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跨越中的互动双赢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的特性赋予了其教学资源独有的秉性,持续建构性和动态生成性构成了大学教学资源新的内涵。这一特质又为大学提升教学资源核心竞争力,挖掘教学资源潜力提供了新的建设视角。突破大学物理边界,跨越大学与外部环境资源共享、共建壁垒,成为区域大学建设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区域大学;教学资源建设;边界跨越;互动双赢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213-03
  
  约翰·布鲁贝克先生在其《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曾旗帜鲜明地指出:“人们探讨深奥的知识不仅出于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因为它对国家有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学院和大学,那么,理解我们复杂的社会问题就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解决问题了。过去根据经验就可以解决的政府、企业、劳动、原料、国际关系、教育、卫生等问题,现在则需要深奥的知识才能解决。而获得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人才的最好场所就是高等学府”[1]。区域大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地方化共同催生的产物,在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区域大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它既包含着管理模式的变迁,又包含了思维方式的革新。区域大学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大学深入发展和实现社会功能的物质保障,也应该从管理范式和思维突破中获得更宽广的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刘志鹏先生指出,教学资源建设必须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学资源建设理念的战略性调整在于出精品,高校应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来促进教学资源建设的繁荣发展[2]。当前,许多高校尤其是各区域大学,都在为提升资源竞争力而努力,我们更有必要对大学教学资源内涵及其建设途径予以重新解读与系统思考。
  一、持续建构与动态生成——区域大学教学资源边界跨越的内在需求
  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被教师和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不仅包含对资源所提供的条件等前提性条件资源,即调度的资源,也包含对资源的组合、利用等过程性本体资源,即使用的资源[2]。教学资源建设是学校改善资源现状,提高资源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部分。它主要是指将服务于学校教学活动相关的各种资源在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到相关领域,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之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策略,增加现有教学资源总量和使用效率、效益,以及实现学校教学资源与环境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赢的系统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外部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作为具有独立思维和具备一定知识体系的大学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而言,教学资源就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亦是知识建构的动态组成部分。也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不仅是知识学习的物质载体,其本身亦是知识建构和被创造的重要支撑。受信息化和科技变革的影响,教学资源不再是单一、单调的物质形式,也不再仅受制于教师个体知识视野的局限,而是呈现出海量的增长和丰富多样的形态,其内涵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兴起以及教学的现代化转型。
  秉持后现代主义哲学观的学者们认为:“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在社会的选择与组织过程中,必然会带有个体的经验、背景、情感等。因而知识的性质要受到其所在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模式的制约,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理论范式、价值体系、语言符号等文化因素中并受社会的价值需要指引”[3]。每个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都会融入自己的理解,进行不自觉的加工。由此可见,知识的获得过程必然是开放的、受主客体内部心理因素、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既有经验和主客体外在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因素的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不是由教师分学科地向学生传递一切人所应具备的共同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而是师生都必须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掌握过程。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不是由他人强制决定的。当然,取得特定知识的共同理解是可能的,但这种理解的程度,达到理解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极其多样的”[4] 。
  从后现代知识观的这种不确定性来审视大学教学资源内涵,使我们意识到大学教学资源不再仅仅是那些既成的、静止的形态,它涵盖了一种持续建构和动态生成的内在需求。从形式上看,教学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物质、精神的形式,也包含各种信息、学生既有的经验、知识体系、认识能力、教师的思维、观念等非物质的,具有生命意义的形式,即生命载体的教学资源和非生命载体的教学资源。从范围来看,教学资源不仅存在于大学这一物质形式领域之内,也不仅仅包括整个教育系统范围中,而是存在于大学所处的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系统之间。高校所处社区、区域,企业、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等各种营利性、非营利性组织等能有助于提高或益助高校教学的资源,都可涵盖在高校教学资源的理论范畴之中。同时,为满足大学生不断内化的知识体系、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需要,其教学资源的利用就必须突破传统观念将教学资源视做知识获得的物质载体的窠臼,而应将教学资源看做是生成性的、开放的、突破传统视域的动态形式。
  二、多元主体与互动开放——区域大学教学资源边界跨越的系统谋求
  区域大学在整个发展和教育功能实现过程中,与身处其中的区域社会发生着非常广泛而密切的关系。美国社区大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大学在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时,一定要将大学的发展放在所处区域的整个社会系统中予以考察,以系统的思维,最大可能地利用和借助所处外部环境的各种优势资源,以多种形式、多元主体共同实现资源的建设和拓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教学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以更好地为大学教育功能服务。从系统的角度,教学资源建设具有如下特征:
  (一)教学资源建设涵盖多种形式
  以沃纳菲尔特为首的资源学派认为,除非组织能拥有稀缺的、对顾客有价值的、不可模仿的资源,否则一个组织的定位与竞争优势是无法实现的。这些资源包括专利、技术诀窍、独有的原料供应、品牌和声誉等。许多组织取得了成功,仅仅是因为他们开发了竞争对手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和资源[5]。资源学派的这种观点借鉴到大学教学资源建设领域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离不开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能力的提升。
  然而,传统意识中的大学教学资源往往被看做是静态的、系统内部的物理形式,因而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常常是以系统内部为视角,长期停留在教材编写、引进;硬件设施建设;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等方面,资源建设的形式显得较单一,难以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如今,随着对大学特性的深入认识,系统理论、开放组织理论的不断冲击,大学教学资源的内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大学教学资源建设形式的拓展和突破。大学要想短期内改变资源总量有限、资源缺乏竞争性、外在主动输入条件无法获得有效改善的现状,就必须树立起主动建设资源的意识,通过与所在环境的资源互动,主动采取措施拓宽资源的输入路径来实现资源存量的增加,包括延伸内部资源的教育功能服务范围来提高有限资源的增值和增效,提高资源自身造血功能;利用大学的外部资源为教学服务;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教育功能共享、交流与合作;挖掘内部资源的自身潜力等多种形式来改善大学教学资源现状堪忧的困境。
  (二)教学资源建设是多元主体的系统层次
  从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来看,受现代和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和各种物质与非物质因素共同作用的、互动的生态过程。其教学资源的内涵已经超越了物质和条件基础的锢囿,成为了教学活动成功的组成部分。具有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如教师、学生、学习小组、教育管理者以及各种层次的教育研究人员和社会人士等具有内生性,即他可以能动地产生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在教学资源建设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是教学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亦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驱力量。同时,构建一个系统的立体层次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资源建设机制,应包括主导层次和作为补偿与辅助的亚层次,即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区域大学应该是资源建设的主导与主体,但是外在的文化、社会参与亦应该作为必不可少的亚层次而同时存在,两者相辅相成,方能真正实现有机的、活跃的系统体系。
  (三)教学资源建设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过程
  教学资源作为动态的、可生成性的教学活动的载体,必须具备以增强教学的适应性和整合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提高创新能力为宗旨等特点,因此,对教学资源的建设亦不能是一个单一的、封闭的过程。开放系统理论告诉我们:组织与其外部环境存在依存关系以及这两者之间需要能量、物质的交换,像学校这样的组织是其环境的产物,因为学校是由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供求所维系的,同时反过来支持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供与求。学校作为开放系统,就需要将环境视为实现组织任务和组织运作而获取稀缺资源的场所[6]。教学资源的建设一方面固然需要对学校内部资源总体现状及其使用条件与需求作周密的思索,同时亦要考虑环境的支撑与补偿,换句话说,组织与环境资源既相互竞争又共生共存。在资源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对资源的需求程度和资源的可用程度,将教学资源的建设看做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过程,唯有如此,大学教学资源的建设才能获得实质的、长期的收益。
  三、边界突破与共建双赢——提升教学资源竞争力的现实诉求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制约着组织成员之间、组织内部的成员以及其外部环境之间可能发生的交换类型的那些规则和规定”[7],即组织都有其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各种边界,这种边界主要用于约束和控制组织内外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和各种资源的流动。在这些组织中,有的其边界更灵活、更模糊,而有的却有着严格的分离、差异化和专业化的边界形式,以便与其他组织区别开来。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大学就以其专业化、差异化和相对的封闭性而被赋予了“象牙塔”的称谓。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有许多大学因为其专业化和差异化特征而在时空上构成对资源的限制和占有,从而确保其内部成员更好地扩展专业能力。
  然而,开放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学校是一个社会互动的系统,它是通过将各种互动的个体整合在一起形成有机关系而组织起来的。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学校是一个具有一定特性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这些特性包括,有明确界定的人员规模,有与外界环境的区别性特征,有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自身的独特文化[5]。来自外部环境中的竞争、资源及政治影响都会对组织的内部运行产生作用,组织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而且依赖于环境。作为大学,它从环境中获取诸如劳动、学生和经费等资源,对所有这些输入的资源进行教育的转化处理,生产出了有文化、有教养的学生,同时,社会以其获益又反馈回学校更多的资源支撑,因此大学必须形成开放的氛围,构建支持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理念的组织文化。这种开放的氛围既要将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动态部分予以考虑和实施,同时亦要将学校内部的资源作为整个社会资源来利用和建设,尤其要结合地方需要予以思量。因此,区域大学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时,需要突破组织边界,将组织内外,尤其是组织所处地域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优势纳入到学校资源建设的整体思维框架中予以思考。
  另一方面,从教学资源所具有的属性来看,教学资源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教学属性,教学资源本质上是属于一种社会资源。把教学资源作为一种资源用之于社会,就会成为有用的社会资源。同时,某些社会资源用之于教学,就会因其所彰显出的教学属性而成为教学资源。也就是说,教学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形式,根据它应用的场合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属性。两种属性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就为高等学校建设教学资源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视角,使得高等学校最大限度地把社会资源接纳为教学资源成为一种可能,从而为弥补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的匮乏,进一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高等教育功能的拓展,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校系统是开放的,因此它的边界更加模糊,环境的影响更加深入。毫无疑问,环境对于学校的组织功能非常重要。它是系统的能量源,它为系统提供资源、价值观、技术、要求与历史,所有这些都为组织行为提供了约束和机会”[5]。区域大学在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树立互利的合作意识,与区域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与所在地区的企业界、公众及政界建立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的“共生关系”。区域大学首先应丢弃仅考虑自身需要和利益的旧观念,以地方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解决社区问题,成为所在地方社会智力提升和文明进步的生力军,同时借助这种“同生共长”关系,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动、双赢的利益共同体。
  高等院校的发展必须以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为保证,而教学质量的实现一方面固然与高标准的教育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密切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充足的教学资源作为物质保障。它们以整体的形式成为支撑教育活动得以顺利施行的基础。从某种角度而言,教育的成功是一种资源导向的结果,没有资源的保障,教育便成为“无米之炊”;没有教学资源的供给,教育过程将变得难以为继,质量的实现亦成了“缘木求鱼”。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大学超越了仅为满足个体“闲逸爱好”的“象牙塔”锢囿,承担了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将继续发挥更重要的“科技孵化器”、“智囊库”、“知识动力场”的作用。但是“假若资源有限,则学校要在短期内完成多元目标是相当困难的。以有限资源要达致最大、最全面的效能,往往会陷入困境”[8]。因此,我们需要首先从理念上突破大学教学资源建设的思维藩篱,将视野投诸“围墙”外更广阔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美]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3.
  [2]杨四耕.师生关系与教学资源 [J].当代教育论坛,2003, (8) :37-40.
  [3]李海.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知识论对课程理念的影响[J].江苏高教,2004.(3).
  [4]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315.
  [5][美]韦恩·K·霍伊 塞西尔·G·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M].范国睿,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美]E·马克·汉森.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M].冯大鸣,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52.
  [7][英]尼尔·保尔森 托·赫尼斯.组织边界管理—多元化观点[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30.
  [10]郑燕祥著,陈国萍.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 [M].佟博,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1.
  
  Border crossing in the interactive win-win
  ——the changes appeal of reg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SHEN Xia
  (Yibin University, Yibin 644000,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resources gives its unique temperament, continuous constructiveness and dynamic generative constitute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resources new conno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which promote teaching resources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for the college and excavate potential, can provide new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 Breakthroughing university physical boundary, crossing the barriers of resources sharing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of the reg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he Reg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Border CrossingInteractive Win-win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化环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衣食住行、知识获取、社会交往、消费交易等方面,并进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形成。通过调查显示,数字化设备成为大学生日常必需品,特别是网络成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优先选择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重视数字化环境产生的深刻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正确引导。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学习生活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历史人类学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和视角。通过人类学,历史研究被带入田野,即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在历史的现场,历史学者不仅能够获得多元的材料,还能发现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得出更为丰满的历史解释。同时,只有在历史现场,历史的多元表达才能够显现出来。如同记者在新闻现场采写新闻一样,历史研究者也需要观察、见证和表达;新闻报道的方式给历史研究这样的启示:事件的证词有多种,证词与证词之间或者互证,
期刊
摘要:调查报告以三峡库区最大移民城市万州几个移民聚居地区为重点进行调查,通过问卷和走访村社随机访谈,对三峡库区移民就幸福指数的几个分项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深入思考移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试图就如何提升三峡库区移民幸福指数提出一点浅见。  关键词:三峡库区移民;幸福指数;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1-0090-03    “幸福感”、“
期刊
摘 要:美国社会学家迈克尔·布若威的《制造同意》一书为我们解答了“工人们为什么这么努力地工作”这个问题。将选取此书中的“作为游戏的劳动过程”这一章节,陈述其主要内容并谈谈阅读感受。“赶工游戏”在工业生产之外的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中也是存在的,另外,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赶工游戏”。  关键词:制造同意;赶工游戏;学分制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
期刊
摘 要:新时期以来,关于王维其文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果。从生平考辨、思想探佚、文体论析、诗化发微、比较阐释五方面综述,展示其研究现状与态势。王维碑铭文之研究毕竟相对冷门,还缺乏专论,存在巨大的拓展空间。  关键词:王维;碑铭文;研究特点;研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193-03    王维是盛唐之音的代表,不仅凸显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保险业自身特点出发,基于对美、英、日三国保险业营业税的思考,引入我国保险业的营业税税收负担和经营效果两项指标,文中选用了2008年我国保险业数据来对保险业营业税税制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我国保险业营业税制度应该对寿险和非寿险公司分设税率,同时考虑到各保险公司的规模情况,可依据公司规模分别设置税率;针对不同的保险商品,应实行分别设税。  关键词:保险业;营业税;经济效果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微博的“病毒式传播”模式是一种以人为信息节点的即时传播、以分享为特质的人际网络传播、“意见领袖”经身份验证的实名传播。这三大特点对于实现微博信息真实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传播速度快对于实现信息真实而言有利有弊,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信任不等同于信息真实本身,实名制所隐含的责任感则将有利于信息真实。  关键词:微博打拐;病毒式传播;信息真实;社会性网络  中图分类号:TG2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海德格尔的真理观以敞开与遮蔽、在场与隐匿之间的临界和争执,以原初存在的涌现生成之运动差异存在、真理与非真理之间的争夺为存在的真理运作,以存在者的无蔽状态和观看者绽出地自由存在为真理的本质。海德格尔真理观的临界性和差异性为张志扬先生偶在论理论的构想提供了一种临界之思的背景。悖论和临界的存在启迪偶在的思维方式。偶在论为避免本质主义和虚无主义两极摇摆,追求有德性的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真
期刊
摘 要:我国法律关于债权转让问题的规定,已经较为完善了,实践中,也确实起到了指导人们如何转让其债权以及约束人民法院裁判有关债权转让纠纷案件的作用,发挥了民事法律规范应有的行为准则和裁判准则的双重机能。但是实践中产生的很多相关问题,都不是直接依据相关的规定即可解决的,都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对法律漏洞进行填补后方能予以解决。  关键词:国债权转让;债权转让协议;不当得利;单方行为  中图分类号:D91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授知识体系上,形成了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走出哲学教学理念的误区,还原哲学学科的本性,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学,即变知识体系式教学为反思现实问题的专题式教学和变注入式单向教学为诘问式互动教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式教学;诘问式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27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