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高中化学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也应担起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高中 化学教学 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在中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培养出的孩子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养成了只能在家长或教师划定的条条框框内运行,不敢越雷池半步进行创新的习惯。家长和教师教育时还提出什么“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致使学生过于严谨,尊崇权威,定势思维强,创造性思维薄弱。学生被动学习,成了装知识的容器,忽略了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培养创新意识是关键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化学史的考察,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创设创新氛围是基础
  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四、培养创新精神是动力
  创新精神是指在问题解决与学习过程中,推动主体经过变化、组合、探索,得出新成果、获取新知识与新能力的,受主体个性特征制约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 化学教学中,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培养创新思维是途径
  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六、探究实验是方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又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
  总之,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的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实践证明,只有根据自读文课型的特点来授以科学的自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规律、积累自学经验、打好自学基础,才能达到自读文教学的理想效果。  但是,作为课内自读文就要体现课堂的教学形式,自读文课堂教学形式主要靠导读来体现,课堂上既不能放任自读,又不能面面俱到地讲授。要使学教结合、彼此作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就必须抓住导读设计的契机,因为科学地设计导读是自读文教学成功的保证。  一、目标阅读
期刊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实验是不仅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物理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强化实验教学,既可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物理实验课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物理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效果。那么,我们的物理实验课如何上才有效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提前预做实验  实验课
期刊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现就自己和本校的历史教学,谈谈我们的感受和收获。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  第一,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谈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适应于乡镇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更好地解决已出现的问题,推进教学改革,为提高乡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问题 措施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到:“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我通过七八年的教学,深深地体会到了情感所产生的效应。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所致,他们学习时容易受情绪的干扰,不喜欢的教师上课就不认真学,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支配理智。学习时情绪的好坏、平时与教师的关系是否融洽,都能直接对教学效果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
期刊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小学语文课堂的开放实质,走出误区,牢固树立新课程标准理念,精心选择和组织课堂上开放授课的内容,抓住课内、课外教学资源与学生情感的结合点,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这样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才能事半功倍,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到开放教学呢?  首先,要牢固树立新课程标准理念。 
期刊
摘 要:《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历史教师要紧扣课程标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改 创新教法  一、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
期刊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改变学习数学枯燥无味的现象,促使学生迸发出满腔的学习热情和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虽然存在于数学知识之中,但它并不是数学教材的自然呈现,而是需要教师充分地挖掘,合理、巧妙地设计。另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教学中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美  数学美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
期刊
数学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难让学生感兴趣的,它涉及到数字、算理、计算公式、图形等内容,既抽象又枯燥,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学生眼中是平淡无趣的。那么如何改变呢?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保持稳定的注意。如果我们用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在“玩中学、动中思、乐中悟”,把乏味的数学变成学生们喜欢的“快乐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将会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