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生地图意识培养的迫切性
1.新课标对初中生地图意识要求高、挑战大
据统计,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与地图知识和技能直接相关或利用地图进行学习的内容有44项,占内容标准总项目数的 42.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求“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等。这些要求都依赖于地图教学,将地理知识有效地附在图上,将大量地图在较短时间有效地讲授、传递,着力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2.地理教材图表类型多、容量大
“图文并茂”是中学地理教材一大特色。丰富多彩的图表资料是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最大优势。初中地理教材包括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漫画、表格六种图表,总数达783幅之多,其中,地图类型齐全、功能各异。初中地理课时有限,对于初步涉及地理课程的初中生而言,类型多功能全的图表其承载信息量大,增加了一定学习难度,所以应及早提高学生地图意识,让其会学、自学、乐学。
3.初中生地图意识水平低、差异大
笔者曾分别在某乡镇中学初二年级一个“重点班”(记为A班)与一个“普通班”(记为B班)布置如下作业:在一张16开的白纸上画出中国轮廓图并填注相应信息。从结果来看,学生地图意识普遍低,尤其是B班学生,不能主动画图,在教师监督下也很难完成任务,且完成者多是临摹,没有意识自己动手画出脑中的地图。另外,学生地图意识差异大。这两个班级的地理教师和授课进度相同,A班学生较主动,自画人数达55人,完成程度也几乎是B班的20倍。这两个实验班在乡镇中学具有代表性,可见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非常迫切。
二、影响初中生地图意识的因素
1.学习内动力不足
初中生还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地理的学习欲望不强,生活学习中运用地图频率低,地图意识自然就低。这导致地理课堂中教师很难展开地图意识的培养活动,如讲到简单的地图时,学生没有学习欲望,注意力不集中,讲到以简单地图为基础难度较大的地图时,学生会因为不懂而产生厌倦等。
2.课时少难度高
初中阶段地理课每周只有2~3节,地理属于“副科”,自习时间学生都会选择学习其它科目,所以学习地理的时间仅靠课堂讲授的时间。课改后,地图与文字的比例大为提高,部分重要知识点甚至只用地图呈现,难度较大,如七年级上册第56页的“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很多地图如果没有教师专门讲解,学生根本就不可能读懂,有时连预习都很难做到。
3.自主学习方法缺乏
很多学生反映不懂如何学习地理,只是背诵教师的课堂笔记。学生除课堂上与教师一起学习地图,课后不会自学、多学地图,地图意识自然难以提高,地图能力也无法提升,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时间有限,难以消化吸收,更不用说举一反三,课后又缺乏自主学习和提高的方法,再次回到课堂中,就会觉得越学越难、越没有兴趣,连一开始激发的地图意识也会慢慢消磨掉,甚至厌学地理。
4. 教师地图运用率低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感官信息、获得知识来源的主要工具。但是许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课堂多采用讲授法,遇到图表时直接讲授结论,很少带领学生在地图上探究学习,更不用说通过画图、地图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只记笔记、背笔记,脑海里很少有地图。经了解,初中一线教学的地理教师很多不是地理专业出身,地图意识的高低值得思量。
5.课堂讲授方法枯燥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不仅用图少,而且讲授方法也枯燥。很多学生反映没见教师在黑板上画过地图,而学校提供的许多重要挂图也成了摆设;同年级教师少,甚至只有一个,教法的探讨与交流成为奢想。学生的地图意识受教师的教学影响非常大,而每一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受益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教法枯燥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方法缺乏,极大地影响地图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初中生地图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地图意识的培养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能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地图学习活动难度必须适中,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水平。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培养和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学生只有从学习结果中得到良好评价才能激发其兴趣,进而提高意识,也只有通过反馈的结果,学生才能知道某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积累经验,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自身。
2.地图主题原则
培养学生地图意识,必须时时以地图为载体,每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投入地图学习,做到多见多想、多画多练、图文结合,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让学生见其字想其画,见其“图”忆其文。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地图,尽量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并以课题为中心,开展地图活动。
3.复习巩固原则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及时复习有助于加强记忆。虽然记忆图像比记忆文字要牢固(如人记忆经历的画面要比说过的语言牢固),但是长期不用的知识一样会忘记。时时不忘用图、主动用图,可使地图在人脑的印象越来越深刻,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图、活用图,注意地图之间的关联,及时联系,达到复习效果。
4.方法多变原则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要使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必须使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思想、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特点,同时体现时代特点和教育风范。科学地优化组合多种方法,使用多变的授课方式,学生对地图会始终保持新鲜感,而且在多变的形式下,他们对地图的理解会更深刻。
1.新课标对初中生地图意识要求高、挑战大
据统计,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与地图知识和技能直接相关或利用地图进行学习的内容有44项,占内容标准总项目数的 42.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求“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等。这些要求都依赖于地图教学,将地理知识有效地附在图上,将大量地图在较短时间有效地讲授、传递,着力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2.地理教材图表类型多、容量大
“图文并茂”是中学地理教材一大特色。丰富多彩的图表资料是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最大优势。初中地理教材包括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漫画、表格六种图表,总数达783幅之多,其中,地图类型齐全、功能各异。初中地理课时有限,对于初步涉及地理课程的初中生而言,类型多功能全的图表其承载信息量大,增加了一定学习难度,所以应及早提高学生地图意识,让其会学、自学、乐学。
3.初中生地图意识水平低、差异大
笔者曾分别在某乡镇中学初二年级一个“重点班”(记为A班)与一个“普通班”(记为B班)布置如下作业:在一张16开的白纸上画出中国轮廓图并填注相应信息。从结果来看,学生地图意识普遍低,尤其是B班学生,不能主动画图,在教师监督下也很难完成任务,且完成者多是临摹,没有意识自己动手画出脑中的地图。另外,学生地图意识差异大。这两个班级的地理教师和授课进度相同,A班学生较主动,自画人数达55人,完成程度也几乎是B班的20倍。这两个实验班在乡镇中学具有代表性,可见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非常迫切。
二、影响初中生地图意识的因素
1.学习内动力不足
初中生还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地理的学习欲望不强,生活学习中运用地图频率低,地图意识自然就低。这导致地理课堂中教师很难展开地图意识的培养活动,如讲到简单的地图时,学生没有学习欲望,注意力不集中,讲到以简单地图为基础难度较大的地图时,学生会因为不懂而产生厌倦等。
2.课时少难度高
初中阶段地理课每周只有2~3节,地理属于“副科”,自习时间学生都会选择学习其它科目,所以学习地理的时间仅靠课堂讲授的时间。课改后,地图与文字的比例大为提高,部分重要知识点甚至只用地图呈现,难度较大,如七年级上册第56页的“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很多地图如果没有教师专门讲解,学生根本就不可能读懂,有时连预习都很难做到。
3.自主学习方法缺乏
很多学生反映不懂如何学习地理,只是背诵教师的课堂笔记。学生除课堂上与教师一起学习地图,课后不会自学、多学地图,地图意识自然难以提高,地图能力也无法提升,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时间有限,难以消化吸收,更不用说举一反三,课后又缺乏自主学习和提高的方法,再次回到课堂中,就会觉得越学越难、越没有兴趣,连一开始激发的地图意识也会慢慢消磨掉,甚至厌学地理。
4. 教师地图运用率低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感官信息、获得知识来源的主要工具。但是许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课堂多采用讲授法,遇到图表时直接讲授结论,很少带领学生在地图上探究学习,更不用说通过画图、地图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只记笔记、背笔记,脑海里很少有地图。经了解,初中一线教学的地理教师很多不是地理专业出身,地图意识的高低值得思量。
5.课堂讲授方法枯燥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不仅用图少,而且讲授方法也枯燥。很多学生反映没见教师在黑板上画过地图,而学校提供的许多重要挂图也成了摆设;同年级教师少,甚至只有一个,教法的探讨与交流成为奢想。学生的地图意识受教师的教学影响非常大,而每一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受益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教法枯燥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方法缺乏,极大地影响地图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初中生地图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地图意识的培养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能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地图学习活动难度必须适中,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水平。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培养和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学生只有从学习结果中得到良好评价才能激发其兴趣,进而提高意识,也只有通过反馈的结果,学生才能知道某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积累经验,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自身。
2.地图主题原则
培养学生地图意识,必须时时以地图为载体,每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投入地图学习,做到多见多想、多画多练、图文结合,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让学生见其字想其画,见其“图”忆其文。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地图,尽量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并以课题为中心,开展地图活动。
3.复习巩固原则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及时复习有助于加强记忆。虽然记忆图像比记忆文字要牢固(如人记忆经历的画面要比说过的语言牢固),但是长期不用的知识一样会忘记。时时不忘用图、主动用图,可使地图在人脑的印象越来越深刻,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图、活用图,注意地图之间的关联,及时联系,达到复习效果。
4.方法多变原则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要使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必须使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思想、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特点,同时体现时代特点和教育风范。科学地优化组合多种方法,使用多变的授课方式,学生对地图会始终保持新鲜感,而且在多变的形式下,他们对地图的理解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