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广义上是指高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它不仅包括教育环境的优化,而且包括文化环境的优化。而二者的优化又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是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完善、调节和补充。”而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含了诸多因素:高校硬件建设、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精神面貌、师生之间的关系等。那么,当代高校又该如何积极成功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呢?
  
  一、了解高校校园文化特征,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
  
  文明行为导向和人文精神熏陶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典型特征。中国人传统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应成为高校积极倡导的精神境界和广大师生日常行为的导向。高校作为实施高等教育、培养社会高等人才的基地,师生自身的文化程度也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了解高校校园文化特征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加强和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从而间接地引导其他社会成员行为的文明化,使社会的精神环境得以不断净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二、强化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
  
  教师素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是其职业理想的翅膀,而且是其人格特征的体现。教师的思想状况、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校园精神氛围营造的内涵,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其率先垂范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作为一名高校外语教师,笔者认为,教师个体优异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尚的师德、全新的教育观念、全面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人格是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的决定性因素。
  1.完善的知识结构
  大学英语教师应首先具备较高的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等本体性知识。教育科学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要远远超出教科书的知识量。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上述英语实践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分析问题的角度,把握自身发展方向,调节语言教学中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要求,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2.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无私奉献、敬业爱生、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原动力。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凭借高度的责任感、“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学生中树立起信仰坚定、品行端正、学识渊博、热爱本职工作、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形象。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完善,使自己的学识、人格达到完美的境界。这种新型英语教师具有积极向上的感召力和无穷的人格魅力,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3.过硬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效果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现代化意识。作为当代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高科技带来的文明成果提高自己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如采用CAI教学技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运用、互联网与英语教学等)。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进行认识引导和智能辅导,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
  4.较强的科研能力
  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越来越高,知识面越来越宽。因此,高校教师也要树立教育新理念: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专家。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能够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教学给他以灵感,让他发现课题、验证理论或开展实验,而科研活动又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前沿性以及时代感。
  5.终身的教育科学研究者
  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时刻勉励自己,努力去做一个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复合型教育人才,这也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科研与教学实践工作中的最好体现。
  
  三、物化校园文化,多方位开掘校园文化建设资源
  
  从高校本身而言,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还要物化校园文化,即多方位、多渠道开掘学校独特的文化建设资源:历史资源(如校史)、文化传统(文化流派、学术观点或成果、已形成传统的重要的文化活动或纪念日)、名人资源(培养的优秀人才、学术大师)、地理资源以及其他社会文化资源等。如北京大学的校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就是利用了历史资源和文化传统的例证,它与北京大学的传统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相通的。
  校园文化是无形的,它用历史、文化和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大学人,而人们却无从捕捉到它的样子。校园文化又是有形的,它幻化成教学楼、实验室和校园里一个个鲜活的背影,让人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的强大和深邃。校园、校貌、建筑及其风格、纪念日或纪念性标志、校训、校名、校徽、校旗等均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以河南大学为例,置身于河南大学校园,师生们感受最深的是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传统意识。被称为“时空走廊”的老河大园,古朴庄严,典雅深邃,以恢弘的整体构思、规范的传统布局、独到的建筑风格、感人的磅礴气势成为享誉中原乃至全国的优秀建筑群。河南大学建筑群是一套可以解读的文化语汇,其建筑以连接大礼堂和南大门的道路为中轴线,东西斋房形成对称的传统布局,彰示中华文明的凝重底蕴。中轴线的两旁,东有以西方建筑风格为主的六号楼,它是李大钊在河南大学传播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场所。西边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的七号楼,它是20世纪20年代中州大学时期的主教学楼。两个建筑,一中一洋,一东一西,相映成趣。而且无论是六号楼、七号楼、东西斋房,还是大礼堂,大大小小20幢建筑统统是同时兼容中西两种建筑风格的新创。这种兼容中西的风格显现出其文化的成熟,它既是河南大学开放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河南大学学术兼容思想的物化。
  河南大学选取于《礼记·大学》首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校训,并始终根植于中原大地的沃土之中,凝聚而成“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河南大学校风。坐落在校园中的河南大学第一任校长林伯襄铜像和李大钊头像都切切实实道出了河南大学近百年风雨历程所积淀的“大学精神”:前瞻开放,面向世界;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不事浮华,严谨朴实。生活和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受到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感染,并内化为精神的动力,自觉地维护并产生深深的认同感,以此作为自身行为的标准。高校校园文化本身的特性使其有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其发展和繁荣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前提,是学校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不但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且需要高素质的学生队伍,二者是推动高品位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在。21世纪需要的是知识型、能力型和高素质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知识型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如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和本国文化知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知识及自然科学知识。能力型的要求也包括三个方面:摄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高素质型的要求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学生的需求,并以学术活动和社团活动为依托提高文化品位。
  1.举办各类人文知识系列讲座,增设培养文化素质的选修课
  受《百家讲坛》的启发,河南大学借鉴《百家讲坛》的模式举办自己的“百家讲坛”。2006年11月4日,由河南大学教务处主办、面向全校数万师生开放的“河南大学名家讲坛”正式诞生。“河南大学名家讲坛”是河南大学为适应当今社会对具有较高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能力、创新意识、素质全面的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集合校内名家名师资源,精心打造的学术讲坛。讲坛紧密把握时代脉搏,捕捉社会热点,紧扣大学生心理,4年多来举办了100余场学术报告,内容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等十余个学科门类,观众3.2万余人次,深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该讲坛被河南大学师生亲切地称为河南大学自己的《百家讲坛》,被学生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之一,被媒体盛赞为高校版“百家讲坛”。
  2.信息技术与学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高效传递校园文化
  在信息技术时代,我们要学会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网络的交互性、快捷性和开放性可以使文化传播不受场地、人数、时间的限制,如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例如:作为河南大学必修课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技术制作课件进行课前自由话题演讲;学生对此类活动兴趣盎然,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制成的作品常常让教师和学生耳目一新,信息量非常大,话题面很广,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开阔其视野,增强其动手能力;全校性的网络作品比赛更是给学校带来全新的校园文化环境。信息技术传递文化的高效率和高效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3.塑造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课余活动和个人爱好提供了场所,成为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活力。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依托学生社团,塑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应精心策划各类艺术节、文化月活动,如校园英语词汇大赛、各种球类比赛、普通话形象大使比赛、校园歌手大奖赛、校园演讲比赛、辩论赛、校园各类知识竞赛等,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让大学生在娱乐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台、校园网络要及时、全面地报道和宣传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长时间、更全面地了解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良好积极的校园文化可以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高校文化建设是一种环境,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细心经营的教育氛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多层次、多渠道进行,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吴磊,肖池平.关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6,(2).
  [4]白振飞.校园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1).
  [5]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责编:许何
其他文献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但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存在政策障碍,竞争无序等.应采取的对策如:加强学校内部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国家加快立法,政府给予政
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会上传来喜讯,由河南理工大学
'我好害怕,我要妈妈''宝贝,不要怕,大家都在外面等你呢,喝不喝饮料?叔叔马上给你买。'垮塌的废墟下,一名8岁的孩子在不停地哭喊,找他的妈妈和奶奶,其实在孩
本刊讯(通讯员安智慧)云冈矿在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中,及时传达贯彻省委和集团公司“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部署会精神,对全矿开展大讨论工作进行周密
【正】刘志飞,1986年5月出生在河南省内黄县一个农民家庭里。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人辛勤劳作把他和弟弟抚养成人。2002年,刘志飞16岁那年为更好照顾因劳累过度住进医院的母
《文艺战线》为双月刊,1939年2月16日出版。  创刊号目录下面有版权记录:周扬主编。编委会有:丁玲、成仿吾、艾思奇、沙克夫、沙汀、李伯钊、何其芳、周扬、柯仲平、荒煤、刘白羽、夏衍、陈学昭、卞之琳、周文、冯乃超。发行人为夏衍。出版者为文艺战线社。  “《文艺战线》在战争的烽火中诞生了。正如它的名字所表示出的,它是一个战线,整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部分,民族自卫战争的意识形态上的一个战斗的分野”。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组织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构建共享价值观和组织愿景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教
有人认为,马恩的悲剧观没有普遍性,这是不妥的.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体现的是真、善、美.因此,一切"历史的必然要求"说到底就是"人的本质的必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