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对应课程标准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森林资源、气候资源、气象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本节内容是能源资源的开发。按照属性分类,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風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不可再生能源主要为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教材主要以文字叙述、饼状图、柱状图、阅读材料、问题思考、活动题、交通线路图、模式图等进行呈现,以文字叙述为主,从资源的开发条件、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展开。从章节位置看,本节内容处于中间过渡地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章是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第四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决定着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两者共同决定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影响人类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及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本节课内容的呈现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对教材材料进行优化,运用直观形象的实景图片、角色扮演与视频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深化教学。一是从直观上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二是观看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三是角色扮演,激发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四是促进学生对互联网时代时效性信息的关注,筛选与甄别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五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六是引导学生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放眼全球寻找学习资源、素材,有效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捷性、时效性、全面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文资料,说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说出影响煤炭资源开发的因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煤炭资源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与小组合作探究,激发换位思考与合作互助的意识;通过煤炭资源的开发及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与方法
重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难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的一般思路。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类比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如表1)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采用景观图片、角色扮演、视频材料及迁移训练的方式深化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区域资源开发的条件,学会分析资源开发及利用过程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学生问题的生成,强调小组合作探讨问题的重要性。不断优化教材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水平。通过运用沙特阿拉伯磷酸盐矿的优势条件与不利之处及其开采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检测学生基本达到目标要求。但部分后进生未能达到目标要求,有待调整教学方法,辅助该部分学生最终达到目标要求。
专家点评:首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基于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的特点,即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开发”为例,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四方面以系统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并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为依据设计学习目标,选取、整合学习内容,组织开展基于达标的学习探究活动,注重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其次,注重问题导向,以问题串营造探究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递进,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再次,通过本节学习,引导学生既关注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又强调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潜移默化地将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基于社会责任对经济活动的再思考,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水平。(四川省双流区研培中心高中地理教研员 刘光文)▲
本节内容是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对应课程标准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森林资源、气候资源、气象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本节内容是能源资源的开发。按照属性分类,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風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不可再生能源主要为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教材主要以文字叙述、饼状图、柱状图、阅读材料、问题思考、活动题、交通线路图、模式图等进行呈现,以文字叙述为主,从资源的开发条件、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展开。从章节位置看,本节内容处于中间过渡地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章是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第四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决定着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两者共同决定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影响人类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及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本节课内容的呈现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对教材材料进行优化,运用直观形象的实景图片、角色扮演与视频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深化教学。一是从直观上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二是观看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三是角色扮演,激发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四是促进学生对互联网时代时效性信息的关注,筛选与甄别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五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六是引导学生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放眼全球寻找学习资源、素材,有效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捷性、时效性、全面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文资料,说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说出影响煤炭资源开发的因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煤炭资源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与小组合作探究,激发换位思考与合作互助的意识;通过煤炭资源的开发及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与方法
重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难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的一般思路。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类比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如表1)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采用景观图片、角色扮演、视频材料及迁移训练的方式深化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区域资源开发的条件,学会分析资源开发及利用过程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学生问题的生成,强调小组合作探讨问题的重要性。不断优化教材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水平。通过运用沙特阿拉伯磷酸盐矿的优势条件与不利之处及其开采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检测学生基本达到目标要求。但部分后进生未能达到目标要求,有待调整教学方法,辅助该部分学生最终达到目标要求。
专家点评:首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基于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的特点,即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开发”为例,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四方面以系统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并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为依据设计学习目标,选取、整合学习内容,组织开展基于达标的学习探究活动,注重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其次,注重问题导向,以问题串营造探究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递进,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再次,通过本节学习,引导学生既关注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又强调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潜移默化地将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基于社会责任对经济活动的再思考,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水平。(四川省双流区研培中心高中地理教研员 刘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