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高原的影像诗人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4397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深深的嘎玛沟》


  风赶来一场浩劫
  吹倒所有的青稞
  散开多彩的心事
  让树叶弹奏时光的悲歌
  让画笔顺从信仰的轨迹
  一只黑猫
  偶尔偷走一群人的梦
  偶尔送来灵动的舞步

《偷马的叔叔叫扎西》


  从小喜欢策马扬鞭的感觉
  见人就说昨晚梦见格萨尔
  懒得去干农活
  整天想着偷马
  从别家天窗往里撒尿的
  一定是村里最调皮的孩子
  普布
  吃完糌粑和牛肉
  所有能量转化成无数的鬼点子
  用弹弓打别家玻璃
  用自家鸡蛋诱导邻居家鸡
  在早已安排好的窝里下蛋
  顿珠一辈子在山上放羊
  没有老婆没有子女
  次仁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女人
  只为多分到几亩农田
  我深爱这片土地
  爱他们的不完整
  更爱他们高高的头颅

《秋日》


  秋日匍匐在
  原野深处
  请把你的影子藏起来
  孤独的牧人
  一直在季节里
  守护自己的孤独
  从不仰望星空的人
  请不要给他们造一个
  没有窗户的房子啊!

《铸铜》


  有一天,
  在原野深处
  燒毁最后一件舍不得放手的东西
  我的名字
  一缕烟不知去向
  仅此而已
  从此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
  没有名字
  也不曾出现
冬天其实是牧民最温暖的时候。普布扎西摄

  有一天,你会认识这个世界,理解并重塑你的内心。你开始成长,开始怦然心动、紧张不安、充满好奇。你愿意把最好的一面留给陌生人,与之分享、交谈、恋爱、受伤、弥合、理解……最后,到达终点。
  世间万物,一面之识,转瞬即逝。像极了摄影,又像极了拍摄的自己。
  我是新华社西藏分社摄影记者普布扎西。十几年如一日的记者生涯,让我常常行走在农牧区采访,把镜头对准高处的生活,影像表达西藏。
  这片古老的雪域高原孕育出了高山民族坚韧不拔的性格、顽强勇敢的意志、亲近自然的灵魂。在严酷的环境中,他们用智慧化解厄运;在苍凉的大地上,他们用勤劳改变生活;在热闹的草原上,他们用诗歌诉说欢乐……
  70年沧桑巨变,她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有幸成为时代巨变中的一名记录者。
  “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
  一张照片,就是一帧画面。没有台词,没有音乐。摄影作品有时被观看和领会的过程往往很短,短到几秒之内即可完成,这让我们紧张和不甘。或许是因我们用情太深所致。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摄影也是如此。它关乎未来,更关乎来路。理念不同,表达则不同;受教不同,呈现则不同。
  几十年,我对新闻摄影的理解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喜欢照片有冲击力;中期,迷恋照片角度和瞬间,进而注重气氛的营造和档案意识;最后,真正关注照片本身。用最真实的感受,最纯粹的内心去捕捉这变化无常的世界。
  记录真实,真实记录。
  如今,人人都会拍照片的时代,新闻记者正在逐步失去“第一现场”记录,有时还技不如普通人。而我们最后的法门是拍出独一无二的影像作品。每张照片都有自己的故事,好的作品,往往承载着很深的个人风格。一张照片里的意境、氛围、复杂的情感,都需要文学、艺术、音乐等各方面的熏陶和滋养。影像是自由的、奔放的艺术。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瞬间即是永恒,而永恒又是如此鲜活。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曾认为摄影是比拼驾驭机器,是光影的眩晕表演。如今渐渐明白,摄影其实就是你的人生阅历,去繁从简、大拙至美,读懂生活后一种独有的表达方式。
母爱就是天地间最长久的陪伴。普布扎西摄

  我们常说,人是最美的风景。
  镜头记录下的牧羊人、铁匠、摆渡人、三轮车夫、天葬师……他们成为我的朋友,彼此分享身边的美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我的记者生涯也是在不断转场的过程,常年处于无数情感的因缘际会之中,每一次转场蕴含太多的机缘。从金碧辉煌的殿堂到人烟罕至的牧场,从丰盛的自助餐到自己烧茶吃糌粑……场景转换,人物更替,只有影像流淌出对生活的赞美之歌,从未间断。
  作为一名藏族记者,我用影像记录千百年来发展最快的西藏,这是机遇,也是影像多样的保障。采访中,缺氧、寒冷、高原反应、冒着生命危险都是常事。只要前进,就会有不期而遇的风景,遇到不可思议的人和事。而这些瞬间的缘分,又将产生无数个影像故事。
  作为一名新华社藏族记者,我不仅是记录者,更是参与者。参与者的身份赋予我不同的视角。这种视角源自于我对藏族语言、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为我创造了更加宽松便利的影像采集环境。保持简单,永怀善意。
  我坚信更好的影像故事永远留给热爱它的人。
  (责任编辑:高益涵)
仪式感是结婚典礼最重要的祝福。普布扎西摄
新年抛洒糌粑是日喀则百姓对农田的自信。普布扎西摄
盡管人间冰寒,你要投入火一样的激情。普布扎西摄
跳神仪式上的小丑,他们在舞台上佯装无知,只是向看客们展现出天真和可笑的一面,让观看的人们对自己内心的纯真、脆弱和孤独一瞥惊鸿。普布扎西 摄
农村舞蹈家,他们才是住在艺术里的人。普布扎西摄
赛马。普布扎西摄
赛马比拼,游牧民族的T台走秀。普布扎西摄
赛马。普布扎西摄
攀登,一步一步往前走。普布扎西摄
登山,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普布扎西摄
拉萨仙女节。普布扎西摄
运动的本质是快乐,尽管你在海拔5400米的普玛江塘乡。普布扎西摄
牧民和羊就像老夫老妻,共度一生,满腹牢骚。普布扎西摄
其他文献
倒挂金钩 王须中(江苏)摄  点评:精彩的瞬间,精确地对焦,让这个画面成为体育摄影佳作。  第一课 卢绍庆(浙江)摄  点评:兴奋的神情表现出课堂内容的生动,更能激起观众的联想。摄影月赛征稿启事  相机、手机拍摄的照片均可;题材不限;黑白、彩色均可;只收单幅照片,每人每次限投1-5幅作品。  只接受电子文件投稿;文件格式为JPEG,以“作者名+作品名+作者手机号码(或区号+固话号码)”命名。  投
期刊
选自《俄罗斯民间故事》(Russian Folktales),2020Alisa Sibirskaya选自《带我去荷兰》(Take Me to the Netherlands),2018-2020 Alisa Sibirskaya选自《带我去荷兰》(Take Me to the Netherlands),2018-2020 Alisa Sibirskaya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期刊
范长国,高级记者,新华社山东分社编委、图片总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摄影最高奖“泰山文艺奖”评委;1995年从事新闻摄影记者工作至今,先后参加过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大型体育比赛采访;2018年、2019年,策划并创办了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泰山国际摄影周等摄影活動。  新华社山东分社的3700多位签约摄影师参与了融媒改革试点工作。这些遍布全省100
期刊
九月的北京,是一年中少有的好时节。中秋将至,秋风渐起,天气渐凉,每天不重样的绝美晚霞,“喂饱”了摄影人的相机,丰富了“打工人”的朋友圈。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枝头硕果,遍地金黄。秋季开学,孩子们用“崭新的开始”作为期许。因而这样的九月,多了一些值得被铭记的日子。  在文字被发明以前,结绳记事。古人用一个个绳扣,记录开始与结束,纪念耕耘与收获。今天的我们,用照片去标记人生路上值得记忆的瞬間。这些瞬间
期刊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小康是什么?小康是孟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诉求;小康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小康是于谦“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奋斗。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始终怀有百姓宽裕、殷实的生活理想,并
期刊
2012年9月,天津。一名男青年从巨幅服饰广告前走过,他的目光被广告画面吸引。孙祺然摄  孙祺然从事的是金融工作,爱好摄影也有近40年了。这么多年来,研究经济的他,选择的攝影题材也是和经济相关的题材,可以说是矢志不移。  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始,孙祺然拍摄各地各类和广告牌相关的照片。这些涉及住房、金融、通信、美妆、美食、出行等的影像,蔚为大观,再现了我们的时代生活,从民生经济
期刊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2017年11月18日至19日,由清华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上海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承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
期刊
01.画面利用S曲线构图,给人婀娜温婉的感觉。李志松榻  如果说构图是照片成败的关键,那么取景就是构图能否成立的重要参数。用手机拍摄时,由于手机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因此构图对于一张照片的“成败”就显得更为重要。  下面通过一些拍摄实践为大家介绍手机拍摄有关取景和构图的实用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提升拍摄水平。正确的手机拍照姿势  使用手机拍摄时,很多人习惯单手持机,殊不知,这样会影响照片最终的质量。因此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旱涝灾害威胁最大,历史上平均每两年发生较大旱涝灾害各一次。  近几年以来,人范围高强度的旱涝灾害更加频繁,动辄几十年、上百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一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蒙受巨人损失,城乡生产生活遭遇严重破坏。  我国处于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毗邻世界最大大洋,复杂多变的季风气候成了天气主导,加之全球气候变暖、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无法回避的极端天气
期刊
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意味着中国在太空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人间观之,只见是星。”中国古人对于太空的幻想,如今已变为现实。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2021年和2022年我国将连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中国空间站总重量达180吨,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