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5年,国家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矚目,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精准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刚刚结束的2017年,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前往贫困省份开展脱贫攻坚调研与民主监督。通过近距离地感触、参与脱贫工作实践,我们深感这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以某县为例,县内31万人口,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17.64%下降到2016年的8.2%,2017年实现近1.8万人脱贫的目标,这不是三两句口号、四五项举措就能轻轻松松完成的。
调研发现,贫困地区为了尽快脱贫致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为必然选择,网箱养鱼破坏当地水源、野蛮开发影响山地资源、粗放型畜牧养殖为植被和地下水资源带去隐患……因为穷,我们要搞开发;因为穷,我们没有能力保护资源环境。但是“涸泽而渔”的教训给了我们当头棒喝,即便经济搞上来,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脱贫”只会是“走回老路”。中国的脱贫攻坚之路是“精准扶贫”之路,更是“稳定脱贫”之路。为此,建议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要并举,运用系统思维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建立与资源环境相融合的扶贫开发机制
国家层面在划定扶贫攻坚区域时,应充分考量当地的资源环境现状,列出开展扶贫工作的比较优势和制约条件,编制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科学规划,使地方政府在脱贫实践中有章可循、站位高远。地方在实操过程中,要理清脱贫思路,合理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实施开发,开展资源环境风险评估,盘查自然资源总量,建立数据信息库,为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强化环境预警,提高资源环境监管水平。特别是在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地方政府不可硬干,必须通过搬迁移民、外出务工等方式助推脱贫。同时,建立差异化资源保护体系,健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二、集聚资源,打造特色绿色产业
实施精准扶贫的关键点在于精准打造地方特色产业,使产业发展与地方资源环境条件完美融合。贫困地区应结合自身地理条件、人力资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优先发展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特色产业,避免与周边区县产业发展同质化,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强化跨区县合作,形成绿色产业集群。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扶贫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投资资金,向贫困地区注入绿色资本、绿色科技。同时,地方应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框架下,编制明令禁止的产业名录、严格环评审查,依法依规取缔现有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产业,将生态环境指标纳入贫困地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防止脱贫攻坚急功近利。
三、在脱贫过程中稳步培育群众环境意识
国家的扶贫政策再好,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再强,脱贫的重任还要靠贫困地区人民的双手完成。我认为,群众脱贫过程不损害资源环境,宣传教育是一方面,让群众看到绿色经济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其踏踏实实迈向绿色致富之路的根本。应在贫困区县重点帮扶一批从事绿色产业脱贫的群体,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效应,让群众意识到蛮干不如巧行。合理引导贫困地区群众的宗族观念,致富不是“等靠要”,凭当代人共同努力赢得金山银山,更要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
(作者为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天津市委会主委,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
调研发现,贫困地区为了尽快脱贫致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为必然选择,网箱养鱼破坏当地水源、野蛮开发影响山地资源、粗放型畜牧养殖为植被和地下水资源带去隐患……因为穷,我们要搞开发;因为穷,我们没有能力保护资源环境。但是“涸泽而渔”的教训给了我们当头棒喝,即便经济搞上来,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脱贫”只会是“走回老路”。中国的脱贫攻坚之路是“精准扶贫”之路,更是“稳定脱贫”之路。为此,建议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要并举,运用系统思维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建立与资源环境相融合的扶贫开发机制
国家层面在划定扶贫攻坚区域时,应充分考量当地的资源环境现状,列出开展扶贫工作的比较优势和制约条件,编制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科学规划,使地方政府在脱贫实践中有章可循、站位高远。地方在实操过程中,要理清脱贫思路,合理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实施开发,开展资源环境风险评估,盘查自然资源总量,建立数据信息库,为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强化环境预警,提高资源环境监管水平。特别是在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地方政府不可硬干,必须通过搬迁移民、外出务工等方式助推脱贫。同时,建立差异化资源保护体系,健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二、集聚资源,打造特色绿色产业
实施精准扶贫的关键点在于精准打造地方特色产业,使产业发展与地方资源环境条件完美融合。贫困地区应结合自身地理条件、人力资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优先发展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特色产业,避免与周边区县产业发展同质化,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强化跨区县合作,形成绿色产业集群。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扶贫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投资资金,向贫困地区注入绿色资本、绿色科技。同时,地方应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框架下,编制明令禁止的产业名录、严格环评审查,依法依规取缔现有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产业,将生态环境指标纳入贫困地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防止脱贫攻坚急功近利。
三、在脱贫过程中稳步培育群众环境意识
国家的扶贫政策再好,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再强,脱贫的重任还要靠贫困地区人民的双手完成。我认为,群众脱贫过程不损害资源环境,宣传教育是一方面,让群众看到绿色经济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其踏踏实实迈向绿色致富之路的根本。应在贫困区县重点帮扶一批从事绿色产业脱贫的群体,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效应,让群众意识到蛮干不如巧行。合理引导贫困地区群众的宗族观念,致富不是“等靠要”,凭当代人共同努力赢得金山银山,更要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
(作者为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天津市委会主委,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