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母亲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一苇,生于河南兰考县,童话作家、收藏家、哥伦比亚大学在读博士,曾在中国青年报社供职多年。出版有散文集《玫瑰花的问候》及童话《一个叫窦唯的孩子》《一只小猪天上飞》等。
  星座:摩羯座
  血型:B型
  中学时候的职业梦想:将军
  中学时候最喜欢的学科:语文
  寄语中学生:过最骄傲的青春,做最绚丽浪漫的梦,拥有最纯洁真诚的气质和挑战一切权威的勇气。相信明天,相信未来,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我时常觉得母亲就在窗外,就在不远处看着我,无论我走多远。
  我的家乡在一片生长着泡桐、小麦、花生的土地上,那里是黄河冲积成的平原,深挖两锹土,仍然可以闻到黄河腥膻、温暖的气息。那里至今住着我的母亲和哥哥、姐姐一家人。离家20年了,兰考—郑州—北京,中国—加拿大—美国,无论走多远,无论在多么繁华的城市或多么偏僻的乡村,我都知道,母亲在窗外看着我,那种目光,就像23年前窗外的目光。
  我是1986年考入兰考二中的,那年我13岁。那时家里很穷,记得高中入学的学费是16元,母亲给我交学费的钱除了一张5元的整钱外,其余都是毛票和5分、2分、1分的硬币。这些钱,大部分是从穷亲戚那里借来的,还有1元是从礼拜堂里借来的。
  高中时住校,我每周回家两次,每次从家里拿九个窝窝头。窝窝是一半玉米面一半红薯面。青黄不接的时候,是一半玉米面一半青菜。这已经是我们家里最好的食物了,因为我是我们家的脸面,我是高中生,是“秀才”。九个窝窝一天吃三个。少吃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天天饿;多吃也不会,多吃就不够三天吃的了。周三下午下了课,我就该回家拿馍了。学校离家10里路,要走着回去,有时课业紧或者老师延课,我就回不去。因为回来的时候要摸黑,而路上有几片坟地。如果不能回去,我心里就特别着急。母亲在家里等着我呢,她一定会胡思乱想。还有,如果不能回去,我就要借别人的馍,借了就要还,我们家比别人穷,别人的馍好,我们家的馍孬,借了好馍还个孬馍,是羞耻的事情。所以,如果周三不能回家,我基本上就得饿一天肚子。但我不想让人知道,下课的时候,我经常第一个冲出教室,跑到校外,一个人蹲在墙角看书,等到上课铃声响了,才跑回教室。
  有一个周三,我又没有回去。周四上午上到第三节课的时候,我就撑不住了。没有吃饭,还要装作吃了,早操、课间操照样上。我摆脱饥饿的办法是使劲喝水,水喝多了,撒尿就多,经常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我就憋不住了,等到下课铃声一响,我没等喊“起立”就冲出教室。这样一折腾,反而更饿了。到第三节课,我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一会儿趴在桌子上用书顶住胃,一会儿用手叉着腰不让胃乱动……
  正在这样折腾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一个身影,我怔了一下,使劲眨巴眨巴眼睛。我坐在教室中间,离窗户还隔着几张桌子呢,我又没有向外看,怎么可能看到窗外的人呢?可是我又偏偏觉得看见了:母亲穿着蓝对襟上衣,张望着,一缕头发粘在耳边汗津津的脸上,刚好走到教室门口……我觉得好奇怪,怔怔地呆着。突然,我想,这有什么犹豫的呢,我抬起头看看窗外。啊?我真的看到母亲了!她正趴窗户上张望着寻找我呢。母亲把脸贴在玻璃上,拿手罩在眼上遮着光,两只眼睛在教室里一排一排地寻找儿子。怕影响老师讲课,母亲的身子压得很低。为了让母亲尽快看到我,我故意挺起腰板,让自己高一些。母亲很快看到我了,她朝我笑一笑,举起布袋在窗前晃一晃。我对母亲笑一笑,使劲忍住泪。
  以后,每次周三我不能回去,周四上午,母亲一定会把馍送来。我不让母亲送,劝她,她就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就行。”再劝,母亲就说:“你拿的馍吃一个能考一分,娘送的馍吃一个能考两分呢。”
  “为啥呀?”我问。
  “娘送的馍香。”母亲说。
  “香就可以多考一分呀?”我笑着问母亲。
  母亲就骂我,说我有文化了就会抬杠。
  我数学不好,高一、高三两年(我跳级,怕拖累家里太久),很少考及格。终于有一天,母亲知道了我数学不好,小心地问我:
  “勤(我的乳名),你数学怎么不好呢?”
  “我学不会。”我很内疚地说。
  “你语文不是很好吗?”
  “语文靠背,我会背。”
  “数学不能背吗?”
  我张口结舌。
  “老师说你特别聪明。”母亲看我脸红了,安慰我说,“老师说聪明的人什么都学得会,你别着急。”
  我点了点头。
  高考一天一天临近了,可是面对数学我还是一筹莫展。有一天夜里我想到母亲的话,数学难道真的不能背吗?我得试试。从此我背公式,背定理,背课本例题,背每次考试不会的题,没多久,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不少。我最大的改变是,面对数学试卷再也不怕了。
  也许是吃娘送的馍真能多考分,那年我顺利地考入了大学,数学考了81分。我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我15岁考上大学。这些,是母亲永远的骄傲,也是我对母亲送馍的回报。
  以后,读大学、工作、干事业、写作,郑州、北京、渥太华、纽约,路多长,心多远,多高的大楼,多深的地下室,眼前多深的沟壑,背后多冷的风,走到哪里,都觉得母亲的目光在跟着我。有时走在街上,我会下意识地整理一下衣角;有时照相摆Pose,我会以母亲喜欢的样子傻傻地笑。我总是相信,母亲可以看到我。
  2002年在加拿大,一天我深夜做梦,梦到我在一个空旷巨大的教室里,独自一人在做作业,面对一大堆作业我又急又饿。这时,我听到了窗外的脚步声,我抬起头来,看到窗外正站着母亲。母亲看到我,笑一笑,举着一袋馍对我晃晃……
  我哇的一声哭了,我抱着肚子使劲地哭,放纵地哭。
  醒了。窗外如昼,一轮白月亮挂在天际,细细的冰花附在窗户上,似一条亮亮的河从窗户上直直地流过,下面,挂着一滴硕大的冰珠。
  我坐起来,点上一支烟,给万里外的母亲打了个电话。母亲还是那句话,勤,吃了没?……我说没有。我说,娘您呢?她说我正吃午饭。
其他文献
我一直有个习惯——看人,尤其是好看的人。不是粗略地看,而是专注地看。有时发现自己太“直视”了,才伪装“不经意”地看。   所以有人——特别是年轻的女孩——走进我们的办公室,我一定抬起头盯着瞧;等她走了,我还要掉转头去看。  走在马路上,我也常这样,从迎面远看到近看到扭过头甚至转个身去看。  反正女子看女子,相信不会有人觉得我“恶形恶状”,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合礼节。虽然并非每一次看人都出于欣赏,但
期刊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南方称“鹞”,北方称“鸢”。  “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筝。”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将韩信。楚汉相争,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楚军被汉军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做风筝,上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
期刊
我一毕业,就进入了一所明星中学教数学。学生全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很少有功课不好的,我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  可是。我忽然注意到班上有一位同学上课心不在焉,老是对着天花板发呆。期中考试,他的数学只得了15分。太奇怪了,全班就只有他不及格,而且成绩如此之差,  一天放学以后,我找到了他。对他的成绩大幅滑落,他讲不出任何理由。当我决定找他的父母谈谈的时候,这位学生立刻紧张起来,他说他的父亲早去世了。当时他
期刊
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这给我们艰辛的捕鱼生活蒙上了阴影。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及时避让。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们吸收了海上的潮气,穿上反而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期刊
星儿    星儿感到有一双眼睛跟在她的身后,她不回头,而且装出毫不在意的样子。她需要早点回家。  只要在路上,从星儿身上就完全看不出她在学校里的那种懒散的状态了。她闭着嘴,眼睛直视前方,脚步匆匆,一侧的书包拍打着她的身体,像是催她快走快走:每天的上学,放学,都是这样。  那双眼睛应该是陈军的。  是车子让星儿跟陈军有了“交往”。有一次,星儿扛着单车,汗流满面地走着。快到陈庄时,她的身后响起了一个男
期刊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学写游踪比较简单的游记。  朱自清先生的《绿》是一篇极美的记游散文,它既是阅读教学的经典范文,也是学写作文的精妙范本。那么,学写游踪比较简单的游记,《绿》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呢?大约就是“三个一”吧!一条游踪、一个景点、一个特点。    一、写清楚一条游踪    写游记而不交代清楚游踪,可能是最常见的失误;写游记写清楚游踪,可能是最基本的要求。《绿》的游踪非常清晰:作者走到山
期刊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典礼,原为制度与礼仪,后来引申指某种隆重的仪式,如军事上的阅兵典礼,学校里的开学和毕业典礼,纪念性建筑的开工与落成典礼,等等。我借用这一名词,迳行称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是他一生的“壮游的典礼”,想他会欣然同意吧?  台湾名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过:“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
期刊
提起日本,总会让人联想到民族仇恨,那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野蛮疯狂侵略而留下的阴影。但日本毕竟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曾深受中国汉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近代文学又影响了我们的现代文学。文学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不仅属于日本,也属于世界。    【关于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这个樱花遍地的岛国上诞生的第一个世界级的文学家——他于1
期刊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学习细腻完整地写好一件事。    下面是从林海音的作品《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节选的相对完整的一部分,单独看,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一篇十分生动细腻地回忆童年生活中一件难忘的小事的文章。我们暂且给节选的这一部分拟一个标题:那一个雨天。  那一个雨天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
期刊
【典子的话】  青灯一盏,经书一卷,梵音如丝……如此韵味的书籍阅读的确令人向往;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网络阅读岂不也让人快意?  阅读方式的形成不但因人而异,也因时代而异。时代发展到今天,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并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时如果你还视网络阅读如猛虎,奉纸质阅读为圭臬的话,就有点不合时宜了。当然网络阅读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且充满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