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长国,高级记者,新华社山东分社编委、图片总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摄影最高奖“泰山文艺奖”评委;1995年从事新闻摄影记者工作至今,先后参加过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大型体育比赛采访;2018年、2019年,策划并创办了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泰山国际摄影周等摄影活動。
新华社山东分社的3700多位签约摄影师参与了融媒改革试点工作。这些遍布全省100多个县、市、区的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成为山东分社获取各方信息的重要来源。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余孝忠要求图片总监范长国“利用新华社平台优势,汇聚社会上一切可以汇聚的资源。”在队伍建设、业务发展、实际效果等方面,山东分社签约摄影师紧跟媒体发展步伐,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走在了融媒体发展的前列。
近几年来,新华社山东分社签约摄影师队伍建设沿着“汇聚资源”这条主线,从容布局。全省摄影师、摄像师、摄影家协会会员等各行各业人才汇聚到山东分社业务平台,每年播发图片通稿达到4000幅左右,短视频发稿量每年保持在200条左右,从发稿数量、质量到稿件的传播力、影响力和以前相比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连年位列全国各分社前茅。
第一,提高门槛,加强管理。山东分社对签约摄影师的准入有严格要求,把维护新闻真实性、摄影师个人品德作为签约首选标准,逐步摸索出管理签约摄影师队伍“准入、淘汰、约束、发稿、奖励、培训、信息通报”等有效机制,每年评选“新华社十佳优秀摄影师”“新华社十佳摄像师”,激发签约摄影师、摄像师的干劲和热情。从2020年开始,大力推进签约摄影师向“摄影、摄像”双能型人才转型,以主题策划引导双能型人才“聚沙成塔、共建高楼”,签约了一批摄影、摄像的双能型摄影师,给签约摄影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使得这支队伍时刻保持年轻化,时刻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第二,建立“点、线、面”结合的签约摄影师覆盖网络。“点”是在人群密集、新闻多的地方发展一个以上的驻点签约摄影师;“线”是在公安、消防、海事等垂直管理的重要信息源部门驻点签约摄影师;“面”是在山东省100多个县、市、区都有驻点签约摄影师。图片总监对“点、线、面”分布的签约摄影师实行网络化管理。
第三,多渠道多层次,提高签约摄影师业务水平。一是从基础入手,印制工作手册、发稿规范、重大突发事件信息通报等发放给签约摄影师,让每一位签约摄影师明晰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规范,建立签约摄影师的管理保障机制。二是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签约摄影师的业务水平。2013年5月,在滨州邹平市首次举办了“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看邹平暨业务培训班”,来自全省的签约摄影师参加了培训,同时邀请了总社摄影部领导和网络编辑室签稿人给签约摄影师授课。截至2020年,山东分社已连续8年在烟台、威海、日照、青岛、济南、泰安等不同地市举办了“新华社签约摄影师聚焦地方”系列采访活动,以赛代训,有计划地培训签约摄影师千余人次。同时,为了提升无人机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2016年4月在邹平市举办了无人机新闻摄影培训,由总社和山东的航拍老师进行授课,并成立了山东分社无人机编队,取得明显效果。山东分社80%的签约摄影师都配备了无人机,在近年的新闻报道中,航拍摄影成了优势。三是急分社之所急,想分社之所想,适应融媒发展需要,举办系列短视频业务培训班。分别于2018年2月、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邹平市、台儿庄区、济南等地举办短视频业务培训,总社音视频部、CNC(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及摄影部的老师先后到山东为摄影、摄像双能型人才授课。分社电视采访部的记者、山东省内高校的教授等也先后就新华社短视频发稿规范、视频拍摄技巧及剪辑实践等进行授课。这些培训使得山东分社的签约摄影师在融媒改革的路上踏实前行。四是注重培养优秀代表,使其成为签约摄影师队伍的带头人。山东分社签约摄影师队伍经过18年发展,造就了一批热爱新闻事业、业务素质过硬的签约摄影师,无论酷暑寒冬,他们始终奔波在新闻采访第一线,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涌现了许多优秀代表。董乃德、宋海存、朱元理等以其拍摄的新华社通稿在当地举办摄影展,展示其所在地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摄影成绩,受到好评。沂源县委宣传部的赵东山紧紧围绕中央的方针政策,以小见大选取报道点,每年在新华社刊发通稿图片60余组200多幅,多次受到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扬和肯定。
第四,建立和签约摄影师沟通的桥梁,适时进行线上业务指导。范长国以高度的责任心,为签约摄影师队伍建设呕心沥血,除去每年组织签约摄影师队伍业务培训外,还建立了签约摄影师的微信群、QQ群,指导签约摄影师拍摄和发稿,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签发签约摄影师的稿件。为了把签约摄影师的稿子及时签发上传,范长国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出差途中,都随身带着电脑,随时签发签约摄影师的稿件,这提高了签约摄影师的工作热情。特别是总社把山东分社列为融媒发展改革试点单位以来,视频稿签稿量大为增加,范长国几乎每天都会接收到10多条签约摄影师拍摄的视频稿件,下载、播放、审阅、反馈、修改、再审阅,耗时耗力。一条视频稿,有时要反复来回好几次。特别是从总社反馈回来的修改意见,更要及时传递给签约摄影师进行修改,以提升稿件质量,让稿件得以发布。
为紧跟新华社建设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步伐,针对总社发稿业态的变化,山东分社对签约摄影师队伍进行全媒体培训,提出“图片视频化、视频图片化”创新融合报道的要求,让签约摄影师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把一些大题材做成融媒体稿件,更适合传播报道。同时,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合作,整合资源,形成流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合作机制。
从2019年10月开始,范长国在山东分社开设了《季录山东》短视频栏目,与总社摄影部和音视频部密切合作,用动态影像记录山东近年来取得的建设成就,特别是展示山东在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季录山东》短视频栏目发布的《秋韵黄河口》《晒秋》《齐鲁红》《银杏树下“金”满地》等20多篇视频稿件,单篇浏览量均在百万以上,“学习强国山东平台”的“山东相册”栏目还专门予以展示。这些稿件经过各媒体的转发,总浏览量近亿次,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可视化新闻采编模式。该模式还申报了2020年新华社创新项目,形成了山东分社独具特色的融媒品牌。
为落实总社加强和创新摄影、视频业务实施意见,增强分社融合报道采集能力,推进分社现代化建设,范长国在山东分社的支持下,立足签约摄影师量大面广触角深的优势,创立了融媒体二级编辑平台,通过课堂培训与实战交流,推进签约摄影师向“摄影、摄像”双能型人才转型。同时,山东分社把融媒体二级编辑平台的日常选题策划列入总编室例会必备事项,激活了签约摄影师资源,实现日均供稿并播发稿件超过3条,“图片视频化、视频图片化”创新融合报道成为常态。
(责任编辑:高益涵)
新华社山东分社的3700多位签约摄影师参与了融媒改革试点工作。这些遍布全省100多个县、市、区的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成为山东分社获取各方信息的重要来源。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余孝忠要求图片总监范长国“利用新华社平台优势,汇聚社会上一切可以汇聚的资源。”在队伍建设、业务发展、实际效果等方面,山东分社签约摄影师紧跟媒体发展步伐,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走在了融媒体发展的前列。
近几年来,新华社山东分社签约摄影师队伍建设沿着“汇聚资源”这条主线,从容布局。全省摄影师、摄像师、摄影家协会会员等各行各业人才汇聚到山东分社业务平台,每年播发图片通稿达到4000幅左右,短视频发稿量每年保持在200条左右,从发稿数量、质量到稿件的传播力、影响力和以前相比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连年位列全国各分社前茅。
从源头抓起,加强签约摄影师的发展和管理
第一,提高门槛,加强管理。山东分社对签约摄影师的准入有严格要求,把维护新闻真实性、摄影师个人品德作为签约首选标准,逐步摸索出管理签约摄影师队伍“准入、淘汰、约束、发稿、奖励、培训、信息通报”等有效机制,每年评选“新华社十佳优秀摄影师”“新华社十佳摄像师”,激发签约摄影师、摄像师的干劲和热情。从2020年开始,大力推进签约摄影师向“摄影、摄像”双能型人才转型,以主题策划引导双能型人才“聚沙成塔、共建高楼”,签约了一批摄影、摄像的双能型摄影师,给签约摄影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使得这支队伍时刻保持年轻化,时刻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第二,建立“点、线、面”结合的签约摄影师覆盖网络。“点”是在人群密集、新闻多的地方发展一个以上的驻点签约摄影师;“线”是在公安、消防、海事等垂直管理的重要信息源部门驻点签约摄影师;“面”是在山东省100多个县、市、区都有驻点签约摄影师。图片总监对“点、线、面”分布的签约摄影师实行网络化管理。
第三,多渠道多层次,提高签约摄影师业务水平。一是从基础入手,印制工作手册、发稿规范、重大突发事件信息通报等发放给签约摄影师,让每一位签约摄影师明晰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规范,建立签约摄影师的管理保障机制。二是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签约摄影师的业务水平。2013年5月,在滨州邹平市首次举办了“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看邹平暨业务培训班”,来自全省的签约摄影师参加了培训,同时邀请了总社摄影部领导和网络编辑室签稿人给签约摄影师授课。截至2020年,山东分社已连续8年在烟台、威海、日照、青岛、济南、泰安等不同地市举办了“新华社签约摄影师聚焦地方”系列采访活动,以赛代训,有计划地培训签约摄影师千余人次。同时,为了提升无人机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2016年4月在邹平市举办了无人机新闻摄影培训,由总社和山东的航拍老师进行授课,并成立了山东分社无人机编队,取得明显效果。山东分社80%的签约摄影师都配备了无人机,在近年的新闻报道中,航拍摄影成了优势。三是急分社之所急,想分社之所想,适应融媒发展需要,举办系列短视频业务培训班。分别于2018年2月、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邹平市、台儿庄区、济南等地举办短视频业务培训,总社音视频部、CNC(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及摄影部的老师先后到山东为摄影、摄像双能型人才授课。分社电视采访部的记者、山东省内高校的教授等也先后就新华社短视频发稿规范、视频拍摄技巧及剪辑实践等进行授课。这些培训使得山东分社的签约摄影师在融媒改革的路上踏实前行。四是注重培养优秀代表,使其成为签约摄影师队伍的带头人。山东分社签约摄影师队伍经过18年发展,造就了一批热爱新闻事业、业务素质过硬的签约摄影师,无论酷暑寒冬,他们始终奔波在新闻采访第一线,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涌现了许多优秀代表。董乃德、宋海存、朱元理等以其拍摄的新华社通稿在当地举办摄影展,展示其所在地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摄影成绩,受到好评。沂源县委宣传部的赵东山紧紧围绕中央的方针政策,以小见大选取报道点,每年在新华社刊发通稿图片60余组200多幅,多次受到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扬和肯定。
第四,建立和签约摄影师沟通的桥梁,适时进行线上业务指导。范长国以高度的责任心,为签约摄影师队伍建设呕心沥血,除去每年组织签约摄影师队伍业务培训外,还建立了签约摄影师的微信群、QQ群,指导签约摄影师拍摄和发稿,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签发签约摄影师的稿件。为了把签约摄影师的稿子及时签发上传,范长国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出差途中,都随身带着电脑,随时签发签约摄影师的稿件,这提高了签约摄影师的工作热情。特别是总社把山东分社列为融媒发展改革试点单位以来,视频稿签稿量大为增加,范长国几乎每天都会接收到10多条签约摄影师拍摄的视频稿件,下载、播放、审阅、反馈、修改、再审阅,耗时耗力。一条视频稿,有时要反复来回好几次。特别是从总社反馈回来的修改意见,更要及时传递给签约摄影师进行修改,以提升稿件质量,让稿件得以发布。
积极建设融媒矩阵,讲好山东故事,传递山东好声音
为紧跟新华社建设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步伐,针对总社发稿业态的变化,山东分社对签约摄影师队伍进行全媒体培训,提出“图片视频化、视频图片化”创新融合报道的要求,让签约摄影师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把一些大题材做成融媒体稿件,更适合传播报道。同时,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合作,整合资源,形成流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合作机制。
从2019年10月开始,范长国在山东分社开设了《季录山东》短视频栏目,与总社摄影部和音视频部密切合作,用动态影像记录山东近年来取得的建设成就,特别是展示山东在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季录山东》短视频栏目发布的《秋韵黄河口》《晒秋》《齐鲁红》《银杏树下“金”满地》等20多篇视频稿件,单篇浏览量均在百万以上,“学习强国山东平台”的“山东相册”栏目还专门予以展示。这些稿件经过各媒体的转发,总浏览量近亿次,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可视化新闻采编模式。该模式还申报了2020年新华社创新项目,形成了山东分社独具特色的融媒品牌。
创立融媒体二级编辑平台,把融媒报道推向深入
为落实总社加强和创新摄影、视频业务实施意见,增强分社融合报道采集能力,推进分社现代化建设,范长国在山东分社的支持下,立足签约摄影师量大面广触角深的优势,创立了融媒体二级编辑平台,通过课堂培训与实战交流,推进签约摄影师向“摄影、摄像”双能型人才转型。同时,山东分社把融媒体二级编辑平台的日常选题策划列入总编室例会必备事项,激活了签约摄影师资源,实现日均供稿并播发稿件超过3条,“图片视频化、视频图片化”创新融合报道成为常态。
(责任编辑:高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