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消费群体中,青少年占据重要部分,是消费的生力军。文章以保定一中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假期消费行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以下特点:①学生假期消费结构不平衡,存在支出过度消费现象;②消费水平总体趋平,但仍存在个体差异;③消费观念较为随性,不能有效控制。针对调查研究的数据,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规范与引导,为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理财意识等。
[关键词]中学生;假期消费;消费控制;消费观念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1.120
1 中学生消费的概念界定
“消费”一词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舶来品,对消费理论的研究也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但当时对于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肤浅,直到近些年许多人又对消费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消费”的概念虽有不同意见,但大致也都相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的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消费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而本文对于中学生消费的研究主要是以保定一中为例,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保定一中的假期消费的形式、心态等进行总结,提炼出中学生在假期消费行为的特点。因此中学生消费,是指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是在假期生活中,为了某种目的,在物质上或者是精神上达到满足时的一种状态。
2 中学生假期消费行为的现状
2.1 假期消费行为的基本情况
(1)假期消费的来源。通过调查结果得知,中学生在假期的消费绝大部分是来源于父母或者祖父母,这一比例高达89%,只有极少部分中学生假期消费的来源是通过自身劳动所得,仅占3%,其余部分要么是通过朋友借,要么是通过亲戚借,进一步显示了中学生的假期消费来源的单一性。
(2)中学生的假期消费水平。中学生消费水平虽然在个体上有所偏差,但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偏低,以低端消费为主要的消费方式。由于每个家庭因素不同,比如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属于中高端家庭生活水平,每个单体的消费能力不均等,有的中学生假期消费是其他人的几倍或者是总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一般父母或祖父母的收入越高,中学生假期消费就会明显更高。
(3)中学生假期消费方式。从保定一中中学生调查数据显示,假期的消费行为主要分为两大类:首先,65%的中学生会在假期内进行课外的辅导,也就是说一大半的中学生在假期生活中会继续进行学业的进修或者是课外活动的训练,主要是课后辅导班、奥数班、艺术班等。其次,25%的中学生会在假期跟随父母去外地旅游度假,这部分人也是在个体消费水平中比较高的一类人。除此之外,还有3%的中学生会和男、女朋友一起逛街、看电影,由于同在一城,这部分比例相对来讲也算是很高了。其余的消费方式就是娱乐,比如上网打游戏、同学聚餐等。
2.2 假期消费行为的基本特点
(1)学生假期消费结构不平衡,存在支出过度消费现象。中学生在假期的消费结构严重不均衡,由于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因此在假期中,家长希望甚至是要孩子去上辅导班或者是艺术课程,以求孩子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技多不压身,因此不管是需要还是不需要,一些没有必要的课程收费甚高,但仍有许多家长乐此不疲,过度消费。
(2)消费水平总体趋平,但仍存在个体差异。正如上面提到的,由于影响中学生假期消费水平的因素各式各樣,因此不可避免会在单体间存在差异,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的收入。因为知识水平的不同,父母从事的行业不同,家庭的收支难免存在不同,这就决定了中学生需要据此决定自身的消费水平,通过调查数据,假期消费额在5000元以上的,占据18%,消费额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的,占据70%,消费额在2000元以下的,占据7%,消费额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据5%,这部分人一般在假期中都不会参加什么辅导课程,仅仅是参与几次聚餐或者是逛街等。
(3)消费观念较为随性,不能有效控制。除去父母安排的消费外,中学生在假期自身的消费就显得比较随性,有的会买衣服,有的上网打游戏充游戏币,有的买一些奢侈品,總之各式各样的消费形式层出不穷。但能够看出,这些消费比较随性,有时候为了打游戏充钱上百,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受外界影响比较大。
3 中学生假期消费行为现状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本文一再提到,家庭因素是影响中学生假期消费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决定单体差异的决定性因素。通过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家庭的学生与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除此之外,父母自身的消费习惯对子女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很多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也是遗传自身父母。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往往适应能力较强。
(2)学校因素。学校对于中学生消费观念的形成与培养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尤其是缺乏对不良消费的教育,不能有效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应当重视起对中学生消费方面的教育。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于中学生假期消费行为有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会促进中学生的良性消费,恶劣的社会环境会导致中学生的恶性消费。因此,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风气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讲,很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和攀比心理。
(4)自身原因。中学生仍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在消费上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和蛊惑,通过炫耀和攀比来提高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这也是每一个中学生在成长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在调查中,因为各种原因,老师对于学生之间的炫耀不采取制止的态度甚至是鼓励的态度,就更容易滋生其攀比心理。
因此,中学生在假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4 引导中学生假期消费的对策及建议
(1)家庭要加强对消费的教育。首先,作为中学生的父母应当培养自身良好的消费习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首先应当严于自律,用良好的消费习惯影响孩子的消费观,不能给孩子造成攀比的心理暗示,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从未踏入社会起就要让他明白,只能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收获,只有通过自己的收获,才能加强自己的消费观念。
(2)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目前中学生在假期中消费的不合理原因有很多,作为学校,不能仅仅是传授专业的知识,也应当对中学生消费观念进行培养,要时刻注意加强对中学生消费的教育和引导。很多中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存不住钱,主要是在中学时未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消费只凭自己的意愿,不考虑以后的结果,这是最不可取的行为。对中学生的消费培养,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懂得取舍,正确理解金钱的意义。不定时地增加消费教育课程,精心编写有关消费教育的教材教案等。
(3)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作为中学生来讲,心智仍在逐渐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大的社会消费环境比较风行奢靡之风,就相当于对中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放上了一块石头,不利于中学生良性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形成。中国历来讲究勤俭,在当今社会,勤俭更应该是主流的消费风气。社会应当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才能够培养出继承我国良好风气和勤俭的优良传统。
消费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中学生作为消费的生力军,也是消费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是我们现在需要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假期消费;消费控制;消费观念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1.120
1 中学生消费的概念界定
“消费”一词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舶来品,对消费理论的研究也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但当时对于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肤浅,直到近些年许多人又对消费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消费”的概念虽有不同意见,但大致也都相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的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消费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而本文对于中学生消费的研究主要是以保定一中为例,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保定一中的假期消费的形式、心态等进行总结,提炼出中学生在假期消费行为的特点。因此中学生消费,是指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是在假期生活中,为了某种目的,在物质上或者是精神上达到满足时的一种状态。
2 中学生假期消费行为的现状
2.1 假期消费行为的基本情况
(1)假期消费的来源。通过调查结果得知,中学生在假期的消费绝大部分是来源于父母或者祖父母,这一比例高达89%,只有极少部分中学生假期消费的来源是通过自身劳动所得,仅占3%,其余部分要么是通过朋友借,要么是通过亲戚借,进一步显示了中学生的假期消费来源的单一性。
(2)中学生的假期消费水平。中学生消费水平虽然在个体上有所偏差,但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偏低,以低端消费为主要的消费方式。由于每个家庭因素不同,比如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属于中高端家庭生活水平,每个单体的消费能力不均等,有的中学生假期消费是其他人的几倍或者是总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一般父母或祖父母的收入越高,中学生假期消费就会明显更高。
(3)中学生假期消费方式。从保定一中中学生调查数据显示,假期的消费行为主要分为两大类:首先,65%的中学生会在假期内进行课外的辅导,也就是说一大半的中学生在假期生活中会继续进行学业的进修或者是课外活动的训练,主要是课后辅导班、奥数班、艺术班等。其次,25%的中学生会在假期跟随父母去外地旅游度假,这部分人也是在个体消费水平中比较高的一类人。除此之外,还有3%的中学生会和男、女朋友一起逛街、看电影,由于同在一城,这部分比例相对来讲也算是很高了。其余的消费方式就是娱乐,比如上网打游戏、同学聚餐等。
2.2 假期消费行为的基本特点
(1)学生假期消费结构不平衡,存在支出过度消费现象。中学生在假期的消费结构严重不均衡,由于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因此在假期中,家长希望甚至是要孩子去上辅导班或者是艺术课程,以求孩子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技多不压身,因此不管是需要还是不需要,一些没有必要的课程收费甚高,但仍有许多家长乐此不疲,过度消费。
(2)消费水平总体趋平,但仍存在个体差异。正如上面提到的,由于影响中学生假期消费水平的因素各式各樣,因此不可避免会在单体间存在差异,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的收入。因为知识水平的不同,父母从事的行业不同,家庭的收支难免存在不同,这就决定了中学生需要据此决定自身的消费水平,通过调查数据,假期消费额在5000元以上的,占据18%,消费额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的,占据70%,消费额在2000元以下的,占据7%,消费额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据5%,这部分人一般在假期中都不会参加什么辅导课程,仅仅是参与几次聚餐或者是逛街等。
(3)消费观念较为随性,不能有效控制。除去父母安排的消费外,中学生在假期自身的消费就显得比较随性,有的会买衣服,有的上网打游戏充游戏币,有的买一些奢侈品,總之各式各样的消费形式层出不穷。但能够看出,这些消费比较随性,有时候为了打游戏充钱上百,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受外界影响比较大。
3 中学生假期消费行为现状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本文一再提到,家庭因素是影响中学生假期消费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决定单体差异的决定性因素。通过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家庭的学生与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除此之外,父母自身的消费习惯对子女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很多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也是遗传自身父母。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往往适应能力较强。
(2)学校因素。学校对于中学生消费观念的形成与培养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尤其是缺乏对不良消费的教育,不能有效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应当重视起对中学生消费方面的教育。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于中学生假期消费行为有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会促进中学生的良性消费,恶劣的社会环境会导致中学生的恶性消费。因此,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风气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讲,很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和攀比心理。
(4)自身原因。中学生仍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在消费上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和蛊惑,通过炫耀和攀比来提高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这也是每一个中学生在成长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在调查中,因为各种原因,老师对于学生之间的炫耀不采取制止的态度甚至是鼓励的态度,就更容易滋生其攀比心理。
因此,中学生在假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4 引导中学生假期消费的对策及建议
(1)家庭要加强对消费的教育。首先,作为中学生的父母应当培养自身良好的消费习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首先应当严于自律,用良好的消费习惯影响孩子的消费观,不能给孩子造成攀比的心理暗示,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从未踏入社会起就要让他明白,只能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收获,只有通过自己的收获,才能加强自己的消费观念。
(2)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目前中学生在假期中消费的不合理原因有很多,作为学校,不能仅仅是传授专业的知识,也应当对中学生消费观念进行培养,要时刻注意加强对中学生消费的教育和引导。很多中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存不住钱,主要是在中学时未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消费只凭自己的意愿,不考虑以后的结果,这是最不可取的行为。对中学生的消费培养,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懂得取舍,正确理解金钱的意义。不定时地增加消费教育课程,精心编写有关消费教育的教材教案等。
(3)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作为中学生来讲,心智仍在逐渐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大的社会消费环境比较风行奢靡之风,就相当于对中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放上了一块石头,不利于中学生良性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形成。中国历来讲究勤俭,在当今社会,勤俭更应该是主流的消费风气。社会应当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才能够培养出继承我国良好风气和勤俭的优良传统。
消费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中学生作为消费的生力军,也是消费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是我们现在需要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