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游戏案例:多变的“保龄球”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运动场是幼儿园最大的塑胶活动场地,场地周围提供各种可自由移动、组合的材料。因在前期的建构游戏中,幼儿已有对于斜坡的探究,所以来到场地后,他们便选择了大木箱、长木板、软垫搭建斜坡,进行游戏。起初自己走不同的斜坡,通过快慢感受坡度;之后他们又用轮胎、薄木板、长方体木块等在斜坡上滑行,发现了与滑行快慢相关的因素;再后来,他们直接用轮胎在斜坡上滚动,并在斜坡底端摆放由木块等多种材料组合排列的“目标物”进行撞击,孩子们称为“保龄球”游戏。该游戏持续探究了1个月,以下记录的是其中两个案例。
  游戏与支持
  案例一:高的更容易击倒
  第一次,孩子们在斜坡的末端摆放了两个高矮不一的长凳做障碍物,并在一个长凳上叠放着两块木块(图一),轮胎沿斜坡滚下击倒长凳上的两块木块;第三次,将木块分散摆放,当轮胎滚落时击倒了左边三块木块;第五次,将一高凳架在两矮凳上呈T字形,并在凳子叠加处横竖叠放着五层木块,然后坐在长凳中间,末端挂着轮胎,轮胎滚落后击倒上面三层木块;第六次,变为两层横竖叠放,排列更为紧凑;第七次,在矮凳两端分别挂上了轮胎,木块排列高度不变,但是组合方式由之前的正方体叠放改为长方体叠放。第八次,减少木块数量,单层木块与长凳平行摆放,最前端木块横放,中间两块竖放,末端摆放轮胎,抵住前端木块。
  在8次调整中,前5次均有木块被击倒,后3次木块虽有摇晃,但并未被击倒。
  在游戏中,孩子们多次改变被击物体的位置和组合的高低、宽窄,增加辅助材料等,我好奇他们的每一次调整,以及调整过程中他们的思考、发现。这些调整仅仅是用来增加游戏的难度吗?他们意识到每一次调整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了吗?孩子们对于问题和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怎么思考的呢?我带着这样的好奇和孩子们进行了分享交流。
  讨论从小北的发现开始。
  小北:我们今天在玩保龄球的游戏,我发现木块放得高的时候很容易打倒,放得矮就不太容易打倒。
  师:这是为什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背后的原因)
  浩浩:因为轮胎从高处滚下来刚好撞到放得高的木块上,所以倒了。(和撞击位置有关)
  淘淘:因为放得高的木块重心高,是会分散的;矮的,重心就在那一块,越矮的重心就越大。因为越矮的重力就相当于整一块木块重力,而高的重心分散了,所以矮一点的就打不倒。(物体的稳定性与物体重心位置有关,重心与物体摆放有关)
  小北:矮的重心聚焦在一起,组成一个非常大的重量,重心就在这底下,然后打到它的顶上才会倒。(避开木块下部的位置,打到木块上部更容易击倒)
  师:谁听明白小北的意思了?(追问,引发其他幼儿对重心的理解和思考)
  航航:重心都是在下面的,因为地球引力会把东西往下拉,所以要打木块上面,那里重心比较小。(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自己的理解)
  西西:这个重心和跷跷板一样,人两边坐着一上一下,跟那个的重心是一样的。(与之前游戏中的类似经验进行比较联系)
  小宝:我反驳西西,因为跷跷板它两边的人不一样,那不是两边的重心都不一样吗?木块的重心是高和矮,跷跷板是一个很重的人和一个很轻的人,那不是不一样吗?
  西西:我不同意小宝的,那跷跷板矮的那边不就是重心大吗?木块也是矮的重心大呀。
  小佑:我同意小宝的,跷跷板它两边的重心有些时候是一样的,它的重心是人发出来的,木块是自己本身的重心。(尽管西西的说法涉及的已经不是重心而是更加复杂的杠杆问题,但积极展开联想以及孩子们大胆质疑同伴的观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案例二:这叫“隔山打牛”
  孩子们建构了一条非常复杂的传送带,并在传送带的不同位置错落摆放了木块(图一),在用轮胎撞击的过程中多次发现,被撞击的木块未掉落,后面的木块掉落了,此时跳跳高声叫道:“这叫‘隔山打牛’。”小北说:“对,我昨天那个叫‘一箭穿心’(图二)。”
  在游戲现场,孩子能够运用恰当的成语来表述现象,让我非常惊讶,他们在成语与现象之间建立了联系,通过现象理解成语,抑或通过成语解释现象。
  孩子之后的记录让我进一步了解,他们不仅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述现象,更理解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且运用符号形象地表达出力的传递。
  这天游戏结束后,我们围绕着力量传递进行了讨论。
  达达:今天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打到前面的木块,可是前面的没有倒,后面的两块倒了。
  小北:这叫“隔山打牛”,我们今天就是这样的。
  师:什么叫“隔山打牛”,跟这个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追问,让幼儿清楚地解释现象与成语之间的关系)
  王子:“隔山打牛”就是虽然打了这边木块,但是掉下来的却是那边的木块。
  师:王子的意思是把最前面的木块比喻成山,把倒掉的木块比喻成牛是吗?(将成语中的物体与现实中的物体对应,帮助其他孩子更好理解)
  圆圆:这个叫“歪打正着”。因为木板动了一下,后面就全倒了。(运用另一个成语表达对该现象的理解)
  师:木板为什么会动,这和木块倒又有什么关系?(追问,帮助幼儿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圆圆:轮胎撞到木板,木板震动了,然后木板连接后面的木块,把震动的力量传给它,木块就倒了。
  师:你的意思是撞到第一块木块的力量通过木板传递给后面的木块是吗?(教师梳理幼儿语言帮助其他幼儿理解)
  淘淘:是的,我们昨天也是这样的,而且一定要打这个地方才行。
  师:为什么?
  淘淘:因为这是关键部位。(第一次提出关键部位,证明孩子在撞击时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
  师:原来你们撞击还有方法和关键点。(梳理幼儿语言中的关键信息)
  小北:我们昨天玩的叫“一箭穿心”,就是直接击中关键部位,然后所有的木块都倒了。   师:哦!我们来看看这两个视频有什么区别。(教师播放“一箭穿心”和“隔山打牛”的视频,引导幼儿讨论两种方法的不同点)
  在这次分享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述能力让我非常惊讶,“隔山打牛”“歪打正着”“一箭穿心”等等成语的正确运用,也体现了大班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及理解能力。
  分析与反思
  幼儿是游戏专家。案例中幼儿在开放、自然、多变的游戏环境中,使用着低结构、可掌控、具有挑战性、可无限组合的材料,在不断的假设和验证中深入探究,深度学习。
  1自由游戏,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和谁玩,在哪儿玩,怎么玩,都是孩子们游戏的权利。在游戏中,他们不被束缚在规定的“玩法”中,可以坐着、躺着、趴着、跳着玩,可以从滑滑梯玩到“保龄球”,他们的创造、发现、思考以及解决问题都伴随着自由自在的愉快体验。他们寻找各种答案来解释种种“为什么”,他们的思考、认同、质疑、推断都来自于观点被认同下的从容。这里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只有不断的尝试和思考,这种愉快的学习来自于成人充分的信任,来自于在可掌控的环境中的自信。
  2持久探究,在经验碰撞中学习。游戏中幼儿是持续不斷地运用多种经验探究学习的。当他们发现木块搭高了容易被击倒时,降低了木块的高度;当发现木块间留有空隙地并列摆放容易被击倒时,将木块横竖交错叠放,增加重量和稳定度,并在摆放木块的长凳两边挂轮胎以保持平衡。此外,幼儿在游戏中探索的问题,一般都源于已有经验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时产生的矛盾,如已有经验是被撞击的物体会倒,而新情境中却是被撞击物体后面的木块倒了,由此引发了幼儿对于力的传递的思考。
  3主动反思,在批判理解中学习。在游戏中,孩子们对于同一问题和现象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运用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反思,从而发现影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案例中让我最为惊讶的是,他们能将成语运用在对于游戏现象的反思中。如,运用“隔山打牛”来解释力量的传递,用“歪打正着”来解释概率的问题,用“一箭穿心”来解释关键点的重要性……他们既对当下的现象感到好奇,对比以往的认知经验产生思考,又能结合实践推理解释,相互表达观点。他们还能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在讨论过后再实践,进一步思考,而后又在新玩法中好奇新的现象、产生新的问题。幼儿充满激情地投入到“产生问题-思考原因-表达看法-实践验证”的过程中。
  4持续关注,使孩子的学习纵深发展。作为教师,我带着好奇持续地观察和了解孩子们的游戏,支持孩子们的探索。在这个案例中,我在观察中捕捉孩子的关键问题,比如“为什么高的物体容易被击倒”“振动的力量会传递”等,这些问题支持了后续分享的有效开展,也使游戏中的探索成为一种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使孩子懵懂的感觉体验变为清晰的思考过程。但我没有对某一个科学原理或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因为孩子们各自对冲击力、力的传递、物体重心位置、物体运动方式等都有不同水平的感性经验,影响因素又是多元的,孩子们有理有据的猜测都是属于他们的反思与理解。特别是他们能运用这些经验创造新的游戏玩法,这让我佩服。
  5准确捕捉,运用多元呈现方式推进学习。孩子涂鸦式的记录虽然很难看懂,但真实记录了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倾听孩子的记录,成为我对孩子游戏过程观察的补充。如,孩子关于力量是会传递的记录,若不是通过对记录的解读,我不会了解幼儿已对“隔山打牛”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同时,记录也为我积累着组织分享活动的素材。案例中分享的内容都来源于孩子的记录,因为记录表现的是孩子探究的兴趣点和重心,是他们最想讨论的话题。用照片、视频还原游戏现场,就能直观感受当时的游戏情境,让参与和没有参与这个游戏的孩子都有了发表观点的可能。如,当幼儿说到“隔山打牛”与“一箭穿心”两种撞击现象时,通过对两段视频的对比观察,使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两种现象的区别和产生的原因。
其他文献
數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幼儿数学教育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和规律,它需要教师系统的、有目的地设计和安排,从而引导幼儿进行数学学习。数学区是幼儿集中探究学习数学的区域,在数学区里,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深度学习和思考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知操作材料、积累经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教育现场时,我们常常会发现数学区投放的材料不均衡,基本上全是数字类的材料,好些材料
去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还在延续,所以各个企业在IT方面的预算不断缩减,网络安全建设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这让众多IT主管无不感觉到今年的网络安全建设将遇到更严峻的挑战。对于只有五位网络安全管理员的郑州轻工业学院的IT主管程源认为:“网络安全方面不能因为投入减少而松懈。相对于以往全面部署安全产品的情况,目前最需要的是在关键点上部署安全产品,把有限的投入用到关键的地方。”  作为全国第一个购买趋势科技Web安
日前,全球领先的IT综合服务供应商Fujitsu(富士通)宣布,凭借高品质的产品技术和优异的性价比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简称江苏电大)网络教学平台项目采购中成功胜出。  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发展及越来越多的教学环节的网络化需求,江苏电大全面启动了核心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对于江苏电大而言,系统是否稳定可靠,能否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加进行无缝升级,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机房空间里放置足够支撑各种业务运营的服务器是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我园近两年关于幼儿主动学习的教研与实践中,“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让教师开始静下心来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需要、分析幼儿的发展、支持幼儿的游戏,幼儿感受到了主动学习带来的成长和快乐,教师也在专业成长中体验到了幸福。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寺光,平时特别喜欢在积木区玩。大部分孩子在积木区都会选择在宽阔的
一、研制背景  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的重要保障。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和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标准测试、认证、培训、宣传和应用推广保障机制。加快标准制订步伐,完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采标率,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和软硬件系统互联互通。”并指出要在2015年,形
编者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对促进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带领各级各类幼儿园以贯彻落实《指南》为契机,努力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以适宜幼儿发展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观察幼儿并将获得的信息合理转化为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的能力,是保证课程适宜幼儿发展的必要条件。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学习特点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随风飘落的树叶自然而然成为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的游戏材料。今天,孩子们来到树下捡了很多叶子玩起来。看到孩子们在用树叶做游戏,我开心地想:“哈哈哈,教育契机来了!”我瞬间想到了许多可以通过玩树叶完成的教育目标,比如观察叶子的外形、颜色……但是孩子们自己的探索,却吸引了我——  奕文和小伙伴们捡到了很多落叶,我走近她们,奕文主动告诉我:“高老师,我们在做好吃的饭。”她还拿起一片梧桐
“他”是谁?  幼儿园男教师,对我来说是我园新入职的男教师。  2014年,我园作为成立两年的新园,在拱墅区推进男教师进幼儿园的举措下,为了完善师资结构,大胆地聘用了三位热血男儿。他们的到来,为清一色的女教师队伍注入了一股特别的“他”力量。  “他”对自己的定位:哥哥  三位男教师带着自己成为一个“孩子王”的梦想进入了幼儿园,他们不约而同地让孩子们称呼自己为“哥哥”。于是,宋哥哥、方哥哥、阳哥哥成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方针政策指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需要更加贴近社会人才需求,并加强专业型与紧缺型人才培养。从专业学科来看,当代的数字技术革命对动画从创作到审美、从生产到传播、从教育到研发、从产业到文化的全方位渗透,为动画艺术带来了全新境遇和空间。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代动画艺术的主要语汇,数字媒介也已成为其主要的艺术形态载体,全球动
摘要:高职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必须要学习最新装备和技术,且应当由现场专家进行专业教学,而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基于世界大学城的空间教学平台,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开发的3G实景课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3G实景课堂;多讲师制;实践教学;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