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练习那些容易暴露学生思路混乱、思维不缜密、态度不严谨等问题的习题,从根本上让学生在解答“易错题”时不出错,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考、学习习惯,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易错题
引言: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认为,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教师研究学生的易错题,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将这些易错题呈现给学生展开教学,利用这些易错题设置悬念,启发学生去分析错误的根源,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為什么错,该如何改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错的解法中吸取教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可以培养他们严密的思维习惯。
一、初中数学典型“易错题”成因分析
(一)过分关注解题,忽视掌握概念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仅仅以解题为目的,只要会计算、会解答题目就是学好了数学。同时,由于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概念的重要性,在学习时敷衍了事,甚至产生厌烦、抵触心理,觉得概念学习不重要,导致概念没有理解和掌握好,最终降低学习质量。
(二)只看见明显条件,忽视隐性条件
大部分初中生面对数学问题时,大多只会看题干中的明显条件,不会去深入挖掘题干中隐含的条件,尤其是面对综合性强的数学题时,由于考虑问题缺乏全面性、严密性,导致解答错误。如,解答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相关问题时,部分学生会忽视隐含的定点位置、△≥0等条件,导致解答错误。
二、破解初中数学“易错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前干预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先入为主的现象,加强对易错题的提前干预。在进行某一部分数学知识的讲解前,教师应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解题错误进行预判,在课堂讲解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理解,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有效控制易错题现象的出现。例如,在讲解互余互补等知识时,概念相对简单但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认真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特别在课后习题训练中应告知学生注意如何减少差错。通过提前干预,学生解答数学题的错误率将会降低。
(二)加强现场跟进
教师要提前掌握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强课堂跟进,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并及时指导分析,帮助学生现场改正。同时,教师要事先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坚持讲练结合的原则来对待学生出现的易错题,让学生在听讲和练习中进行记忆、理解和掌握,从而学好数学。
(三)加强课后总结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课后总结,尤其要善于总结出典型的错误,客观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结合易错题的实际特征进行反思,以用于今后的教学中,防止后面的学生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总结,让学生在不断总结中树立良好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四)加强对典型例题的使用
学生出错的原因有很多,或因为没有理解相关概念,或因为缺乏知识迁移能力,或因为粗心大意。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应深入学生群体,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深度剖析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找到原因,并及时归纳总结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并将这些易错题制作成范例,安排专门的一节课来重点讲解,让学生自己找到纠错方法,反思犯错的原因。教师应注重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数学方法,而不应简单地传递答案,要让学生真正找到错误的原因,并汲取教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五)加强分类对比
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参与者,应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都存在差异,且每个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有区别。不同的学生,思维与解题习惯都有所不同,出现错误的原因也不同。由此可见,每讲解完一个章节知识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概念、计算以及应用等方式来实现对错题的分类,找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如此一来,学生记录下了不同错误原因的典型例题,并写出详细的分析过程,从而真正引导学生去反思、去总结,有效巩固了所学知识。这种查缺补漏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薄弱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1]。
结束语:
简而言之,一道易错题的出现往往能衍生出很多细小问题,同时也能暴露出学生更多的错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留意观察和发现那些学生在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思路不清晰、思维不严密、容易顾此失彼、叙述不严谨的习题,选择此类易错习题为范例。通过将学生的易错题作范例,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抓住出错的主要环节,将学生缺失的知识补上,使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把错题改正过来,而且能认真地反思出错的根本原因,以防止再犯同一类型问题的错误。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形成缜密的解题过程。对此,文章针对初中数学典型“易错题”的分析及对策进行了叙述,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小平,雷晓宏.初中学生数学易错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
关键词:初中数学;易错题
引言: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认为,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教师研究学生的易错题,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将这些易错题呈现给学生展开教学,利用这些易错题设置悬念,启发学生去分析错误的根源,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為什么错,该如何改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错的解法中吸取教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可以培养他们严密的思维习惯。
一、初中数学典型“易错题”成因分析
(一)过分关注解题,忽视掌握概念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仅仅以解题为目的,只要会计算、会解答题目就是学好了数学。同时,由于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概念的重要性,在学习时敷衍了事,甚至产生厌烦、抵触心理,觉得概念学习不重要,导致概念没有理解和掌握好,最终降低学习质量。
(二)只看见明显条件,忽视隐性条件
大部分初中生面对数学问题时,大多只会看题干中的明显条件,不会去深入挖掘题干中隐含的条件,尤其是面对综合性强的数学题时,由于考虑问题缺乏全面性、严密性,导致解答错误。如,解答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相关问题时,部分学生会忽视隐含的定点位置、△≥0等条件,导致解答错误。
二、破解初中数学“易错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前干预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先入为主的现象,加强对易错题的提前干预。在进行某一部分数学知识的讲解前,教师应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解题错误进行预判,在课堂讲解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理解,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有效控制易错题现象的出现。例如,在讲解互余互补等知识时,概念相对简单但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认真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特别在课后习题训练中应告知学生注意如何减少差错。通过提前干预,学生解答数学题的错误率将会降低。
(二)加强现场跟进
教师要提前掌握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强课堂跟进,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并及时指导分析,帮助学生现场改正。同时,教师要事先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坚持讲练结合的原则来对待学生出现的易错题,让学生在听讲和练习中进行记忆、理解和掌握,从而学好数学。
(三)加强课后总结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课后总结,尤其要善于总结出典型的错误,客观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结合易错题的实际特征进行反思,以用于今后的教学中,防止后面的学生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总结,让学生在不断总结中树立良好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四)加强对典型例题的使用
学生出错的原因有很多,或因为没有理解相关概念,或因为缺乏知识迁移能力,或因为粗心大意。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应深入学生群体,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深度剖析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找到原因,并及时归纳总结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并将这些易错题制作成范例,安排专门的一节课来重点讲解,让学生自己找到纠错方法,反思犯错的原因。教师应注重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数学方法,而不应简单地传递答案,要让学生真正找到错误的原因,并汲取教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五)加强分类对比
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参与者,应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都存在差异,且每个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有区别。不同的学生,思维与解题习惯都有所不同,出现错误的原因也不同。由此可见,每讲解完一个章节知识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概念、计算以及应用等方式来实现对错题的分类,找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如此一来,学生记录下了不同错误原因的典型例题,并写出详细的分析过程,从而真正引导学生去反思、去总结,有效巩固了所学知识。这种查缺补漏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薄弱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1]。
结束语:
简而言之,一道易错题的出现往往能衍生出很多细小问题,同时也能暴露出学生更多的错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留意观察和发现那些学生在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思路不清晰、思维不严密、容易顾此失彼、叙述不严谨的习题,选择此类易错习题为范例。通过将学生的易错题作范例,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抓住出错的主要环节,将学生缺失的知识补上,使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把错题改正过来,而且能认真地反思出错的根本原因,以防止再犯同一类型问题的错误。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形成缜密的解题过程。对此,文章针对初中数学典型“易错题”的分析及对策进行了叙述,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小平,雷晓宏.初中学生数学易错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