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可见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尤为重要.而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首先,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学科的本身特点就体现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第一,数学是具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在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价值,认识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而人生有限,必须善待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几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奇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让人们认识到不能迷信一些虚幻的东西,应该尊重科学,相信事实.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因此,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第四,数学的公理化方法、结构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拓广方法等,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深刻性.久而久之,养成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习惯.同时,数学的思维方式,教育人们理智地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
第五,数学学科,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蕴含着美的教育,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中的奇异性等.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数学的审美能力,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
其次,利用数学的应用实践性进行渗透
数学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被直接应用的现成数学理论知识很少,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数学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结合适当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例如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或者要求学生对数学历史的教学及统计材料进行收集,以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教育.在函数应用题中通过设计人口、土地和住房的增长率问题,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国情教育和人口教育.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再次,利用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进行渗透
现行新课程版数学教材中,教材富含了大量科学家的数学研究成果,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一千一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些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 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课堂中,数学教师用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对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同时,数学史还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数学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甘冒生命的代价而百折不回.如希帕萨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数学而被乱兵所杀.通过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同时,让学生从了解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和里程碑事件中,懂得数学落后与科技落后紧密相连,落后就会挨打,就会丧权辱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
最后,学科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 德育内容几乎在各学科的教材里都有所体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应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才能自觉做到教学育人,切实履行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要坚持有机、有度、有效的原则.既不能只注意学科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视德育的渗透,从而使学科渗透法成为一句空话,也不能过分进行德育的渗透,丢掉学科知识内容的传授,造成教学计划无法完成的局面.
三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渗透方式.在“润”字上下功夫,像春风化雨那样点滴入土,把好的道德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情感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得以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但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也就是说教学中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首先,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学科的本身特点就体现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第一,数学是具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在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价值,认识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而人生有限,必须善待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几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奇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让人们认识到不能迷信一些虚幻的东西,应该尊重科学,相信事实.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因此,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第四,数学的公理化方法、结构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拓广方法等,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深刻性.久而久之,养成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习惯.同时,数学的思维方式,教育人们理智地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
第五,数学学科,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蕴含着美的教育,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中的奇异性等.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数学的审美能力,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
其次,利用数学的应用实践性进行渗透
数学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被直接应用的现成数学理论知识很少,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数学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结合适当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例如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或者要求学生对数学历史的教学及统计材料进行收集,以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教育.在函数应用题中通过设计人口、土地和住房的增长率问题,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国情教育和人口教育.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再次,利用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进行渗透
现行新课程版数学教材中,教材富含了大量科学家的数学研究成果,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一千一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些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 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课堂中,数学教师用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对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同时,数学史还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数学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甘冒生命的代价而百折不回.如希帕萨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数学而被乱兵所杀.通过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同时,让学生从了解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和里程碑事件中,懂得数学落后与科技落后紧密相连,落后就会挨打,就会丧权辱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
最后,学科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 德育内容几乎在各学科的教材里都有所体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应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才能自觉做到教学育人,切实履行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要坚持有机、有度、有效的原则.既不能只注意学科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视德育的渗透,从而使学科渗透法成为一句空话,也不能过分进行德育的渗透,丢掉学科知识内容的传授,造成教学计划无法完成的局面.
三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渗透方式.在“润”字上下功夫,像春风化雨那样点滴入土,把好的道德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情感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得以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但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也就是说教学中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