厚重,要求更高,一般而言,一个比较经典的文本,才有精读的价值。因此,在要求上相对比泛读的文本高的多。但要求高并不是面面俱到,并不是一定要字字落实,因为说精读的时间长也只是相对而言,二三个课时而已。这就要求要有一个内容底线。
三、如何落实泛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首先改革阅读教学。
如果阅读教学的思想不高,教学只是死盯住几篇课文不放,那么课外泛读就没有地位;如果阅读教学过程不高,老地繁琐提问、分析、练习,那么课外泛读就没有时间;如果课内阅读不能举一反三,那么课外阅读也就难以提高。因此,改革阅读教学是加强课外泛读的前提。
阅读教学要从繁琐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教课方要力求突出重点,简洁明了。或紧扣一词,教活一篇;或抓住一名,串联全篇;或精导一段,拨通全文;或突破一点,举一反三。提倡“重读背,轻讲析;重陶冶,轻灌输”。
其次具体操作:
1.保证泛读时间
每周的语文课可以拿出一至二节课时间给学生泛读。不必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语文不是数理化,没有那么明显的章节概念。语文多上一篇少上一篇问题不大,也不会给语文学习带来多少负面影响。既然有学生偷偷摸摸读这读那的,我们完全可以开开绿灯。想读书就是语文学习最好的习惯。
2.明确泛读的书目及要求
泛读的书目可以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读书目,如《语文读本》、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外国名著,也可以是好的报刊杂志。总之读书宜杂,但要求思想内容健康,不能让学生受消极甚至反动思想,“黄毒”的影响。
3.培养良好的泛读习惯
教师一定要在泛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泛读习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那么,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应培养学生如下良好读书习惯:随手翻的习惯。这种习惯可让学生产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有助于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背诵的习惯。中学时代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如果能在这期间背诵上百篇古文,积淀深厚的基础,那么会终身有益的。
4.进行读书交流
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教师应搭建好学生读书交流的平台,定期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泛读的成果。交流可以推介优秀书刊,可以谈论读书心得,可以评说文章得失,可以介绍阅读方法,可以出示阅读成果……教师亦可以融入学生之中,交流、评点、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共享阅读的收获和喜悦。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或他人的读书讲座,引领学生泛读的方向,提升学生泛读的品味。
语文犹如海洋一样广阔无边,学习教材只是沧海之一粟,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要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就应该加强泛读的训练。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如果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像重视课文精读那样重视并落实泛读,学生的阅读现状或许就可以改变,语文学习中少慢差费的问题也许就有了解决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不会是一句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