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进展与整合框架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典型案例与经验证据”(项目编号:12YJC630033);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临沂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将商业模式创新问题聚焦在某一企业的某一活动是不恰当的,必须跳出商业模式来审视商业模式,重视外部情境与外源要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情境与外源要素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商业模式创新某种程度上正是企业对外部情境与外源要素的回应。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三重基线理论,可以对商业模式创新外源因素进行分类梳理,进而构建一个可持续、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框架。
  关键词: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进展;整合框架;SSCI
  一、引言
  当今时代,传统经济运行中的产品、业务流程、交易市场和竞争角色都在深刻變化,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层出不穷,作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的替代或补充,商业模式创新已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比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本低,若以系统方式加以处理,其操作性也可获得显著提升。总之,商业模式创新已然成为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学者们纷纷借助价值链、企业能力、社会资本、商业生态系统等理论工具,从创新轨迹、战略规划工具、企业主导逻辑、竞争战略等多维角度来理解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商业模式已经被提升到与市场机制并行的高度(Teece,2010),用来解释企业为何存在、如何运作等问题,从而成为科斯定理的新注解。商业模式及其创新已然成为当今传播速度最快、理论普适性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管理理论。但同时也应看到,商业模式并没有找到相应的理论根基,商业模式创新在理论界的地位十分尴尬,既难于与价值链重构、流程再造、战略变革、技术创新等撇清关系,又缺乏封装相关管理理论、一统江湖的底气。甚至就连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与分类、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的理论边界等基础性问题的看法,都未能取得最起码的一致。
  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商业模式视为一种由互动活动组成的系统结构,这些活动既存在于企业内部,也存在于企业与企业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因此,仅仅将商业模式创新问题聚焦在某一企业的某一活动是不恰当的,必须跳出商业模式来审视商业模式,重视外源要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尤其在当前云物移大智的大环境下,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研发成本逐渐攀升而产品收入却逐渐降低。因此企业不仅要明确自身经营目标,还需要与外部建立共同发展关系(co-development relationships),调整商业模式使之与合作伙伴相契合。Chesbrough(2007)将商业模式与开放式创新建立联系,更多地利用外部技术可减少创新开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研究提供的三家制造企业的案例也表明,企业最初的商业模式是封闭的,而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演化,开放性特征渐趋明显。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基于對管理学顶级期刊中商业模式及其创新领域相关研究的梳理,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外源影响因素、开放式特征进行了综述性研究,尝试构建一个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分析框架。
  二、研究设计
  1.期刊选择
  罗列过多且质量良莠不齐的文献会导致研究误入歧途,惟有精选的优秀文献才能准确地把握研究的理论演进脉络与焦点问题(林忠等,2013)。对管理学顶级期刊的认定,学术界的认识虽有差异,但统一大于分歧。Franke(1990)将SMJ、ASQ、AMJ、MS、HBR、AMR、SMR、JMS、CMR、OS十本期刊认定为管理学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Zott&Amit(2011)梳理商业模式研究成果时,在Frank的基础上加入JOM、MISQ、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共认定了14本期刊为顶级期刊。Tsui将AMR、ASQ、AMJ、SMJ、RIOB、HRM、JOM、OS、JB、JIBS列为顶级期刊。战略管理研究领域,韵江与鞠蕾(2010)将AMR、AMJ、SMJ、JOM、JIBS、ASQ认定为顶级期刊。本文首先遵从Zott&Amit的顶级期刊选择标准,选择上述14本期刊作为文献筛选的目标期刊。除此以外,鉴于商业模式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与焦点,为了不至遗漏更多学者的真知灼见,本文还将汤森路透集团S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文献作为目标期刊。
  2.文献搜索
  文献检索一般应将目标字段在已有成果的标题、关键词、摘要中在目标期刊中进行检索。但鉴于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一个分析单位,学者探讨商业模式及其创新问题时,“商业模式”往往会出现在标题或关键词中,因此本文文献检索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文献标题或关键词分别选择business model、business models、business modeling,在上述14本管理学顶级期刊进行检索,获得文献39篇。其次,文献标题选择business model、business models分别基于汤森路透集团WEBofSCIENCE平台的SSC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文献选取仅限于同行评价的article和review,去掉标记为“书的章节”文献2篇,最终获得文献550篇。由于两次检索的文献存在交集,因此两次检索共获得商业模式研究相关文献582篇。
  3.文献基本情况
  我们首先对582篇文献进行预处理,剔除重复文献3篇,采访稿3篇。然后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进一步剔除明显不属于本研究“商业模式”含义①的文献21篇。在余下的555篇文献中,我们进一步研读归类,剔除商业模式一般性研究268篇,最终筛选出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相关文献227篇。   为保证研究信度,文献筛选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本文两位作者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关键词和文献正文的Introduction部分,分别筛选出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相关文献。其次,对二人共同选择的文献(即所选文献交集),不再持有归类异议,置于“商业模式创新”大类;而对于非共同选择文献,二人共同讨论以确定是否归于“商业模式创新”大类,对于仍不能确定分类者,提交课题组讨论。
  对已筛选文献进行科学全面的内容分析,是综述研究的基础。由于文献规模较为庞大,本文借鉴Leonidou et al.(2010)、Gomes et al.(2014)的文献梳理标准,建立起文献基本信息数据库。为保证研究效度,本文在对文献进行内容分析之前即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了严格界定。此外,本文两位作者曾合作完成过多项研究课题,且受过严格的编码训练,能够遵循规范的步骤进行内容分析,从而保证了文献分析的信度。
  三、研究发现
  1.研究者特征
  从研究者所属国别看,美欧学者为研究主力军。其中美国学者占24%,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约占到50%。中国台湾学者发表11篇、中国大陆10篇。值得一提的是,署名机构属于日本的学者仅有一篇论文与商业模式创新相关。
  2.文献来源与性质
  227篇文献共刊登在146种期刊中。如表所示,刊登商业模式创新相关文献在5篇及以上的期刊共有10种,共刊登文献72篇,占所有文献的31.7%。这些期刊的SSCI影响因子处于较高水平。在余下文献中,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刊登3篇,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篇,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篇,Journal of Management和Organization Science各1篇。可见,商业模式创新领域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如图1所示,本研究筛选出的227篇文献,最早出现于2000年。2006年以前,文献数量基本保持在3篇上下,相对平衡。而从2007年开始,文献数量开始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到2013年达到42篇,而后稍微回落,这可能说明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研究已经度过高峰期。因此,此时对商业模式创新问题进行综述,一来有了文献数据规模的支撑,同时也为该领域研究的再次暴发奠定基础。
  3.研究对象的行业分布
  由于商业模式及其创新问题聚焦于企业价值创造与分配问题,因此该领域研究的。有150篇文献没有明确指出研究对象所处的行业。明确行业的文献中,13篇文献探讨高技术企业,5篇设计生物科技领域;14篇电子商务企业,其中移动电子商务6篇。行业分布看,通讯企业11篇,新能源企业9篇,医疗保健9篇,金融服务业(银行、保险、证券、债券)6篇,航空企业4篇。
  4.研究方法
  朱晓武与阎妍(2008)梳理了组织结构维度的研究方法,概括出理论归纳、案例研究、量表调研、内容分析四种。结合对所筛选文献的分析,我们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方法概括为理论归纳、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数理仿真、文献综述五种,分别涉及63、114、31、11、8篇文献。占比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正好占到一半。本文根据文献用到的案例数量进行了合并统计,如图3所示。
  5.研究主题
  (1)外部情境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
  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系列相互依存活动构成的系统,这些活动跨越企业边界,是企业与其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分享收益[。企业要创新其商业模式,一个重要的机制就是通过与外部建立共同发展关系(co-development relationships)。为了维系这一关系,每一企业必须首先明确自身的经营目标,并调整其商业模式使之与合作伙伴相契合;从企业间关系而非自身角度来审视某一资源或能力的重要性,同时考虑与市场互动的成本。企业间合作可以创造和提供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与其他企业合作并不妨碍特定企业开展创新。恰恰相反,成功的技术创新更多依赖商业模式所涉及的企业间的具体技术合作。Teece甚至指出,外部竞争环境在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商业模式不适应競争环境,那么先进技术和产品、优秀人才和管理、卓越领导等都不能导致企业获得持续成功。
  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企业外部资源、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在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中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企业自有资源和能力。Ng等(2013)对企业间伙伴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计量研究,發现企业间行为互动和信息联盟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原材料、设备共享对绩效影响并不明显,但企业的管理控制是调节变量。商业模式创新依赖于企业及其合作伙伴的现有资源的重组,并且不需要在研发领域投入大额资金,管理者的任务在于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系统思考。Velu(2015)基于美国债券市场1995年至2004年期间129家公司数据,发现随着商业模式创新程度的增加,与第三方公司的合作水平将会显著影响企业的发展。Berzosa等(2012)研究了外部开发者在新兴移动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网络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由于企业在市场上受到技术变革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必须将外部资源纳入自己的商业模式,以构建企业动态能力。外部开发者是吸收外部知识,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最重要角色;案例企业盈利能力与外部开发者于外部网络的嵌入层次显著正相关。尤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由于医疗知识的专一性,如何协调与其他专科医院之间的商业模式对于医院商业模式设计更为重要。Haro等(2012)以加拿大领先的戏剧旅游公司Theatre Les Deux Mondes(TDM)为案例,将TDM的利益相关者(政府资助部门和捐助者)纳入到创新要素中来,并认为这些要素甚至比通常意义上的业务模型组件(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关键工序等)更重要。甚至有学者认为,正是外源因素首先启动了商业模式创新,虽然创新管理与战略理论倾向将企业家打造成创新的“推动者”角色;然后才是企业创新对环境的影响。Ghezzi等(2015)指出,企业往往被迫充当创新的“接受者”,即创新通常是由外源因素推动产生的。这些外源因素通常是商业模式中价值主张和财务配置的参数;当然,反过来,企业也通过运作关键资源、关键活动、主要合作伙伴关系和关键动态能力以匹配甚至改善的外部环境。Kong(2014)采用网络控制理论中的Bass模型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BMS)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选择电池租赁模式还是车辆购买模式,均与社会网络形式密切相关。Mason等(2012)研究发现商业模式的灵活性由网络影响力、交易关系和企业所有权决定。   此外,开放的市场环境也对企业商业模式选择产生影响。在软件行业,开放程度显著影响着操作系统开发的质量和速度。企业结合市场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原则,能够采用灵活方法提高盈利能力,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从而使商业模式具备了明显的战略柔性。
  但也有实证研究表明,外部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如Duran-Encalada等(2012)依据公开数据构建了墨西哥石油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动力模型。研究将领导力、利益相关者的动机和外部因素确定为动力模型中的杠杆点。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提高领导活动和利益相关者的动机水平,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而外部经济因素(如全球经济发展和原油价格)则对此影响不大。同一行业中存在着诸多看似相似其实不同的商业模式,这也说明外部环境并非是决定商业模式的唯一要素。
  (2)外源要素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
  更多学者无意比较企业内、外要素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作用孰轻孰重,更倾向于将这些要素设计成一个网络化的商业模式,从而为学者和实践人员规划和开发出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模型。Maglio(2013)从服务科学角度出发,通过组织和人、业务和技术结合起来理解商业模式体系,厘清上述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研究对于如何系统化理解价值主张,推进新产品开发,再造价值创造的生态系统给出了相应建议。Rai(2014)强调企业IT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使企业间网络信息技术标准化,沟通产品工艺,联结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推动企业间合作的战略意图和商业模式的(再)配置。同时企业间协作和网络共同进化,也进一步推动了IT能力的提升。基于事件决策树理论,研究新环境下企业与系统供应商、用户的契约关系如何设定,以及该设定如何影响商业模式的形式与灵活性。Mason(2012)基于对英国20家高业绩和20家低业绩公司对比研究,发现商业模式的灵活性(柔性)由网络影响力、交易关系和企业所有权决定。商业模式设计就是对这三种因素的选择和整合。聚焦面向低收入市场(BOP)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推动某一单独商业模式、两种以上商业模式创新的权变因素做出了探索性研究。认为单一商业模式创新的任务就是通过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择机进入新市场。而互动商业模式则需要整合和利用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資源,创造新的商业机会。研究还探讨了不同类型商业模式对价值创造的主要影响。研究了格莱珉银行的价值主张、价值星座和利润公式。指出商业模式创新需要挑战传统思维,寻找互补的合作伙伴,并进行“试错性”实验(经济层面);引入社会利益导向的股东,更早重视社会效益(社会层面)。企业、商业网络、产品嵌入于相互交织的商业模式中,构成一个复杂系统。商业模式可以被理解为形塑某些企业行为的机构,同时,企业及其运营也形塑商业模式。
  (3)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企业家应对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应该超越产品和内部运作流程或者流程间的关系,考虑网络和市场领域中的力量。尤其在基于知识和技术的超级竞争时代,如何利用动态能力和协作网络更是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的焦点。企业除了开发异质性技术以利用企业资源,也应结合动态能力和协作网络确保这些优势的可持续性;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和生产领域的战略创新能力;企业应积极运作获取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协作效益,不断地变革其商业模式以适应行业竞争和产品生命周期。
  从企业家应对能力角度说,能否成功处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分歧,是企业打造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关键。管理者需要具备主导商业模式构件变化的管理创新能力,该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管理者还应考虑供应链节点、市场需求和社会环境,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成功处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分歧。多位学者对通过建立概念模型,对企业可持续商业模式做出系统表达。Casadesus-Masanell(2013)提出了商业模式动态创新的数理模型,研究了在位者和模仿者之间的战略互动。结果表明,模仿者需要对创新行为的表现形式做出战略选择:是向对手展示新的商业模式(战略显示),还是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隐瞒(战略隐瞒)?但无论如何,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非常可观,因此从结果来说,在位者欢迎竞争对手的加入,而非自身一股独大、独占鳌头。该解释也可以作为对某些行业中最大竞争对手往往“成对出现”现象的解释。Desyllas(2013)指出了如何从商业模式创新中获取动态能力的阶段性策略:短期看,企业应主要侧重对商业模式構成要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中期,企业可以利用已有知识产权及其他先发优势,设计出一种有效的隔离机制以应对对手竞争。而从长期来看,管理者的任务主要在于不断提升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依靠管理创新匹配外部市场环境,以抵御来自模仿者的竞争压力。面临市场不确定性特征,企业家的重要作用就是对市场信息负有信托责任,依赖于企业及其合作伙伴现有资源的重新设计来推进自身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创新。
  (4)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框架
  Lueg等(2015)对北欧时装公司的低成本商业模式进行了多案例研究。研究发现,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其①创建超越传统的股东价值的隐性契约;②将风险转移到供应商;③激励管理层领导力和员工执行力。此外,作者还建议从行业监管层面强制供应商进行信息披露,引导树立全行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对巴西两个能源部门的案例研究,Matos(2013)认为企业经营必须从关注自身价值转向利益相关者价值,决策者应采取措施吸引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创新中来。电动汽车产业不仅涉及传统汽车制造商,而且还对电池制造商、电力提供商和其他服务提供商提出新要求。因此,电动汽车行业或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不能仅仅从某一企业入手,应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力量;超越单纯的价值创造、价值获取视野,将社会目标考虑在内。目前电动汽车行业已有大量案例支持该观点。
  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同样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研究发现,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从最开始的B2C发展为B2B,最终呈现出B2B&C和B2C&B的混合。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时期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相对影响力有所差异而造成的。Froud(2009)认为BBC必须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对其商业模式进行反思,综合考虑数字时代消费者、监管方和投资人等各方的利益。以加拿大领先的戏剧旅游公司Theatre Les Deux Mondes (TDM)为案例,研究艺术组织如何调整其商业模式,以满足从动荡经营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研究将TDM的利益相关者(政府资助部门和捐助者)纳入到创新要素中来,并认为这些要素甚至比通常意义上的业务模型组件(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关键工序等)更重要。基于系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企业理论,对旅游目的地商业模式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对英国某区域内大学的商业模式演化进行了纵向单案例研究,对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影响力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予以了重点关注。研究发现,大学会面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单独在内容、结构和治理方面设计其商业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利益相关者(学者、企业、技术中介、政府机构)的力量相互交织,但并非在某一时点共同决定大学商业模式,而是力量此消彼长、阶段性地分别作用于大学的商业模式演化。学者应该参与到创新过程中来,而不仅仅是旁观者。基于Chesbrough的商业模式架构,对悉尼机场如何考虑利益相关着关切、重组其商业模式进行了单案例研究,认为机场私有化可以兼顾机场所有者和参与机场运营的各利益相关者等各方利益,推进商业模式根本改变。教育机构的商业模式创新也离不开教师和信息技术专家之间的合作。
  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表现稍有不同。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其商业模式创新是否成功,取决于全球要素的利用效率。跨国公司商业模式若想成功开展,必须要嵌入东道国文化、经济、制度和地理等要素。然而这种嵌入无需跨国公司自身亲力亲为--跨国公司可以选择与东道国的NGO合作,获取进入市场合法性、客户信息以及采购和配送系统,还能争取东道国民间力量和政府支持。基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NGO构建的合作,能够强化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互补能力,能够以更新颖方式创造价值、实现利润,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风险。这种合作还可以为弥足双方欠缺功能来完善彼此的商业模式,甚至可以共同创造新的跨越组织的商业模式。与上述文献聚焦跨国公司的全球商业模式管理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企业虽然在技术能力和市场资源中处于劣势地位,但仍然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更便宜但足够好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对于后发企业来说,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点有两个,一是阐明一个适当的价值主张吸引本地客户,二是抓住跨国公司嵌入本地网络的机会,学习其先进经验绕过跨国公司的先发优势,并充分利用价格低廉、本土作战的后发优势。研究已经表明,“金字塔底层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机会,但如果缺乏对东道国环境了解,跨国公司在设计、推出新产品时均会面临障碍。如能与东道国非政府组织合作,则会大大增加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概率。
  政府无形之手能够弥补市场有形之手配置资源的缺陷,因此利益相關者理论尤其重视政府关切。为什么美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吸引了大量的风险资本家和大制药公司的资金,但利润却如此来之不易?对于这一所谓“Pisano之问”,Lazonick(2011)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结合股东、大制药公司、政府投资的行为对生物制药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系统解读,认为生物制药企业将研发费用金融化是“坏”的商业模式创新。为此,作者认为政府监管是推进美国生物制药产业良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政府在信息披露、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影响企业商业模式的结构和创新效率。在生物技术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政府监管主要体现在对股票市场的管理(利润回购和分红政策)、专利使用等。政府支持是跨国公司嵌入东道国网络,成功实施其商业模式的重要因素。Birkin(2009)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收集了位于广州、深圳20家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相关数据,指出中国企业實施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十分迫切,而且这需要企业与政府的共同努力。
  三重基线也是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一大思路。Bocken(2014)基于三重基线模型,设计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原型,以便用于推动可持续商业模式研究和实践。该原型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和能源利用效率;向“三废”要价值;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自然过程;重视功能而非所有权;重视管理服务的作用;鼓励自给自足;基于社会-经济双重目标定义企业运营;提供规模化的解决方案。Mihalic(2012)基于三重基线模型,研究了斯洛文尼亚饭店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模型。Christensen(2012)研究了丹麦一家公司充电汽车(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认为产业技术的复杂性要求企业变革其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理论应超越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视野,考虑社会目标。
  四、研究小结
  对外部情境与外源因素的关注是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规范的文献综述流程,发现外部环境与要素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设计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为什么要更新商业模式,部分地可以看做对外源因素的回应。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三重基线理论,可以对商业模式创新外源因素进行分类梳理,进而构建一个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框架。秉承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思维,要求企业家不能仅仅专注于某个点,而秉承网络化、开放式、可持续原则,依赖于企业及其合作伙伴现有资源的重新设计来推进自身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创新。
  注释:
  ①根据Magretta(2002)、Teece(2010)、Zott&Amit(2011)对商业模式的判断标准,本文将文献范畴限定在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市场营销、国际企业管理等领域内,所选文献关注的应是组织价值的来源、创造与分配问题,同时剔除针对国家或地区开展商业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
  ②ISI未显示该期刊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
  [1]Loebbecke, C. and A. Picot.Reflections on societal and 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arising from digitization and big data analytics: A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15. 24(3): p. 149-157.
  [2]Amit, R. and C. Zott.Creating Value Throug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2. 53(3): p. 41-+.
  [3]Mezger, F.Toward a capability-based conceptualization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sights from an explorative study. R & D MANAGEMENT, 2014. 44(5): p. 429-449.   [4]Girotra, K. and S. Netessine.How to Build Risk into Your Business Mode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1. 89(5): p. 100-+.
  [5]Hacklin, F. and M. Wallnoefer.The business model in the practice of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insights from a case study. MANAGEMENT DECISION, 2012. 50(1-2): p. 166-188.
  [6]刁玉柱,白景坤.商業模式創新的机理分析:一个系统思考框架. 管理学报, 2012(01): 第71-81页.
  [7]Teece, D.J.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SI): p. 172-194.
  [8]Chesbrough, H. and K. Schwartz.Innovating business models with co-development partnerships.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7. 50(1): p. 55-59.
  [9]韵江,鞠蕾.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战略研究:特征、方法及主题分析--基于英文文献的探讨. 南开管理评论, 2010(05): 第131-143页.
  [10]Zott, C., R. Amit and L. Massa.The Business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 37(4): p. 1019-1042.
  [11]林忠, 鞠蕾,陈丽.工作-家庭冲突研究与中国议题:视角、内容和设计. 管理世界, 2013(09): 第154-171页.
  [12]朱晓武,阎妍.组织结构维度研究理论与方法评介.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8(11): 第57-65页.
  [13]Zott, C. and R. Amit.Business Model Design: 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SI): p. 216-226.
  [14]de Reuver, M., H. Bouwman and T. Haaker.Mobile business models: organizational and financial design issues that matter. ELECTRONIC MARKETS, 2009. 19(1): p. 3-13.
  [15]Fiet, J.O. and P.C. Patel.Forgiving business models for new ventures.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8. 32(4): p. 749-761.
  [16]Dahan, N.M., et al.Corporate-NGO Collaboration: Co-creating New Business Models for Developing Markets.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SI): p. 326-342.
  [17]Miles, R.E., G. Miles and C.C. Snow.Collaborative entrepreneurship: A business model for continuous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006. 35(1): p. 1-11.
  [18]Micheli, P., et al.New Business Models for Public-Sector Innovation Successfu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Government.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2. 55(5): p. 51-57.
  [19]Ng, I.C.L., D.X. Ding and N. Yip.Outcome-based contracts as new business model: The role of partnership and value-driven relational asset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3. 42(5SI): p. 730-743.
  [20]Zott, C. and R. Ami.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reating Value In Times Of Change. UNIVERSIA BUSINESS REVIEW, 2009(23): p. 108-121.
  [21]Velu, C.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third-party alliance on the survival of new firms. TECHNOVATION, 2015. 35: p. 1-11.   [22]Lopez Berzosa, D., J. Miguel Davila and C. de Pablos Heredero.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IN THE MOBILE INDUSTRY: CO-CREATING VALUE WITH CUSTOMERS. TRANSFORMATIONS IN BUSINESS & ECONOMICS, 2012. 11(2): p. 134-148.
  [23]Mittra, J. and J. Tait.Analysing stratified medicine business models and value systems: innovation-regulation interactions. NEW BIOTECHNOLOGY, 2012. 29(6): p. 709-719.
  [24]Poisson-de Haro, S. and D. Montpetit.Surviving in Times of Turmoil: Adaptation of the Theatre Les Deux Mondes Business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2012. 14(3): p. 16-31.
  [25]Ghezzi, A., et al.On business models, resources and exogenous (dis)continuous innovation: evidences from the mobile applications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 68(1-2): p. 21-48.
  [26]Kong, D.Y. and X.H. Bi.Impact of Social Network and Business Model on Innovation Diffus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China.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4(230765).
  [27]Mason, K. and S. Mouzas.Flexible business model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12. 46(10): p. 1340-1367.
  [28]Bonaccorsi, A., S. Giannangeli and C. Rossi.Entry strategies under competing standards: Hybrid business models in the open source software industry. MANAGEMENT SCIENCE, 2006. 52(7): p. 1085-1098.
  [29]Rajala, R., M. Westerlund and K. Moller.Strategic flexibility in open innovation - designing business models for open source softwar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12. 46(10): p. 1368-1388.
  [30]Duran-Encalada, J.A. and A. Paucar-Caceres.A system dynamics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for Petroleos Mexicanos (Pemex): case based on the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2012. 63(8): p. 1065-1078.
  [31]Demill, B. and X. Lecocq.Business Models Evolution: Towards a Dynamic Consistency View of Strategy. UNIVERSIA BUSINESS REVIEW, 2009(23): p. 86-107.
  [32]Nair, S., et al.Impact of knowledge brokering on performance heterogeneity among business models. MANAGEMENT DECISION, 2012. 50(9): p. 1649-1660.
  [33]Palo, T. and J. Tahtinen.A network perspective on business models for emerging technology-based services.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2011. 26(5): p. 377-388.
  [34]Maglio, P.P. and J. Spohrer.A service science perspective 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3. 42(5SI): p. 665-670.
  [35]Rai, A. and X. Tang.Information Technology-Enabled Business Model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a Coevolution Perspective for Future Research.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14. 25(1): p. 1-14.   [36]Copani, G. and P. Rosa.DEMAT: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new flexibility-oriented business models in the machine tools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2015. 28(4SI): p. 408-417.
  [37]Sanchez, P. and J.E. Ricart.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sources of value creation in low-income markets. EUROPEAN MANAGEMENT REVIEW, 2010. 7(3): p. 138-154.
  [38]Yunus, M., B. Moingeon and L. Lehmann-Ortega.Building Social Business Models: Lessons from the Grameen Experience.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SI): p. 308-325.
  [39]Mason, K. and M. Spring.The sites and practices of business model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1. 40(6SI): p. 1032-1041.
  [40]Thompson, J.D. and I.C. MacMillan.Business Models: Creating New Markets and Societal Wealth.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SI): p. 291-307.
  [41]Matos, S. and B.S. Silvestre.Managing stakeholder relations when developing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the case of the Brazilian energy sector.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 45: p. 61-73.
  [42]Birkin, F., T. Polesie and L. Lewis.A New Business Mode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 Exploratory Study Using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in Nordic Organizations.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9. 18(5): p. 277-290.
  [43]Hogevold, N.M., et al.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Corporate reasons, economic effects, social boundaries, environmental ac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hallenges in sustainable business practices. BALT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4. 9(3): p. 357-380.
  [44]Casadesus-Masanell, R. and F. Zhu.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imitation: The case of sponsor-based business model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34(4): p. 464-482.
  [45]Desyllas, P. and M. Sako.Profiting from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Pay-As-You-Drive auto insurance. RESEARCH POLICY, 2013. 42(1): p. 101-116.
  [46]Carayannis, E.G., S. Sindakis and C. Walter.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s Lever of Organizational Sustainability.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15. 40(1): p. 85-104.
  [47]Lueg, R., M.M. Pedersen and S.N. Clemmensen.The Role of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in a Low-Cost Business Model - A Case Study in the Scandinavian Fashion Industry.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5. 24(5): p. 344-359.
  [48]Muzellec, L., S. Ronteau and M. Lambkin.Two-sided Internet platforms: A business model lifecycle perspective.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5. 45: p. 139-150.   [49]Kley, F., C. Lerch and D. Dallinger.New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ic cars-A holistic approach. ENERGY POLICY, 2011. 39(6): p. 3392-3403.
  [51]Christensen, T.B., P. Wells and L. Cipcigan.Can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overcome resistance to electric vehicles? Better Place and battery electric cars in Denmark. ENERGY POLICY, 2012. 48: p. 498-505.
  [52]Froud, J., et al.Stressed by Choice: a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of the BBC.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9. 20(2): p. 252-264.
  [53]Peric, M. and J. Djurkin.Systems thinking and alternative business model for responsible tourist destination. KYBERNETES, 2014. 43(3-4): p. 480-496.
  [54]Miller, K., M. McAdam and R. McAdam.The changing university business model: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R & D MANAGEMENT, 2014. 44(3SI): p. 265-287.
  [55]Wells, P. and M. Seitz.Business models and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 a typolog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 10(3-4): p. 249-251.
  [56]Bowyer, D. and R.L. Chapman.Does privatisation drive innovati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rough stakeholder viewpoints: the case of Sydney Airport 10 years post-privatisa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2014. 20(3): p. 365-386.
  [57]Drozdova, M.New business mode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E & M EKONOMIE A MANAGEMENT, 2008. 11(1): p. 60-68.
  [58]Chung, W., A. Yam and M. Chan.Networked enterprise: A new business model for global sourc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4. 87(3): p. 267-280.
  [59]Wu, X., R. Ma and Y. Shi.How do Latecomer Firms Capture Value From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A Secondary Business-Model Innovation Perspective.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0. 57(1): p. 51-62.
  [60]Chesbrough, H., et al.Business models for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6. 48(3): p. 48-+.
  [61]Lazonick, W. and O. Tulum.US biopharmaceutical finance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biotech business model. RESEARCH POLICY, 2011. 40(9): p. 1170-1187.
  [62]Birkin, F., et al.New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in China.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9. 18(1): p. 64-77.
  [63]Bocken, N.M.P., et al.A literature and practice review to develop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archetyp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4. 65: p. 42-56.
  [64]Mihalic, T., V. Zabkar and L.K. Cvelbar.A hotel sustainability business model: evidence from Slovenia.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2. 20(5): p. 701-719.
  作者簡介:刁玉柱(1980- ),臨沂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组织创新与管理变革;白景坤(1972-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创业与创新惰性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今年是黔西县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施行十年之际。十年间,全国各地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态良好。农村专业合作社作是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内部管理、市场风险等原因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本文以贫困地区的黔西县定新乡为例,旨在揭示贫困地区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创心物流咨询有限公司属第四方物流公司,从事供应链、仓储、运输等一系列的有关的方案策划和培训,在中国发展前途比较光明,物流咨询公司可以弥补第三方物流不能从整个供应链全局角度降低物流成本的这种缺陷,它作为社会运输资源的整合者会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从而可以降低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  关键词:物流;物流咨询服务;方案设计  项目成员按照企业章程构建了“创心物流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至今为止,已
期刊
摘 要:以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本文通过对阿里巴巴集团、唯品会、京东等电商平台企业发展历程的案例研究,分析了电商平台企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归纳出电商平台企业生态系统演化会经历萌芽、开拓、耦合和进化四个阶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各个演化阶段应采用的战略选择方案,以期能够对我国电商平台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商平台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案例研究;战略演化  一、引言  Moore
期刊
摘 要:本文使用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0年-2014年外商直接投资相关数据,对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波动非常明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从三大地区来看,浙东北地区差距最大,波动也较为明显,而浙南地区和浙西南地区的泰尔指数表现非常平稳。(3)地区间差距贡献率和地区内
期刊
摘 要: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催生了便利超市业态的产生,便利超市大多以连锁超市为主,如FamilyMart全家便利超市、苏果便利超市、可的便利超市等等。本文主要以全家便利超市为例,研究连锁超市在扩张市场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市场选择。  关键词:便利超市;扩张市场;市场选择  一、研究背景  便利超市这一业态一直在欧美、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十分盛行,而对于大陆地区来讲便利超市的进入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
期刊
摘 要:债务重组是我国银行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013年7月,中国二重与国机集团在国务院批准下实施联合重组,在中国银监会支持下,银行债务重组正式启动,并于2015年9月圆满完成,取得了良好评价。本文通过对中国二重债务重组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债务重组方案的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困境,通过对该债务重组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债务重组的改革建议,为债务重组的成功实施,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行业都致力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各个领域,使得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制造、运营和监督等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对于企业审计工作,国家政府相关部门明确提出要加快企业审计工作信息化的速度,借助信息技术使企业审计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所以在现阶段,企业必须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与时代接轨,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企业审计工作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西南贫困地区需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契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贯彻发展新理念,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本项目以产业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选取国家级贫困县-石柱县为例,以政府视角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矫正当前西南贫困地区农业供需结构错配,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从而改善西南贫困地区生活水平,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坚实
期刊
摘 要:全面实施“营改增”近一年来,传统商品劳务税--营业税的征收已成为历史。作为当前财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改增”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其改革实施过程中,相关新政策陆续出台,对企业及企业财务人员,尤其是日常从未涉及增值税业务的纳税人来说,都较为陌生。根据以上情况,基于税务风险视角采取相关措施来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将有助于帮助企业防范税务风险,同时增强政策的可执行性和操作性。  
期刊
摘 要:校企共建“政校企行”一体化合作平台是基于 “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构建的服务于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公共服务平台,它主要由专业科研团队、教师工作室、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由教学系部统一组织管理,为各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提供统一接口。成果分为理论研究成果、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平台的实践三大类。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寻求实现对接中山特色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产学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