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60年来,国内外著名学者关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展开深入而廣泛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的合理配置,对公司治理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在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中,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因素,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与公司业绩起着关键作用。文章聚焦于辽宁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层面,系统分析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并以 2008—2015年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引导辽宁省上市公司实现公司绩效的提升。根据文章的实证数据显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现倒“U”形曲线,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绩效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论,对优化辽宁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升治理效率,进而提高公司整体经营绩效,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公司绩效;股东持股比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1.144
1 文献综述
1.1 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绩效
Jensen和Meekling在其论文中阐述了代理理论,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管理层与所有者的代理关系等。两位学者认为:股权越集中,公司绩效越高。Fama和 Jensen认为,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会导致公司价值的损失。由于高度集中的股权必然强化管理者的地位,不利于市場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还有国外著名学者认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使控股股东可能用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来寻求自身的利益。此时股权分散型企业的市场价值和业绩要优于股权集中性企业。
孙永祥等以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倒“U”形曲线关系。另外有学者提到委托代理理论和股东积极理论,选取2008—2012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大数据为数据样本。探讨了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问题,结果认为,二者有倒“U”形关系。仍有学者认为,当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在统计学意义上呈现正相关关系。李亚静的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之间显著负相关。同时,还有学者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数据为样本探讨了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认为,二者呈正“U”形关系,也就是说当控股股东股权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先降低,然后上升的关系。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认为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经营绩效是呈相关关系的。现阶段学术界对于股权集中度究竟如何影响公司经营绩效,尚无统一定论。
1.2 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绩效
Nagar 等学者研究发现,存在一定程度股权制衡的公司由于大股东间能够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对公司发展更有利,其公司价值要高于一股独大公司。Maury 研究了芬兰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发现各个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当时,公司业绩表现较好,且控股股东类型也是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还有著名学者分析大股东之间股权制衡的程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认为多数上市公司的后九大股东集中度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在抑制第一大股东私利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制衡作用,但存在国有股比重较低的公司中,中小股东更易受到利益侵害。
赵景文、于增彪等学者强调多个大股东的存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公司的业绩显著差于同行业、总资产规模最接近的一股独大公司。陈志军、徐鹏从动态竞争的视角研究了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选取了231家高科技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王丽丽选取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9—201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建立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为变量的两个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随着股权制衡度的提高,反而降低了企业经营绩效。这可能和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水平相关,股权制衡还受到其他许多方面的影响,不像国外那样能够发挥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提升的积极作用。
关于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理论研究,大部分学者是支持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治理效率越高,经营绩效也越高。但是也仍有学者认为股权制衡不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
由上述可知目前关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并不一致,其中关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分为正相关论、负相关论、曲线论;关于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为正相关、负相关。
2 研究假设
2.1 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绩效存在倒“U”形关系
一般认为,高度分散的股权会抑制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管以及对经营激励的热情和动力,小股东跟随行为也会增加,这必然导致管理人成为公司实质控制人,大大增加代理成本,最终降低公司绩效。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下,由于大股东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他们完全有可能为了自身收益而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收益。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相当,属于共同控制上市公司的股权类型,避免了一股独大的不利影响,而且对高管的监管有更多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经营绩效的提高。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绩效存在倒“U”形关系。
2.2 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针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引入其他股东与大股东共享企业控制权,能够抑制大股东侵占公司资源的行为,同时起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公司的经营决策须经各大股东一致通过,监督的有效性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股权制衡度作为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公司业绩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存在一定股权制衡度的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相互监督、限制,能够阻碍大股东的利己行为,推进公司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样本的来源和选择
文章选取辽宁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每年公布的年度财务报告。初始样本78家上市公司,剔除被ST的上市公司以及有极端值的上市公司,并且为避免A股、B股、H股的差异,最终有效样本数据为65家上市公司。回归分析及检验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
3.2 变量定义
3.2.1 因变量
学术界关于公司绩效的度量指标有很多,比如采用净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等会计指标,也有的用托宾 Q 值等市场数据来衡量。由于托宾Q值是基于市场价值来计算的,而市场价值的取得有很大的变动性,并且不易得到。因此本文选择净资产报酬率(ROE)来衡量公司绩效。
因变量 Y(ROE净资产报酬率)=公司年度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
3.2.2 自变量
本文主要探究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包括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我们主要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来作为股权集中度的替代变量。采用第二大股东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来表示股权制衡度。
3.2.3 控制变量
本文将公司规模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以上市公司总资产数额的对数来表示。
3.3 模型设计
依据上文的假设,本文建立如下统计模型: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每年ROE最小值均为负值,说明辽宁省上市公司某些经营绩效比较差,实现负净利润。部分公司ROE比率較高,公司取得较好的发展。从企业绩效指标ROE均值来看,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5年ROE最小值为0.67%。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看,CR1极小值为8.80%,极大值为82.12%。从极大值来看,公司第一大股东完全控制该公司的管理决策。CR1的均值从2008—2015年分别为39.38%、38.36%、39.13%、38.54%、38.10%、37.87%、36.19%、34.95%,整体趋势是下降的,说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初见成效,上市公司也意识到一股独大对公司的不利影响。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分析,CR12345极小值为14.39%,极大值为87.89%,说明前五大股东可以完全控制公司的运营管理。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来看,分别为:53.93%、51.90%、53.89%、53.43%、55.00%、53.45%、51.96%、54.11%,可以看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在51%以上,说明前五大股东完全有能力独立控制公司运行,辽宁省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是比较高的。就股权制衡度Z5来看,2008—2015年Z5极小值为0.31,说明第二到第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几乎没有制衡作用。极大值为299.87%,此时第二到第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作用是非常有效的。那么从均值来看,2008—2015年Z5均值都在54%以上,说明平均来看,第二到第五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之间有较强的制衡力。最后从控制变量公司规模来看,Size的均值保持在1.55以上,部分公司达到极大值3.40。
4.2 回归分析
4.2.1 股权集中度与ROE的回归分析
从数据模型看,ROE与CR1的曲线回归完全符合本文前述假设,企业经营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现倒“U”形曲线,结果是显著的。说明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极小时,即在公司股权非常分散情况下,公司股东(即便是公司第一大股东)也没有任何积极性去管理公司,更不用说中小股东对公司的影响程度了,这样对企业整体发展不利。另外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1%时,即第一大股东完全有能力独立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决策,无须通过其他小股东的认可,这样会直接造成公司的一股独大现象,中小投资者不能够得到充分保护,并且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仍然无法有效地遏制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剥夺与侵害行为,因此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发展也存在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建议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应相对集中。从上述数据可以清晰看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保持在30%~45%范围内,公司经营绩效较高。此时公司存在相对的控股股东,有更大的积极性去管理公司,使公司更快发展。
从研究结果来看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应该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股权不能过分地集中在大股东手里,这样会对中小股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不能极度分散被无数股东持有,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绩效水平。
4.2.2 股权制衡度与ROE的回归分析
从股权制衡度替代变量来看,回归结果表明公司绩效与股权制衡度显著负相关,本文的假设二未得到验证。分析原因,其一:文章的研究是建立在辽宁省上市公司能夠提供真实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的,但事实上上市公司可能存在造假现象,其提供的信息并不完全真实可靠,给模型估计带来偏差。其二:由于2008—2012年,是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五年间,成效并不那么明显,当时CR1比例依然比较高,同时国内经济形势比较乐观,因此在CR1比重较大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业绩。2013—2015年,股权分置改革已显成效,一股独大现象得到缓和,并且很多非流通股份逐步退出资本市场。但由于经济形势衰落,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其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出现滑坡。因此出现这样的情况,跟市场大环境联系紧密。另外本文所建模型还需优化。本文依然认为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是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的,特别是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可以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制衡。
另外,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上市公司总资产额的对数,理论上,公司绩效与公司规模应是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应是公司绩效随公司规模的扩大不断提升。但在实际回归分析中,辽宁省上市公司在2012年之前,符合上述规律。但是从2013年之后,变化趋势完全相反。这可能跟我国近些年的宏观经济环境相关,尽管总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企业经营绩效受到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依然处于低迷状态。
5 研究结论
文章以辽宁省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控制公司规模变量后,研究证实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间呈倒“U”形关系,而股权制衡度就辽宁省上市公司而言不能显著改善公司绩效。但是本文依然同意股权制衡度对上市公司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在保持相对股权集中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约束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汉军,刘小元.国有控股上市企业股权多元化与公司绩效[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7):56-63.
[2]徐文学,陆希希.股权集中度与制衡度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J].企业经济,2014(3):185-188.
[3]陈德萍,陈永圣.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1(1):38-44.
[4]简玉峰,刘长生.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实证数据[J].会计之友,2013(2):74-79.
[5]李梅.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J].财会通讯,2014(7):29-32.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公司绩效;股东持股比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1.144
1 文献综述
1.1 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绩效
Jensen和Meekling在其论文中阐述了代理理论,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管理层与所有者的代理关系等。两位学者认为:股权越集中,公司绩效越高。Fama和 Jensen认为,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会导致公司价值的损失。由于高度集中的股权必然强化管理者的地位,不利于市場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还有国外著名学者认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使控股股东可能用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来寻求自身的利益。此时股权分散型企业的市场价值和业绩要优于股权集中性企业。
孙永祥等以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倒“U”形曲线关系。另外有学者提到委托代理理论和股东积极理论,选取2008—2012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大数据为数据样本。探讨了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问题,结果认为,二者有倒“U”形关系。仍有学者认为,当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在统计学意义上呈现正相关关系。李亚静的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之间显著负相关。同时,还有学者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数据为样本探讨了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认为,二者呈正“U”形关系,也就是说当控股股东股权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先降低,然后上升的关系。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认为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经营绩效是呈相关关系的。现阶段学术界对于股权集中度究竟如何影响公司经营绩效,尚无统一定论。
1.2 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绩效
Nagar 等学者研究发现,存在一定程度股权制衡的公司由于大股东间能够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对公司发展更有利,其公司价值要高于一股独大公司。Maury 研究了芬兰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发现各个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当时,公司业绩表现较好,且控股股东类型也是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还有著名学者分析大股东之间股权制衡的程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认为多数上市公司的后九大股东集中度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在抑制第一大股东私利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制衡作用,但存在国有股比重较低的公司中,中小股东更易受到利益侵害。
赵景文、于增彪等学者强调多个大股东的存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公司的业绩显著差于同行业、总资产规模最接近的一股独大公司。陈志军、徐鹏从动态竞争的视角研究了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选取了231家高科技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王丽丽选取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9—201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建立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为变量的两个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随着股权制衡度的提高,反而降低了企业经营绩效。这可能和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水平相关,股权制衡还受到其他许多方面的影响,不像国外那样能够发挥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提升的积极作用。
关于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理论研究,大部分学者是支持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治理效率越高,经营绩效也越高。但是也仍有学者认为股权制衡不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
由上述可知目前关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并不一致,其中关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分为正相关论、负相关论、曲线论;关于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为正相关、负相关。
2 研究假设
2.1 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绩效存在倒“U”形关系
一般认为,高度分散的股权会抑制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管以及对经营激励的热情和动力,小股东跟随行为也会增加,这必然导致管理人成为公司实质控制人,大大增加代理成本,最终降低公司绩效。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下,由于大股东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他们完全有可能为了自身收益而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收益。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相当,属于共同控制上市公司的股权类型,避免了一股独大的不利影响,而且对高管的监管有更多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经营绩效的提高。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绩效存在倒“U”形关系。
2.2 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针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引入其他股东与大股东共享企业控制权,能够抑制大股东侵占公司资源的行为,同时起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公司的经营决策须经各大股东一致通过,监督的有效性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股权制衡度作为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公司业绩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存在一定股权制衡度的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相互监督、限制,能够阻碍大股东的利己行为,推进公司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样本的来源和选择
文章选取辽宁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每年公布的年度财务报告。初始样本78家上市公司,剔除被ST的上市公司以及有极端值的上市公司,并且为避免A股、B股、H股的差异,最终有效样本数据为65家上市公司。回归分析及检验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
3.2 变量定义
3.2.1 因变量
学术界关于公司绩效的度量指标有很多,比如采用净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等会计指标,也有的用托宾 Q 值等市场数据来衡量。由于托宾Q值是基于市场价值来计算的,而市场价值的取得有很大的变动性,并且不易得到。因此本文选择净资产报酬率(ROE)来衡量公司绩效。
因变量 Y(ROE净资产报酬率)=公司年度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
3.2.2 自变量
本文主要探究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包括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我们主要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来作为股权集中度的替代变量。采用第二大股东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来表示股权制衡度。
3.2.3 控制变量
本文将公司规模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以上市公司总资产数额的对数来表示。
3.3 模型设计
依据上文的假设,本文建立如下统计模型: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每年ROE最小值均为负值,说明辽宁省上市公司某些经营绩效比较差,实现负净利润。部分公司ROE比率較高,公司取得较好的发展。从企业绩效指标ROE均值来看,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5年ROE最小值为0.67%。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看,CR1极小值为8.80%,极大值为82.12%。从极大值来看,公司第一大股东完全控制该公司的管理决策。CR1的均值从2008—2015年分别为39.38%、38.36%、39.13%、38.54%、38.10%、37.87%、36.19%、34.95%,整体趋势是下降的,说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初见成效,上市公司也意识到一股独大对公司的不利影响。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分析,CR12345极小值为14.39%,极大值为87.89%,说明前五大股东可以完全控制公司的运营管理。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来看,分别为:53.93%、51.90%、53.89%、53.43%、55.00%、53.45%、51.96%、54.11%,可以看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在51%以上,说明前五大股东完全有能力独立控制公司运行,辽宁省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是比较高的。就股权制衡度Z5来看,2008—2015年Z5极小值为0.31,说明第二到第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几乎没有制衡作用。极大值为299.87%,此时第二到第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作用是非常有效的。那么从均值来看,2008—2015年Z5均值都在54%以上,说明平均来看,第二到第五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之间有较强的制衡力。最后从控制变量公司规模来看,Size的均值保持在1.55以上,部分公司达到极大值3.40。
4.2 回归分析
4.2.1 股权集中度与ROE的回归分析
从数据模型看,ROE与CR1的曲线回归完全符合本文前述假设,企业经营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现倒“U”形曲线,结果是显著的。说明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极小时,即在公司股权非常分散情况下,公司股东(即便是公司第一大股东)也没有任何积极性去管理公司,更不用说中小股东对公司的影响程度了,这样对企业整体发展不利。另外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1%时,即第一大股东完全有能力独立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决策,无须通过其他小股东的认可,这样会直接造成公司的一股独大现象,中小投资者不能够得到充分保护,并且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仍然无法有效地遏制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剥夺与侵害行为,因此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发展也存在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建议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应相对集中。从上述数据可以清晰看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保持在30%~45%范围内,公司经营绩效较高。此时公司存在相对的控股股东,有更大的积极性去管理公司,使公司更快发展。
从研究结果来看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应该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股权不能过分地集中在大股东手里,这样会对中小股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不能极度分散被无数股东持有,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绩效水平。
4.2.2 股权制衡度与ROE的回归分析
从股权制衡度替代变量来看,回归结果表明公司绩效与股权制衡度显著负相关,本文的假设二未得到验证。分析原因,其一:文章的研究是建立在辽宁省上市公司能夠提供真实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的,但事实上上市公司可能存在造假现象,其提供的信息并不完全真实可靠,给模型估计带来偏差。其二:由于2008—2012年,是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五年间,成效并不那么明显,当时CR1比例依然比较高,同时国内经济形势比较乐观,因此在CR1比重较大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业绩。2013—2015年,股权分置改革已显成效,一股独大现象得到缓和,并且很多非流通股份逐步退出资本市场。但由于经济形势衰落,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其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出现滑坡。因此出现这样的情况,跟市场大环境联系紧密。另外本文所建模型还需优化。本文依然认为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是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的,特别是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可以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制衡。
另外,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上市公司总资产额的对数,理论上,公司绩效与公司规模应是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应是公司绩效随公司规模的扩大不断提升。但在实际回归分析中,辽宁省上市公司在2012年之前,符合上述规律。但是从2013年之后,变化趋势完全相反。这可能跟我国近些年的宏观经济环境相关,尽管总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企业经营绩效受到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依然处于低迷状态。
5 研究结论
文章以辽宁省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控制公司规模变量后,研究证实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间呈倒“U”形关系,而股权制衡度就辽宁省上市公司而言不能显著改善公司绩效。但是本文依然同意股权制衡度对上市公司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在保持相对股权集中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约束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汉军,刘小元.国有控股上市企业股权多元化与公司绩效[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7):56-63.
[2]徐文学,陆希希.股权集中度与制衡度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J].企业经济,2014(3):185-188.
[3]陈德萍,陈永圣.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1(1):38-44.
[4]简玉峰,刘长生.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实证数据[J].会计之友,2013(2):74-79.
[5]李梅.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J].财会通讯,2014(7):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