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思维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品德基础。本文从教学实践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三观”。
关键词:三观教育;社会实践;公民自觉
公民自觉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具体是指公民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權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对此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开展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实践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提炼实践的主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时候,针对本市经济增长方式和水资源污染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学生到二滩库区及金沙江周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源污染的来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同时还到污水处理中心了解本市污水处理的情况。通过相关活动,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不应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
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也使教师的教学更接“地气”。
二、拓展教学内容,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拓展能拓宽学生的认知渠道,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例如,学习“天涯若比邻”这一课,按照课改要求先下发导学案,导学案里除了学习目标、重难点这些常规要素之外,还涉及了世界各地许多的文化和礼仪,里面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一位外国朋友在参加年轻华侨朋友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称赞新娘非常漂亮。旁边的新郎代新娘做了回答,连声说“哪里!哪里!”这位外国朋友吓了一跳,认为简单的赞美新郎不满意,还需举例说明。于是他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根据小故事,教师设置了三个相关问题:外国朋友和中国新郎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中国还有哪些传统风俗习惯;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外国礼仪。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做好了准备,讲起来滔滔不绝。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内容要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课堂讨论与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还要给学生充足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参与小组讨论,使他们有话可说。教师还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引入生活案例,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如果一个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生征途上就会彷徨徘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所以,教师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建构正确的人生观。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生价值、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理想的看法是积极的、进步的。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就是在这样人生观指导下积极工作,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三观”教育,找准切入点,创造高潮点,寻找落脚点,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与家庭、与国家、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关键词:三观教育;社会实践;公民自觉
公民自觉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具体是指公民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權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对此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开展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实践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提炼实践的主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时候,针对本市经济增长方式和水资源污染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学生到二滩库区及金沙江周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源污染的来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同时还到污水处理中心了解本市污水处理的情况。通过相关活动,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不应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
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也使教师的教学更接“地气”。
二、拓展教学内容,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拓展能拓宽学生的认知渠道,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例如,学习“天涯若比邻”这一课,按照课改要求先下发导学案,导学案里除了学习目标、重难点这些常规要素之外,还涉及了世界各地许多的文化和礼仪,里面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一位外国朋友在参加年轻华侨朋友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称赞新娘非常漂亮。旁边的新郎代新娘做了回答,连声说“哪里!哪里!”这位外国朋友吓了一跳,认为简单的赞美新郎不满意,还需举例说明。于是他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根据小故事,教师设置了三个相关问题:外国朋友和中国新郎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中国还有哪些传统风俗习惯;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外国礼仪。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做好了准备,讲起来滔滔不绝。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内容要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课堂讨论与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还要给学生充足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参与小组讨论,使他们有话可说。教师还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引入生活案例,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如果一个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生征途上就会彷徨徘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所以,教师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建构正确的人生观。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生价值、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理想的看法是积极的、进步的。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就是在这样人生观指导下积极工作,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三观”教育,找准切入点,创造高潮点,寻找落脚点,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与家庭、与国家、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