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对于学生的操作、观察以及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作用显著,也是增強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在开展科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兴趣、动手能力以及探究等方面入手,抓住实验教学特征,充分利用各类课堂教学方法,提升科学实验教学的综合效果。
一、借助实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措施。所以,对于初中科学而言,兴趣培养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任务,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后,才能主动并且充满热情地开展科学课程的学习,对于科学实验的相关内容也会主动地去探究。在初中科学教材里,基本上每节内容都有活动或者实验,教师应当灵活地开展这些实验或者活动,带动课堂的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集中,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华师大初中科学八下《安全用电》一课时,笔者就尝试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如何安全用电,具体做法就是体验触电。首先,笔者用电线由220V插座里引出一根火线,用验电笔证明其带电;接着笔者就站在干燥的木椅子上,用手握住这根引出的火线。演示完触电后,就问哪位学生愿意上来亲自试试。因为有老师的演示,就有两三个大胆的男生举手愿意尝试。笔者让其中一个学生上来体验。这个学生站在木椅子上后明显有点紧张,笔者鼓励了一下,这个学生最终抓住了电线。接下来,笔者用电笔在这位体验者手、耳朵等部位进行测试,电笔显示有电。学生看到后,都很惊奇,主动提问或者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说触电危险吗?”这时,老师就对电的特性以及安全知识进行了讲解,并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电的规律,科学使用,就不会有危险。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首先对这个现象充满了探究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更容易掌握用电安全知识。
二、利用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素质教育理论提出:教学不是将现成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传授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探究。探究的最好方法就是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教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初中科学的新标准里,也提到了学生探索以及创新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质疑习惯。另外从科学课的本质来看,更有必要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例如,华师大初中科学八下《电路》关于“导电性”的活动教学,笔者在完成基本教学前,多准备了完好的灯泡,让学生利用活动中的器材分组动手,完成一个电路的连接,并让灯泡点亮。很快就有个别小组的学生完成让灯泡点亮的简单电路,该电路使用的电气元件有导线、开关、电池、灯泡等。通过老师的指点和先完成电路连接同学的帮助,所有小组最终都完成了电路的连接,并实现了灯泡的控制。接着,再按照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将玻璃、塑料等物品串联在该电路中,来测试物体的导电性。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绝缘体的概念,还拓展性地让学生认识到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更重要的是在基本教学前的电路连接,锻炼了学生对于电路知识的巩固,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调整教材实验,延伸科学实验知识教学
所谓调整教材实验,就是教师在教材实验教学基础上,对实验的部分环节进行调整,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同步实现相关知识的延伸教学。这种教学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体现科学本质的教学理念,又融合了探究性是体现科学本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初中科学的实验教学上,教师应适时地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展现科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系统性与深入性。
例如,在开展华师大初中科学八下《电路》一节教学时,除了教会学生对于简单电路的理解外,笔者还特意准备了一个损坏的灯泡。当基本的教学任务完成后,笔者用坏的灯泡替换了好的灯泡,并合上开关,对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个灯泡不发光。学生的答案分成两种,一种是电路在坏灯泡处发生了开路,另外一种答案则是坏灯泡处产生了短路。面对学生的回答,笔者不急于进行准确原因说明,继续提问:如何判断电路发生了短路或者开路呢?经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有人提出了对电路进行电压测量来判断是开路还是短路。笔者从实验要侧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角度,让学生对电路中好、坏灯泡两端电压分别测量。经过测量发现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零,表明在该处发生了短路。通过实验的调整,一环套一环,让学生对于短路和开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延伸了电路相关知识的教学,同时对于万用表的使用也得到了锻炼。这种实验教学,很好地把理论知识教学和动手能力锻炼融为一体,更加符合体现科学本质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验作为教学的灵魂意义重大,在开展实验教学上,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情,灵活地应用各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动手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最大化地提升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助实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措施。所以,对于初中科学而言,兴趣培养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任务,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后,才能主动并且充满热情地开展科学课程的学习,对于科学实验的相关内容也会主动地去探究。在初中科学教材里,基本上每节内容都有活动或者实验,教师应当灵活地开展这些实验或者活动,带动课堂的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集中,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华师大初中科学八下《安全用电》一课时,笔者就尝试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如何安全用电,具体做法就是体验触电。首先,笔者用电线由220V插座里引出一根火线,用验电笔证明其带电;接着笔者就站在干燥的木椅子上,用手握住这根引出的火线。演示完触电后,就问哪位学生愿意上来亲自试试。因为有老师的演示,就有两三个大胆的男生举手愿意尝试。笔者让其中一个学生上来体验。这个学生站在木椅子上后明显有点紧张,笔者鼓励了一下,这个学生最终抓住了电线。接下来,笔者用电笔在这位体验者手、耳朵等部位进行测试,电笔显示有电。学生看到后,都很惊奇,主动提问或者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说触电危险吗?”这时,老师就对电的特性以及安全知识进行了讲解,并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电的规律,科学使用,就不会有危险。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首先对这个现象充满了探究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更容易掌握用电安全知识。
二、利用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素质教育理论提出:教学不是将现成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传授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探究。探究的最好方法就是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教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初中科学的新标准里,也提到了学生探索以及创新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质疑习惯。另外从科学课的本质来看,更有必要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例如,华师大初中科学八下《电路》关于“导电性”的活动教学,笔者在完成基本教学前,多准备了完好的灯泡,让学生利用活动中的器材分组动手,完成一个电路的连接,并让灯泡点亮。很快就有个别小组的学生完成让灯泡点亮的简单电路,该电路使用的电气元件有导线、开关、电池、灯泡等。通过老师的指点和先完成电路连接同学的帮助,所有小组最终都完成了电路的连接,并实现了灯泡的控制。接着,再按照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将玻璃、塑料等物品串联在该电路中,来测试物体的导电性。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绝缘体的概念,还拓展性地让学生认识到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更重要的是在基本教学前的电路连接,锻炼了学生对于电路知识的巩固,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调整教材实验,延伸科学实验知识教学
所谓调整教材实验,就是教师在教材实验教学基础上,对实验的部分环节进行调整,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同步实现相关知识的延伸教学。这种教学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体现科学本质的教学理念,又融合了探究性是体现科学本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初中科学的实验教学上,教师应适时地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展现科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系统性与深入性。
例如,在开展华师大初中科学八下《电路》一节教学时,除了教会学生对于简单电路的理解外,笔者还特意准备了一个损坏的灯泡。当基本的教学任务完成后,笔者用坏的灯泡替换了好的灯泡,并合上开关,对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个灯泡不发光。学生的答案分成两种,一种是电路在坏灯泡处发生了开路,另外一种答案则是坏灯泡处产生了短路。面对学生的回答,笔者不急于进行准确原因说明,继续提问:如何判断电路发生了短路或者开路呢?经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有人提出了对电路进行电压测量来判断是开路还是短路。笔者从实验要侧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角度,让学生对电路中好、坏灯泡两端电压分别测量。经过测量发现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零,表明在该处发生了短路。通过实验的调整,一环套一环,让学生对于短路和开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延伸了电路相关知识的教学,同时对于万用表的使用也得到了锻炼。这种实验教学,很好地把理论知识教学和动手能力锻炼融为一体,更加符合体现科学本质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验作为教学的灵魂意义重大,在开展实验教学上,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情,灵活地应用各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动手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最大化地提升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